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读:论坛广告管理办法·2012青岛啤酒节专题报道·牢记:青岛旅游局投诉电话
·青岛圈论坛广告投放说明·2012最新青岛旅游攻略·2013年1月青岛潮汐表
·青岛旅游景点介绍|图片·青岛旅行社排名及报价查询·青岛旅游就入住中山旅馆
返回列表 发帖
第七篇 化学纤维  
第一章 生  产

第一节 原  料


  青岛生产的化学纤维,主要原料为浆粕、己内酰胺、聚酯切片和聚丙烯切片。
  浆粕 1958~1964年,青岛化学纤维试生产期间,由各纺织厂提供下脚棉短绒,试产单位自制棉浆粕自用。1961年试产粘胶纤维5吨,耗用棉浆粕13.65吨。1965年正式投产后,用量逐年增加。1968年开始,青岛粘胶纤维所需浆粕由山东省纺织工业厅供应。1972年高密化学纤维厂建成投产后,对口供应青岛。1973~1974年浆粕供应不足,从东北开山屯浆粕厂购进木浆粕120吨。1974年高密化学纤维厂扩大生产能力后,保证了浆粕供应。1975年青岛的粘胶纤维共耗用原料396.44吨,1980年为2079.48吨,1984年达3000.47吨。
  己内酰胺 1971年锦纶在青岛试生产时,己内酰胺由燃化部供应。1977年青岛第二化学纤维厂投产后,年需己内酰胺200吨,由山东省统一进口调拨供应。
  聚丙烯切片 1983~1985年,青岛第二化学纤维厂生产丙纶长丝,年需聚丙烯切片440吨,由纺织工业部华北物管处拨给,其中大部分为燕山石化厂生产,少量从国外进口。
  聚酯切片 1985年涤纶在青岛试生产期间,耗用原料1366吨,除从日本、美国、韩国进口外,主要由上海金山石化、江苏仪征化纤联合公司和天津石化公司供应,年需量2400吨。1986年青岛崂山化学纤维厂投产后,年需聚酯切片1200吨,由青岛市纺织工业总公司按计划供应,不足部分由企业自行采购。


第七篇 化学纤维  
第一章 生  产

第二节 厂  房


  1958年7月1日青岛开始试验生产化纤时,厂房仅有12平方米,1959年扩大到56平方米,1959年11月与第二染厂的一个车间合并后,厂房面积扩大到1990.5平方米。1961~1975年,国家三次投资226.2万元,新建、扩建厂房面积10824平方米。1977年青岛第二化学纤维厂建立,1979年新建生产用厂房860平方米。1981年青岛冶炼厂并入青岛化学纤维厂,银行贷款4010万元,在四流南路74号扩建年产2000吨涤纶长丝车间。1982年青岛第二化学纤维厂贷款129万元,新建化纤生产厂房2700平方米。1986年青岛崂山化学纤维厂投产,有厂房面积14718平方米。1988年末,青岛三个化纤厂的厂区占地面积达137252.70平方米,厂房建筑面积为62712.6平方米,其中生产用厂房为49637平方米。
  青岛化纤生产的厂房,开始是砖木结构的平房,经过多次投资改建、扩建和新建,到1988年末,全是砖混结构。主厂房内,夏季保持温度27±3℃,冬季保持23±3℃,相对湿度70±5%。

