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积分
- 48769
- 名望
- 1893 点
- 铜币
- 24979 枚
- 优惠券
- 243 张


|
第四篇 海洋生物
第二章 海洋植物
第二节 底栖海藻
青岛底栖海藻的研究始于1919年,德国藻类学家Th. Reinbold在Loesener氏的《青岛植物志》上发表了产于青岛及附近的10种海藻。其中2种至今尚未在青岛发现,可接受的为8种。1934年,Howe在《山东半岛海藻》一文中,报告了产于青岛的21种海藻。其中,4种前人已报道,3种只定属名而未定种名,另有3种属于错误鉴定,可接受的新记录只有11种。1935年,曾呈奎与李良庆共同发表了《青岛和烟台的海藻》,产于青岛的海藻58种。其中,可接受的新记录43种。1936年,曾呈奎《中国海藻的新记录》报道采于青岛的3种。1938年,曾呈奎在《中国海藻志要》一文中,关于青岛海藻,讨论鉴定了前人的报告并增加了4种。1952年,曾呈奎与张峻甫在《中国北部的经济海藻》一文中,报道了产于青岛的19种。其中13种前人已报道,另外增加了6种。1954年,曾呈奎、郑伯林在《青岛海藻的研究Ⅰ》中报道了青岛海藻13种,新记录12种。同年,曾呈奎与张峻甫先后讨论了海蒿子和海黍子(即解氏马尾藻)的种型和形态特征。1985年,曾呈奎与张德瑞发表《边紫菜及其系统学一位》,发现产于青岛的边紫菜。1959年,曾呈奎与张峻甫讨论《黄海与东海的经济海藻区系》,述及产于青岛的海藻35种。其中5种是青岛新记录。同年,朱浩然发表了《华北微观海藻的研究I.蓝藻类》,报道了青岛蓝藻34种,其中11种前人忆报道新增加23种。1962年,樊恭炬等研究了青岛的Nemastomanakamuray Yendo 的生殖系统,发现它和Nemastoma 的模式种不同,命名为新种Tsengianakamutai(Yemdo)K.C.Fan rt Y.P.Fan.。曾呈奎 与张峻甫发表关于黄海西部沿海海藻区系的温度性质和文章提到青岛海藻75种,其中青岛新记录6种.同年,曾呈奎等在《中国经济海藻志》一书中,描述海藻87年,属于青岛的40种,其中39种前人忆有报道,新记录1种。1963年,董美玲发表了《中国浒苔属植物地理学初步研究》,提到青岛产的8种,包括一个新定的种,但无拉丁文描述,属于无效种,4个种前人已经报道,3个种是青岛的新记录。1963年,曾呈奎与张峻甫发表《中国沿海海藻区系的分析研究》,报道了采于青岛的17种。其中,15种前人已经 报道新增加2种。1964年,张峻甫与夏邦美在《叶江蓠和扁江蓠的比较研究》一文中,指出Gracilaria foliifera(Forssk.)Boerg.是分布于大西洋暖水域的种类,应予以撤销.中国黄渤海地区只有Gracilaria textorii (Sruing.)De Toni,但前人已有报道。1978年,曾呈奎、张德瑞在《中国两种新紫菜》中,报道了产于青岛的一新变种:Porphyra katadai Mirna var.hniphylla Tseng et Chang。同年,张峻甫与夏邦美在《中国产的几种寄生红藻》一文中,报道了产于青岛的枝状菜花藻JANCZEWSKIARAMIFORMIS C.F.CHANG ET B.M.XIA.。1981年,曾呈奎和郑宝福发表了产于青岛的少精紫菜PORPHYRA OLIGOSPERMATANGIA TSENG ET XHENG。1983年,周锦华、张德瑞、曾呈奎等在《COMMON SEAWEDS KF CHINA》一书中,报道了产于青岛的5种珊瑚藻,其中4种是新记录。1984年,夏恩湛与张峻甫发表了产于青岛的SOLIERIA TANUIS XHANGET XIA,纠正了前人定名为SOLIERIA MOLLIS(HAEVL.)KYLIN的错误鉴定。1985年,张峻甫与夏邦美在《中国的真江蓠和英国江蓠》一文中,报道了产于青岛的真江蓠Cracilaria asiatica Zhang et B.M.Xia,纠正了前人报道的Gracilariaverrucosa (Hubs.)Papenfuss的错误鉴定。1988年 ,曾呈奎和郑宝福报道了产于青岛的青岛紫菜Porphyra qingdaoensis Tseng et Zheng。1989年张德瑞与周锦华在《中国北部石枝藻属一些种的分类研究》中,报道了产于青岛的一个新记录:Lithothamnium pacificum (Fosl.)Fosl.。
