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读:论坛广告管理办法·2012青岛啤酒节专题报道·牢记:青岛旅游局投诉电话
·青岛圈论坛广告投放说明·2012最新青岛旅游攻略·2013年1月青岛潮汐表
·青岛旅游景点介绍|图片·青岛旅行社排名及报价查询·青岛旅游就入住中山旅馆
返回列表 发帖
第三篇 出 版



  青岛的出版、发行、印刷业,始于明清,从坊刻、雕版到铅印、胶印,从书肆到书局、书店,历经坎坷,盛衰转换,新旧嬗变,日趋发展。
  明清设书院,官刻、家刻和坊刻兴盛。这个时期青岛地区的雕版和活字印书业有一定发展,有胶州成文堂等6家。其中,成文堂历史久、规模大,成为这一地区私人书肆的中心。
  德国侵占和日本第一次侵占青岛时期,现代印书业兴起,有德国亚细亚报馆、青岛印书局等七八家;期刊40多种;主要书刊印刷厂家有教会印刷所等20余家;发行业有新文化书局等20余家。1929年4月,南京国民Gov接收青岛,成立了出版管理机构——社会局第三科。1935年3月,建立了编纂委员会,负责纂修市志和出版工作的管理。此间,青岛出版业有了发展。有市区较早的民族出版业宜今兴印务局等20余家;有进步文人王统照主编的青岛第一个文学刊物《青潮》月刊等期刊270多种;印刷业有醒民印刷局等30多个厂家;图书发行业有中华书局青岛分局、正中书局等40余家。青岛解放后,遵照市军管会的命令,接管了国民党官办的正中书局等,于1949年6月6日建立了新华书店青岛分店,成为中国Our Party的重要宣传阵地,是青岛解放后出版发行业第一个管理和服务机构。
  1952年10月,青岛市人民Gov成立新闻出版室,负责出版发行、印刷管理工作。当时青岛的私营图书发行业有17家。1956年1月20日,依据中共和国家对私营工商业的改造政策,除3家自行停业外,其余14家实现了全行业公私合营。同时在城乡开展了供销社售书业务,扩大了社会发行力量。经核准的印刷业有42家。
  1954年3月,新闻出版室与文教委员会办公室合署办公,同年10月,新闻出版室撤销,由文教委员会代行其职。出版管理工作由中共青岛市委宣传部宣传科兼管。1975年12月10日,青岛市出版办公室成立,初称青岛市革命委员会出版办公室,与市新华书店是“一个机构、两个牌子”,为局级单位。1976年10月,又专门建立了新闻出版科。1981年9月,与市新华书店分离。1983年10月25日,改为山东人民出版社青岛分社。1984年7月23日,又改建为山东省出版总社青岛分社,全面负责管理当地的图书编辑、印刷、发行工作。1987年1月12日,青岛出版社成立。同年3月19日,中共青岛市委决定,青岛出版社为局级事业单位,同时挂“青岛出版局”的牌子,赋予出版管理职能。
  建国后,青岛的出版、印刷、发行事业得到了迅速的发展,特别是青岛出版社成立以来,出版的图书门类齐全,年出书达百 种;期刊也有迅速发展,仅省级和市地级各类期刊就达70余种。其中,海洋科学技术期刊在全国有较大影响。同时,积极开展了对国外的发行工作。早在50年代初期,山东大学创办的综合性学术刊物《文史哲》即与英、苏等国有关刊物和学者交流;青岛新华书店有500种图书列入“可对外赠送书目”。青岛的图书印刷业,有 青岛印刷厂等3家大型图书印刷厂。每年能大量承印书刊、课本和年画等出版物,经营范围扩及全国。以新华书店为主体的青岛图书发行事业蓬勃发展。到1987年底,全市共有国营、集体和个体等发行网点458处。其中,新华书店售书网点71处,形成比较完整的发行网络。平均每1.4万人就有1处售书点。全市新华书店图书销售3 744.6万册,金额?3 141.3?万元(其中,市区店1 116.9万册,1 714.2万元);全市人均购书6.4册,4.96元(市区人均购书9.2册,14.45元)。


第三篇 出 版  
第一章 书刊出版
第一节 图书出版

出版机构 


  明清以官刻、家刻和坊刻为主。明代官刻有1579年《即墨志》和后出版的《胶州志》、《平度州志》等。最早的家刻有即墨望族黄宗昌于明崇祯年间撰刻的《崂山志》。
  清初黄培撰刻的《含章馆诗集》以及即墨、胶州各大望族为颂先祖撰刻的家谱有《黄氏家乘》等也先后刊行于世。鸦片战争以后,由于世界列强的冲击,出版业由盛转衰,青岛地区在这一时期出版的图书寥寥无几。今能见到的家刻有胶州王葆崇所设种德堂,撰刻《助息园遗书》;即墨黄肇颚晚栖华岩庵,撰刻《崂山艺文志》一函等。家刻多以堂、斋、轩、屋为标记,刊刻质量高低不等。
  清代青岛的出版商号,有胶州成文堂和保真堂等。其中,成文堂书局历史较久,规模较大。该书局自办雕版印刷,印有《论语》等四书五经之类的线装书和古代启蒙读物,是山东省用雕版印书较早的书局。也是清代青岛地区唯一拥有雕版印刷作坊的书局。曾先后在青岛、烟台及北京、天津等十几个城市设有分号。
  德国侵占青岛时期和日本第一次侵占青岛时期的出版机构有7家。其中,德国人开设的有德国印刷出版社、天主堂印书局、青岛印书局3家,日本人开设东洋印刷所1家,民族出版业有宜今兴印务局、成文堂青岛分号、同文印书局3家。此期印刷业的特点,一是外来先进印刷技术输入,青岛现代出版印刷业兴起;二是外国人居垄断地位,阻碍了中国民族出版印刷业的发展。
  1897年11月14日德国侵占青岛后,21日即开办德国亚细亚报馆,出版了《青岛近闻》等书报刊。当时只有该馆具有铅排能力,是青岛现代印书业的先导。1900年7月建立的德国印刷出版社,是青岛现代最早的出版印刷机构。天主堂印书局是青岛创办较早延续时间最长的一家现代出版印刷业。1905年成立,原名教会印刷所,经营代理人德籍里古拉,主办者青岛天主教堂司铎张志一。职工30人左右,专印教会读物。民族 出版业中的宜今兴印务局,由广东省潮阳县人陈乃昭于1912年创建。成文堂青岛分号创建于1913年,始设天津路26号,旋徙天津路13号,并在高密路84号相继开业。
  北洋Gov统治青岛时期和南京国民Gov第一次统治青岛时期,青岛的图书出版有了一定的发展。除国民党青岛市党部编印室、市公安局编辑处、市教育局编印组等5家出版单位之外,私营出版机构有祥瑞行美术印书馆、华昌大南纸印刷局、成和堂书局、山东印书馆、诗歌出版社、赵永厚堂、商文印书局等8家。其中影响较大的有祥瑞行美术印书馆、华昌大南纸印制局及山东印书馆。祥瑞行美术印书馆创建于1925年,业主张伯祥,系山东省黄县原壁张家人。该印书馆的规模、经营范围、机械设备、工艺技术及出版质量,在华北地区首屈一指。印制的年画蜚声华北,是山东省第一家大型彩印出版业。1927年2月山东省海阳县人李少溪创建华昌大南纸印刷局,1928年12月以刊印《胶澳志》而扬名。1930年徐寿山创办的山东印书馆,在30年代以出版《诸城县志》等而闻名胶东。
  日本第二次侵占青岛后,于1938年初强行收买了祥瑞行美术印书馆,雇佣原班人马,改称新民报印务馆。民族出版业有鲁东印书馆和公华印书局。鲁东印书馆是40年代初期在夹缝中求生存的小型出版业。1940年4月1日由平度县人李荣中创建。1945年4月迁至保定路,曾为世界红十字会印制《圣哲嘉言录》等书。
  南京国民Gov第二次统治青岛时期,出版机构有乾坤出版社、正风出版社、青岛出版社、征远出版社、星星出版社、独立出版社6家。其中,影响比较大的是乾坤出版社。1946年夏,青岛市Gov人事处长芮麟与夫人开办的乾坤出版社,以撰印出版《中国子女教育新论》、李先良《抗战回忆录》及编辑刊行《青声月刊》等10余种书刊,名震青岛。在此期间,独立、征远等出版社,因时局动荡,仅开办几年即告停业。
  
