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读:论坛广告管理办法·2012青岛啤酒节专题报道·牢记:青岛旅游局投诉电话
·青岛圈论坛广告投放说明·2012最新青岛旅游攻略·2013年1月青岛潮汐表
·青岛旅游景点介绍|图片·青岛旅行社排名及报价查询·青岛旅游就入住中山旅馆
返回列表 发帖
第三篇 水库塘坝



  青岛市大规模水库建设始于1958年,至1987年已建成大中型水库21座,小型水库428座,总库容14.38亿立方米,兴利库容7.33亿立方米,设计灌溉面积176.8万亩,有效灌溉面积90.46万亩。建塘坝3192座,总库容0.74亿立方米,有效灌溉面积15.73万亩。大中型水库及塘坝一般由受益乡(镇)、村自筹资金兴建,国家给予适当补助。1958~1987年,全市仅大中型水库建设国家累计投资就达9530.85万元。
  多年来,这些水库塘坝在防洪、蓄水、灌溉以及城乡供水方面发挥了很大效益。但是,由于建库时缺乏严谨的科学态度,采取边勘测、边设计、边施工的方法,甚至先施工后补报设计,因此造成多数水库初建时质量较差,防洪标准低,隐患多、尾工多。其中,停建报废的大中型水库有13座,占所建大中型水库的38%;废除小(一)型水库17座,占所建小(一)型水库的19%。经20余年的续建、改建、维修和加固,绝大部分大中型水库能抗御300年一遇洪水标准,少数可达1000年、3000年一遇标准,个别达到防御可能最大降雨(PMP)标准。而小型水库,特别是小(二)型水库和塘坝,由于施工标准低,多数达不到保安全标准。


第三篇 水库塘坝
第一章 大中型水库



  全市共有大型水库2座,中型水库19座,总库容11.6亿立方米,兴利库容5.72亿立方米,设计灌溉面积102.14万亩,有效灌溉面积58.99万亩,国家总投资9530.85万元,投工4819.48万个,完成工程量2606.68万立方米(不含废除水库)。这些大中型水库有80%以上竣工于1961年前,除用于防洪、灌溉外,其中崂山、产芝、尹府水库还是城市供水的重要水源地。至1987年,全市21座大中型水库已淤积库容3303万立方米,比一个小珠山水库(中型)总库容还多近200立方米。总计有养鱼水面7.76万亩(不含崂山水库)。

TOP

第三篇 水库塘坝  
第一章 大中型水库

第一节 大型水库


  青岛市亿立方米以上的大型水库仅有2座:莱西县的产芝水库和平度县的尹府水库,均位于大沽河流域,总库容5.63亿立方米,兴利库容2.5亿立方米,已淤积库容854万立方米,设计灌溉面积41.5万亩,有效灌溉面积28.5万亩。至1987年,国家累计总投资3072.34万元。
  产芝水库 位于莱西县韶存庄乡产芝村东北的大沽河干流中上游,控制流域面积879平方公里。流域内多年平均降雨量780毫米,多年平均径流深250毫米。库容4.02亿立方米,兴利库容1.76亿立方米,死库容800万立方米,至1987年已淤积库容604万立方米。
  产芝水库由山东省勘测设计院和烟台地区水利建设指挥部设计,莱阳县产芝水库工程指挥部负责施工。1958年11月开工,1959年9月建成大坝、东西放水洞和溢洪道主体工程。施工中河头店民工营范国芳、周翠花、高瑞珍被誉为“钢铁姑娘”,以周翠花为代表于1959年出席全国初级阶段建设积极分子会议。水库投入运用后,于1965~1987年相继完成溢洪闸、中放水洞、大坝加高培厚、非常溢洪道、电站、大坝护坡翻修、溢洪闸启闭机房、防汛专线等工程,共完成土石方338万立方米,混凝土0.36万立方米。投工725万个,国家总投资2382.04万元。水库在29年运用过程中曾9次溢洪。主、副坝均为均质土坝,主坝长2400米,最大坝高20米,坝顶高程77.5米,顶宽7米,坝顶有高1.3米防浪墙和照明避雷设施;副坝长600米,其中300米作为非常溢洪道挡水设施,最大坝高6.2米,高程77.3米。溢洪闸建10×6米5孔平面钢闸门,由5台40吨手摇电动两用卷扬机控制,最大泄量1980立方米每秒。非常溢洪道为开敞式,堰顶宽300米。坝内设6个爆破竖井,以备应急破坝泄洪。东西放水洞用于灌溉,最大流量分别为7立方米每秒和15立方米每秒;中放水洞平时用于放水灌溉,遇急泄洪,最大流量47.2立方米每秒。电站为坝后式,总装机4台900千瓦。水库达到1万年一遇防洪能力,可保护莱西、平度、即墨、胶州3县1市以及潍石公路、胶济铁路的安全。1972年3月26日发生建库后最大洪水时,削减洪峰96%。1985年9号台风时,流域内平均降雨391毫米,洪水总量1.93亿立方米全部被水库拦截,两岸人民生命财产和农田安然无恙。水库灌区设计灌溉面积28万亩,有效灌溉面积26万亩,历年最大实灌面积34.21万亩(1971年)。1987年实际供水7452.2万立方米,其中工业及城镇生活用水2993万立方米,灌溉用水4459.2万立方米。水库有养鱼水面2.5万亩,年均捕鱼10.22万公斤,1987年捕鱼22.5万公斤。
  尹府水库 位于平度县云山乡北王戈庄村西北,大沽河水系小沽河支流猪洞河中游。控制流域面积178平方公里,总库容1.61亿立方米,兴利库容0.74亿立方米,死库容700万立方米。流域内多年平均降水量706.2毫米,多年平均径流量0.43亿立方米。尹府水库由昌潍专署水利局初步设计,1958年4月开工,大坝清基、回填结束停工。是年6月,天津大学水利系师生对枢纽工程进行了设计。1959年4月,山东省水利勘测设计院又对水库作了修正(扩大)设计,11月复工,1960年6月竣工。1964~1985年,先后完成溢洪道加宽、新开挖正常溢洪道并建闸,开挖从黄山水库到尹府水库4公里引水渠,大坝加高培厚、坝后反滤排水、建防浪墙和迎水坡翻修,建自溃坝、泄水闸,启闭机房翻修、溢洪闸前护坡及防汛公路等续建工程。到1987年底,共完成土石方217.71万立方米,混凝土0.07万立方米,投工392.55万个,累计国家投资690.3万元。水库运用至1987年已淤积250万立方米。大坝系粘土心墙砂壳坝,长839米(包括东溢洪道),最大坝高20.2米,顶宽7.5米。溢洪闸设10×6米2孔,最大泄量885立方米每秒。非常溢洪道为自溃坝开敞式,最大泄量1225立方米每秒。放水洞为直径2米廊道式有压钢筋混凝土管,设计流量14.4立方米每秒。电站装机2台250千瓦。水库防洪能力达到PMP标准(可能最大降雨),保护范围有平度、莱西、即墨3县130万亩土地、68万人口和国防公路、胶济铁路。水库灌区设计灌溉面积13.5万亩,有效灌溉面积2.5万亩(不含洪山、龙山、云山3个提水灌区)。1987年实际供水1475万立方米,其中工业及城镇生活用水785万立方米,灌溉用水690万立方米。有养鱼水面1万余亩,年产鱼1~1.5万公斤,1987年捕鱼8万公斤。1987年实际发电1.3万千瓦小时。