蓝藻门 蓝藻的藻体多数为单细胞或群体,少数为丝状体,体较小,所有的蓝藻都有胶质的膜包着,没有真正的细胞核和色素体,属原核生物。细胞的色素分散在原生质周围。蓝藻除了含有叶绿素a,叶绿素b,胡萝卜至少 数种叶黄素外,还含有藻蓝蛋白,使藻体常常呈蓝绿色少数蓝藻还含有藻红蛋白。青岛地区常见有6属6种。
皮状席藻 植物体丝状,无数藻丝紧密组成灰蓝色的片状体。藻丝单条,由许多细胞构成,外包胶质鞘,鞘薄但明显,略为弯曲。细胞灰蓝色,圆柱形,横隔膜不收缩,宽6.6至8.8微米。长是宽的1.0至1.5倍。顶端细胞钝圆形,原生质体粒状。生长于高潮带石沿中。
银灰平裂藻 藻体蓝绿色,平板状。细胞卵形,球形或半球形,排列比较规则,长约5.0至6.0微米,直径2.5至4.0微米。繁殖主要靠细胞纵向和横向分裂,生长在高中潮带上部岩石上。
堆状异球藻 藻体蓝绿色,起初为一层细胞,后来细胞堆积成一群体。细胞初期呈角状,很快变成球形或梨状,直径约3.0至6.0微米,细胞繁殖靠球形内生孢子。生长在潮间带贝壳上。
亚短颤藻 藻体蓝绿色,常常长在中潮带上部的岩石上,呈膜质的一层藻丝直立,进径约5.0至6.0微米,细胞长约1.0至2.0微米,细胞壁不收缩,顶端细胞凸起,外壁加厚。
鞘丝藻 藻体蓝绿色或黄褐色,长达1.0于3.0厘米,纵生,常有粘液,广泛生长在潮间带中,下部岩石或贝壳上。丝体外倾,止部弯曲,基部绞织在一起,直径7.0至15.0微米,衣鞘厚达1.0至3.0微米,无色,常有粘液,片状丝体直径5.0至12.0微米,节面不收缩,顶端不尖,细胞较短通常长约2至3微米,顶细胞略细,冠状。
海雹菜 藻体是由许多藻丝组成,蓝绿色,通常为球形,半球形或扁平胶质状,直径通常为1.0至2.0厘米。幼期中实,后来变为中空;藻体表面幼期光滑,后来变为凹凸不平。内部为许多丝状体,浸埋于胶质之中;藻丝的下部相互交织,上部大多直立,互相平行或者是放射状排列。丝体顶端尖细,具有或长或短的毛分枝溃作V字形,藻丝基部直径为3.0至5.0微米,中部为6.0至9.0微米。异形细胞圆形或椭圆形,较营差细胞大,位于营养细胞之间。通常生长在中潮带上部的岩石上或石块上。
红藻门 红藻门植物的外形不一,除了少数是单细胞或群体外,大多数为多细胞组成的丝状体或多藻丝组成的膜状体。圆柱形,片状或囊状,壳状等,分枝或不分枝,少数藻体钙化。光合作用色素是叶绿素a叶绿素b叶黄素和胡萝卜素尤其是藻红蛋白和藻蓝蛋白的含量不同,使藻体呈不同的颜色,呈条状,星状或盘状的色素体。叶绿体内含有灯囊体。光合作用的产物是红藻淀粉。它是一种多糖灯,呈小颗粒状,附着在色素体表面或细胞质中。红藻没有具鞭毛的生殖细胞。生殖方式为有性生殖和无性生殖两种:有性生殖是由雄性生殖器官精子囊产生精子和雌性生殖器官果胞产生卵,通过过受精作用产生新的植物体:无性无殖是由藻体产生单孢子或四分孢子,直接萌发成新藻体。
紫菜 藻体红色或紫红色,薄膜状,由一层或两层细胞组成。每个营养细胞含有一个星状色素体(少数种灯为两个),中央有一个球状蛋白核体,藻体边缘细胞平滑或呈锯齿状突起,或数排细胞退化。藻体基部具有盘状固着器。无性繁殖依靠单孢子,有性生殖为卵配.雌雄同株或异株。青岛沿海共有7种紫菜,主要生长在潮间带岩石上和软体动物贝壳上,其中条斑紫菜最为普遍。其特征是藻体长卵形,紫红色,高10至30厘米,边缘有皱褶,基部圆形或心脏形,边缘细胞平滑无锯齿.