  青岛解放后,1949年6月6日建立新华书店青岛分店。实行编辑出版、印刷、发行三位一体的体制,是青岛解放后第一个出版发行管理机构。
  1952年10月21日,青岛市人民Gov成立新闻出版室,50~70年代中期,先后出版了《初级阶段和共产主义学习文件》、《头颈躯干应用解剖学》、《哲学讲义》、《青岛科技情报》、《海洋水产研究丛书》、《青岛轻工业科技》等书。
  1975年12月10日,青岛市出版办公室建立,初称青岛市革命委员会出版办公室,与市新华书店是“一个机构,两个牌子”的局级单位。设政工、秘书、业务和编印管理4个科。出版办公室自建立到1981年初,主要是为山东人民出版社等组编各类书稿,负责书刊出版、印刷、发行,及对印刷物资和图书市场的管理。先后编辑出版了歌颂毛泽东主席丰功伟绩的《春潮集》,创作改编了《延河水》等24个连环画脚本、开发小学生智力的《假期作业》、科技书籍《锅炉工技术问答》、旅游读物《青岛风采》、生活用书《青岛服装裁剪》等;同时还组编一些著名专家、教授的专著,如《货币通考(下卷)》、《颜色光学》、《海洋知识丛书》等。
  1981年9月,市出版办公室与市新华书店分离。1983年10月25日,出版办公室改建为山东人民出版社青岛分社,1984年7月23日又改为山东省出版总社青岛分社。设编辑室、《小葵花》和《红蕾》编辑部、出版管理科、办公室4个部门,共27人。负责青岛地区的出版、印刷和发行的管理工作。在此期间,青岛分社共编辑出版图书30种。其中以分社名义正式公开出版发行的图书有《崛起者之歌—全国职工演讲集》、《开拓者之歌》等9种。
  1987年1月12日,经国家出版局批准,青岛出版社成立。同年3月19日,中共青岛市委、市Gov决定,青岛出版社为局级事业单位,同时加挂“青岛市出版局”的牌子,赋予行政管理职能。下设政治经济、文化教育、文学艺术、科学技术、少年儿童、外宣旅游6个编辑部和总编室、办公室、政工处、计划财务处、印刷物资处、发行广告处和出版管理处13个部门,有职工27人。
  青岛出版社贯彻立足本地、面向全国、走向世界的方针,坚持以社会效益为主,严格执行国家出版管理法规,发扬社党委倡导的“改革创新、开拓进取、艰苦创业、顽强拚搏、团结战斗”精神,使青岛的图书出版事业有了较快的发展。建社当年就编辑图书120种。《崂山丛书》等新书90种,发行1 256万册,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其中,面向全国小学生的《小葵花》、《红蕾》两种少年儿童月刊,发行量达511万册;《经济文献检索概论》和《乡镇企业发展研究》分别荣获第三届北方15省市区哲学社会科学优秀图书奖和第二届华东地区优秀政治理论图书一等奖和二等奖;《小学生看图说话写话》(套书)荣获山东省1986~1987年度优秀图书编辑—等奖。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青岛出版社在图书出版的基础上,又开辟了音像读物和电脑软件出版项目。

TOP

第三篇 出 版  
第一章 书刊出版
第一节 图书出版

青岛出版机构情况表(1751~1949年)
表8

(1751~1949年)

名称业主、主办人地址起止时间刊刻主要书刊
又敬堂法若真胶州1751~《黄山年略》1卷
海上庐法坤宏胶州1774~1794《遇斋学古编》4卷《春秋取义测》12卷
古香书屋初渭园莱西嘉庆年间《吉金所见录》
小岘山房周翕黄即墨1840~《即墨诗乘》12卷
清和堂庄诵即墨1844~《杜诗浅说》2卷
成文堂书局刘寿楠胶州道光中期~1956《韵府提纲》、《四书合讲》等数十种
漱芳园黄守平即墨1874~《易象集解》10卷
种德堂王葆崇胶州光绪年间《助息园遗书》32种
保真堂/胶西光绪年间《三经图说》两函16册
文福堂陶倬甫即墨1899~1956《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等
德国印刷出版社德人中山路31号1900~
天主堂印书局张志一曲阜路3号1905~1955《华德辞典》等
问月轩徐桂蟾胶南宣统年间《仿古萃编》一函4册
修德堂/即墨1910~《即墨蓝氏族谱》1册
青岛印书局德人/1912~《青岛全书》等
宜今兴印务局陈乃昭潍县路81号1912~1945《寿光县志》等
文焕印书局范玉符即墨县城内民国初年《四声备字》等
成文堂青岛分号/天津路26号1913~1956
东洋印刷所(日)真崎一郎辽宁路180号1914~1945
黄于斯堂/即墨1916~《崂山志》8卷
墨林印书局纪墨林1919~1921《最新崂山记》等
同文印书局隋丰勋天津路11号1921~1934《军事学》等
国民党青岛市党务指导委员会编印室/太平路37号?~1931《三民主义浅说》等
祥瑞行美术印书馆张伯祥辽宁路214号1925~1938《年年有鱼》等年画
华昌大南纸印刷局李少溪河北路13号1927~1957《胶澳志》等
成和堂书局单仙亭济宁路57号1929~
山东印书馆徐寿山潍县路73号1930~1953《诸城县志》等
青岛文书事务馆(日)时任为胜中山路民团所在地1933~1945
青岛市公安局编辑处/湖北路29号1933~1949《侦探学》等27种
青岛市观象台编印组/伏龙山路4号1933~1949《观象月刊》等
青岛市教育局编印组/李村路63号1933~1949《国民识字册》等
青岛市商品检验局编印组/安徽路44号1933~1949《油脂类检验法》等
诗歌出版社王亚平青岛1933~《真理之歌》等
赵永厚堂赵永厚青岛1935~《望奎楼遗稿》等
商文印书局陶辑五胶州路45号1936~
新民报印务馆(日)长谷川真三郎辽宁路214号1938~1945
鲁东印书馆李荣中铁山路29号1940~1953《圣哲嘉言录》等
公华印书局/博山路92号1945~1949
乾坤出版社芮麟观象二路7号1946~1948《莽苍苍行》等
正风出版社/益都路37号1946~1949
青岛出版社/福山支路11号1946~1949《青岛月刊》《蔷薇》旬刊等
征远出版社谭征远聊城路69号1946~1949
星星出版社/云南路122号1947~1949
独立出版社/中山路157号1947~1949

TOP

第三篇 出 版  
第一章 书刊出版
第一节 图书出版

编审程序


  50~70年代初期,青岛地区只编辑出版了一些内部发行的图书,编审工作程序处于探索阶段。70年代末,市出版办公室接办《小葵花》(原名《山东儿童》)和1981年初创办的《红蕾》两种儿童月刊后,编审程序才不断完善。此后,每年制定选题计划,实行稿件由编辑加工初审、编辑部主任复审、总编辑终审发稿的“三审”制度。1987年1月,青岛出版社成立后,制定了《图书审稿、装帧设计、校对、看样和付印工作基本规定》、《关于聘请特约编审、编辑暂行规定》等制度,使编审工作程序日臻完善。