TOP

第三篇 水库塘坝  
第一章 大中型水库

第二节 中型水库


  青岛市共有中型水库19座,位于平度县5座,胶南县4座,即墨县4座,莱西县3座,崂山县2座,胶州市1座。总库容5.97亿立方米,兴利库容3.22亿立方米,已淤积库容2449万立方米,设计灌溉面积60.64万亩,有效灌溉面积30.49万亩。至1987年,国家累计总投资6458.51万元。
  高格庄水库 位于莱西县城关高格庄村北、潴河中游,控制流域面积125平方公里,流域内多年平均降水量750毫米。总库容1270万立方米,兴利库容783万立方米。1958年始建,原为小(一)型水库。1961~1964年3次下降溢洪道底,大坝加高培厚。1969年,修建8孔自动翻板及8孔手摇式溢洪闸后,烟台地区水利局批准改为中型水库。之后再次完成大坝加高培厚、护坡,并相继完成溢洪闸进口裹头、大坝灌浆、护砌。1985年9号台风时,溢洪闸控制失灵,出现险情。经山东省水利厅批准,从1987年起进行保安全工程,由青岛市水利勘测设计院设计,主要包括大坝加高培厚、建副坝、建防浪墙、建非常溢洪道、改建溢洪闸、改建放水洞等。至1987年,水库建设总投资257.5万元,投工42.3万个,完成工程量338.46万立方米。已淤积库容93万立方米。大坝系均质土坝,长1500米,最大坝高9.5米。溢洪闸后泄水区为矩形断面,溢洪时洪水直接泄入原河道,最大泄量752立方米每秒。放水洞设计流量6立方米每秒。防洪能力仅达到50年一遇标准,削减洪峰53.6%。设计灌溉面积2.41万亩,有效灌溉面积1万亩,1987年实际灌溉供水75万立方米。有养鱼水面0.24万亩,1987年捕鱼200公斤。
  山洲水库 位于胶州市河西郭、冷家村、张应3乡镇交界处,因库坝坐落于洋河中游山洲村东南,取“让荒山变绿洲”之意命名。控制流域面积68平方公里,总库容2400万立方米,兴利库容1320万立方米。1958年4月开工,是年8月竣工。施工中涌现出奋勇抢救100余辆小车的龙山消防队;推车、抬筐百折不挠的陈宝花、侯建华、冷玉华等19名女劳模;坚持在凉水中清基22天忘我劳动的姜炳聚。水库建成后,于1960~1987年又相继完成主、副坝砌石护坡,大坝加高、背水坡排水、开挖溢洪道并建闸,建放水洞、电站,翻修滚水坝和消力池,修建防汛线路,更换溢洪闸供电设备、溢洪闸上游护坡等工程,累计国家投资142.6万元,投工92.2万个,完成工程量60.94万立方米。已淤积库容317万立方米。主、副坝均系均质土坝,主坝长400米,最大坝高16米;副坝长232米,最大坝高4.5米。溢洪闸最大泄量490立方米每秒。西放水洞、东放水洞的设计流量分别为3立方米每秒和3.5立方米每秒。防洪能力达1000年一遇洪水削减洪峰55%。设计灌溉面积3.8万亩,有效灌溉面积1.85万亩。1987年实际灌溉供水470万立方米。有养鱼水面0.19万亩,1987年捕鱼1.5万公斤。
  黄同水库 位于平度县石桥乡黄同村西北、大沽河水系小沽河支流黄同河中游,流域面积126平方公里,总库容6030万立方米,兴利库容2450万立方米。1958年4月开工,5月由昌潍地区水利建设指挥部补报设计,1959年6月竣工。1963~1986年,相继完成输水洞消力池接长,溢洪道下挖、疏通,建溢洪闸,砌导流墙,大坝2次加高培厚,建防浪墙等续建工程。至1987年,总投资86.39万元,投工156.44万个,完成工程量51万立方米。淤积库容314万立方米。大坝系粘土心墙砂壳坝,全长350米,最大坝高20米,坝顶宽7米。溢洪闸8×3米5孔闸门,最大泄量510立方米每秒。输水洞最大泄量11.6立方米每秒。水库达到100年一遇设计防洪标准,设计灌溉面积6万亩,有效灌溉面积2万亩。电站装机2台150千瓦,年平均发电31.97万千瓦时。有养鱼水面0.55万亩,1987年捕鱼4.8万公斤。
  崂山水库 位于崂山县夏庄镇白沙河中游的小风口与张普山之间,是青岛市Gov为解决市区供水而建。水库控制流域面积99.6平方公里,库区以上多年平均降水量950毫米,多年平均径流量0.53亿立方米。总库容5601万立方米,兴利库容4798万立方米。1958年9月开工,翌年7月竣工,由国家建筑工程部给排水设计院设计,国家计划委员会(以下简称国家计委)批准,治淮一支队施工。属青岛市自来水公司管辖。水库运用后又陆续完成溢洪坝迎水面防渗墙,扩建溢洪渠道及电灌渠,建水厂及发电站,大坝迎水坡大面积灌缝,建自流灌区,建非常溢洪道,建溢洪闸等。至1987年,累计国家投资2100.92万元,投工180万个,完成工程量193.45万立方米。已淤积库容171万立方米。主坝系粘土砂壳斜墙坝,长672.15米,最大坝高26米,坝基处理采用了圆柱桩帷幕灌浆技术。副坝系均质土坝,长50米,坝高2.5米。溢洪闸为10×6米5孔平面钢闸门,最大泄量1344立方米每秒。非常溢洪道(即副坝)最大泄量1010立方米每秒。放水洞最大泄量5.6立方米每秒。防洪能力已达1000年一遇标准。保护范围重点是流亭飞机场、胶济铁路及市区3处水源地。水库水质优良,日供水量7.5万立方米。原设计灌溉面积1万亩,1977年后因水源紧张停灌,库水专供市区生活用水。
  堤湾水库 位于莱西县姜山镇西北,五沽河支流堤沟河上,控制流域面积73.5平方公里,流域内多年平均降水量760毫米,多年平均径流深194毫米。总库容2800万立方米,兴利库容400万立方米。原为1957年修建的滞洪区,1958年改为水库并与小堤湾水库合一。1964年再次改为滞洪区,1973年又改为水库。1975~1984年,又着重完成大坝截渗、培厚、灌浆及迎水面干砌石护坡,整修放水洞,改建溢洪闸等工程。至1987年,累计国家投资318.6万元,投工110.38万个,完成工程量41.05万立方米。已淤积库容16万立方米。大坝系均质土坝,全长11700米,最大坝高6米。溢洪闸位于大坝中部,最大泄量296立方米每秒。放水洞4个,东放水洞设计流量4立方米每秒;西放水洞已废除;中放水洞设计流量2立方米每秒;引水涵洞设计流量6立方米每秒。100年一遇洪水可削减洪峰72%,50年一遇洪水可削减洪峰75%。设计灌溉面积0.95万亩。有养鱼水面0.45万亩,1987年捕鱼1万公斤。
