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读:论坛广告管理办法·2012青岛啤酒节专题报道·牢记:青岛旅游局投诉电话
·青岛圈论坛广告投放说明·2012最新青岛旅游攻略·2013年1月青岛潮汐表
·青岛旅游景点介绍|图片·青岛旅行社排名及报价查询·青岛旅游就入住中山旅馆
返回列表 发帖

青岛市志13:社团志 第三篇 青少年组织

第三篇 青少年组织  
第一章 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青岛市委员会

第一节 组织机构


  1949年3月中共青岛市委在莱阳香水沟村组建“青年大队”,对外称“青岛教育研究会青年大队”,队部负责人余华、邢山、孙启珊等。同年5月,中共青岛市委任命章若明任青年大队队长,王少林、辛广义任副大队长。
  1949年5月中共青岛市委决定在青年大队基础上组建“山东省民主青年联合会驻青岛办事处”,章若明任主任。
  1949年6月5日山东省民主青年联合会驻青岛办事处随人民解放军入城,在青岛市湖北路17号正式挂牌办公,主任章若明,副主任王少林。下设宣传部、组织部、青工部、青妇部、青年服务处、青年俱乐部(包括图书阅览室、娱乐室、快报供销处)、青年文工团、秘书处、总务股等9个部门。1949年8月统计,总人数为222人(包括“华东学生联合会驻青办事处”)。
  1949年9月10日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青岛市工作委员会成立。书记章若明,副书记王少林,委员13人。下设秘书处、组织部、宣传部、学生部(学联)、青工部、青妇部、少年儿童部、青年服务部、青年文工团、团校(1949年12月7日正式成立)、工厂等11个部门和单位。1950年整编前总人数170人(不包括勤杂人员),整编后干部定额为64人。
  1950年5月,青妇部撤销,秘书处改为秘书科,青年文工团并入青岛市文联文工团。1950年5月4日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青岛市第一届委员会成立。下设办公室、组织部(设干部科、组织科)、宣传部(设教育科、宣传科、群众文化科)、青工部、青年服务部、军事体育部、统战部、学生部、少年儿童部、近郊工作委员会(近郊部)、团校、行政科、工厂等13个部门和单位。1951年11月总人数为75人。1952年3月工厂撤销并入青岛实业棉织厂。
  1953年3月30日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青岛市第二届委员会成立,该届撤销青年服务部、近郊部、行政科3个部门,其它9个部门同上届。
  1954年7月21日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青年市第三届委员会成立。该届增加秘书科,学生部更名为学校工作部,其它8个部门同上届,共设10个部门,编制72人。这一编制一直延续到1958年。
  1956年9月15日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青岛市第四届委员会成立。
  1957年5月24日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青岛市委员会改名为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青岛市委员会。
  1958年5月6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青岛市第五届委员会成立。该届除与三届、四届设相同的10个部门外,又增加少年儿童部。1959年5月10日成立少先队青岛市队部委员会。1959年8月增设青农部,总编制72人。
  1960年7月5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青岛市第六届委员会成立。1961年7月学校工作部与少年儿童部合并为学校和少先队工作部(学少部),军事体育部并入宣传部,青农部并入办公室。本届设办公室、组织部(干部科、组织科)、宣传部(宣传科、教育科、群众文化科)、青工部、统战部(青联)、学少部(学联、少工委)、团校、秘书科8个部门,总编制50人。
  1963年4月25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青岛市第七届委员会成立。本届除保留上届的8个部门外,又增加社会青年工作部(1966年1月并入统战部)。1963年5月建立市少年宫(事业编制11人),为独立单位。本届总编制47人。
  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后,青岛市的共青团工作停顿。1968年11月团市委机关绝大多数干部下放昌北“五七”干校。
  1973年6月共青团青岛市委员会筹备小组建立,组长潘学林,副组长祝盛业。成员6人,总编制8人。1974年2月,孟庆祝任共青团青岛市委员会筹备小组副组长。设秘书长1人,成员增加1人,总编制11人。
  1975年12月13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青岛市第八届委员会成立。下设办公室、组织部、青工部、宣传部、学校部(学联)5个部门。1978年8月团校恢复办学,校址暂设在市委党校内,开办团干部培训班。1979年11月,增设统战部(青联)、青农部。部门设置8个,总编制47人。下属单位有少年宫。
  1979年11月5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青岛市第九届委员会成立。下设8个部门,同上届,总编制47人。下属单位有少年宫。
  1982年10月5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青岛市第十届委员会成立。下设8个部门,同上届。1984年3月,增设青年运动史办公室(非正式部门)。1985年3月27日增设研究室。1985年5月学校部更名为学少部。本届团市委有9个正式部门,总编制47人。下属单位有少年宫。
  1985年10月21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青岛市第十一届委员会成立。下设8个部门,团市委机关编制45人。下属单位5个:青岛市少年宫(县级,代管青岛市少年儿童艺术学校)、青岛市团校(原为团校筹建处,1987年6月升格为县级事业单位)、中国青年旅行社青岛分社(科级,1986年7月建)、全国青少年夏令营青岛营地(副县级事业单位,1989年1月建立)、青岛市青少年读物发行社(1989年9月建,是隶属于团市委和中国青少年读物发行总公司双重领导的全民所有制单位)。
  1990年10月29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青岛市第十二届委员会成立。部门设置同上届,团市委机关编制45人,下属单位5个,同上届。