TOP

第三篇 出 版  
第一章 书刊出版
第一节 图书出版

图 书 


  从明清时期至1987年,青岛地区出版的图书已查到的有613种。其中,明清时期出版的图书有272种。德国和日本侵占青岛时出版的图书有73种,北洋Gov和南京国民Gov统治青岛时出版的图书有99种,青岛解放后出版的图书169种。
  明清时期出版的图书分为经、史、子、集4大类。经类书有胶州成文堂出版的《礼记易读》、《四书体注合讲》;史类书多为地方志书,其中较为著名的有1583年刊刻、现存北京图书馆的《即墨县志》10卷,1763年刊刻的《即墨县志》12卷,1845年版《重修胶州志》40卷等;子类书有成文堂出版的《医方集解》,即墨清和堂家刻《杜诗浅说》;集类书有胶州种德堂家刻《助息园遗书》等。
  德国侵占青岛时期和日本第一次侵占青岛时期出版的图书,多是教会读物,以及为其经济侵略服务等书籍。如《要理问答选讲》、《山东铁路及其开发地带》、《中德法律汇览》、《青岛指南》等。工具书有《德华字典》等。
  北洋Gov统治青岛时期和南京国民Gov第一次统治青岛时期出版的图书,主要是宣传三民主义、Gov法规以及经济、文艺、地方志等方面的书籍。如《三民主义浅说》、《青岛市市政法规》、《青岛市工商业概览》、《斐案始末记》、《胶澳志》等。
  日本第二次侵占青岛时期出版的图书,主要是为其侵华制造舆论和为经济侵略服务的图书。如《大日本圣战》、《青岛市水产概况》、《青岛之农业概况》、《青岛市中国商工总览》、《青岛商工案内》、《青岛的现势》等。
  南京国民Gov第二次统治青岛时期,出版了一些外资研究、儒家理论及文教、军事方面的图书。如《外人在华投资之研究》、《老子道德经讲义》、《中国子女教育新论》、《抗战回忆录》等。
  青岛解放后,专营图书出版的出版社建立较晚,因此正式图书出版物的出版受到一定的制约。自1949~1987年,青岛编辑出版的图书有6大类、169种。其中,1984年7月至1986年12月,以山东省出版总社青岛分社名义正式公开出版发行的图书共9种;1987年青岛出版社出版图书共90种。
  政治经济类图书。1949~1977年,多是出版一些适应社会、经济形势的发展和配合政治学习运动的图书。有中共青岛市委宣传部编辑出版的《初级阶段和共产主义学习文件》,中共青岛市委宣传部编辑出版的《哲学讲义》、《理论学习资料》、《干部学习材料选辑》,青岛市计划委员会编辑出版的《青岛地区建筑材料预算价格》等。70年代后期至80年代,特别是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重点出版为经济建设服务和推进改革开放方面的图书。如以山东省出版总社青岛分社名义出版的《青岛投资指南》、《阔步前进的新青岛》,中共青岛市委宣传部、市委党校编辑出版的《经济管理知识手册》,中共青岛市委研究室编辑出版的《对外开放资料选编》,青岛出版社出版的《乡镇企业发展研究》等。其中《乡镇企业发展研究》获第三届北方15省市区哲学社会科学优秀图书奖,和华东地区优秀政治理论图书二等奖。
  文化教育类图书。主要 出版围绕教学的辅导读物。如80年代出版的《小学生看图说话写话》(套书)、《高中物理目标教学检测题》、《更快!更高!!更强!!!——第24届奥运会纪实》、《中国足球之谜》等。
  文学艺术类图书。80年代出版了《大易探微》、《高风翰诗集》、《姜树茂中短篇小说选》、《尤凤伟中短篇小说集》、《耿林莽散文诗散文选》、《张秉山摄影作品集》及翻译作品《飘零舞女》等。
  科学技术类图书。这类书籍除出版部分中级以下文化水平阅读的基础知识读物外,多是具有实用性和学术性都较强的特点。如50年代出版了《头颈躯干应用解剖学》;60年代出版了《青岛科技情报》;70年代出版了《海洋水产研究丛书》;80年代出版了《机动车驾驶员学科考试读本》、《高分子材料的秘密》、《汉字DBASEⅢ程序设计》等。
  少年儿童类图书。已出版的有《金星奏鸣曲》等。
  外宣旅游类图书。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为适应青岛市对外开放的需要,加强了对外宣传和旅游读物的出版。出版了《青岛概况》(中、英、法文本)、《青岛经济技术开发区简介》、《青岛旅游指南》、《青岛旅游手册》等。

TOP

第三篇 出 版  
第一章 书刊出版
第一节 图书出版

青岛出版图书要目表(1583~1987年)

(1583~1987年)

书名编著译者出版者出版年月备注
即墨县志许铤修、杜为栋总纂/1583存北京图书馆
胶州志余帮辅修、赵慎修纂/1591逸文
平度州志李世昌修/1666存山东省、青岛市图书馆
即墨县志//1672存北京图书馆
胶州志孙蕴韬修、高国
/1673存北京、南京图书馆
灵山卫志苏潜修纂修/1751存胶南县档案馆
胶州志周于智、宋文锦修,刘恬纂/1752存山东、北京、南京上海、青岛图书馆
即墨县志尤淑孝主修、李元正总纂/1763存北京、南京、上海、山东等图书馆,青岛市博物馆
重修胶州志张同声修、李图总纂、张群雁分纂/1845存山东、南京、上海图书馆
重修平度州志保宗等修/1849存山东省图书馆、青岛市博物馆
即墨县志林浦主修、周翕?总纂/1873存北京、南京、上海、山东等图书馆,即墨县博物馆
奎壁书经蔡沈集传成文堂1877
礼记易读志远堂主人注成文堂1877
四书补注备旨(新订)邓林撰成文堂1879
诗韵集成余照辑成文堂1881
易经大全合解朱熹本义成文堂书坊1884
礼记体注(漱芳轩合集)范翔参订成文堂书坊1884
周礼精华陈龙标编辑成文堂1885
尚书离句钱在培集解成文堂1886
四书体注合讲翁复辑撰成文堂书坊1887
韵略汇通兰芳编成文堂1888
要理问答选讲张志一天主堂印书局1905
即墨乡土志周铭旗纂/1908潍坊市档案馆存有手抄本
崂山续志黄肇颚撰/1908存青岛市图书馆
平度州乡土志张士卿编、王嵩翰等参修/1908存北京图书馆、山东省博物馆
山东铁路及其开发地带(德)青岛1912
青岛全书谋乐青岛印书局1912
中德法律汇览青岛市政法科合同出版译青岛市高等专门学堂1912
崂山志黄宗昌撰/1916存山东省、青岛市图书馆
三民主义浅说//1929~1931
胶澳商埠行政纪要胶澳商埠局/1926
胶澳志赵琪主修、袁荣叟主纂青岛华昌大印刷局1928存山东省、青岛市图书馆
裴案始末记胶澳商埠局青岛华昌大印刷局1928.3
青岛市市政法规青岛市Gov青岛市Gov1931
增修胶州志袁励杰、谢锡文修,匡超总纂胶县大同印刷社1931存山东省、青岛市图书馆
青岛市工商概览青岛市Gov社会局青岛市Gov社会局1932
黎明前奏曲沈旭青岛诗歌出版社1933
达摩室传/青岛同文印书局1933
平度县续志丁世平修/1935存山东省图书馆、青岛市博物馆
沈鸿烈祸青罪恶录朱民则青岛1938
青岛治安维持会行政会议纪要汇编青岛市治安维持会青岛市治安维持会1939
青岛市中国商工总览伪青岛特别市公署社会局经济科伪青岛特别市公署社会局经济科1939.9
青岛民众反英志略青岛民众反英委员会青岛1939
青岛的现势青岛日本商工会议所青岛日本商工会议所1943
青岛商工案内青岛日本商工会议所青岛日本商工会议所1944
三民主义与共产主义基本知识张铁君青岛青年书店1945.9
老子道德经讲义孙希伊俊德昌兴记印刷局1946
抗战回忆录李先良乾坤出版社1948.6
外人在华投资之研究侯刚青岛1948.9
崂山丛书青岛出版社青岛出版社1987
怎样使孩子早成才青岛市家庭教育研究会青岛市妇女联合会青岛出版社1987.4获山东省1986~1987年度优秀图书编辑三等奖
青岛人怎样学说普通话青岛市推广普通话教材编写组青岛出版社1987.5
幼儿学拼音(画册,上\下)青岛市教育局 青岛出版社1987.7获山东省1986~1987年度优秀图书编辑三等奖
小学生看图说话写话(套书)小学生看图说话写话编委会青岛出版社1987.9获山东省1986~1987年度优秀图书编辑一等奖
乡镇企业发展研究郑贵斌、杨录年等青岛出版社1987.9获第三届北方十五省市区哲学社会科学优秀图书奖;华东地区优秀政治理论图书二等奖
高分子材料的秘密(日)本山卓彦著王作龄、杨波等译青岛出版社1987.9
放射医学检验监测手册山东省医学科学院放射医学研究所青岛出版社1987.9
临床药理手册傅平、傅崇山青岛出版社1987.10
金乡奏鸣曲少先队山东省工作委员会青岛出版社1987.11获1988年山东省青少年优秀图书奖
经济文献检索概论李德忠、高宏鼎青岛出版社1987.12获第三届北方十五省市区哲学社会科学优秀图书奖;华东地区优秀政治理论图书二等奖