  双山水库 位于平度县北部青杨乡南盛家村东、双山河上游,流域面积25平方公里。流域内多年平均降水量570毫米,总库容1120万立方米,兴利库容615万立方米。1959年10月开工,1960年6月竣工。由平度县水利建设指挥部补报设计,青杨公社施工并管理,1963年收归县管。1975~1986年主要完成了大坝加固,护坡返修,坝后排水沟,副坝接长,溢洪道加宽,新建放水洞,建溢洪道漫水桥等工程。至1987年,累计国家投资70.48万元,投工116.17万个,完成工程量69.16万立方米。水库至1987年已淤积65万立方米。主、副坝均系均质土坝,主坝长200米,最大坝高19.28米;副坝长1700米,最大坝高8米。溢洪道为无控开敞式,最大泄量494立方米每秒,放水洞设计流量2.5立方米每秒。水库防洪能力达到300年一遇防洪标准。设计灌溉面积1.2万亩(含双连水库),有效灌溉面积1.7万亩,1987年实际灌溉供水20万立方米。有养鱼水面0.06万亩,1987年捕鱼0.9万公斤。
  淄阳水库 位于平度县大泽山镇东岳石村东、淄阳河中上游,与上游大泽山水库相联,距4公里,区间流域面积16平方公里,总库容1480万立方米,兴利库容750万立方米。1959年10月开工,1960年6月竣工。1962年因漏水将其废除扒掉,1965年重新修复。1967~1987年又相继完成大坝加高培厚(棱体)、排水、坝体灌浆、裹头护砌,溢洪道陡坡护砌、加宽接长、鼻坎挑流,放水洞闸和跨库桥整修等工程,国家累计投资91.4万元,投工159.47万个,完成工程量123.36万立方米。库容淤积已达122万立方米。主、副坝均为均质土坝,主坝长800米,最大坝高14.1米;副坝长2400米,高10.6米。溢洪道最大泄量568立方米每秒。西放水洞设计流量为2立方米每秒,以灌溉为主;东放水洞设计流量1.6立方米每秒,以泄洪为主。防洪能力达万年一遇校核,核定为300年一遇标准。设计灌溉面积0.85万亩,有效灌溉面积0.75万亩,1987年实际灌溉供水107万立方米。有养鱼水面0.12万亩,1987年捕鱼2.2万公斤。
  石棚水库 位于即墨县三里庄乡石棚村西南的墨水河支流土桥头河中游,总流域面积54.8平方公里(其中直接汇入15平方公里,截引墨水河上游39.8平方公里)。流域内多年平均降水量719.6毫米。总库容1140万立方米,兴利库容840万立方米。1959年10月开工,1960年8月竣工,由即墨县水利建设指挥部设计。1966~1987年完成的主要续建工程有:放水洞更换为铸铁闸门,溢洪道建闸,大坝加高、护坡翻修、建防浪墙,副坝压力灌浆等。至1987年,累计国家投资137.89万元,投工133.6万个,完成工程量44.75万立方米。已淤积库容22万立方米。主、副坝均为均质土坝,主坝长527米,最大坝高15.2米,副坝长606米,最大坝高6.5米。溢洪道最大泄量155立方米每秒,放水洞设计流量3立方米每秒。防洪能力实际达到1000年一遇洪水削减洪峰59%。1986年前主要供灌溉用水,之后主要通过石棚水厂供县城居民生活用水和工业用水。1987年实际供水212万立方米,其中城镇生活用水及工业用水200万立方米,灌溉用水12万立方米。设计灌溉面积1.21万亩,有效灌溉面积0.92万亩。有养鱼水面0.11万亩,1987年捕鱼1.8万公斤。
  水库引水工程:由于水库控制流域面积小,水量不足,于1981年10月开工建引水工程。1983年完成隧道1050米,并筑临时砂坝拦水,当年引水280万立方米。1985年引水渠首工程开工,枢纽位于即墨县留村乡刘家官庄村西,进水闸设在河道左侧,北以橡胶坝拦截南来河水,引入渠道,经暗渠、隧洞,注入土桥头河后入水库。工程主要设施有拦河坝、进水闸、引水渠及管理房4部分,1987年10月全部竣工。总投资302.9万元,累计完成工程量41.61万立方米(含浆砌体、混凝土等),投工43.95万个。平水年可引水700万立方米,偏枯年可引水400万立方米。工程设计合理,施工优良,被山东省水利厅授予“先进施工单位”,被青岛市Gov评为“优质水利工程”。
  王圈水库 位于即墨县大官庄乡王圈村东的莲阴河中上游,水库控制流域面积44平方公里,1968年又引入流域面积28平方公里。流域内多年平均降水量635毫米。水库总库容4320万立方米,兴利库容1856万立方米。1959年11月开工,1960年8月竣工,由即墨县水利建设指挥部设计。1963~1987年续建工程有:大坝加高培厚、建防浪墙、坝前护坡至坝顶开挖溢洪道并建闸,坝顶修筑碎石路面、架设照明线路、灌浆等,累计国家投资212.75万元,完成工程量186.52万立方米,投工95.15万个。库容淤积83万立方米。主、副坝均为均质土坝,主坝长200米,最大坝高25.5米,副坝长950米。溢洪道为开敞式,最大泄量730立方米每秒,放水洞为廊道式压力钢筋混凝土管,设计灌溉流量3.74立方米每秒,设计排洪放水能力5立方米每秒。防洪能力可能最大降雨洪水削减洪峰57%,实际达到1000年一遇洪水削减洪峰58.5%。扩引流域汇水后,减轻了大官庄、牛齐埠的洼地涝灾,基本解除水库以下洪水灾害。设计灌溉面积3.74万亩,有效灌溉面积1.78万亩,历年最大实灌面积1.3万亩。1987年实际灌溉供水20万立方米。有养鱼水面0.13万亩,1987年捕鱼1.7万公斤。