第三篇 青少年组织  
第四章 中国少年先锋队青岛市工作委员会

第三节 工作纪略


  1956年3月,在全市少年儿童中开展以公益劳动为主要内容的“小五年计划”活动。如种植向日葵、蓖麻,组织护林队,拥军优属等。教育少年儿童热爱劳动,爱护公共财物,培养集体主义情感。  1956年各级少先队组织开展“万能手”活动。组织儿童进行课外科技钻研和工艺劳动。各校建立各种科技小组、少年工厂和儿童农艺场。许多作品在全国和省市获奖,并举办“我们的能手”、“我们的小五年计划”、“我们爱科学”等展览。
  1959年,市少先队发动少年儿童投入全民增产节约运动,提出“为建国10周年做一件有意义的事情”。8~9月底,全市少先队员共植树424 942棵,建立果树苗圃881个,收蓖麻籽4 648斤,建卫生劝阻队341个,清扫街道?2 162?条。
  1960年,各级少先队组织开展“三面红旗万万岁”活动。少先队员通过参观访问、主题队会、展览会等,了解总路线、大跃进、人民公社。并组织“三面红旗万万岁”观摩团一行10人,赴胶南、即墨、崂山等地指导帮助开展活动。
  1985年,各级少先队组织开展“创造杯”活动竞赛。口号是:“人人搞设计,队队夺奖杯,校校搞竞赛,区、县争冠军,使青岛的少先队工作冲出山东,走向全国。”全市少先队组织共开展活动3万多次,上报活动稿件17 809篇,夺得“创造杯”398个,获“最佳创造杯”7个,位居全国省辖市之首。获团中央、全国少工委开展“创造杯”竞赛活动的“特别组织奖”。青岛市和4区5县被团省委评为“创造杯”竞赛活动红旗单位,市少工委在“创造杯”活动征文竞赛中被全国少工委《辅导员》杂志社授予组织奖。
  1986年少先队开展“万枚四有小金星”奖章活动。教育少年儿童“树理想、学创造、做主人”,做全面发展的新一代。全市共评出金星队员2 000名,优秀活动500项,先进区县9个,最佳指导奖200个。团市委、市教育局、市少工委分别被团省委、省教育厅、省少工委评为全省“万枚四有小金星”奖章竞赛活动红旗单位。同年,团市委、市少工委被团中央、全国少工委评为少先队工作先进单位。
  1987年市少工委根据“面向新世纪,造就新主人”的原则,开展“热爱Our Party,做党的好孩子”教育活动月。参加了由中国儿童报社举办的“全国各族儿童勤巧小队友谊赛”,全市获奖511个,列全省之冠。开展“爱劳动的小金星”活动,全市68万少先队员参加。
  1988年市少工委在少先队员中开展“争创金星大队”活动,金星大队的基本条件是:开展活动好,日常工作好,“两化”建设好,教育效果好。1989年1月,市少工委表彰100个少先队大队为“金星大队”,300个少先队中队为“金星中队”,800个少先队集体为“青岛市少先队阵地化、制度化合格单位”。
  1990年少先队开展“学赖宁,学十佳,做党的好孩子”活动。5月18~19日在胶南县召开学赖宁活动现场经验交流会。5月27日,市少工委举行少先队“学赖宁做党和人民的好孩子”主题队会,市委、市Gov的有关领导出席主题队会。团市委、市教育局、市少工委表彰学赖宁活动先进集体和个人,其中红旗单位7个、先进单位6个、先进乡镇30个、优秀大队100个、最佳指导者100名、优秀少先队员500名。市少工委被评为全国学赖宁活动先进单位,全市有5个红旗大队、10个红旗中队列入全国先进,有11人列入全国最佳指导者,45人获全国学赖宁活动奖章。