TOP

第三篇 出 版  
第一章 书刊出版

第二节 期刊出版


  青岛期刊的出版,在20世纪20年代以后逐步发展起来的。解放前的期刊,多为当局的政治期刊、各系统专业期刊和文艺性期刊,也有少数社会名流和中共地下党员创办的文学刊物和宣传革命思想的红色刊物。解放前青岛共有各类期刊268家、313种。其中,北洋Gov统治和南京国民Gov统治时期有230余家、271种。
  德国侵占青岛时期,没有开设文坛,也没有定期或不定期的期刊。日本第一次侵占青岛后,其青岛军政署于1916年首先编辑《胶州湾之盐业》专刊。
  北洋Gov统治和南京国民Gov第一次统治时期,最早创办的期刊有国民党青岛特别市党务指导委员会主办的《党务旬刊》、青岛观象台办的《观象月刊》等刊物。1929年9月,由著名作家王统照主编、青潮月刊社出版的《青潮》月刊诞生。这是青岛第一个文学期刊。随后文艺性刊物相继问世,有1933年冬,山东大学文学系三年级学生组成刁斗文艺社创编的《刁斗》;1935年7月荟集于青岛的老舍、洪深、王统照、吴伯箫等文坛名将主办、附于《青岛民报》的文学副刊《避暑录话》等。
  日本第二次侵占青岛日期,日伪官办的政治经济类刊物有1939年的年刊《中华民国临时Gov二周年纪念》、1940年的《社会经济月报》等;文教类刊物有1939年3月青岛市教育局创办的《青岛教育周刊》、1942年创办的两个大型综合性刊物《华北通讯》和《民族解放》;文艺类刊物有1943年创办的《蔷薇》十日刊、1944年创办的《民民民》月刊等10余种。
  抗战胜利后,由中共青岛地下党员曲琦、侯健民等于1946年1月创办《青年人》半月刊,宣传革命思想,唤起青年人的革命热情。同年10月,中共地下党员王文起等受中共上海学委负责人吴学谦等派遣来青创办了《小朋友十日刊》。为青岛的出版史留下光彩的一页。
  建国后,青岛期刊的编辑出版有了稳健的发展,特别是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发展快、学科广、门类多,期刊质量不断提高。1987年,共有期刊61家、70种。其中经国家新闻出版署批准并编入国内统一刊号、公开发行的有20家、31种,而有关海洋科技公开出版发行的就占12种,这是青岛期刊独具特色之处。
  1951年5月,由山东大学校长、哲学家和历史学家华岗为社长、历史语文研究所主任杨向奎主编的《文史哲》(初为双月刊,后为月刊),是中国50年代学术园地中的奇葩。它团结了一批如王亚南、顾颉刚、周谷城、罗尔纲等久负盛名的学者,又发现和培养了一批如李希凡、蓝翎、李泽厚等中青年后起之秀。该刊物就中国古代史分期、经济史和哲学史、资本主义萌芽、初级阶段经济法则、《红楼梦》研究等学术问题展开争鸣,异常活跃,对繁荣新中国的学术、文化发挥了重要作用。1959年由青岛市文联创办的文学月刊《海鸥》,以其鲜明的个性和浓郁的海滨风情,博得读者的好评。自1980年10月起在国内外公开发行后,行销至30多个国家和地区。
  由青岛市出版局主办、青岛出版社出版的两种儿童月刊《小葵花》(1978年创刊,原名《山东红小兵》,后改名《山东儿童》,1980年7月现名。宋庆龄副委员长题写刊名,适宜小学中、低年级学生阅读)和《红蕾》(1981年1月创刊,著名教育家叶圣陶题写刊名,适宜小学中、高年级学生阅读),多年来本着培养儿童少年三个面向(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四个现代化)和三个创造(创造能力,创造思维,创造才干)的宗旨,广泛团结了柯岩、刘厚明、孙敬修等一批著名儿童作家、科普作家和教育家,并曾邀请李燕杰、张海迪主持“时刻准备着、专栏。两刊物以发表喜闻乐见、深入浅出、图文并茂的作品见长,深受学生、教师和家长的欢迎。1983年《红蕾》和《小葵花》被评为山东省出版系统先进集体。两刊每期发行量,《小葵花》保持20万册,《红蕾》30万册左右。
  青岛是一座海洋科学城,海洋科技期刊的编辑出版在青岛占重要地位,有《海洋科学》、《国外水产》和《青岛海洋大学学报》等12种,为全国之冠。

TOP

第三篇 出 版  
第一章 书刊出版
第二节 期刊出版

青岛部分期刊社情况表(1922~1986年)
刊名刊期主办单位或编辑者刊行时间刊社地址
党务旬刊旬刊国民党青岛特别市党务指导委员会1929~1931青岛
胶澳公报半周刊胶澳商埠督办公署公报股1923~1928青岛
法治月刊月刊/1924.8青岛
青岛市公报旬刊青岛接收专员办公署秘书处机要股1929.5青岛
青岛党刊旬刊国民党青岛特别市党务指导委员会宣传部1929.9青岛
青潮月刊青潮月刊社王统照1929.9
抗俄旬刊旬刊/1929青岛兴华印刷局
青岛社会专刊青岛特别市Gov社会局1929青岛
抗俄半月刊半月刊青岛特别市各界抗俄后援会1929.11青岛
青岛市政公报旬刊青岛特别市Gov秘书处1929.8~1936.12青岛
青岛党报半月刊国民党青岛特别市党务指导委员会宣传部1930.1青岛
青岛市观象台天文报告半月刊青岛观象台1930~1934青岛
中华民国临时Gov二周年纪念年刊伪行政委员会情报处青岛埠头株式会社1939.12青岛
青岛特别市公署工作报告月刊伪青岛特别市公署1939.1~1942.10青岛
社会半年刊半年刊伪青岛特别市公署社会局1940华昌大南纸印刷局
青岛教育半月刊半月刊伪青岛特别市公署教育局1940.1~1941青岛
社会经济月报月刊伪青岛特别市公署社会局调查室1940.10青岛
华侨月刊伪青岛特别市公署华侨协会1940~1943青岛
青岛市政公报月刊伪青岛特别市公署1941~1942青岛
华北通讯月刊(日)片岗1942.9山东路
政务月刊月刊伪青岛特别市公署(Gov)胶州行政办事处1942.12~1944.9青岛
蔷薇旬刊蔷薇十日刊社1943~1946中山路171
号国立山东大学校刊月刊山东大学校刊编委会1948.6鱼山路5号
文史哲 月刊 山东大学1951~1958 鱼山路5号 出76期,1958年迁济南
支部生活报不定期中共青岛市委宣传部1955~1958太平路37号出62期
海洋与湖沼双月刊中国海洋湖沼学会1957.11南海路7号出17卷
山东纺织科技季刊山东省纺织科学研究所山东省纺织工程学会山东省纺织科技情报站1959山东路191号
山东海洋学院学报季刊山东海洋学院1959鱼山路5号出15期
海鸥月刊青岛市文联1959信号山路25号出115期
中国海洋药物季刊中国科协1962莱芜二路2号甲
国外水产季刊中国水产科学院黄海水产研究所1963莱阳路19号出44期
铁道车辆月刊铁道部四方机车车辆研究所1963.3嘉兴路12号出264期
国外铁道车辆双月刊铁道部四方机车车辆研究所1964.1嘉兴路12号出84期
海洋科学双月刊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1977.7南海路7号出10期
小葵花月刊青岛市出版局1978.12徐州路77号出109期
青岛化工学院学报季刊青岛化工学院1980郑州路53号出20期
红蕾月刊青岛市出版局1981.1徐州路77号出84期
海洋地质与第四季地质季刊地质矿产部海洋地质研究所1981.9福州路18号信箱出26期,原名《海洋地质研究》
青岛师专学报季刊青岛师范专科学校1982.3广饶路141号出4卷,16期
黄渤海海洋季刊国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1983.7红岛支路3号出18期
信息画报季刊青岛日报社1984太平路33号中、英、日3种文字
化工劳动保护双月刊化工部化工劳动保护研究所1984.7延安路218号出48期
山东外贸月刊山东省国际贸易学会山东省国际贸易研究所1984.9湖北路17号出40期
青岛大学学报季刊青岛大学1985宁夏路南端
海洋地质动态月刊地质矿产部海洋地质研究所1985.1福州路中段出36期
青岛研究双月刊青岛市社会科学研究所青岛市社会科学联合会1985.1京山路26号出18期
中国动物检疫双月刊农业部动物检疫所1985.9南京路369号出9期
青岛经济双月刊青岛市体改委青岛市经济信息计算中心1986.7山东路、宁夏路口出9期

TOP

第三篇 出 版  
第一章 书刊出版
第二节 期刊出版

附录 青岛创办期刊简目(1922~1986年)