  挪城水库 位于即墨县南泉镇挪城村南、桃源河中上游,控制流域面积51平方公里(其中引入汇水面积21平方公里),流域内多年平均降水量656毫米。水库总库容1220万立方米,兴利库容695万立方米。1959年11月开工,1960年8月竣工。1964~1987年,相继完成大坝加固、灌浆、护坡,增建9孔溢洪闸,改建5孔溢洪闸,新建4号放水洞,更换大坝照明线路等工程,累计国家投资158.44万元,投工257.49万个,完成工程量165.16万立方米。库容淤积46万立方米。主、副坝均为均质土坝,主坝长1800米,最大坝高9.54米;副坝长3300米,最大坝高6米。有2处溢洪闸共14孔,最大泄量242立方米每秒。非常溢洪道最大泄量735立方米每秒,1、3号放水洞废弃,2号洞、4号洞设计放水量分别为3.7立方米每秒和2.4立方米每秒。防洪能力实际达到300年一遇洪水削减洪峰49.7%。设计灌溉面积1.51万亩,有效灌溉面积0.45万亩,历年最大实灌面积0.66万亩。有养鱼水面0.19万亩,1987年捕鱼0.2万公斤。
  为补充水库水量,1969年从小(二)型水库到挪城水库开挖引水渠1200米,在南副坝5十100处入库。1978~1979年,从岔河干渠泊子桥引水闸到挪城水库大坝2十200处开挖引水渠4500米,建泵站1座,装60千瓦机组4台引大沽河水入库,设计流量2立方米每秒。
  小珠山水库 位于胶南县薛家庄乡插旗崖村南、岛耳河上游,控制流域面积34平方公里,流域内多年平均降水量710毫米。总库容3111万立方米,兴利库容2044万立方米。1959年11月开工,1960年6月竣工,由青岛市水利建设指挥部设计。1963~1986年完成主要续建工程有:大坝加高、建防浪墙、建输水洞启闭房、建电站、溢洪道开挖、更换通讯线路等。至1987年,累计国家投资187.34万元,投工110.5万个,完成工程量94.55万立方米。已淤积库容176万立方米。大坝系均质土坝,长517米,最大坝高22.65米。溢洪道为实用断面堰无控开敞式,最大泄量292立方米每秒。输水洞为廊道式混凝土压力管,内径1米,设计水量3.14立方米每秒。防洪能力实际达到1000年一遇洪水削减洪峰70%。设计灌溉面积2.76万亩,有效灌溉面积1.37万亩。1987年,实际灌溉供水390万立方米。有养鱼水面0.17万亩,1987年捕鱼2.25万公斤。
  宋化泉水库 位于即墨县营上乡宋化泉村西,流浩河上游。水库控制流域面积42.7平方公里,其中直接汇入流域面积21平方公里,拦截流浩河集水面积21.7平方公里。流域内多年平均降水量665毫米。水库总库容2730万立方米,兴利库容1534万立方米。1959年11月开工,1960年8月竣工,由即墨县水利建设指挥部设计。1965~1987年相继完成大坝3次加高,压力灌浆2800米,拦河坝增建闸门,增建、更换溢洪闸门及修筑防汛路等工程。引水工程除拦河坝、拦河闸,主要是从拦河坝至水库850米引水渠,最大引水流量97.5立方米每秒。至1987年,累计国家投资111.67万元,投工315.73万个,完成工程量166.47万立方米。库容淤积51万立方米。主、副坝均为均质土坝,主坝长4550米,最大坝高12米,副坝长2500米,平均高5米。溢洪闸最大泄量86立方米每秒,非常溢洪道有破坝裹头2个,危急时破坝泄洪,最大泄量625立方米每秒。1、2号放水洞的设计放水量分别是2.5立方米每秒和1立方米每秒。防洪能力1000年一遇设计洪水削减洪峰86%,因坝基渗漏,实际达到300年一遇洪水削减洪峰86.5%。因库区断层发育,地质条件复杂,库区本身及大坝均漏水较重。设计灌溉面积2.33万亩,有效灌溉面积1.76万亩,1987年实际灌溉供水30万立方米。有养鱼水面0.42万亩,1987年捕鱼0.3万公斤。
  大泽山水库 位于平度县大泽山镇团石子村东淄阳河上游,控制流域面积52平方公里,总库容1060万立方米,兴利库容595万立方米。1959年11月开工,1960年5月竣工。由平度县水利建设指挥部设计,大泽山公社投资并施工。水库建成后因质量差即行下马,1963年由平度县水利局接管,续建加固工程有:先后5次对大坝进行加高、加固、培厚、翻修,建、修防浪墙,接长副坝,展宽溢洪道并建闸,改建放水洞,建电站,护砌后坡排水沟、排渗沟等。至1987年,累计国家投资112.08万元,投工57.28万个,完成工程量28.88万立方米。已淤积库容84万立方米。大坝系粘土心墙砂壳坝,总长1400米,其中主坝长225米,最大坝高16.54米,顶宽5米。副坝系均质土坝,长1175米,最大坝高8.75米,顶宽4米。溢洪道建露顶式5孔溢洪闸,最大泄量706立方米每秒。放水洞最大泄量2立方米每秒。防洪能力核定为2000年一遇标准。设计灌溉面积1.83万亩,有效灌溉面积1.2万亩。电站装机2台80千瓦,年平均发电量9.1万千瓦时。有养鱼水面0.12万亩,1987年捕鱼3.8万公斤。 
  黄山水库 位于平度县崔兆镇小李戈庄西北白沙河上游,流域面积37.4平方公里,总库容1430万立方米,兴利库容830万立方米。1959年10月开工,1960年6月竣工,由昌潍地区水利建设指挥部设计。初建工程质量差,水库运用后至1987年又相继完成大坝护坡返修,大坝加高培厚加固、建防浪墙,开挖东溢洪道并建闸,开挖、扩建西溢洪道,启闭机房返修,放水洞出口处理,建电站等工程。累计国家投资148.15万元,投工200.84万个,完成工程量120.17万立方米。水库已淤积库容82万立方米。大坝系粘土,心墙砂壳坝,主坝长200米,最大坝高17.1米,副坝长660米,最大坝高8.3米,顶宽4.5米。正常溢洪道(东溢洪道)最大泄量223立方米每秒,非常溢洪道(西溢洪道)最大泄量389立方米每秒。放水洞设计流量3.5立方米每秒。水库核定为300年一遇防洪标准。设计灌溉面积1.73万亩,有效灌溉面积1.5万亩。电站安装55千瓦机组1台,年平均发电量7.15万千瓦时。有养鱼水面0.19万亩,1987年捕鱼0.4万公斤。