TOP

第三篇 青少年组织  
第四章 中国少年先锋队青岛市工作委员会
第三节 工作纪略

中国少年先锋队青岛市第二次代表大会


  1989年10月13~15日在市人民会堂召开,出席大会的代表400名,代表全市68万少先队员和2.5万名少先队辅导员。中共青岛市委副书记孙炳岳代表市委、市Gov到会讲话,团市委副书记、市少工委主任余洁在大会上作题为《适应新时代,造就新主人,开创少先队工作的更新局面》的工作报告。大会选举产生少先队青岛市第二届工作委员会。余洁任主任,梁永东、钟觉民等任副主任。大会新增设由20名少先队员组成的市少先队理事会,王璐任主席。会议期间,团市委、市少工委、市教育局表彰了510名少先队员,893个优秀集体和25个少先队工作先进集体,同时还表彰了100名优秀辅导员。

TOP

第三篇 青少年组织  
第四章 中国少年先锋队青岛市工作委员会
第二节 历次代表大会

中国少年先锋队青岛市第一次代表大会


  1985年10月24~26日在黄海饭店举行,这是“文化大革命”后,少先队组织的第一次代表会议。由团市委、市教育局联合召开。出席大会的代表400名,代表全市83万少年儿童,74万少先队员和2.7万名辅导员。
  中共青岛市委副书记孙炳岳到会讲话,共青团青岛市委副书记张泽忠作《面向21世纪,培养创造型的新人才》的工作报告。
  会议酝酿讨论并通过团市委、市教育局协商提交大会的中国少年先锋队青岛市第一届工作委员会组成方案。张泽忠任主任,副主任3人,委员23人。会议还通过《关于表彰优秀少先队辅导员,优秀少先队中、小队,少先队工作先进集体的决定》,表彰市级优秀少先队辅导员101名,优秀少先队中、小队100个,少先队工作先进集体17个。

TOP

第三篇 青少年组织  
第四章 中国少年先锋队青岛市工作委员会
第二节 历次代表大会

少先队青岛市队部第二届委员会第一次扩大会议


  1966年1月18日在市少年宫红领巾剧场召开,出席会议的有市队部委员及县区队部委员会正、副大队长,市区各中、小学少先队大队委员会的正、副大 队长等近200人。团市委副书记徐鸿顺在会上讲话。会上改选了少先队青岛市队部,选举产生中国少年先锋队青岛市队部第二届委员会。队长谢丽萍(青岛二十中学),副队长3人,常委7人,委员17人。

TOP

第三篇 青少年组织  
第四章 中国少年先锋队青岛市工作委员会
第二节 历次代表大会

少先队青岛市第一次代表大会


    1959年5月10日在团市委礼堂召开,全市中、小学校的426名少先队员代表30万少年儿童参加会议。中共青岛市委书记处书记王卓青、副市长孙刚以及驻青陆、海军部队领导机关,市教育局、团市委、总工会、妇联等单位负责人出席会议。王卓青代表中共青岛市委讲话,团市委书记刘泽民向大会作《听党的话,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做共产主义的优秀接班人》的报告。
  会议选举出少先队青岛市队部委员会。队长杨淑兰,副队长3人,委员17人。表彰和奖励少先队组织中涌现出来的26个优秀集体。通过致西藏小朋友的一封信。