海索面 藻体圆柱形,不分枝工吩枝主要集中在藻体的上部。髓部是由许多无色的丝体组成,皮层丝体通常和髓部丝体垂直,排列松,每个皮层细胞肯有一个星状色素体。雌雄同株或异株精子囊着生在同化丝体的顶部,囊果裸露,四分孢子囊十字形分裂。青岛只有一种,藻体圆柱形,蠕虫状,紫红色,7至20厘米高,直径约是皮层同化丝的1/2至1/3。同化丝细胞呈圆柱形。生长在风浪较大的岩石上。
石花菜 主要生长在潮间带到潮下带水深6至10米的岩石上,青岛海区有四种。(一)石花菜。特别是藻体高大,高10至20厘米。固着器假根状。分枝扁压,两 缘薄,其上生有羽状排列的小枝。中央没有中肋,没有复羽状小枝。通常生长在低潮带和潮下带岩石上。(二)小石花菜。藻体短小,密集错综,匍匐地生长在一起羽状分枝,密生小枝和分枝,常 呈直角,对生或互生,顶端尖,生殖枝则钝头。通常生长在中潮带岩石上。(三)细毛石花菜。藻体由直立枝和匍匐枝两部分组成.匍匐枝为初生枝,细丝状:直立枝为次生枝,下部圆柱形,上部扁圆主枝顶端洒细。主要生长在中潮带有泥沙覆盖的岩石上。(四)匍匐石花菜。和细毛石花菜的主要不同在于直立枝略扁互生分枝.主要生长在潮间带中,下区岩石上。
鸡毛菜 青岛沿海只有鸡毛菜一种。藻体紫红色,高5至10厘米,扁平,较规则地羽状分枝2至3次,整个藻体的轮廓呈定塔形。分枝基部收缢,顶端钝,主枝和分枝间角度接近垂直,上部枝密,下中枝稀疏。四分孢子囊群位于小枝上。囊果位于小枝顶端下面,具有一个囊孔。主要生长在低潮带的石沿中和附近的岩石上。
珊瑚藻 青岛海区有两种。(一)珊瑚藻。藻体直立,高4至7厘米。2次或3次羽状分枝,主枝节间近基部圆柱形,中上部的节部常呈亚楔形,末端小分枝的节间成线形或佛焰苞形。孢子囊生殖窝通常轴生在小分枝上的顶部,生殖窝顶部通常无角裕。(二)小珊瑚藻。藻体直立,灰绿或紫红色,高3至5厘米,近基部节间圆柱形,较上部的节间扁压,不明显的六角形,长大于宽,通常具明显的中肋。孢子囊生殖窝轴生在小分枝或短枝的顶部。窝顶通常具角突。
石枝藻 属主要生长在低潮带和潮下带2至10米深的岩石上,青岛沿海共25种。常见种有中间石枝藻。中间石枝藻和主要特征是藻体具有突枝,单条,亚二叉状或所复地分枝呈密集的束基层由数层矩形细胞组成。围层具明显的杯形层,孢子囊生殖窝聚生在突枝和皮壳体上,孢子囊目字形分裂。
海萝 主要生长在高潮带和中潮带上部的岩石,青岛海区只有海萝一种。藻体高4至10厘米,不规则叉状分枝,分枝基部缢缩,内部组织幼期疏松,具有中轴,较老的部分中空,不见中轴。
蜈蚣藻 主要生长在中低潮带的石沼中和泥沙滩有流水的碎石上,青岛海区常见的有蜈蚣藻。主枝圆柱形,亚规则或不规则的羽庆分枝,互生或对生。髓部丝体互相交空。蜈蚣藻常因生活环境的不同,形态变异很大,青岛常见长枝型,节荚型两 种形态。
海膜 主要生长在低潮带及潮下带的岩石上,青岛沿海常 见的只有海膜一种。藻体丛生,紫红色,柔软,粘滑,叶状,披针形,单条或分叉一次。形态变异较大,高9至50至厘米,宽3至8厘米,边缘全缘,无锯齿突起,具有不规则分枝或不育枝。
曾氏藻 主要生长在低潮带石沼中,青岛沿海只有一种。藻体深红色,圆柱形略扁庄,粘滑,二叉状或三叉状分枝,顶端细,高约4至10厘米,藻体下部和中部宽约3毫米,辅助细胞与普通细胞相似,在外形上无明显差别。