  青大周刊 周刊,青岛大学主办,1922~1931年刊行。
  观象月刊 月刊,青岛观象台主办,1922~1931年刊行。
  检验月刊 月刊,青岛商品检验局主办,1922年创刊,1932年6月停刊。1934年1月复刊改名为《检验季刊》,停刊时间不详。
  铁路工人 不定期刊物,社长邓恩铭,1924~1927年刊行。
  青潮 月刊,主编王统照,1929年9月创刊,停刊时间不详。
  抗俄半月刊 半月刊,青岛市各界抗俄后援会主办,1929年11月创刊,停刊时间不详。
  我们的教训 不定期刊物,中共山东省委主办,1930年11月创刊,停刊时间不详。
  大众 不定期刊物,中共青岛市委主办,1931~1932年刊行。
  国立山东大学校刊 周刊,国立山东大学校刊编委会编辑,1931年创刊,停刊时间不详。
  农村生活 周刊,农村生活周刊社主办,1932年9月创刊。停刊时间不详。
  女中校刊 半月刊,青岛市立女子中学主办,1932年11月至1937年刊行。
  港务月刊 月刊,青岛港务局主办,1933年2月创刊,停刊时间不详。
  体育周刊 周刊,青岛体育协进会主办,1933年12月至1937年刊行。
  励学 半年刊,国立山东大学主办,1933年12月至1937年5月刊行。
  戏剧 不定期刊物,青风报社主办,1933年创刊,停刊时间不详。
  青岛邮工 月刊,青岛邮务工会宣传部主办,1933年创刊,停刊时间不详。
  刁斗 季刊,刁斗文艺社主办,1934年1月创刊,停刊时间不详。
  市声 半月刊,青岛市立中学学生自治会、青岛市Gov教育科主办,1934年1月创刊,停刊时间不详。
  诗歌季刊 季刊,青岛诗歌季刊社编辑,1934年12月至1935年3月刊行。
  青岛画报 半月刊,青岛繁荣促进会主办,1934年创刊,自第6期改为月刊,自21期改为双月刊,停刊时间不详。
  避暑录话 周刊,青岛民报社避暑录话编辑部编辑,1935年7月至1935年9月刊行。
  新新医刊 月刊,青岛新新医刊社编辑,1935~1936年刊行。
  铁中校刊 月刊,青岛铁路中学主办,1934~1935年刊行。
  化学杂志 季刊,山东大学化学社主办,1937年3月创刊,停刊时间不详。
  狂澜画刊 旬刊,主编宫杜衡、葛焕斗,1945~1947年刊行。
  青岛 月刊,青岛杂志社编辑,1946年6月至1947年9月刊行。
  艺友半月刊 半月刊,主编王德亮,1946年7月创刊,停刊时间不详。
  荒土半月刊 半月刊,主编张咸初,1946年7月至1946年9月刊行。
  时代生活周刊 周刊,主编杨天毅,1946年8月创刊,停刊时间不详。
  建国周刊 周刊,发行人吕鸣久,1946年8月创刊,停刊时间不详。
  青纺半月刊 半月刊,中纺青岛分公司主办,1946年8月创刊,停刊时间不详。
  青岛文艺 月刊,主编闫军伍,1946年9月创刊,停刊时间不详。
  小朋友十日刊 旬刊,民族日报社,主编葛焕斗,1946年10月至1947年刊行。
  日轮文艺 月刊,主编刘善暄,1947年4月创刊,停刊时间不详。
  港工 季刊,青岛港工程局主办,1947年7月至1948年12月刊行。
  海校校刊 月刊,国民党青岛海军军官学校主办,1948年4月创刊,1949年停刊。
  文史哲 双月刊,山东大学主办,1951年5月在青岛创刊1958年12月停刊。
  山东大学学报 初为年刊或半年刊,文理科综合版,山东大学主办,1951年8月创刊,1956年停刊。
  青岛中苏友好 刊期不详,青岛市中苏友好协会主办,1952年创刊,只出刊一年即停刊。
  海洋与湖沼 中国海洋湖沼学会主办,1957年11月创刊,1966年5月停刊,1978年1月复刊,原为季刊,1981年改为双月刊。
  海鸥 月刊,青岛市文联主办,1959年1月创刊,1960年12月停刊,1975年5月复刊,刊名《青岛文艺》,1979年1月改为《海鸥》。
  青岛海洋学院学报 青岛海洋学院主办,1959年创刊,前身是《山东海洋学院学报》为年刊,1963~1977年为半月刊,1978年改为季刊。
  青岛医学院学报 季刊,青岛医学院主办,1962年9月创刊,1962年改名《青医学报》为半月刊,1985年恢复原名为季刊。
  铁道车辆 月刊,铁道部四方车辆研究所主办,1963年7月创刊,1966年6月停刊,1967年1月复刊。
  国外铁道车辆 铁道部四方车辆研究所主办,1964年1月创刊。原名《铁道车辆译丛》为月刊,1966年8月停刊,1978年1月复刊改为《国外铁道车辆》双月刊。
  国外水产 季刊,中国水产学会等主办,1974年创刊,原名《国外海洋水产》,1979年改为《国外水产》。
  海洋科学 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主办,1977年9月创刊,原为季刊,1982年改为双月刊。
  山东儿童 月刊,山东人民出版社主办,1978年7月创刊于济南,从1979年第三期起移交山东省出版总社青岛分社承办,1980年6月停刊。
  海洋水产研究 不定期刊物,国家水产总局黄海水产研究所主办,1978年12月创刊。
  山东水利科技 季刊,山东省水利厅主办,1978年12月创刊。
  山东纺织科技 季刊,山东省纺织科学研究所主办,1979年1月创刊。
  海洋湖沼通报 季刊,山东海洋湖沼学会主办,1979年9月创刊,1987年2月停刊。
  小葵花 月刊,山东省出版总社青岛分社主办,1980年7月创刊,1987年12月改由青岛出版社主办。
  山东冶金工业学院学报 不定期刊物,山东冶金工业学院主办,1980年10月创刊,1985年12月停刊。
  青岛化工学院学报 季刊,青岛化工学院主办,1980年创刊原名《山东化工学院学报》,1984年9月改名《青岛化工学院学报》。
  红蕾 月刊,山东少年儿童出版社主办,山东省出版总社青岛分社承办,1981年1月创刊于济南,1987年改由青岛出版社红蕾月刊社编辑出版。
  海洋药物 季刊,中国药物学会山东海洋药物科学研究所主办,1981年5月创刊。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季刊,地质矿产部海洋地质研究所主办,1981年9月创刊,原名《海洋地质研究》,1983年改为《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中国海洋湖沼学报(英文版) 中国海洋湖沼学会主办,1982年1月创刊,始为半年刊,1986年改为季刊。
  动物检疫 农业部动物检疫所主办,1985年创刊,原为不定期,1987年定为季刊,内部发行。  海洋地质动态 海洋地质调查局、南海地质调查指挥部、海洋地质研究所主办,1982年8月创刊,原名《海洋地质研究动态》,不定期出版,1983年改为月刊,1985年与《地质动态》合刊改为《海洋地质动态》。
  黄渤海海洋 季刊,国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主办,1983年1月创刊。
  化工劳动保护——安全技术与管理分册 季刊,化工部化工劳动保护研究所主办,1983年1月创刊。
  青岛师专学报 青岛师专主办,1983年创刊,初为半年刊,文理综合,试刊4期后社会科学版与自然科学版分开,1985年改为季刊。
  高教研究 半月刊,青岛化工学院主办,1983年创刊。
  山东纺织经营与管理 双月刊,山东省纺织厅、山东省纺织企业管理协会主办,1985年1月创刊。
  信息画报 季刊,青岛日报社主办,1985年4月创刊。
  青岛建筑工程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季刊,青岛建筑工程学院主办,1986年9月创刊,原名《山东冶金工业学院学报》,1986年改为《青岛建筑工程学院学报》。