TOP

第三篇 青少年组织  
第四章 中国少年先锋队青岛市工作委员会
第一节 组织机构

基层组织


  1953年8月,队龄儿童80 498名,大队267个,中队1 119个,小队3 320个,队员34 210名,辅导员1 236名。
  1955年1月统计,普通中学18所,其中队员6 886名,大队辅导员18名,中队辅导员266名。市区小学78所,共有学生71 649名,队龄儿童54 309名,队员20 879名,大队辅导员78名,中队辅导员669名。崂山郊区共有小学89所,学生30 844名,队龄儿童24 604名,队员12 669名,大队辅导员90名,中队辅导员418名。另外全市还有31所文化补习学校,共有学生7 708名,队龄儿童4 903名,队员?3 463?名。
  1965年12月底统计,全市建队772个,市区225个,农村547个。市区队员213 543名,农村队员84 683名。总辅导员225名,市区209名,农村16名。中队辅导员4 861名,市区2 972名,农村1 889名。  1990年12月底统计,全市建少先队3 108个,城市170个,农村2 938个。少先队员总数668 371名,市区10万名,农村568 371名,大队辅导员2 661名,中队辅导员18 565名,校外辅导员6 783名。

TOP

第三篇 青少年组织  
第四章 中国少年先锋队青岛市工作委员会
第一节 组织机构

市级机构


  1959年5月10日,中国少年先锋队青岛市队部委员会成立,这是中国少先队青岛市第一次代表大会选举产生的少先队市一级的领导机构,是中国少先队青岛市工作委员会(简称“少工委”)的前身。1961年根据团省委电话指示,少先队青岛市队部停止活动。
  1965年团省委根据团中央九届二中全会决议精神,决定区、乡及市各级队部要改选。1966年1月,团市委提出改选建设市少先队队部。
  1966年1月18日,中国少年先锋队青岛市队部第二届委员会产生。
  “文化大革命”期间,少先队组织由红小兵组织替代。
  1978年6月6日,按照共青团十大的要求,经市委同意,青岛市红小兵组织改称中国少年先锋队,少先队组织恢复活动。
  1985年10月24日,召开中国少年先锋队青岛市第一次代表大会,选举产生了中国少年先锋队青岛市工作委员会。
  1989年10月13日,中国少年先锋队青岛市第二次代表大会召开,选举产生中国少年先锋队青岛市第二届委员会。

TOP

第三篇 青少年组织  
第三章 青岛市学生联合会
第三节 会务活动

其他活动


  1957年3月24日,全国学联主席胡启立向山东大学和青岛医学院学生会的干部传达全国学联第十六届二次全会精神,提出学生会的主要任务和青年学生的努力方向。
  1959年1月,市学联勤工俭学产品元旦献礼馆开放,共分4个展室,向社会展示全市学校勤工俭学所取得的成绩。

TOP

第三篇 青少年组织  
第三章 青岛市学生联合会
第三节 会务活动

文体活动


  1951年1月27日,团市委、市学联举办大中学校春节文娱晚会,参加的13个学校共演出26个节目,选出《夫妻观灯》、《诺多尔江边》、《好姐妹》等参加省青年业余文艺会演。
  1951年,团市委、市学联利用暑假组织各校中学生开展夏令乐园活动。全市集中成立3处乐园,分设在一中、礼贤、文德3校。学生们通过读报、听报告和各种文体活动,提高爱国主义思想,加深学校之间、同学之间的联系和友谊,约13个中学的1 800名同学参加活动。
  1960年2月,市学联举办大中学生文艺会演。参加会演的有市内、郊区的大专院校、中等学校49所,共演出102个节目,其中学生创作的节目63个。2月14日,举行授奖大会,33个优秀节目获奖。  1987年“五四”青年节期间,举办“青岛市首届大学生艺术节”,市学联组建的“大学生艺术团”和13所高校1万多名大学生参加,历时10天。艺术节包括革命历史歌曲大联唱、征文比赛、校园歌曲创作精英赛及器乐、武术、书法、摄影、时装、健美等活动。
  1989年4~6月,为纪念“五四”运动70周年,团市委、市学联及各高校共同举办“青岛市大学生校园文化博览会”。共举办跨院校竞赛项目8项,各院校开展的文化、体育、文艺活动130多项,参加活动的大学生近10万人次。?7月10日,?团市委、市学联表彰了6个优秀承办单位,13个先进组织单位和13名优秀组织者。
  1986年6月28日,成立青岛市大学生艺术团,省长李昌安发来贺电。

