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积分
- 48769
- 名望
- 1893 点
- 铜币
- 24979 枚
- 优惠券
- 243 张


|
第八篇 仪表及仪表元件、材料
第三章 仪表元件及材料
第四节 磁 钢
1965年10月,青岛电度表厂在水清沟湖岛征地27.79亩筹建磁钢车间,同时派员赴上海磁钢厂学习生产工艺和技术。1966年3月,成立青岛磁钢厂。7月1日,铸造铝镍钴永久磁钢试制成功,至年底生产了8吨。
1967年,青岛磁钢厂开始进行技术改造和研制开发新产品。当年,新建了488平方米的高频炉熔炼车间。1968年,试制成功钡铁氧体、锶铁氧体和锰铁氧体三种磁性材料样品。1969年,新建887平方米机修车间。1970年,自制了150吨大轧剪专用关键设备,解决了磁钢原料的加工问题。1971年,又新建了990平方米的铁氧体生产车间,铁氧体开始小批量投入生产。至年底,厂区面积从1965年的6078平方米扩大到9158平方米。其中,生产建筑面积从600平方米增至3000平方米。
1974年,由于“批林批孔”运动的影响,磁钢产量从年平均70余吨降至47吨,生产处于低潮。1975年,通过贯彻中央整顿企业的方针,该厂更新了耗能高频熔炼炉,安装了先进的可控硅中频熔炼炉,并开始采用壳型铸造新工艺,生产开始回升。当年磁钢产量上升到57.74吨。同时,铝镍钴永久磁钢已形成LN9,LNG10、12、16、32、36、44、52,LNGT28、36、60、72,LNGT32J等13个系列160个型号。
1976年,青岛磁钢厂对关键的铸造工序进行改造,建成了从混砂、送砂到打砂的生产流水线。1977年,又建成煤气发生炉和烘烤砂型的隧道窑。1978年,设计建成配砂、造型和烤箱生产线,自制了新型浇铸车,安装了水压电缆和机械浇铸中频感应圈。同年10月,国家仪表总局在青岛召开全国磁钢生产现场会,肯定这一改造成果,并予以推广。1978年,磁钢产量突破百吨,达到119.27吨。
1979年,青岛磁钢厂增添了两台压铸机,成立了组合件生产车间。10月17日,生产出了第一批用铝镍钴永久磁钢压铸的组合件,开始为电度表生产厂家提供配套。是年,一机部授予青岛产磁钢“信得过”产品和部优产品称号。同时,铝镍钴永久磁钢被授予山东省优质产品称号。年底,由于市场对铁氧体磁钢需量减少,铁氧体磁钢停止生产。
至1980年,青岛生产的铝镍钴永久磁钢质量一直保持在全国同类企业先进水平,在全国同行业检查中,青岛磁钢厂被评为全国磁钢行业先进企业。1981年,青岛磁钢厂试生产了五类柱晶磁钢,并先后新建了175.6平方米、容量380千伏安的配电室和1230平方米的中心实验室大楼。这两个建设项目的完成,为磁钢产量大幅度增长和发展新的品种提供了条件。是年,铝镍钴永久磁钢在全国同行业质量评比中,获总分第一名,之后,青岛磁钢厂连续三年保持了这一荣誉。1983年9月,中共青岛市委书记周振兴代表市委、市Gov写信给予表彰和鼓励。同年,铸造铝镍钴磁钢再获部优产品称号。磁钢经过连续几年的大幅度增长。1984年,年产量高达393吨,并第二次获山东省优质产品称号。
1985年,青岛磁钢厂生产的铝镍钴永久磁钢开始出现供过于求的趋势。该厂自筹资金78万元,购置设备52台,进一步改造了磁钢生产线,开始研制新产品——金属钕及钕铁。10月,采用氧化物熔盐电解工艺,试制成功纯度为95%、99%的金属钕和成份为70%~30%钕、20%~27%铁、1%~2%镨的钕铁,并进行了试生产,使磁钢生产从以铝镍钴为主走向多品种发展的道路。
1986年,金属钕和钕铁通过省级鉴定,开始批量投入生产,当年生产了850公斤,产品达到国外先进国家同类产品水平。是年,五、八类柱晶永久磁钢亦开始投入试生产。
青岛磁钢厂自1966年生产磁性材料到1986年,累计生产了2995.42吨,已具备年产铝镍钴永久磁钢400吨、金属钕及钕铁10吨的生产能力,产品质量在全国同行业处于领先地位。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