  陡崖子水库 位于胶南县藏南乡东陡崖子村北横河上游,控制流域面积71平方公里,流域内多年平均降水量810毫米。总库容5640万立方米,兴利库容3435万立方米。1959年11月开工,1960年8月竣工,由青岛市水利建设指挥部设计。水库建成后加固续建多次,主要有:大坝加高、翻坡、建防浪墙,溢洪道加宽、清障,放水洞出口建电站等工程。至1987年,累计国家投资189.27万元,投工215万个,完成工程量138.65万立方米。已淤积库容300万立方米。主坝系粘土心墙砂壳坝,长780米,最大坝高20米;副坝为均质土坝,长150米,坝高4.3米。溢洪道为无控开敞式,正常溢洪时为溢流坝,危急时破坝启用,最大泄量834立方米每秒。放水洞为廊道式钢筋混凝土压力放水洞,洞径1.5米,设计流量15.9立方米每秒。防洪能力实际达到1000年一遇洪水削减洪峰64.3%。设计灌溉面积6.6万亩,有效灌溉面积3.17万亩。年均发电量4.2万千瓦小时。1987年实际发电供水410万立方米。有养鱼水面0.25万亩,1987年捕鱼3.5万公斤。
  铁山水库 位于胶南县铁山乡前石沟村后、风河(王戈庄河)支流张仓河上游,控制流域面积58平方公里。流域内多年平均降水量810毫米。总库容5183万立方米,兴利库容2642万立方米。1959年10月开工,1960年10月暂停,1966年10月复建,1967年5月竣工。由昌潍地区水利局设计。1972~1987年续建工程有:大坝加高、建防浪墙及坝后多次翻修,溢洪道出口建交通桥、建备用导流墙、下游挡土墙,开挖备用溢洪道及其大坝裹头,放水洞翼墙加高加长、改建启闭机房等,累计国家投资280.93万元,投工172.4万个,完成工程量131.96万立方米。已淤积库容160万立方米。大坝系粘土心墙砂壳坝,长650米,最大坝高28米。溢洪道为无控开敞式,最大泄量441立方米每秒。输水洞为隧洞式,设计流量5立方米每秒。防洪能力实际达到300年一遇标准。设计灌溉面积5.36万亩,有效灌溉面积1.5万亩。自1987年开始,部分水源转向城市供水,是经济开发区及胶南县城的重要水源地,供水能力可达2.5万吨/日。1987年,实际供水350万立方米,其中灌溉用水100万立方米、工业及城镇生活用水200万立方米、发电用水50万立方米。年均发电量9.76万千瓦小时。水库有养鱼水面0.24万亩。
  吉利河水库 位于胶南县张戈庄乡新小庄和洼里村之间、吉利河上游,控制流域面积103平方公里,流域内多年平均降水量810毫米。总库容7400万立方米,兴利库容3248万立方米。1970年11月开工,1971年8月竣工,由胶南县水利局设计。1972~1987年又相继完成护坡翻修,背水坡抢修、加宽,大坝加高建防浪墙,溢洪道下挖,建非常溢洪道,大面积翻修坝坡等,累计国家投资317.57万元,投工233万个,完成工程量119.1万立方米。淤积库容115万立方米。主、副坝均为粘土心墙砂壳坝,主坝长666米,最大坝高20.9米;副坝长420米,最大坝高8.4米。溢洪道为无控开敞式,最大泄量1077立方米每秒。非常溢洪道最大泄量985立方米每秒,破坝水位49.6米。东、西放水洞设计流量分别为8.43立方米每秒和2.47立方米每秒。防洪能力实际达到1000年一遇标准。设计灌溉面积10.01万亩,有效灌溉面积4.04万亩,1987年实际灌溉供水200万立方米。年均发电10.25万千瓦小时。有养鱼水面0.53万亩,1987年捕鱼3万公斤。
  书院水库 位于崂山县惜福镇书院村西、墨水河上游的支流葛家河上,控制流域面积11平方公里,流域内多年平均降水量966毫米。总库容1368万立方米,兴利库容1080万立方米。1972年4月开工,1981年底竣工(溢洪道工程按停缓建维护标准)。至1987年,完成工程量121.2万立方米,投工428万个,国家累计投资684.53万元,使用补助粮141.48万公斤,投工427.38万个,完成工程量121.67万立方米。大坝系粘土心墙砂壳坝,长352米,最大坝高42米。溢洪道最大泄量252立方米每秒。放水洞设计流量3立方米每秒。因工程列入停缓建,只能达到维护标准的10年一遇洪水削减洪峰54%。设计灌溉面积1.65万亩,有效灌溉面积1.5万亩。1982年3月曾通过9.4公里渠道向崂山水库送水65万立方米,以解决市区供水之急需。有养鱼水面0.09万亩,1978年开始放养鱼苗25万尾,1984年首次捕鱼500公斤。
  北墅水库 位于莱西县城西北40公里的小沽河上游,控制流域面积301平方公里,流域内多年平均降水量790毫米,多年平均径流深220毫米。总库容4350万立方米,兴利库容2237万立方米。1970年4月开工,1974年10月竣工,由莱西县水利局设计。水库建成后,除在1976年对大坝灌浆、两端筑裹头外,重点是1984~1986年进行的保安全工程,完成大坝加高培厚、建防浪墙、料石护坡、溢洪道整修、挑流,移民建房、建生产桥及移民饮水工程。施工中采取了层层承包的办法,投工66万个,完成土石方12.49万立方米,砌体2.7万立方米。至1987年,水库建设总投资850万元,补助工程粮15万公斤,投工626.6万个,完成工程量166.44万立方米。淤积库容232万立方米。大坝系粘土心墙砂壳坝,长624米,最大坝高20.2米。溢洪闸上设双曲拱交通桥和“T”形梁式机架桥,最大泄量2008立方米每秒。引水隧洞为无压涵洞,设计流量30立方米每秒,引水入产芝水库。放水洞设计流量1立方米每秒。保安全工程后,防洪能力由300年一遇提高到1000年一遇标准。1985年9号台风时,24小时降雨317.5毫米,3天降雨503.2毫米,风力近12级,最大入库流量800立方米每秒,最大溢洪流量940立方米每秒,没有出现险情。保护范围有莱西、平度、即墨3县以及蓝烟铁路、潍石国防公路。设计灌溉面积5.7万亩,有效灌溉面积4万亩。年向南墅、北墅石墨矿及乡镇企业供水410万立方米,还可向产芝水库输水,支援青岛市区用水。1987年,实际供水860万立方米,其中工业及城镇生活用水280万立方米、灌溉供水580万立方米。有养鱼水面0.21万亩,1987年捕鱼1100公斤。