TOP

第三篇 青少年组织  
第三章 青岛市学生联合会
第三节 会务活动

政治活动


   1949年11月26日,青岛市首届学生代表大会期间,在山东大学图书馆举办青岛学生运动史料展览,展示青岛学生在中国Our Party领导下进行抗日救国、反美蒋斗争的史料。
  1949年12月16日,组织教员学生代表2 000余人,在万国公墓举行纪念青岛反甄审运动和费筱芝牺牲4周年纪念会。市军管会、文教部、教育局、团工委、市青联、市学联等单位的代表到会讲话。团工委还举办反甄审运动及费筱芝牺牲史料展览会。
  1950年7月23日,市各教会学校反美爱国运动代表会议发出《宣言》,抗议美帝国主义利用精神鸦片对中国青年学生进行毒害的罪行。12月,市学联召开反美爱国运动大会,学生代表310人参加会议。会上,代表们痛斥美国在联合国安理会上发表的侮辱中国人民的滥言,控诉美帝的文化侵略,澄清学生中的亲美、学美、恐美思想,树立中国青年的自尊心、自信心和爱国主义精神。并在学校中掀起抗美援朝的高潮。团市委召开“动员大中学校学生参加解放军军事干部学校”会议,市内各大中学校、工厂设军干校报名处,青年、学生争相报名。12月底,全市21所学校的报名人数达4 382人。有505名学生和126名青年职工被批准参加军干校。1951年1月,又进行了第二批招生。到2月份,全市共有1 155人参加军干校。
  1952年1月,市学联组织“三反”运动学生宣传队,市学联设立指挥部,领导全市宣传活动,该队由山东大学和全市各中学的学生组成,共有12个大队,4 000人参加。
  1985年12月4日,团市委、市学联召开青岛市纪念“一二·九”运动50周年报告会,全市8所高等院校和部分中专、中技、中学的学生1 000多人参加大会,当年参加?“一二·九”?运动的南路总指挥、时任民革市委主任王桂浑作报告。
  1988年5月1日,团市委、市学联开展“社会实践一日”活动,有2 000名大、中专学生在栈桥一带,通过咨询、便民服务,向社会展示他们在社会实践教育活动中取得的成果。
  1989年暑假,各大中专院校团组织根据团市委、市学联的部署,针对大中学生思想状况,开展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民主法制、爱国主义、初级阶段、独立自主、艰苦奋斗和热爱解放军的思想政治教育。
  1990年5月3日,市党政领导邀请大学生代表座谈。出席座谈会的有市委书记郭松年、副书记刘镇、市长俞正声,学生代表23名,座谈会以“爱国、成才、奉献”为主题。
  1990年7月12日,中共青岛市委、市Gov办公厅,转发团市委等单位《关于组织青岛市大学生参加省大学生暑假社会实践活动的安排意见》,组织青年学生参加山东省“国情省情考察营”、“重点工程劳动营”和“科技兴鲁建设营”。

TOP

第三篇 青少年组织  
第三章 青岛市学生联合会
第二节 历次代表大会

青岛市首届学生代表大会


  1949年11月26日召开,全市24个中等以上学校的学生代表145人出席会议,代表全市14 000名学生。会议总结解放后5个月的学运工作,学生代表介绍了学运经验。大会通过《青岛市学联组织章程》、《青岛市学生运动当前任务》,指出当前主要任务是:团结广大同学,为建设新青岛而努力。大会选举产生青岛市学生联合会。刘卓被选为市学联主席。


