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读:论坛广告管理办法·2012青岛啤酒节专题报道·牢记:青岛旅游局投诉电话
·青岛圈论坛广告投放说明·2012最新青岛旅游攻略·2013年1月青岛潮汐表
·青岛旅游景点介绍|图片·青岛旅行社排名及报价查询·青岛旅游就入住中山旅馆
返回列表 发帖

青岛市志32:电子仪表工业志 第九篇 其他产品

第九篇 其他产品  
第一章 电  机

第一节 离合器式异步电动机


  在工业缝纫机由人蹬、群机传动开始走向电机带动和单机传动技术进步的条件下,为开拓新产品,满足市场的需要,青岛微电机厂开始研制离合器异步电动机。1981年7月研制出样品,并通过市级鉴定,定型为YFL—A、YFL—B型,随之投入批量生产,当年生产15497台。根据市场信息的反馈,分别于1983年和1984年对离合器摩擦片作了材质改进,滑动套由钢材加工改为粉末冶金烧结,逐步形成了YFL/A/B/C和YLA—1—2两个系列5种型号的产品。1983年,该产品获山东省新产品二等奖。
  1986年,青岛电子元件七厂与青海微电机厂协商,由青海微电机厂帮助上马了YSF—A离合器式异步电动机,当年试制并投产YSF—A产品供应市场。至此,青岛离合器异步电动机生产厂家增为2个。
  到1986年底,青岛离合器异步电动机累计产量为13.88万台,其中微电机厂和电子元件七厂分别生产了13.8万台和800台。产品行销全国14个省市的31个厂家。


第九篇 其他产品  
第一章 电  机

第二节 推斥式调速电动机


  1963年初,青岛市重工业局在下达给青岛电器开关厂(第一仪器厂前身)试制生产汽车、拖拉机万能试验台任务的同时,安排青岛电器厂(现青岛微电机厂)为其配套试制推斥调速电动机。9月完成2台样机,并由市重工业局技术鉴定。1964年,试产了30台。10月由青岛市重工局组织有关单位的专家进行了产品定型鉴定,正式投入生产。
  TS1—2—5型推斥式电动机投产后,针对用户反映功率小换向火花大(额定工作点>1/2级火花等级)的缺点,青岛电器厂对TS1—2—5型产品进行了改进。在派工程技术人员去北京、长春、上海等地有关单位听取用户意见,查阅国外科技情报和专利资料的基础上,经过方案论证后,采取双套式电刷原理,电刷空移空间角度取40°,双电刷握结构取相反倾斜18°,由涡旋簧直接斜压和定子正弦绕组,转子绕组匝数由7匝减少为3匝,以及将电机功率由1.2千瓦提高到1.8千瓦。这一改进,降低了换向电势,减少了火花,克服了直压式电刷正反两向旋转时接触不良,减少空间谐波,改进了运行性能和电机的启动特性等,提高了产品的质量和性能。于1965年4月,试制出改进后的TS2—2—5型样机,并通过了市定型鉴定。当年获山东省科研成果奖。
  两个型号的推斥式电动机,自1963年开始研制和投产以来,到1977年,青岛微电机厂累计生产了3232台。1978年,推斥式电动机转入青岛胶南电机厂继续生产。

TOP

第九篇 其他产品  
第一章 电  机

第三节 分马力电动机


  1983年底,青岛微电机厂根据社会生产民用小机械产品的小型工厂和作坊日益增多,分马力电机市场供不应求的情况,开始研制C02系列分马力电动机。1984年6月,试制出C028022·550W样品,当年试生产了50台。1985年大批量投产后,生产了4125台并逐步形成C02·8022·550W,C02·8012·370W,C02·9002·750W三个型号的产品。到1986年,产量猛增到10856台,三年累计产量达到15031台,销路兴旺。

TOP

第九篇 其他产品  
第一章 电  机

第四节 洗衣机电机


  1981年,青岛微电机厂根据当时全国洗衣机发展的趋势,开始试制洗衣机电机。参照国内906厂生产的产品进行仿制,于同年10月试制出220伏、120瓦洗衣机电机,经用户试用,质量达到标准要求,随后投入小批量生产。由于没有形成大批量生产的规模和能力,产品成本高,没有竞争力。到1984年,在累计生产了3470台之后,停止了生产。