TOP

第三篇 出 版  
第二章 书刊印刷

第一节 印刷厂


  清代传统的雕版印刷术和新兴的活字印刷术均很盛行。当时青岛地区的雕版印书有较快发展,但活字印书较少见。专营书业的印刷厂有胶州成文堂、文德堂、种德堂,即墨文福堂、修德堂,胶南问月轩等6家。其中以胶州成文堂创建早、规模大,即墨文福堂次之。
  德国侵占青岛和日本第一次侵占青岛时期,先后建立的书刊印刷厂有9家。其中,德国人开设的有教会印刷所1家,日本人开设的有东洋印刷所、青岛印刷株式会社、东太号印书局3家,民族印刷厂有鸿顺公南纸印刷局、宜今兴印务局、成文堂(肇记)3家。德、日人开办的印刷厂占有独特的优势,尤以德人开办的教会印刷所和日人开办的东洋印刷所规模最大,而民族印刷厂规模较小,且倍受欺压。在些期间的即墨文华石印局,则偏安一隅,曾印制《即墨公报》和族谱等图书。  北洋Gov统治和南京国民Gov第一次统治青岛时期,青岛的书刊印刷厂共有20家。其中,官办与民办的有17家,日本人办的有大安印刷厂、日新印刷厂、株式会社山东印刷所3家。
  20年代有新民书局、大同印刷社、光华制版社和成和堂书局等11家。光华制版社因编纂《接收青岛纪念写真》一书而扬名,是当时青岛唯一的一家凸版制版业,在国内亦属罕见。大同印刷社是20年代胶县城最大的一家印刷厂,石印和铅印齐备,1931年推出卷帙精良的《增修胶州志》55卷而蜚声胶东。新民书局是20年代即墨县城最大的一家书刊印刷厂,主要印制谱书、《即墨民报》、契约及官方小册子等。特别是在1928年5月日军制造济南惨案的血雨腥风中傲然崛起的民族印刷业——兴华印刷局,其创办人为陈介夫。陈介夫出于民族大义愤然辞去日人办的《大青岛报》记者职务,联合爱国职工在上海《新闻报》上声讨日军罪行,并筹资于青岛市平度路10号创办兴华印刷局,与日本人抗衡。兴华印刷局主要承印国民党青岛市党部、市公安局、铁路局的期刊及《青岛风光》等图书。后于1937年底停业。
  30年代有醒民印书局、青岛时报印刷厂、同文印书局、俊德昌印刷局、商文印书馆等9家。醒民印书局是青岛30年代较大一家书报联营印刷厂。印制《青岛时报》、《山东大学校刊》和《中国之命运》等书报刊。俊德昌印刷局是30年代中期名噪青岛的一家印刷厂,有中文及英文、希腊文铅字,长期承印配有希腊文的《观象台月报》及《经济年鉴》等书刊。此时期日人开办的株式会社山东印刷所,规模最大,有员工140人。
  日本第二次侵占青岛时期,日本人先后开办的印刷厂有新民报印务馆和共进印刷所,民族印刷厂有德民印刷局(前为醒民印书局)、福东和印刷局、鲁东印书馆等7家。福东和印刷局和德民印刷局是民族印刷业中较大的2家,曾印制《警察丛刊》和《教育周刊》等书刊。40年代开办的德昌印刷厂等3家,均为小型的民族印刷业。1945年,日人开办的印刷厂随着日本投降而停业。
  南京国民Gov第二次统治青岛时期,有中兴周刊社印刷部、青岛旬刊社印刷部、童子军供应社印刷部和利文印刷所等10家。印制《中兴周刊》、《青岛旬刊》、《童子军》、《纺织季刊》等书刊。青岛解放后,胶东新华书店印刷厂随人民解放军进驻青岛,接管了正中书局青岛分局印刷厂和国立山东大学印刷厂(李村路63号)。6月底正式创建了国营青岛印刷厂,印制了毛泽东《目前形势和我们的任务》、朱德《论解放区战场》及《白毛女》等书数十种。此外,经核准的印刷厂有42家。经对私营印刷业进行初级阶段改造,合并、调整后,青岛的图书印刷厂主要有青岛印刷厂等4家。
  青岛实业印刷局建于1950年3月,同年5月1日与青岛印刷厂合并,名称不变。1952年7月,并入5家印刷厂,更名为青岛实业印刷厂。1965年5月1日,根据全国工业管理体制改革需要,国营青岛实业印刷厂与公私合营建文、建新印刷厂组合为青岛印刷厂。成为青岛最大的印刷企业,印刷能力强、质量高。1977年如期完成《毛泽东选集》第五卷130万册的印刷任务,受到中共青岛市委的嘉奖。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全厂进行3次大规模技术改造,发展迅速。1980年为山东省出版局承印《新华字典》65万册;1985年调整产品结构,可印制难度大的科技刊物《海洋地质》等数十种;1987年9月,受中共青岛市委重托,出色地赶印了歌颂青岛改革家的报告文学集《琴岛奏鸣曲》,并在中共十三大前夕,如期将书送到北京,受到青岛市党政领导的表扬。该厂年产值达2 200余万元,利润600余万元,经营范围遍及全国。
  青岛人民印刷厂也是青岛较大型的书刊印刷厂。前身为1956年建立的国营沧口印刷厂,1968年改名为国营青岛人民印刷厂。1967年起,连续3年为省市出版部门印制年画,每年用纸1 500吨左右,还印制《丁寨铁西瓜》等连环画册三批、50万册。1979年以来又承印《山东儿童》、《红蕾》月刊及《青岛交通游览》等大量书刊、年画、挂历等。

TOP

第三篇 出 版  
第二章 书刊印刷
第一节 印刷厂

青岛书刊印刷厂情况表

(约1840~1987年)

厂名业主或负责人职工人数起止时间厂址印制主要书刊
成文堂刘寿楠4~5道光中期~1956胶州钱市街(现太平路)北端四书五经线装书与古代启蒙读物
文德堂/夫妇/胶州城隍庙街(现中心路)西端《论语》、《灯谜》等
种德堂王葆崇/光绪年间胶州城《助息园遗书》等
文福堂陶倬甫12~131899~1956即墨城共济门里《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等
教会印刷所(德)里古拉301901~1949曲阜路1号《要理问答宣讲》等
鸿顺公南纸印刷局徐敬舆201909~1955河北路22号《四沧区村填号训练班讲话纲要》
问月轩徐桂蟾/1910~胶南《仿古萃编》一函等
修德堂//1910~即墨城《即墨蓝氏族谱》1册
天兴号书局谭岱峰/1912~1928天津路《山东日支人信用秘录》等
宜今兴印务局梁星恒291912~1945潍县路81号《寿光县志》等
成文堂(肇记)刘星海91913~1956高密路84号《奎壁易经》等
文华石印局管树先31914~1938即墨城北阁街《即墨公报》等
东洋印刷所(日)真崎金一501914~1945辽宁路180号《山东日支人信用秘录》等
青岛印刷株式会社(日)福田和三251919~1945李村路63号
东太号印书局(日)青柳宠龙221920~1945市场一路37号《警察丛刊》等
新兴华印书馆戚云堂121923~1938冠县路63号《青岛市港务局现行法规汇编》等
新民书民黄昆山51923~1949即墨县东门里路《即墨县民报》等
大同印刷社王介甫71925~1949胶州太平街《增修胶州志》等
中华印刷社马起栋71926~博山路62号《中华报》等
华昌大印刷厂李少溪131927~1957河北路13号《胶澳志》等
光华制版社班鹏成61927~1959李村路14号《接收青岛纪念写真》等
成和堂书局单仙亭161929~1938济南路57号
兴华印刷局陈介夫271929~1937平度路10号《抗俄旬刊》等
聚丰印刷局马子厚291930~冠县路27号《胶济铁路党义研究会会刊》等
大安印刷厂(日)庄司昌太201930~1945热河路24号《山东案内》等
新文化印刷社纪慎卿111931~1945云南路28号《青岛市暂行建筑规则》等
醒民印书局孙德山1201931~1953兰山路18~20号《华北运动会秩序册》等
青岛时报印刷厂//1931~兰山路17号《港务统计年报》等
皋如书社邓皋如281932~博山路70号印刷唱本等
同文印书局李奉璋201933~北京路88号《军事学》等
俊德昌印刷局戚文俊301934~1949平原路20号《黄河富源之利用》等
即兴诚益记印刷局王秀甫371936~易州路31号
商文印书馆班俊三/1936~胶州路45号
日新印刷厂(日)山下寓吉301936~1945聊城路95号《青岛海洋钓鱼表册》等
株式会社山东印刷所(日)高桥德夫1401937~1945广西路55号
新民极印务馆(日)长谷川真三郎/1938~1945辽宁路214号《青岛市经济月报》等
共进印刷所(日)石田堂义301938~1945市场一路7号
德民印刷局孙德山301939~1948范县路20号《教育周刊》等
福东和印刷局王轶群421939~济宁路61号《警察丛刊》等
王成信印刷局王信农261940~1945观城路18号
鲁东印书馆李荣中71940~1953铁山路29号《圣经嘉言录》等
德昌印制厂王学礼51941~1945云南路125号
裕德义记印刷厂戴善一201941~1945阳信路28号
宜文行印刷厂李成文101942~1953长兴路24号《三民主义之要义》等
中兴周刊社印刷部谭振远31946~1948单县路33号《中兴周刊》等
渤海潮印刷所/21946~德县路11号《渤海潮》等
青岛报总社印刷厂宁公介/1946~嘉祥路80号《海风》等
时闻通讯社印刷所/21946~湖北路28号《时闻通讯》等
青岛旬刊社印刷部肖玺31947~/《青岛旬刊》等
兴工周报社印刷部杨大昆31947~长山路51号《兴工周报》等
童子军供应社印刷部张德民31947~益都路67号《童子军》等
艺友半月刊社印刷社王德亮21947~恒台路11号《艺友半月刊》等
利文印刷所/51948~市场二路49号《纺织季刊》
中原通讯社印刷所//1948~湖北路28号《中原通讯》等
青岛印刷厂刘星贵1271949~1950曹县路21号
青岛实业印刷厂谢玉生9001950~1965辽宁路214号
青岛人民印刷厂/5701956~1987兴华路15号
青岛印刷厂/17001965~1987辽宁路208号