江蓠 主要生长在中,低潮带的岩石或石砾,贝壳等物上。青岛海区有三种:(一)真江蓠精子囊窝深腔状,囊果被 内部细胞壁不清楚,细胞原生质体星庆,具盗用一纹孔连结,吸收丝少或无。(二)扁江蓠,藻体扁平,叶状,基部具有一个笨柄。叶片通常 为二叉分枝。产孢丝和囊果被之间具有胞间联系。(三)龙须菜,藻体红形,直立,圆柱状,鲜红色,丛生,固着器盘状,长达50厘米,软骨质精子囊位于藻体表面,不形成窝,密布于皮层表面。生长在潮间带下部及潮下带附近,半埋于有沙覆盖的岩石上。
叉枝藻 青岛海区常见的只有一种,藻体紫红色,丛生,4至10厘米高,二叉式分枝,扁 要生长在中潮带和低潮带的石沼中。
环节藻 主要生长在低潮带附近的岩石和其他大型海藻上。青岛沿海只有一种,藻体2至6厘米,黑紫或褐红色,具有圆柱形互生或对生分枝,要枝顶端钝,呈中空的念珠状。
仙菜 青岛海区有4种,常见的有三种:(一)三叉仙菜,藻体粗壮,10至30厘米高,二叉,三叉分枝。整个藻体的中轴被 皮层小细胞覆盖。四分孢子囊环绕排列于枝上。(二)波登仙菜,藻体细软,4至10厘米高,下部杂乱错综,通常二叉式分枝,较老部分的藻体具有很多轮生小枝,成熟的小枝上丛生着很多根丝,以致相到粘附,造成错综情况。四分孢子囊枝轮生于藻体上。(三)日本仙菜,藻体小,上部具有许多羽状或偏于一侧的小枝。枝顶端没有钳形小枝,枝直,顶端尖。
异管藻 青岛沿海只有日本异管藻一种,藻体深红色,直立, 互生分枝:主枝有5个围细胞,没有皮层。生长在低潮逞岩石上或贝壳上。
凹顶藻 主要生长在低潮带石沼中和岩石上。青岛海区常见的是异枝凹顶藻一种,藻体5至12厘米高,紫褐色,圆柱形,具有对生,亚轮生或互生分枝。皮层细胞排列成栅状,髓部细胞没有透镜状加厚。
多管藻 主要生长在低潮带岩石上入石沿中,青岛海区有三种:(一)日本多管藻,藻体较小,高3至5厘米,附生在其他他藻类上,具有数围二叉状分枝,小枝较直,帚状排列在分枝上。主轴下部具有皮层。(二)内枝多管藻,藻体黑褐色,高10至15厘米,柔软,纤细,羽状或叉状分枝,没有皮层。
华管藻 藻体柔软玫瑰红色,基部为盘状固着器,固着在基质上。具有分枝,很密,分枝顶端着生单列细胞的毛丝体。中轴细胞单列,圆柱形,贯顶,围轴细胞6个,长度和中轴细胞相等,外围是由小细胞组成的皮层。四分孢子囊球形,成熟的精子囊枝无色,常常具有分枝,但其上部仍延伸为单列含色素的毛丝体。囊果球形或壅状,上而具有一孔,具有囊果被 。
华管藻属只有一种,即华管藻。生箕低潮带和潮下带的岩石,石贝壳上,是中国的特有种,产于青岛海边。
褐藻门 藻体均为多细胞的,外形多样,有丝状,叶状管状或树枝状,大小差别很大,大多数种每个细胞只有1个核。色素体1个或多个,墨角藻黄素占优势,困此藻体多数呈黄褐色。光合作用的产物是海带多糖的甘露醇,不形成淀粉。居间生长,毛基生长和顶端生长3种方式都 有。生活史中有孢子体世代和配子体世代的交替。孢子囊有单室孢子囊和多室孢子囊两 种类型,而配子囊均系多室。无性列殖主要是靠动孢子,少数为不动孢子,有性生殖分为同配,民配和卵配3种类型。动孢子和雄配子都 具有两根不同的侧生鞭毛。
