    
- 积分
- 48769
- 名望
- 1893 点
- 铜币
- 24979 枚
- 优惠券
- 243 张


|
第二篇 河道治理
第二章 胶莱河治理
第二节 支流治理
泽河治理 泽河是1965~1966年由平度县开挖的人工河道,全长56公里。全部工程除干、支流的开挖外,还有建筑物106座,其中公路桥3座、生产桥48座、灌溉涵洞19座、排水涵洞33座、其他建筑物3座。共完成土石方980万立方米,投工636万个,国家投资220万元。泽河开挖后,腰斩了白沙河、现河、秦皇河、龙王河、双山河、淄阳河等北胶莱河的支流,并承受上述支流的上游来水,使北胶莱河水平度县的坡面水高水高排、低水低排,减少了北胶莱河的洪峰流量,加快了支流的排泄,减轻了平度县西南部80万亩洼涝地的洪涝灾害。同时拦河蓄水,发展灌溉,解决了沿岸部分土地的抗旱问题。但该河尚存在弯道及入口处冲刷塌坡较严重,桥梁建筑物护底处理较差,河道设计深度较浅等问题。
淄阳河治理 1948~1951年,平度县重点对下游自灰埠陈家至胶河段7公里进行疏浚培堤,共完成土方15.2万立方米,投工6.7万个。1954年对险工段整修。1957年将下游裁弯取直开挖人工河道。1959年在上游建大泽山、淄阳2座中型水库和5座小(二)型水库。1965年在其左岸开挖了沙河刘前河(沙窝刘前河),右岸开挖了郑家庄后沟,直接入泽河,减轻了淄阳河的排水压力。1975~1978年,对高家庄至尹家,团石子至北昌村2段河道进行裁弯取直、疏浚河道、块石护岸。既提高了河道防洪能力,又把倒出的大片河滩改造成良田。同时还对河崖刘家村南至沙沟村后长6.5公里河段,进行了清障、疏浚和扶堤。上述工程共完成土石方138万立方米,投工120万个。
双山河治理 1948~1949年,平西县(平度县前分为平西、平南2县)重点对下游疏浚整修,加宽河道12.5公里,完成土方70万立方米,投工30万个。1975年秋,平度县水利局协助昌里和张舍公社进行统一规划设计。从青(岛)沙(河)公路西的前寨村至泽河东岸郑家庄,抛弃老河道,东西打直,开挖新河9.4公里。设计标准是5年一遇排涝,20年一遇防洪,设计流量320~390立方米每秒。共完成土石方71万立方米,投工47万个,建筑物砌体2360立方米。1974~1976年,先后对南盛家至王村及上洄到陈家段进行裁弯取直、疏浚护砌。任家村至郑家庄河段,中间呈弓形大弯,河底淤高,两岸低洼,积水不易排出,故将此河段废除,重新开挖新河。双山水库建成后洪涝灾害减轻。
龙王河治理 1949~1951年,疏浚、培堤、整修干流2次,疏浚支流柳沟河、大营河1次,干流官亭至吴家屋子裁弯取直。1952年,平西县组织2万民工对主要支流进行全面治理,完成土方35.88万立方米,投工10.71万个。1954年又对支流柳沟河、淄河险工段进行扶堤、加固。1975~1976年,平度县组织16处公社,对下游河道(潍石公路桥至胶莱河)疏浚,对胶莱河口处3.7公里和棉花原种场东1.5公里裁弯取直,其他河段基本是沿老河道疏浚。治理后胶莱河口处防洪流量可达370立方米每秒,使有名的沽龙洼和官亭洼的排水问题得以解决。2年完成工程量314.45万立方米,投工158万个,国家投资8万元。
现河治理 清乾隆二十四年(1759年),疏浚引现河入胶。