TOP

第三篇 出 版  
第二章 书刊印刷

第二节 印刷技术


  明清时期,雕版印刷的书籍在青岛地区已较为流行。19世纪末,西方凸版印刷术进入青岛。20世纪20年代,光华制版社成为青岛第一家凸版制版业,当时在国内亦为数不多。
  凸版制版,一是用活字排版,即用铅、锡、锑合金铸成铅字,然后拣字排成书版。建国前,青岛的书刊印刷厂的铅字字架多是按《康熙字典》214个部首排列(俗称“商务字架”),后将字盘架的铅字作了调整,并缩小了字格,因而减轻了劳动强度,提高了工作效率。二是图像制版,即用铜锌版制版,书刊插图就用此法制作。50年代末,国营青岛实业印刷厂凸版彩印工艺有了发展。  平版印刷,建国前,青岛就采用平版照相制版。国营青岛实业印刷厂于1959年采用照相制版、胶版印刷;改为青岛印刷厂后,到80年代,引进电子分色机等先进生产设备,色彩修正、网点计算、底色去除等均用电子计算机控制,制版印刷质量、速度大幅度提高。从此青岛平版制版工艺步入新的阶段。1981年,青岛人民印刷厂运用反射稿直挂照相分色先进工艺,期刊印制质量,具全国先进水平。

TOP

第三篇 出 版  
第三章 图书发行

第一节 发行机构


  清代,青岛地区已有以书肆、书局命名的图书发行业,并集出版、印刷、发行于一体,共有6家。其中,创建于清代道光中期的胶州成文堂,是图书发行业中成立较早、经营范围又大的一家,出版发行较大数量的四书五经线装书和古代启蒙读物。继之而起的有胶州文德堂、种德堂。1899年,即墨建立了文福堂。至1910年,又成立了即墨修德堂及胶南问月轩等书肆、书局
  。德国侵占和日本第一次侵占青岛时期,青岛图书发行机构有5家。其中,开设较早的是德国人经营的天主堂印书局,主要经销宗教类读物。其次是成文堂书局(肇记),发售四书五经之类的书籍。其间日本人开设的发行机构有嘉户书店、博文堂、文英堂书店3家,经营书籍杂志。 
  北洋Gov统治和南京国民Gov第一次 统治青岛期间,图书发行机构逐渐增多,共有22家。影响较大的图书发行业,20年代有中华书局青岛分局、青岛书店,30年代有世界书局青岛分局、荒岛书店、商务印书馆青岛分馆等。 
  创建于1923年的中华书局青岛分局(同记),是青岛20~30年代规模大、图书品种最多的一家书局。开始建于即墨路53号,1927年春扩展营业,迁至即墨路32号,主要发行本版教科书、文史哲、科技书籍及各类工具书?等。 
  商务印书馆青岛分馆是青岛二三十年代颇负盛名的书店,主要发行本版书《基本教科书》及工具书、期刊等。1939年经上海总馆研究决定,与全国重点城市分馆统一更名为敦源书店,迁四方路68号。
  青岛书店,由中共一大代表邓恩铭创建,发行《向导》、鲁迅的《呐喊》等进步书刊;荒岛书店是与中共青岛地下党有密切联系的进步书店,发行过列宁《国家与革命》、《铁流》等马列经典著作和革命文艺作品,团结了老舍、闻一多、肖军等一大批进步作家。这两个书店是中共青岛地下党在青岛传播革命思想的重要宣传阵地。
  日本第二次侵占青岛时期的图书发行机构有13家。除4家由日本人经营的书店、书院外,其余均为民族业的书局、书店。其中影响较大的是祥记行书局,其经营特点以灵活多样、信守店誉见长。销售的书刊有苏联的和美国的,有进步的也有消遣的,以此招徕读者,还与国内有影响的《新闻天地》等杂志社建立经销关系。新文化书局是40年代前半期青岛经销日伪图书最大的一家书店,以一家独揽经销中小学课本为全市书业之首。
  南京国民Gov第二次统治青岛时期,有各类书店11家。1945年由国民党官僚资本开办的正中书局和中国文化服务社、青年书店等几家发行业规模较大,主要经营教材课本和部分政治、文化及科技图书,终因处在国民党政局动荡形势下,经营日渐萧条。1946年建立的友联书店,是抗战胜利后中共在青岛创建的红色书店,由中共青岛地下党特支擎天柱张辽主持。“不为营利为革命”是友联书店的宗旨。发行了《斯大林论中国》及解放区出版的《李有才板话》等革命进步书刊。
  青岛解放初期,私营图书发行业有书局、书店、书社等17家,从业人员60余人。当时根据对私营图书发行业实行“统筹兼顾,分工合作”的改造方针,使私营书业在图书市场流通活动中起到一定的作用。其中,青岛中华书局(同记)是私营书业中力量较强、影响较大的一家。1951年初,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总管理处发行部门及其分支店代表公方,与私营的商务、中华、开明、联营4家总管理处发行部门及其在北京、上海、青岛等24个城市的分支店合并,组成公私合营中国图书发行公司(以下简称中图公司)。1952年初,中图公司青岛分公司成立,形成与新华书店并行铺开的系统发行网。后来,中图公司的私股退出,全部公股,成为国营,1954年1月并入新华书店青岛支店。这是青岛图书发行事业发展过程中的重大事件,对私营书业的初级阶段改造产生了较大影响。
  当时对私营书业规定,凡有雇工和资金在2 000元以上者划为资本家。因此,除中华书局等外,大部分私营书业是小商贩。青岛新华书店按照发行业户的特点,以“先安后改,安改结合”的原则,对私营书业区别不同类型,先后采取了经销、代销、批销等国家资本主义形式,进行全行业安排和改造。1952年“三反”、“五反”运动结束后,劳资关系紧张,私营书业经营不景气。为了防止其无法维持而歇业、失业,国营新华书店通过市工商联领导下的图书文具联合委员会贯彻中共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同时采取让经营品种、让营业时间,实行代销经销等措施,使私营书业经营状况有明显好转。
  1956年,随着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初级阶段改造高潮的到来,青岛对私营书业的改造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国营新华书店遵照文化部要对私营图书发行业实行“全面安排、合并改组、全行业合营”的要求,有计划地进行了改造和安排。一是对基础较好、地处繁华地段的祥记行书局等,国营书店派干部,组建成公私合营书店,统一经营,独立核算,国家负责盈亏,同时组建成青岛公私合营中心店,进行协调管理;二是对基础差、铺面小的福明书社等,组成合作小组,实行代销,统一经营,独立核算,共负盈亏;三是对地处偏僻、铺面窄小,不宜经营的双盛书社等,采取合并或直接吸收到国营书店中来;四是将私营书业中的流动供应人员,全部由新华书店吸收为国营书店职工。到同年1月20日,14家私营书业同时实行了全行业公私合营。
  青岛市新华书店。1949年6月2日青岛解放时,中共胶东区党委派新华书店胶东分店马龙青等由莱西县随人民解放军进驻青岛,遵照青岛市军事管制委员会的命令,接管了国民党官办的正中书局和正中书局印刷厂等。6月6日,新华书店青岛分店在原正中书局和中国文化服务社旧址(中山路145~147号)成立。业务上级为山东省新华书店总店,属市军管会领导。当时任市军管会文教部书刊处处长的马龙青兼任新华书店第一任经理,书店设经理室及门市、服务、会计、推广4个股,有职工20人。当天,书店就向全市人民开展了图书宣传发行业务活动。同年10月,华东新华书店胶东分店迁回莱西县城。
  1952年5月1日,新华书店青岛分店改为新华书店青岛支店。同年8月,职工增加到60余人。1954年1月2日,中国图书发行公司青岛分公司并入青岛新华书店。合并后有职工93人。书店设经理室和秘书、服务、业务、会计4个股,及中山路、科技、东镇、沧口门市部和课本发行供应站等。1958年7月5日,新华书店青岛支店改为青岛市新华书店。 
<br>  1970年7月1日,青岛市店新建三层大楼(中山路157号)落成。面积共1 750平方米。开放一、二层对外营业。 
<br>  1975年12月10日,青岛市新华书店与青岛市出版办公室(初称青岛市革命委员会出版办公室)成为“一个机构,两个牌子”的局级单位。设政工、秘书、业务3个科。辖中山路、辽宁路、威海路、嘉禾路、振华路、水清沟及外文、古旧8个门市部。不久,按行政区域改制为市南、台东、四方、沧口4个区店。 
<br>  1981年9月,市新华书店与市出版办公室分离。 
<br>  1987年10月,平度、莱西两县新华书店划归青岛市店领导。至1987年,市新华书店有了更大的发展。设经理室和秘书、宣教、业务、计财、行政、基建6个科。有市级书店1处,县(市)、区级书店12处,科技、古旧、外文、音像、教育专业书店5处。 
<br>  青岛市新华书店自创建以来,继承和发扬延安新华书店的光荣传统,坚持为政治、为生产、为工农兵服务的方针,发行宗旨是始终用健康有益的出版物,满足广大群众精神文化生活的需要,满足革命和建设的需要。高度重视出版物的社会效果,多发好书,宣传群众,教育群众,提高群众的觉悟,因而凝聚着各行各业的读者,深受群众的欢迎。 
<br>  青岛解放初期,市新华书店发行毛泽东著作《目前形势和我们的任务》、《新民主主义论》等书,向群众宣传中共的方针政策。当时,书店门庭若市,买到书的读者奔走相告。 两天时间4万余册被争购一空。“文化大革命”期间,发行《毛泽东选集》50万部,《毛泽东著作选读》25万册,用革命的理论武装广大人民群众的思想。粉碎“四人帮”反革命集团后,市新华书店等8个单位胜利完成印刷发行《毛泽东选集》第五卷130万册的任务,受到中共青岛市委的嘉奖。进入80年代,为配合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1983年7月1日首发《邓小平文选》,首批1?4万册,当日被群众抢购一空。青岛市新华书店自1983年起,连续5年被中共青岛市委、市Gov授予“文明单位”光荣称号。1983年3月25日,青岛市市南区新华书店中山路门市部在新华书店总店召开的全国新华书店表彰先进大会上,荣获全国新华书店先进集体称号。