水云 主要生长在潮间带岩石或石沼中或大型海藻的藻体上,青岛沿海有两 种。最常见 是水云,藻体褐色丝状,具有分枝,互生或偏于一侧。基部常 纹缠,上部游离,伸长,末端形成无色的毛丝体。藻丝直径5至10厘米,借助假根丝附着在其它大型海藻上。藻丝直径为35至40微米,细胞长是帘的1至2倍。分枝的丝体更细,色素体带状。多室囊无柄或具有1个短柄。纺锤形,顶端钝,没有毛。单室囊卵圆形,没有柄或具有1个短柄。
索藻 主要生长在潮间带石沼中,青岛沿海常见的是硬索藻一种。藻体圆柱状,丛生,高15至20厘米中空,具有不规则 的分枝。分枝圆形,分枝的角度较大,接近直角,小分枝较短,弯曲,长2至3厘米,单室囊倒卵形或梨形。
点叶藻 藻体叶状,椭圆形,表面有许多单生或簇生的毛基部有1个短柄 固着器盘状。主要生长在中潮带或低潮带的岩石上或石沼中,有一些种附生在大型 海藻上。青岛沿海有两种:一点叶藻,藻体叶状,厚50至60微米,由4层类方形细胞组成。二厚点顺藻,藻体较厚,厚150至200微米。由7至8层类方形细胞组成。
囊藻 藻体黄褐色,球形或囊状,幼时中实,长大后中空。基部较宽。附阒在低潮带岩石上和大型 海藻上。主要生长在中潮带岩石上或大型 海藻的藻体上。青岛沿海有两种:一囊藻,藻体球形,表面粗糙,壁厚,由5层以上细胞组成。青岛沿海十分普遍。二长囊藻,藻体直立,长囊形。高5至10厘米,通常具有数个指状中空枝。
幅叶藻 藻体黄褐色,直立,披针形,青面具有少量簇长的多的毛,基部具有小的盘状固着器。主要生长在中潮带和低潮逞岩石上或附生在大型 海藻和海韭菜上。青岛海区仅有一种,叶片长披针形,长10至15厘米,宽2至3厘米,顶端渐窄,基部楔形。皮层细胞较小,1层,髓部细胞较大,4至5层。多室囊长约6至8个细胞,单列。
萱藻 藻体圆柱形或扁压,单条,丛生,幼时中实,其后中空,主要生长在中潮逞及低潮带岩石上和石沼中。青岛海区只有萱藻一种,藻体褐色,直立管闪缩成节。产20至25厘米,直径为2至5毫米,毛各自从表皮细胞长出来,固着器盘状,藻体由皮层和髓部两部分组成,皮层细胞比中细胞小,从表面向内细胞越工大,多室孢子囊单列,由6至7个细胞组成,直径为4至6微米,28至30微米长,散生在藻体表面,无色棒状的隔丝存在于多室囊之间。
网翼藻 藻体扁平,平规则二叉状分枝,扇形,枯端二叉状或舌状,叶脉贯顶。毛窝明显,主要生长在低潮带石沿中,青岛海区只有一种。
网地藻 藻体黄褐色,直立,扁平,没有中肋,双歧分枝,基部以假根状丝固着在基质上,顶端生长。主要生长在低潮带附近的岩石上和石沼中,青岛沿海有三种一网地藻,藻体黄褐色,高6至10厘米,较规则地二叉状分枝,分枝的争度通常 在15至40度之间,顶端圆形,藻体下部较宽,一般为4至6毫米,具有较规则的叉状分枝,分枝宽度较一致,角权的角度较大,腋角宽圆形,边缘全缘,没有育枝。三叉开网地藻,藻体高3至5厘米,分枝下部宽2至3毫,分枝末端突实变窄,分枝角度宽80至120毫米。
团扇藻 主要分布在热带和亚热带海洋,青岛海区只有团扇 藻一种,出现在夏季潮间带岩石上。藻体黄褐色,高4至6厘米,车扇形。基部具有一个短柄,神许多褐色的毛覆盖,藻体上部常常裂成数个裂片,边缘全缘,背面轻微钙化,腹 面不钙化,棕褐色,上部由2至4层细胞组成,下部接近基部由6至8层细胞组成。四分孢子囊位于相邻毛线带间。