TOP

第三篇 水库塘坝
第二章 小型水库、塘坝



  青岛市共有小型水库428座,其中库容在100万立方米以上1000万立方米以下的小(一)型水库71座;库容在10万立方米以上100万立方米以下的小(二)型水库357座,总库容2.78亿立方米,兴利库容1.61亿立方米,设计灌溉面积74.66万亩,有效灌溉面积31.47万亩。小型水库及塘坝建设除极少数由国家投资外,一般都由受益乡(镇)村自筹资金兴建。

TOP

第三篇 水库塘坝  
第二章 小型水库、塘坝

第一节 小(一)型水库


  小(一)型水库始建于50年代,首建的小(一)型水库是莱西辛安水库,1957年开工,1958年5月竣工。位于潴河支流焦格庄河上游辛安村南,总库容106万立方米。至1987年,基本达到防洪标准的全市共有71座,其中胶南县35座、平度县10座、莱西县4座,即墨县8座,胶州市7座、崂山县4座、黄岛区3座。这些小(一)型水库50年代建成的9座,60年代建成的22座,70年代建成的39座,80年代建成的1座。总计库容1.88亿立方米,兴利库容1.12亿立方米。
  在诸多小(一)型水库中,最具有特色的当属崂山县流清河水库(原名东风水库)。该库位于崂山南麓的流清河上,以所在河流命名。1972年始建大坝,1981年9月第一期工程竣工,由山东省水利科学研究所、崂山县水利局共同设计,沙子口公社施工。共完成工程量9万立方米,投工550万个,投资566.18万元(其中国家投资307.45万元),使用补助粮17.5万公斤。水库流域面积8.3平方公里,系砌石双曲拱坝,坝高68米,顶厚4.75米,顶高程140米,弧长200米。坝内埋设原型观测仪器。总库容270万立方米,兴利库容206万立方米。溢洪道最大泄量286立方米每秒。放水洞设计流量2立方米每秒,最大流量22立方米每秒。设计灌溉面积1.66万亩。水库水质甘洌,1981年向崂山县驻地李村镇供水,日供水量0.7万立方米以上。1982年10月17~18日,山东省水利厅组织26名专家对水库双曲拱坝进行了鉴定,认为在体型设计、实体观测等方面达到国内先进水平。1983年,该水库砌石双曲拱坝获山东省科委科技成果二等奖。