TOP

第七篇 化学纤维  
第一章 生  产

第三节 设  备


  青岛化纤生产起步时的设备,除2.8千瓦的马达外,所用的压榨机、过滤机、粉碎机、硫化鼓、成熟罐、酸浴槽等,都是旧料改制的。1959年增加后处理机、假捻机各1台,烘干箱1个。1963年安装蒸球、漂洗机、压榨机、冷冻机、过滤机各1台,打浆机2台,纺丝机由8个锭位改造成12个锭位,形成从浆粕生产、纺丝到烘干打包的粘胶纤维生产线。1975年安装五合一机3台(每台年产粘胶纤维500吨)、双箱打包机1台,纺丝锭位增至72个,并自制大型精炼机,进行工艺改进,由原来的长丝精炼改为短毛精炼。1982年,又将先精炼后切断的工艺改为先切断后精炼,优质品率提高到40%以上。至1985年6月停产时,粘胶纤维的主要设备有QR7206纺丝机1台、纺丝锭位72个、QR7201五合一机4台、VD542切断机4台和R456C圆网烘干机1台。
  锦纶生产的主要设备有VC404纺丝机2台、VC442牵伸机3台、VC602和VC604落丝机共10台、U型和直型聚合管各1个、双层假捻机3台、VC083切粒机1台及萃取塔1台。1980年组建锦纶弹力丝车间,增添江苏的“一步法”加弹机2台,打桄机和VC605落丝机各1台,另外还配备了针织横机12台。
  涤纶长丝1985年7月投产,国产设备主要有VC825充填干燥机6台、VC406纺丝机2台、VC443A牵伸机7台、VC473BD假捻机9台,引进的先进设备有335—Ⅱ型空气变形机2台, 0.jpg MV—700拉伸变形机4台,可加工生产低弹丝和网络丝。
  有色涤纶长丝生产设备,引进了国外的AW—808型高速纺丝设备2套,IVF—701型加弹速度560米/分的加弹机2台,以及电脑控制的注射染色机2台。

TOP

第七篇 化学纤维  
第一章 生  产
第三节 设  备

青岛市化纤生产主要设备一览表
0.jpg

TOP

第七篇 化学纤维  
第一章 生  产

第四节 劳动力


  1960年,青岛化学纤维业有职工161人、其中工程技术人员1人。1961年5月30日,山东省纺织厅在青岛召开各纺织厂化纤车间主任会议,要求青岛各厂抽调18人去华东纺织工学院学习化纤专业。这些人学成后返回青岛(其中3人中途退学),加强了青岛化纤专业的技术力量。1963年,化纤业工程技术人员增为12人,1980年增至18人,1985年猛增到78人。曾先后涌现出一批化纤生产能手。1988年末,青岛3个化纤厂的职工总数达2145人,其中工程技术人员为108人,占职工总数的5.03%;大专以上文化水平的为92人,占职工总人数的4.3%。

TOP

第七篇 化学纤维  
第二章 产  品

第一节 品  种


  青岛化纤工业的产品,主要有人造纤维的粘胶纤维和合成纤维的涤纶、锦纶、丙纶。其他产品虽曾试验或试产,但终未形成生产能力。
  人造纤维 1960年青岛化学纤维厂成立时,生产粘胶长丝,因产量低,后处理无法解决,只生产0.18吨即改产粘胶短纤维。1965年产量为205吨,1969年为467吨,1972年为1014吨。1975年6月开始生产中长纤维,1980年产量达2015吨。80年代后,中长纤维市场需求萎缩,1985年6月结束粘胶纤维生产。1960~1985年,青岛共生产粘胶纤维22931.5吨。
  合成纤维 合成纤维有维纶、锦纶、涤纶、丙纶和腈纶。其中维纶和腈纶在青岛没形成生产能力。
  锦纶 1960年,青岛试验生产的锦纶品种有尼龙9单体、尼龙6单体、锦纶长丝、弹力丝等。1977年,青岛第二化学纤维厂正式投产锦纶长丝,年设计能力为200吨。经两次生产大会战,产量由1977年的4.5吨增至1980年的100.67吨。由于原料供应不足,于1983年停产。
  丙纶 青岛第二化学纤维厂于1983年开始投产丙纶长丝,设计能力为年产400吨,1984年产量为99吨。1985年试制丙纶色丝成功,产量提高到165.56吨。
  涤纶 青岛有涤纶长丝和有色涤纶长丝两种产品。涤纶长丝于1985年投产,年设计能力为2000吨,1988年产量为2305吨,其中涤纶加工丝1958吨。有色涤纶长丝1986年投产,年设计能力为1200吨,1988年产量为846吨。在合成纤维中涤纶已成为骨干产品,并正在不断开发差别化学纤维新品种。