黑顶藻 主要附生在马尾藻或其他大型海藻上,青岛海区有3种,常见的有黑顶藻,藻体褐色,线状,直立丝体由3至4列细胞组成,高2至5毫米,分枝不规则。直径为40至50微米,节高为25至40微米,繁殖枝2叉或3叉状。
绳藻 藻体褐色,长绳状,粘滑,单条,不分枝,有时扭曲呈螺旋状,下部中实,上部中空,但有横隔把中空的部分隔成许多体腔。基部以盘状固着器附着在基质上。青岛沿海只有绳藻一种,主要生长在风浪较小的低潮带石沼中和潮下带2至3米岩石上。
海带 海带属都 是冷水性海藻,青岛只有海带一种,。藻体明显地分化为叶片,柄部和固着器三部分。褐色,革质,单条片状,不分枝,长2至5米,宽20至30厘米,叶片光滑,边缘全缘,但具有波状褶皱,基部宽圆顶部较窄,叶片中朵即称中带部较厚厚度为3至4毫米,沿中带部一两侧有一条线形纵沟。单室孢子囊群位于成熟藻体叶片表面。海带生长在潮下带2至3米深的岩石上。
裙带菜 孢子体黄褐色,幼期卵形或长叶形,单条,在生长过程中不断行羽状分裂,有隆起的中助,有毛窠,没有粘液腔,但有点状粘液细胞成熟的藻体具有假根状固头器,柄 部和叶片三部分的分化。褶迭状的孢子叶位于孢子囊间,顶部加厚成为粘液套。青岛海区只有裙带菜一种,主要生长在风浪较在的潮下带1至4米深的岩石上,低潮带石沼中也有生长。
马尾藻 马尾藻属成员大多数为暖水性,广泛分布于暖水和温水海域,青 沿海有四种:一海蒿子,藻全黄褐实,高约1米,固着器盘状,主干圆柱形,单生,偶有双生,较粗壮,长达20厘米。表面有主枝凋落后留下的圆锥形突起。主枝和分枝圆柱形,其上部长有刺状突起,尤其是幼枝上特别明显。藻叶的形状变化较大,下部藻叶披针形倒卵形或椭圆形,向下反曲,边缘全缘或具有齿,叶脉贯顶,顶端钝圆或渐尖,止部藻叶比下部小,针形或线形或丝状叶脉不是显或无,边缘几乎全缘。生长在低落潮带石沼中和潮下带1至4米深处的岩石上。二羊西菜,体从主干主部长出,圆柱形。藻叶通常 为棒状,长直线形或线形,梨形功菜。具有囊柄 。雌雄异株。生长在低潮带为浪冲击的岩石上。三鼠尾藻,藻体暗褐色,高15至50厘米。固着器为盘状。主干较短,长3至5毫米,常常密生鳞片小叶或留下叶痕。主枝从主干顶端长出,下部密生鳞片叶。藻叶丝状,披针形或直线形,边缘全缘或顶部有锯齿。气囊纺锤形。雌雄异株。生殖毛圆柱形。生长在中洁带和低潮带岩石 上或石沿中,山东沿海都 有生长。四,海黍子,藻体高约1米,固着器扁平盘状,主干 直立,圆术形,通常不分枝或分枝1至2次。主枝扭曲,多角形具有数条纵沟,幼期芽状,具有许多 鳞片,藻体睛部藻叶为放形,宽3至6毫米,长15至25毫米,边缘全缘或肯少量锯齿,顶钝,没有叶脉上部的藻呆为楔形,亚匙形,两 边不对称,接近半叶的形状,边缘具有一些粗齿,气囊为纺锤形,亚球形,顶端圆形或冠以细尖。
绿藻门 藻体约大多数是草绿绿色。体型敏多,主要有单细胞,群体,丝状体,膜状体,异丝体和管状等除少数种,的原生质体裸露无壁外,绝大多数的绿藻都 具有细胞壁。多数细胞单核,少数细胞多核。具有一个或多个杯状,片状盘状,星状,环带状长带状,螺旋带状或网状色素体。大多数种类的色素体内含有叶绿素a叶绿素b叶黄素和胡萝卜素有个或多个蛋白核。有居间生长,铺散生长或顶端生长三种生长方式。生活史可归纳成四种灯型,单倍体式,两倍体式,等世代式和不等世代式,生殖方式有繁殖无性繁殖,有性繁殖三种。