TOP

第九篇 其他产品  
第二章 电  器

第一节 调压变压器 强光手电筒


  调压变压器 1965年4月,青岛交电家属实验厂(青岛无线电厂前身之一部分)根据市场需要开始研制调压变压器,同年10月完成试制样品,填补了山东省内空白,先后有0.5、1、2、3千伏四个规格投入批量生产。1966年产量为3000台,1967年上升到5000台。为扩大生产能力,1972年,该厂新建500平方米调压变压器车间,使年生产能力由1万台提高到2万台。1973年最高产量达到21500台,?经济效益明显提高。
  青岛无线电厂于1965年开始研制生产调压变压器,至1979年共计生产了11.56万台。
  1979年,市场上收音机供不应求,青岛无线电厂为保证主要产品收音机的生产,停止了调压变压器的生产。
  强光手电筒 1985年初,青岛半导体器件五厂接受了公安部京安公司交给的试制与强光手电筒配套的充电器的任务。之后,该厂连同强光手电筒一并开始试制。同年6月,试制出合格样品后投入生产,当年生产了2000套,到1986年,累计生产了5000套。目前,该厂已形成年产强光手电筒和充电器5000~6000套的生产能力,产品深受用户欢迎。

TOP

第九篇 其他产品  
第二章 电  器

第二节 “七一”电源 单相交流鼓风机


  “七一”电源 1976年,青岛无线电二厂(电视机厂前身)应人民解放军通讯兵总部的要求,与其签订了试制“七一电源”的合同。5月,研制出三台样机并派人带机参加了通讯兵总部召开的全军军训工作会议,会上确定立即投入生产。之后,对产品作了进一步的改进,质量更加稳定,各项指标均达到了军品指标,受到全国各兵种、各军区的欢迎。该产品于1977年开始批量生产,当年生产了501台。1978年续产了1200台。在连续生产两年之后,因“七一”电台改型为“八一”电台,“七一”电源停止生产。
  单相交流鼓风机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家庭做饭使用古老式手拉风箱已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一个问题。1977年,青岛微电机厂老工人利用本厂生产的150型电动机安装上风扇取代手拉风箱,进行试验效果很好,并引起职工的普遍关注,纷纷向厂里购买电动机改装鼓风机。据此,1978年,青岛微电机厂确定生产一批20W型单相交流鼓风机,发给全厂职工试用,并在社会上迅速推开,带动出一批生产鼓风机的小企业。为满足社会需要,该厂将其作为一种产品开始大批量投入生产,当年生产了5119台,之后,产量连年大幅度增长。1979年生产20750台,1980年达到27760台。1981年,该厂根据用户的不同要求又研制生产了220伏20瓦、25瓦、30瓦三个新规格,使单相交流鼓风机形成系列产品。
  到1986年底,单相交流鼓风机的累计产量已达39.19万台,产品行销山东省内外。

TOP

第九篇 其他产品  
第三章 机械产品

第一节 印刷机


  1967年,青岛市劳动局技校(现无线电三厂)承接了国家第一机械工业部下达的试制TR801型八开印刷机的任务。该校派员赴上海第三印刷机械厂学习生产工艺和技术,并从该厂取回图纸、工艺及定额等全套技术资料。1968年5月,试制出2台样机。同年,进行省级技术鉴定后投入生产,当年生产8台。
  1969年,青岛市劳动局技校改名为青岛印刷机械厂,接受了一机部下达的试制TT402型四开印刷机的任务。该厂再次派员到上海第一印刷机械厂学习并取回全套技术资料,开始试制工作。1970年5月试制出样机,当年进行了技术鉴定,基本达到设计要求,试生产了6台。至1975年,由于承担了军品雷达的研制生产任务,只安排TR801型八开印刷机的生产,TT402型四开印刷机没有安排生产。
  1976年,青岛印刷机械厂更名为青岛无线电三厂,TR801型印刷机在累计生产了159台后停止了生产。TT402型四开印刷机开始批量投产,当年生产24台。为提高产品质量,1968~1985年,青岛无线电三厂加强了对印刷机生产的技术改造,先后更新设备70台,自行设计改装了加工印刷机凸轮的专用机床,在X63W铣床上安装了直线感应器和数据显示器,将木模造型铸造改用金属模、双快水泥模铸造,还采用了用煤粉代替焦炭化铁的新工艺等,使产品质量稳步提高,赢得了市场。1981年最高产量达到224台,到1986年累计生产了1382台。行销全国29个省、市、自治区的1000多个厂家,一直保持畅销不衰。1976年、1986年,产品曾先后出口越南和贝宁各4台。