TOP

第七篇 化学纤维  
第二章 产  品

第二节 质  量


  粘胶纤维 1972年的正品率为54.36%,一等品率仅为9.93%。经过厂房扩建,设备更新换代,技术力量不断充实,1980年产品正品率达到99.88%,超过同期全国化纤行业正品率98.40%的水平;一等品率为97.54%。1981年,“雪花”牌中长纤维获山东省优质产品奖。
  锦纶长丝 1977年开始生产时,正品率仅为12.65%,一等品率为1.76%。1980年经采取措施后,产品质量显著提高,正品率达99.45%,一等品率达91.85%。
  丙纶长丝 1983年正品率为84.48%,一等品率为43.22%。1984年分别提高到96.70%和79.53%。1985年达98.94%和85.73%。
  涤纶长丝 1985年投产初期,为保证产品质量稳定,青岛化学纤维厂攻关小组严格检查考核。1988年正品率为98.33%,一等品率为91.15%。同年,75.6(分特)涤纶牵伸丝被评为青岛市优质产品,150D/30F和100D/24F涤纶长丝和低弹丝被评为青岛市优秀新产品。

TOP

第七篇 化学纤维  
第三章 经  营

第一节 销  售


  粘胶纤维 1962年前除部分自制成纺织样品外,其余部分由青岛麻纺厂、毛织厂,莱阳绢纺厂制成人造毛线衣和人造毛线,在市内定价销售。1962年销售收入达40余万元,1963年销售市场由市内走向临沂、东北等地。1964年后,全部产品由山东省纺织工业厅、青岛市纺织工业局统一分配,供应全省各纺织企业。1975年生产粘胶中长纤维后,主要供应青岛第四棉纺织厂,部分供应青岛第九棉纺织厂、莱西棉纺厂、济南国棉一厂、潍坊棉纺厂等。年销售收入132.1万元,1980年达788.5万元,1983年为868万元。
  锦纶长丝 1980年前,产品销往浙江等地的乡镇企业。1980~1983年期间生产的产品,企业自己织造弹力衫,自设摊点和组织职工去市郊各县推销。1980年销售收入达602.6万元。
  丙纶长丝 主要供应山东省昌潍地区的乡镇企业;丙纶弹力丝供应针织行业加工丙纶衫袜,1983年销售收入为735.2万元。
  涤纶长丝 是化学纤维工业的主要产品,除供应山东省内的丝绸、针织和染织行业外,并远销辽宁、黑龙江、河北、江苏、福建、广东和北京、上海等省、市。1988年销售收入达7 939.7万元(其中青岛化纤厂为6142.7万元)。青岛化纤厂销售收入在山东省化纤行业中,仅次于高密化学纤维厂和淄博合成纤维厂而居第三位。
  1988年,青岛市3个化学纤维厂的销售总收入为8020万元,占山东省化纤工业总销售收入的19.6%。

TOP

第七篇 化学纤维  
第三章 经  营

第二节 效  益


  总产值 1978年,青岛化纤企业的总产值为1079万元。1985年青岛化学纤维厂改产涤纶长丝后,产值迅增为2903万元,比1984年的1795万元增长61.7%,比1978年增长169%。至1988年末,3个化纤厂的总产值达8948万元,比1985年的2903万元增长2.08倍。
  利润、税金 粘胶纤维自1960年试产至1985年6月停产,累计共盈利145.8万元。税金1972年为19万元,1984年为52万元。1977年投产锦纶长丝当年利税为35万元,其中利润24万元。1980年和1981年利税总额最高分别达122万元和138万元,其中利润分别为82万元和86万元(包括原第三染织厂织布车间的利润)。1987年开始,生产1吨锦纶长丝要亏损4725元,至1988年共亏损89.9万元。丙纶长丝(1983~1985年生产),1985年的利税为99万元,其中利润48万元。涤纶长丝于1985年投产,当年利税共303万元,其中利润126万元。1988年利税总额为977.7万元,其中利润588.1万元。
  全员劳动生产率 1960年青岛试产粘胶纤维时,手工操作多,全员劳动生产率仅130元/人;1979年跃为12638元/人,1984年上升为14110元/人。1977年投产锦纶长丝时,全员劳动生产率为6181元/人,1980年提高到12475元/人,1982年下滑为10034元/人,1983年改产丙纶长丝后,至1985年已降为9553元/人。1985年涤纶长丝生产后,全员劳动生产率为16326元/人,1988年,青岛化学纤维厂和青岛崂山化学纤维厂分别上升为46864元/人和46740元/人,两厂的全员劳动生产率跃居山东省化纤行业之首。

TOP

第七篇 化学纤维  
第三章 经  营
第二节 效  益

青岛市化纤企业基本情况一览表
0.jpg

TOP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