TOP

第三篇 水库塘坝  
第二章 小型水库、塘坝

第二节 小(二)型水库


  青岛市辖区内山区及丘陵较多,对兴建小型水库,尤其对兴建小(二)型水库更为适宜;又因其具有投资少、见效快、群众易办的特点,所以发展较为迅速。至1987年,全市共建小(二)型水库357座,其中胶南县103座,平度县69座,莱西县63座,即墨县37座,胶州市36座,崂山县33座,黄岛区8座,市区8座。这些小(二)型水库有70余座建于50年代,占总数的1/5;60年代及70年代各建120座左右,各占总数的1/3许;80年代虽有续建或塘坝改型,但数量甚少。小(二)型水库绝大多数为均质土坝。有总库容0.9亿立方米,兴利库容0.49亿立方米,在抗旱防汛及涵养水土方面作用显著。但由于大多是集体兴办的,忽视基本建设程序,质量普遍不高,多数尚未达到保安全标准。
  在诸多小(二)型水库中,建设较早的有胶南县大沟水库、崂山县军援水库和石门水库,均建于1957年。由青岛市水利局设计,山东省水科院审核,平度县乔家村1984年组织施工的龙湾(石崖)水库,是山东省第一座在坝体内采用聚乙烯料防渗的砌石拱坝。通过3年多蓄水证明,防渗效果很好,为砌石拱坝找出了一条坝体防渗的新路子。

TOP

第三篇 水库塘坝  
第二章 小型水库、塘坝

第三节 塘坝


  青岛市塘坝建设最早见于1902年。德国侵占青岛时在潮连岛上建2座砌石塘坝,蓄水量分别为1500和3000立方米。日本第一次侵占青岛时在崂山县浮山后村南建砌石塘坝2座,蓄水量均为3000立方米。上述4座塘坝先后为德、日侵略军专用设施。塘坝建设因其工程小、投资少、见效快,又极宜山丘特点,建国后蓬勃兴起。至1987年,全市共有塘坝3192座,总库容0.74亿立方米,有效灌溉面积15.73万亩。塘坝建设多是由受益单位集体兴办,国家在料物上给予补助。少数塘坝由于勘测粗糙,设计不周,施工草率,工程质量差,每逢洪水多有垮坝。但多数塘坝对缓洪拦砂,控制水土流失,发展农田灌溉等均能起一定作用。

TOP

第三篇 水库塘坝
第三章 库区移民



  建国后,随着青岛市水利工程建设兴起,对在工程界内居住的村民予以迁移安置。1958~1962年,全市大规模水库建设,移民范围大幅度增加。国家和各级人委都十分重视移民安置问题。1953年政务院颁布了《国家建设征用土地办法》之后,山东省人民委员会制订了《关于国家建设征用土地实施办法》。但是由于国家还处于暂时困难时期,对移民的生活安置和经济补偿等,虽然做了大量工作,而遗留问题仍然很多。从60年代开始,不仅逐级建立健全了移民安置的有关组织领导机构,并且按照“以生产为中心,建房为重点,依靠群众,自力更生,国家扶持”的方针,采取调地、造地等多种措施,进一步落实库区移民安置政策,解决移民的实际问题。至1965年底,移民安置工作的紧张局面方有所缓和。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对新建水库工程移民,实行一次性安置不留后患,使移民人人得其所,乐其业,生产生活有着落。与此同时,积极开展老库区建设和处理移民问题。根据国家的有关规定,发挥库区的优势,开展多种经营,走开发性移民路子,不断加快库区移民安置和脱贫致富的步伐。