丝藻 藻体为不分枝的丝状体。产要生长在中潮带石块,贝壳和其他的海藻上。青岛沿海只有软丝藻一种,藻体鲜绿色或暗绿色,质软藻丝直径10至25微米,色素体杯形。
礁膜 藻体绿色,黄绿色或暗绿色,礁膜性绿藻,主要生长在中潮带岩石上或石沼中,在淤泥,砂砾工下更为繁盛。青岛海区只有袋礁膜1种,藻体绿色至黄经色,无光泽,何高15至22厘米,最大可达26厘米,体厚约25至35微米或略厚。
石莼 主要生长在中潮带,低潮带和大于潮线附近的岩石上或石沼中,一般在海湾内生长尤其茂盛,于岛沿海有三种,常见的有两 种,一,孔石莼,藻体柄 部不明显或无柄高10至40厘米,体形变异很大,有卵形,随圆形,披针形和圆形等, 体表面常有大小不等的圆孔,使藻体形成几个不规则的裂片,蛎菜,藻体鲜绿色,密集丛生,高1至2厘米,略扩展,团块状,自藻体边缘向基部深裂裂成许多 裂片或分枝,各裂片相互重迭,外观很像一朵重瓣的花条。
浒苔 藻体管状,中空。主要生长在海湾内中潮带的岩石上或石沼中,有时也附生在其他的海藻体。青岛沿海有四种,常种类有三种,缘管浒苔,藻体的柄部和叶片边缘呈中空管状,由一层细胞组成,其它部位呈膜状,由二层细胞组成,单条,线形至披针形或倒卵形的长带状,由二层细胞组成,单条,线形至披针形或倒卵形的长带状,二扁浒苔藻体多分枝,分枝的形状和直径 主枝相似,分枝基部略为缢缩,上部较粗。除藻体基部细胞外,其他各部分细胞的排列都 不规则。第个细胞内有个蛋折核。三育枝浒苔,藻体有明显的主分枝和 的分枝或育枝。分枝比主枝细,藻体基部或至少在分枝基部的细胞排列整齐,止部细胞排列不整齐。每个细胞有1蛋白核。
刚毛藻 藻体为分枝的丝状体,分枝繁茂。要布在潮间带的岩石上或石沼中,有时也附生在其他时海藻和藻体上。青岛,海区只有束生刚行藻一种,藻体高达16厘米。绿色苛黄绿色,有密集成束的小枝,外观如花束,小枝顶端常向内弯曲。
硬毛藻 藻体单条,由单列细胞组成。主要生长在潮间带浪大的岩石上或者附生厅其他海藻上。青岛海区只有线形硬毛藻1种藻体高约4至10厘米,直立,体硬,丛生。细胞圆柱状,直径由下向上逐渐加宽,生殖时,藻丝略有缢缩。
羽藻 藻体直立。主要生长在低潮线附近岩石上或其他海藻上,青岛沿海有两 种,一,鲜羽藻,藻体软,多分枝,分枝生长无一定规则,小羽枝在分枝各方向生出,分枝基部侧有假根状下垂,二,羽藻,藻体深绿色,有光泽,丛生复羽状分枝,羽枝呈塔形排列,下部长,上部短小。
松藻 藻体柔软如海绵,直立或平卧,外形变异大,分枝或不分枝,分枝圆柱形或扁平。主要生长在低潮线附近的岩石上或石沼中,青岛海区有两种:(一)刺松藻,藻体墨绿色,幼体被覆白色绒毛,老时脱落,体直立,高可达30厘米,叉状分枝,分枝圆柱状,腋间狭窄,上部分枝比下部分枝细。囊胞的顶端壁厚,尖顶。(二)叉开松藻,藻体直立,叉状分枝,分枝稍扁压,藻体上部分枝有时稍呈圆柱形,腋圆,广开,分歧处扁,张开呈楔形,囊胞顶端呈截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