TOP

第九篇 其他产品  
第三章 机械产品

第二节 复印机


  1973年,青岛模具厂(复印机厂前身)获悉一机部组织上海、北京有关部门对引进的一台工程图纸复印机样机进行测绘准备试生产的信息后,派员赴一机部请求承接试制任务。一机部科技局同意该厂的请求,提供全部图纸资料,并拨给试制费13万元。该厂开始了试制工作。
  1975年9月,该厂试制成功1台工程图纸复印机样品,定型为Se—A。经交市城建局试用,取得效果后投入小批量生产,至1978年底共生产11台。1978年在全国第一届复印机生产规划会上,青岛模具厂和上海复印机厂被定为全国两个大型图纸复印机生产厂。
  1979年,青岛模具厂更名为青岛复印机厂,对Se—A型复印机进行了改进,将厚胶木板组件电路改为铝板组件电路,并改变了工作罩控制开关的式样,定型为Se—B,同时,根据天津复印机厂技术研究所提供的样机和图纸资料,开始试制PJ—1200型小型复印机。1980年,青岛复印机厂对Se—B型复印机又作了进一步的改进,将上纸支落架上加了一缺口,充电电极上增加了屏蔽,使上下纸更为方便,充电时硒鼓不易击穿,延长了使用寿命,定型为Se—C。
  1981年底,青岛复印机厂再次对Se—C型复印机进行了较大的改进,增加了放大系统,可放大三个倍率,使整机由复印一个型号的图纸增加到三种,定型为Se—D。1982年4月,青岛复印机在累计生产了48台之后停产。

TOP

第九篇 其他产品  
第三章 机械产品

第三节 脊柱牵引机


  1981年,青岛市总工会技术协作队应青岛温泉疗养院的要求,研制出1台脊柱牵引样机,并通过了鉴定,定型为JQ—4型。在试用中存在自锁复杂、不稳、忽快忽慢等问题,迫切需要改进,青岛市总工会向青岛无线电专用设备厂提出帮助改进并生产的要求,该厂承担了脊柱牵引机的改进和生产任务。
  从1981年第四季度开始,在市总工会技术协作队派出的一名技术人员帮助下,青岛无线电专用设备厂对脊柱牵引机进行了改进,取消了试用样机的升降臂等结构,用一个气缸联通油缸,变气压为液压,加上了一个二位二通电磁阀等。1982年12月,试制出2台样机。经过试机认定该机升降稳定,可停留在任意位置上,达到了预想的要求,为批量投产创造了良好的条件。根据以销定产的原则,1982~1986年,该厂共计生产了23台。

TOP

第九篇 其他产品  
第三章 机械产品

第四节 切纸机


  1963年2月,刚刚由单县路五金加工厂、南村路五金加工厂和郓城北路机械厂合并成立的青岛机械修配社(青岛电唱机总厂的前身之一),在承接诸城县印刷厂送修的一台联邦德国产对开切纸机任务的同时,利用修理这台切纸机的条件,开始试制切纸机产品。在仅有3台老式皮带车床、1台牛头刨床和大钻床的情况下,坚持土法上马,用钻床代替镗床,用牛头刨、分刀刨代替龙门刨。在兄弟单位的协助下,于同年4月试制出青岛第一台切纸机,定型为DQ203。此后,该厂又组织力量用半个月时间自制了三孔镗床和镗胎等专用设备和胎具。5月,切纸机投入小批量生产。7月,邀请印刷企业的部分技术人员,对切纸机进行技术鉴定。至年底,共生产20台。1964年,该厂为扩大生产能力,购进龙门刨2台、C620车床1台,并自制镗床、摇臂钻床各1台。年底,切纸机产量达到60台,此后,以年60台的产量生产至1968年。
  1969年,为加强无线电厂的维修力量,青岛市无线电仪表工业局将该厂并入无线电厂。1971年,无线电仪表工业局考虑需在本系统建立统一的维修力量,决定将该厂从无线电厂分出,成立无线电仪表设备维修厂。
  1972年,恢复了切纸机产品的生产。1972~1978年,每年生产60台,共计420台。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随着国家经济形势的好转,切纸机产量开始上升,1980年达132台,1985年达184台。
  青岛从1963年开始试制生产DQ203型切纸机,至1986年累计产量为1439台,虽是以销定产,但产品一直保持畅销不衰,在全国同类产品中占有一定的市场。

TOP

第九篇 其他产品  
第三章 机械产品

第五节 减压器


  1967年,青岛热工仪表厂I型氧气减压器正式投入批量生产。同时,在镇江路18号选得厂址,扩建厂房。1970年,2550平方米新建厂房竣工,生产条件得到改善。年底I型氧气减压器产量达到3.2万只,比1969年增长一倍。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市场对氧气减压器和其他用途的气体减压器需求量增大,为争取市场,1982年青岛热工仪表厂又新扩建厂房3646平方米,并开始不同用途的减压器的研制。年内,试制并投产了乙炔减压器,1983年,试制并投产了氢气减压器和氮气减压器。1986年,试制并投产了管道减压器。其间,随着生产发展、质量提高及新产品开发速度加快,生产设备也得到大幅度的更新换代。旧皮带车床和普通车床逐渐被淘汰,代之以全部使用自动车床、六角车床、高速精密车床及程序编制线切割机床。仪表组装由多条流水线代替了单纯手工操作,陆续形成了很强的专业生产力量。1978年,主要产品氧气减压器通过市级鉴定,质量达到一等品,并开始向孟加拉、坦桑尼亚、香港等国家和地区出口。
  至1986年,主要产品氧气减压器的累计产量为65.89万只。

TOP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