TOP

第三篇 出 版  
第三章 图书发行
第一节 发行机构

青岛图书发行机构情况表(1905~1949年)
名称业主人数地址起止时间经营范围
天主堂印书局(德)里古拉/曲阜路1号1905~1949宗教读物
成文堂(肇记)刘星海/高密路84号1913~四书五经等书籍
嘉户书店(日)嘉户常子/吴松路26号1913~书籍杂志
博文堂(日)保坂九二八/中山路158号1915~书籍杂志
文英堂书店(日)松山武一/聊城路82号1915~书籍杂志
中华书局青岛分局(同记)刘翕三20即墨路53号1923~1949《四部备要》等
新盛和书店吕子耀/河北路52号1923~旧书
书林堂王有祥/沧口大马路28号1923~旧书
臬如书社邓臬如28博山路70号1923~印刷兼经销唱本字帖等
商务印书馆青岛分馆王晓峰20中山路132号1923~《新法教科书》等
永昌书局曲善堂11长兴路15号1924~书籍账簿
山省堂书店(日)直井喜平/聊城路138号1925~书籍杂志
文化书局谭子宦/云南路89号1928~书籍
青岛书店邓恩铭3平原路中段1928~1932《呐喊》等新书
成和堂书局(仙记)单玉堂/济宁路59号1929~书籍
文生东李东升/台东六路16号1929~旧书及文具
魁星书店宋敬亭/台东六路1932~旧书及文具
永昌书局曲光庆/龙口路30号1932~旧书及文具
山东书店(日)坂本/益都路63号1933~1945书籍杂志
世界书局青岛分局于禹亭9四方路68~71号1933~《四库全书》等
荒岛书店宁推之4龙口路南端1933~1937《国家与革命》、《铁流》等
新文化书局//潍县路79号1933~1940旧书及文具
天兴号书局谭岱峰/天津路16号1933~旧书及文具
会友堂//江宁路44号1933~旧书及文具
恒茂福书局//辽宁路49号1933~旧书及文具
昌明书局//威海路87号1933~旧书及文
具万国书局(俄国)/中山路169号1933~外文书籍
胶东分社潘雨峰/潍县路68号1935~书籍及文具
同志号王家训/博兴路33号1935~书籍及文具
乐新书局牟乐田/北京路大新商场1935~书籍及文具
鼎泰书局董桂生/台东三路72号1935~书籍及文具
会友堂梁耀东/沧口大马路142号1935~书籍及文具
云阁书店宋云阁/河南路47号1935~书籍及文具
鸿池书店(日)鸿池高一/益都路76号1935~1945书籍及杂志
文裕堂单振竹/李村河北228号1936~书籍及文具
裕生德吴子明/海泊路17号1936~书籍及文具
大观堂书店(日)吉村福造/聊城路96号1936~1945杂志
泰山书店(日)岩切泰之/益都路102号1937~1945书籍杂志
兴亚书院(日)冈利信/辽宁路251号1937~1945书籍
立川公司(日)岛田定宜/辽宁路28号1937~1945书籍
红绿园(日)武部满子/吴松路6号1938~1945书籍杂志
启明书局刘启明/费县路27号1938~1949书籍及文具
昆山书店宋廷玉/无棣二路58号1938~书籍及文具
新明书报社王选三3莘县路商场三楼1939~1949图书文具
祥记行书局王集生4中山路92号1939~1949书籍杂志
敦源书店史久如/四方路68号1939~1949商务印书馆图书
新生图书文具社印镇东/滋阳路2号1939~图书文具
新文化书局张裕鲁/潍县路79号1940~1945中小学课本
春盛书社王亭/威海路1940~1945图书文具
敬修书局孙敬修2芝罘路1号甲1940~1949古旧书
正中书局青岛分局温文海9中山路145号1945~1949《建国方略》等图书
青岛书店马秋潭/中山路184号1945~1949图书
中国文化服务社孟慕忠/中山路147号1945~1949图书
妇女文化服务社王之淑/聊城路104号1945~1949
瑞书书局宋瑞堂2台东人和路1945~1949图书
新鲁书店孙家声/上海路28号1945~1949图书
文心书店//费县路8号1945~1949图书
双盛书店李延庆/沧口大马路1945~1949图书
把提书店国民党驻青岛第八军/沧口路1945~1949军事书等
复兴书店孙敬修2平原路24号1946~1949古旧书
友联书店张辽刘洪熹11福建路17号1946~1947《斯大林传》、《母亲》等图书

TOP

第三篇 出 版  
第三章 图书发行
第一节 发行机构

青岛私营图书发行机构情况表(1949.6~1956年)
名称负责人人数地址资金(元)经营范围
中华书局(同记)刘翕三30即墨路32号10000图书、教科书、教学绘图仪器
祥记行书店王集生5中山路90号10000图书
敦源书店史久如5四方路68号10000图书、文房四宝、绘图仪器
敬修书局孙敬修1芝罘路1号甲近2000古旧图书、新书
复兴书社孙敬修1平原路24号近2000古旧图书、新书
新明书社王选三1莘县路近2000图书
明新书社王明三1莘县路近2000图书
新文化书店康淑南3台东一路26号后迁人和路60~62号近2000图书
福明书社廖子魁2中山路劈柴院内近2000图书
蔚林书社黄树栋1中山路劈柴院内近2000图书
仁德书店田宗仁1中山路劈柴院内近2000图书
胜昌书社季修昌1中山路劈柴院内近2000图书
建新书店刘益堂5沧口大马路近2000图书
大华书社杨芳林1嘉禾路近2000图书
双盛书社王岫亭之父3威海路近2000图书
启明书社刘启明1费县路27号近2000图书
黎明书社杜光华1青岛近2000图书

TOP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