青岛市第二届学生代表大会


  1950年10月底召开,出席会议的代表335人,代表15 000余名学生。大会总结11个月以来的工作成绩,上届学联主席刘卓介绍交流工作及学习经验。大会选举产生学联执委会,张贻侠被选为市学联主席。



青岛市第三届学生代表大会


  1953年2月22日召开,出席会议的正式代表409人,列席代表71人。大会通过《青岛市学生联合会章程》、《青岛市学生联合会执行委员会选举法》,任世英为市学联主席,副主席6人。

青岛市学生联合会第四次代表大会


  1966年1月9日,根据全国十八届学生代表会决定和团省委的指示,市学联召开89所大、中学校学生会主席联席会,推选出29个委员单位的代表组成的学联第四届委员会。2月1~5日,召开四届一次委员扩大会议,出席会议的代表有269名。会上选举产生市学联第四届委员会,李效良当选为主席,副主席7人。



青岛市学生联合会第五次代表大会


  1985年5月4日召开,出席大会的正式代表190名,列席代表50名。中共青岛市委副书记孙炳岳主持大会并讲话。团市委书记刘光享致祝词。会议审议和通过市学联第四届委员会的工作报告,通过《青岛市学生联合会章程》(草案)。选举产生青岛市学联第五届委员会,委员会由32个单位组成。李航当选为主席,副主席6人。
  1987年10月,市学联五届三次会议改选青岛师范专科学校王剑为市学联主席。

TOP

第三篇 青少年组织  
第三章 青岛市学生联合会

第一节 组织机构


  1949年6月5日,华东学联驻青办事处正式成立。谭明甲任华东学联驻青办主任。1949年6月17日,市学联筹备委员会成立,由省青联华东学联驻青办事处、山东大学、青岛一中等10个单位的代表组成市学联筹委会,谭明甲任筹委会主任。1949年11月26日,青岛市首届学生代表大会召开,选举产生青岛市学生联合会。
  1955年,全国学生第十六届代表会议修改学联章程,各高等学校学生会直接受全国学联领导。团中央提出“除部分大城市仍保留学联组织外,其他省、自治区等均可撤销学联机构”,市学联随即撤销。
  1965年8月3日,团市委申请恢复市学联。1966年1月9日,召开全市89所大、中学校学生会主席联席会。推选出29个委员单位的代表,组成青岛市学生联合会。同年2月1日,市学联召开四届一次委员扩大会议,选举产生市学联第四届委员会。
  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后,学联工作停顿。
  1985年5月4日,青岛市学生联合会第五次代表大会召开,选举产生第五届委员会主席团单位。主席单位:青岛师范专科学校;副主席单位:山东海洋学院、青岛化工学院、青岛轻工业学校、青岛师范学校、青岛第二中学、青岛第一职业中学;委员单位32个。

TOP

第三篇 青少年组织  
第二章 青岛市青年联合会
第三节 会务活动

所属协会


  青岛市青年摄影家协会 1983年9月成立,宗旨是宣传两个文明建设,活跃青年文化生活,促进摄影事业发展,提高青年摄影艺术水平。有会员50人,会长任锡海。
  青岛市青年美术家协会 1985年成立,宗旨是团结美术工作者,促进和活跃青岛市青年美术活动,为青岛两个文明建设做贡献。有会员75人,会长赵德伟。
  青岛市青年书法家协会 1985年3月成立,宗旨是团结广大青年继承、发扬传统书法、篆刻艺术,为初级阶段精神文明服务。有会员90人,中共青岛市委副书记杨在茂任名誉会长,贺中祥任会长。
  青岛市青年文学家协会 1985年12月成立,宗旨是坚持党的“双百”方针,繁荣文学事业,活跃青年文化生活,培养文学新人,团结文学爱好者为两个文明建设做贡献。有会员90人,会长李明。
  青岛市青年医务工作者协会 1986年7月成立,宗旨是团结和组织全市医务青年,提高医学科学水平和普及医学知识,为两个文明建设做贡献。有会员66人,市立医院院长王训颍任名誉会长,李扬任会长。