1948~1951年,平南县(今平度县境)蓼兰至河口段疏浚整修,完成土方93万立方米。1952年,由莱阳专员行署组织勘测规划,蓼兰县(今属平度县)组织施工:东起医官庄,西至董家小庄长22.8公里河道疏宽筑堤;湾头至郑家庄裁弯取直;堵塞刘家庄子经大沟头入北胶莱河及董家小庄经兰子前入胶莱河2条河汊计12公里。在董家小庄后堵塞西去故道,开挖董家小庄后至刘家庄子前长3公里的新河道,汇入白里河段。浚深白里河口段4.4公里。本次按规划治理共完成土方168.7万立方米,投工110.1万个。1955年,培修加固堤防。1974年,在上游疏浚和裁弯取直乔家村以下至北台村东3.5公里河段,完成土石方15.2万立方米,投工8万个。1975~1976年,新挖双庙水库溢洪道出口至红旗路桥北的人工河段。1976~1977年,治理蓼兰公路上下段,其中东起杜家村后西至吴家村东南,东西打直,开挖新河,完成土方37万立方米,投工45万个。于硝场村西南,旧现河南岸,向南打直,沿冯戈庄沟上游河道至前三里堡东南,新挖一条南北沟。沟南端与1977年新挖现河东端成直角相接,承接现硝场段旧现河排水。大洪沟至蓼兰段旧现河河道废除。1978年12月,由平度县农田水利建设指挥部统一规划,对现河中游东起吴家村东南、西至曹家庄长16.7公里河段裁弯、疏浚;东朱家庄至西朱家庄长9.16公里裁弯取直,为新开河道;西朱家庄至曹家庄长4.77公里为旧河道疏浚。是年工程全是义务施工,给受益者及非受益者不同补助,由张戈庄、何家店、王家店等17处公社出工,共完成土石方179万立方米,投工84.5万个。平度县拨给材料费及工具补助费计16.7万元,粮食43万公斤,煤650吨。现河通过上游建小(一)型水库2座、小(二)型水库8座,中游挖泽河高水高排,中下游裁弯取直,疏深整修,排水问题基本解决。
现河重要支流白里河,全长22.6公里,流域面积100平方公里。每逢大雨积涝成灾。平度县曾在1948年、1951年、1952年、1971年和1972年,作过裁弯取直、疏浚河道等多次治理。总计完成土石方113.16万立方米,建筑物38座,投工53.14万个,计疏浚整修河道35.72公里。施工以社队为主,就近出工,除国家补助6.5万元建筑材料费外,均为义务工。
昌平河治理 昌平河河口原从平度县崔家集镇袁家村东流向西南,于大沟头村西入北胶莱河。1968年2月,从袁家村东向南取直,开挖新河2公里,于陶家堡村南入北胶莱河。完成土方8万立方米,投工8万个。此后多次疏浚支流,沟河相通,水患解除。
白沙河治理(平度县境内) 1925年疏通丘西段2.5公里。1954年和1956年,重点对险工护砌及下游进行疏浚、扶堤、整修。1977~1978年,开挖疏通朱黄至沟西6公里河段;1983年,将联河入口至南塔丘2.8公里河段疏浚、筑堤。2次共完成土石方59万立方米,工日33万个。1959~1960年在上游建黄山水库(中型),1966~1986年先后在上游建7座小(二)型水库,拦蓄洪水,减轻了灾害。
胶河治理 建国后,胶南县、胶州市各自在辖区内逐年进行培堤、疏浚整修,扩大行洪断面。同时在上游加强了水土保持。在中游建中型水库1座(王吴水库),小(一)型水库6座,小(二)型水库20座,塘坝310座,总拦蓄库容1亿立方米。胶州市境内建拦河闸1处、扬水站2处。治理后胶河洪涝灾害基本消除,仅王吴水库设计灌溉胶州市、高密县18万亩土地。
墨水河治理(胶州市境内) 建国后对上游及其支流杨柳河(养儿沟)作过系统治理。1956年,胶州专区动员胶县、高密2县人民统筹挖河疏浚、裁弯取直、展宽堤防,扩大行洪断面。设计通过最大洪峰流量219立方米每秒。1956年、1965年、1974年、1984年先后复堤:右岸从胶莱河口至岳头屯、黄家庄至胶济铁路,从门家屯至岳头屯、刘家庄至刘家河,从宋家屯至岳头屯、万家屯至刘家河,从门家屯至岳头屯,黄家屯至铁路桥;左岸从胶莱河口至梁家屯,阎家屯至梁家屯。共复堤62.45公里,疏河11.3公里,完成土方79.88万立方米,投工49.27万个,国家投资24.24万元。1958年曾在河口处建官路水库,1960年扩大库容,1963年改为滞洪区。至1987年,墨水河堤防完整,两岸土地肥沃,是胶州市主要粮食作物产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