TOP

第三篇 水库塘坝  
第三章 库区移民

第一节 移民安置


  青岛市的水利移民主要是水库工程移民。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至1987年,有搬迁移民的水库共有29座(包括官路滞洪区),移民88223人,其中有产芝、尹府、棘洪滩(1987年完成移民搬迁,但水库工程尚未竣工)3座大型水库,移民36614人;20座中型水库、滞洪区中移民的有19座(挪城水库无移民),移民48720人;小型水库有双庙、韩家庄、红旗、青年、张家河、上王埠、金垛沟、东铁8座,移民2889人。另外,尚有高密县王吴水库胶州移民5168人,以及在兴建中移民后又停建废除的水库9座,移民10546人。建国后青岛市水利移民共涉及到194个村,24556户,迁移104466人,拆房102496间,建房85817间,建起132个移民新村,国家及地方为安置移民累计投资2596.3万元。到1986年底,全市尚有19214间“多拆少建”移民房未予补偿。
  小型水库移民一般由当地Gov就近分散安置,大中型水库兴建开工时,对移民皆进行过迁移安置,当水库停建报废后,多数移民又陆续返回原址建房居住。
  1958年,国务院对《国家建设征用土地办法》(以下简称《办法》)经修正后重新公布实施。其中第三条规定:“国家建设征用土地,既应根据国家建设的实际需要,保证国家建设所必须的土地,又应照顾当地人民的切身利益,必须对被征用土地者的生产和生活有妥善的安置。”水库工程开工前,以水利部门为主,设置迁建办公室或安排专人负责,对移民住房、院墙、宿舍等主要建筑设施予以核实登记。由于工程工期紧,库区移民采取边搞工程建设边迁建安置的方式,以兴建新村为主,结合外迁支边及就近分散的办法安置移民。《办法》第七条中规定:“征用土地的补偿费,由当地人民委员会会同用地单位和被征用土地者共同评定。……遇有征用土地必须拆除房屋的情况,应该在保证原来的住户有房屋居住的原则下给房屋所有人相当的房屋,或者按公平合理的原则发给补助费。”在移民安置工作中,还大力提倡投亲靠友和原料建原房。对安置在当地的移民,国家给予搬迁费、拆房费和建房补助费,并批拨部分建房用材;对外迁支边户则给予路费和建房补助费。移民搬迁费、拆房费一般每间补偿30~60元,建房标准一般每户3~4间,每间补助180元。在移民迁建过程中,主要解决移民住房问题。对集体财产一般不予补偿。但由于国家财力不足,移民安置经费未能一步到位,各库区之间的移民安置工作也差距较大,因而遗留问题较多。1964年5月,山东省财政厅、农业银行、水利移民安置办公室联合下达《关于水利移民安置范围标准和财务管理暂行办法》,规定移民安置范围以1962年底移民户中在家居住的实有人数为依据,建房标准按每人0.5~0.8间,每间8~12平方米,对原拆房多于新建部分,国家不再给予补偿。1973~1979年,对移民户中在外人员已回家居住的按照每人0.5~0.8间,每间房补助220元的标准予以安置。1980年,山东省水利厅在平度县召开移民工作会议,确定对库区移民多拆少建的房屋由国家予以补偿,按正房计算(两间厢房折合一间正房),原拆房料物归原户的每间补偿100元,拆房料物归公家的每间补偿150元。会后,各县对库区移民建房情况,进行清理登记,根据上级经费安排,逐年进行补偿。1986年9月,山东省人民Gov办公厅转发省水利厅《关于处理移民问题的具体意见》,各级Gov加快了安置工作。

TOP

第三篇 水库塘坝  
第三章 库区移民

第二节 库区扶贫


  水库建成后,在防洪、灌溉、发电、养鱼、供水等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但库区移民村和部分土地占压村的生产、生活水平仍然较低,特别是1958~1962年期间修建的大、中型水库,移民尤为困苦。库区人民在水利建设中,识大体、顾大局,离开祖辈赖以生存的家园,付出巨大代价。全市大、中型水库共占压土地216571亩,其中耕地156408亩,库区村剩余耕地人均0.95亩,人均减少耕地1.47亩。对于库区淹占土地,除崂山水库和棘洪滩水库由国家征用外,其他水库均未予征用赔偿。库区移民村多数迁至水库附近土地瘠薄的地方重建家园,由于生产发展缓慢,库区群众生活普遍低于非库区。1985年底,全市193个库区村中,有45个村人均年收入不足200元,仅占全市农民人均年收入的1/3左右;200~300元的有50个村;300元以上的有98个村。为了解决移民的生产、生活困难,在国家扶持下,各级Gov发动群众积极开展扶贫工作。
  建库初期,坚持受益负担政策,组织灌区支持库区,从水库灌区受益村中调整耕地13559亩划归库区村耕种。1962~1966年,各级Gov成立由民政、财政、粮食、商业、交通、水利等部门参加的扶贫组织。由于仅仅限于“头痛医头”式的给钱给物,虽然解决了一些临时困难,但终究不能从根本解决问题。1970年后,移民工作改由水利部门具体负责。为了有计划地解决库区困难,从1973年开始,以改善生产条件、发展生产为重点,做出库区建设规划,因地制宜制订出山、水、林、田、路综合治理措施,逐年实施。1975年后,组织农田基本建设专业队及灌区群众帮助库区造田、整地、治水大搞农田基本建设。到1983年,库区造田8287亩;开发荒山22289亩(其中造林11445亩,植果树10844亩);兴建水利工程562项。使库区的生产条件得到改善,增强了生产自救能力,一部分村甩掉了“吃统销粮”的包袱。但部分土地少或土地瘠薄的村仍不能自给,时常依靠耕种库内退水田帮忙。逢到年谷不登,仍须依靠国家救济过日子。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库区致富发生了新的变化。部分库区村摆脱了“等、靠、要”的被动受贫局面,抓住机遇奋发图强,在不放松粮食生产的同时立足本地优势,自立更生开展多种经营和工副业生产,迅速走上致富道路。但多数库区村除主观原因外,仍受客观条件制约,存在“两难三不通”(吃、住难和水、电、路不通)问题,虽然经过开展粮食生产和林果、水产、畜牧及家庭副业等,生活有所提高,但与其他非库区相比,又拉开了新的差距。
  1986年,国务院办公厅转发水利电力部《关于抓紧处理水库移民问题的报告》,明确提出:“水库移民工作必须从单纯安置补偿的传统做法中解脱出来,改消极补偿为积极创业,变救济生活为扶助生产,把移民安置与库区建设结合起来,合理使用移民经费,提高经济效益,走开发性移民之路。”是年6月,中共青岛市委、市Gov在平度县召开扶贫工作会议。会后,市、县(区)及有关乡(镇)Gov成立扶贫工作领导小组,实行扶贫责任制和任务指标考核的办法,深入开展扶贫工作。在认真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层层发动调动社会各方面力量众手扶贫,效果明显。青岛市Gov在半年内筹集扶贫资金1570万元,其中投资人畜吃水、供电、交通、教育等245万元,安排周转金125万元,发放贷款1200万元,另外还支援钢材540吨、木材420立方米、水泥898吨。经过各方面的努力,当年帮助人均收入200元以下的54个库区移民村新上工、副业经营项目40个,解决了24个村的吃水困难,使26个村用上电力,部分村的通乡路及校舍已经开始得以改善。1987年,在继续增强人力、物力、资金、信息投入扶贫的同时,各县(市、区)采取倾斜政策,从减免税收、水费征收及集资负担等方面以优惠政策扶持库区贫困村走上致富之路。到1987年底,库区基本建设累计国家投资524.85万元,地方投资176.6万元。

TOP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