TOP

第三篇 青少年组织  
第二章 青岛市青年联合会
第三节 会务活动

外事活动


  外事活动 1951年11月6日,市民主青联筹委会邀请苏联、朝鲜等国侨民青年代表200余人,与市各界青年举行庆祝苏联十月革命34周年联欢晚会,并于17日举行青岛青年学生纪念世界青年日、国际学生周大会,全市青年、学生及苏联、朝鲜等国际青年友人600余人出席大会。1952年庆祝国庆联欢大会,市民主青联筹委会组织社会各界青年,包括少数民族、华侨(旅苏、旅朝)青年共18 000人参加大联欢。1957年7月,捷克青年汉学家一行5人来青游览。同时,苏联、越南等8个国家部分留学生来青游览参观,并与海军、华侨学生、各界青年举行联欢和篮球赛等活动。10月,市民主青联先后接待以穗坂正人为团长的日本青年团协议会代表团和以吴波阵为首的缅甸青年代表团。1959年3月7~10日,蒙古青年团代表一行10人在蒙古革命青年团中央常委、团乌兰巴托市委第一书记爱尔顿朝克图率领下,由团中央统战部副部长王传斌陪同来青。1965年7月,越南南方民主解放阵线病员11人来青疗养。1980年6月18日,日本青年代表团一行6人来青参观游览;是年9月17日,日本日中友好九州青年之船首次访华团应青岛市人民Gov邀请来青访问,团市委、市青联领导陪同该团游览崂山,并参观部分工厂、学校、科研单位、生产大队等。19日晚,访华团举行答谢宴会,市长李秉政及市100名青年应邀出席。1982年6月7日,日本青年会议所青年之船访华团一行547人由大连乘“新樱丸”客轮抵青,并同青岛青年一起在中山公园栽植友谊雪松树;6月15日,日本东亚9 006团抵青参观访问;1983年4月7日,市青联接待西德基督教民主大学生联合会访华团,并陪同参观基督教学堂、天主教堂,游览了市容;5月3日,日本青年研修会友好访华团一行7人,在日本外务省顾问、该协会副会长兼理事长法眼晋作率领下,由全国青联副主席克尤木·巴吾东陪同抵青访问;7月28日,由吉布提财政部税收局科长阿罕迈德·吉雷瓦贝里率领的吉布提青年代表团一行3人抵青岛访问;8月9~21日,市青联接待了联邦德国青年联盟巴伐利亚分会代表团一行31人,并陪同游览市容、参观汽水厂、啤酒厂等。8月21日至9月1日,青岛市青少年友好交流团赴日本下关市访问,共14人,团长为市青少年教育委员会副主任王玉成,副团长为团市委书记刘光享,乘日本“理想之国”号赴下关市。与日方举行青年联欢座谈会、大中学生座谈会。与此同时,日本下关市青年代表团抵青岛访问,团长为失崎八郎;是年9月2日,多哥青年农民工作者考察团一行3人来青考察;1984年11月12~29日,团市委副书记王永章参加中国青年代表团赴日本访问;1985年7月,应团中央邀请,尼日利亚青年工作者考察团一行6人,由团中央、团省委有关人员陪同来青访问参观;1986年5月10日,马里全国青年联盟代表团一行4人来青访问;7月14日,全国青联与联合国亚太经济社会委员会联合举办的农村青年参与社会发展训练班抵青参观访问。
  1987年1~11月,市青联接待9个日本访华团,946人。1988年9月15~17日苏联大学学联代表团一行7人来青访问。1989年2月15~25日,青岛市青年工作考察团一行5人,应邀对日本下关市访问;1990年3月22日,“苏联青年之船”旅游团一行371人来青访问,在青活动两天。8月4日,日本下关市青年研修团一行11人,乘日本“理想之国”号游船抵达青岛市访问。11月5~10日,非洲布基纳法索全国少儿辅导员代表团一行2人来青访问。

TOP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