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读:论坛广告管理办法·2012青岛啤酒节专题报道·牢记:青岛旅游局投诉电话
·青岛圈论坛广告投放说明·2012最新青岛旅游攻略·2013年1月青岛潮汐表
·青岛旅游景点介绍|图片·青岛旅行社排名及报价查询·青岛旅游就入住中山旅馆
返回列表 发帖

青岛市志13:社团志 第三篇 青少年组织

第三篇 青少年组织  
第一章 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青岛市委员会

第一节 组织机构


  1949年3月中共青岛市委在莱阳香水沟村组建“青年大队”,对外称“青岛教育研究会青年大队”,队部负责人余华、邢山、孙启珊等。同年5月,中共青岛市委任命章若明任青年大队队长,王少林、辛广义任副大队长。
  1949年5月中共青岛市委决定在青年大队基础上组建“山东省民主青年联合会驻青岛办事处”,章若明任主任。
  1949年6月5日山东省民主青年联合会驻青岛办事处随人民解放军入城,在青岛市湖北路17号正式挂牌办公,主任章若明,副主任王少林。下设宣传部、组织部、青工部、青妇部、青年服务处、青年俱乐部(包括图书阅览室、娱乐室、快报供销处)、青年文工团、秘书处、总务股等9个部门。1949年8月统计,总人数为222人(包括“华东学生联合会驻青办事处”)。
  1949年9月10日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青岛市工作委员会成立。书记章若明,副书记王少林,委员13人。下设秘书处、组织部、宣传部、学生部(学联)、青工部、青妇部、少年儿童部、青年服务部、青年文工团、团校(1949年12月7日正式成立)、工厂等11个部门和单位。1950年整编前总人数170人(不包括勤杂人员),整编后干部定额为64人。
  1950年5月,青妇部撤销,秘书处改为秘书科,青年文工团并入青岛市文联文工团。1950年5月4日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青岛市第一届委员会成立。下设办公室、组织部(设干部科、组织科)、宣传部(设教育科、宣传科、群众文化科)、青工部、青年服务部、军事体育部、统战部、学生部、少年儿童部、近郊工作委员会(近郊部)、团校、行政科、工厂等13个部门和单位。1951年11月总人数为75人。1952年3月工厂撤销并入青岛实业棉织厂。
  1953年3月30日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青岛市第二届委员会成立,该届撤销青年服务部、近郊部、行政科3个部门,其它9个部门同上届。
  1954年7月21日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青年市第三届委员会成立。该届增加秘书科,学生部更名为学校工作部,其它8个部门同上届,共设10个部门,编制72人。这一编制一直延续到1958年。
  1956年9月15日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青岛市第四届委员会成立。
  1957年5月24日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青岛市委员会改名为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青岛市委员会。
  1958年5月6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青岛市第五届委员会成立。该届除与三届、四届设相同的10个部门外,又增加少年儿童部。1959年5月10日成立少先队青岛市队部委员会。1959年8月增设青农部,总编制72人。
  1960年7月5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青岛市第六届委员会成立。1961年7月学校工作部与少年儿童部合并为学校和少先队工作部(学少部),军事体育部并入宣传部,青农部并入办公室。本届设办公室、组织部(干部科、组织科)、宣传部(宣传科、教育科、群众文化科)、青工部、统战部(青联)、学少部(学联、少工委)、团校、秘书科8个部门,总编制50人。
  1963年4月25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青岛市第七届委员会成立。本届除保留上届的8个部门外,又增加社会青年工作部(1966年1月并入统战部)。1963年5月建立市少年宫(事业编制11人),为独立单位。本届总编制47人。
  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后,青岛市的共青团工作停顿。1968年11月团市委机关绝大多数干部下放昌北“五七”干校。
  1973年6月共青团青岛市委员会筹备小组建立,组长潘学林,副组长祝盛业。成员6人,总编制8人。1974年2月,孟庆祝任共青团青岛市委员会筹备小组副组长。设秘书长1人,成员增加1人,总编制11人。
  1975年12月13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青岛市第八届委员会成立。下设办公室、组织部、青工部、宣传部、学校部(学联)5个部门。1978年8月团校恢复办学,校址暂设在市委党校内,开办团干部培训班。1979年11月,增设统战部(青联)、青农部。部门设置8个,总编制47人。下属单位有少年宫。
  1979年11月5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青岛市第九届委员会成立。下设8个部门,同上届,总编制47人。下属单位有少年宫。
  1982年10月5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青岛市第十届委员会成立。下设8个部门,同上届。1984年3月,增设青年运动史办公室(非正式部门)。1985年3月27日增设研究室。1985年5月学校部更名为学少部。本届团市委有9个正式部门,总编制47人。下属单位有少年宫。
  1985年10月21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青岛市第十一届委员会成立。下设8个部门,团市委机关编制45人。下属单位5个:青岛市少年宫(县级,代管青岛市少年儿童艺术学校)、青岛市团校(原为团校筹建处,1987年6月升格为县级事业单位)、中国青年旅行社青岛分社(科级,1986年7月建)、全国青少年夏令营青岛营地(副县级事业单位,1989年1月建立)、青岛市青少年读物发行社(1989年9月建,是隶属于团市委和中国青少年读物发行总公司双重领导的全民所有制单位)。
  1990年10月29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青岛市第十二届委员会成立。部门设置同上届,团市委机关编制45人,下属单位5个,同上届。


第三篇 青少年组织  
第一章 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青岛市委员会
第二节 历次代表大会

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青岛市第一次代表大会


  1950年5月4~7日在青岛市政协礼堂召开。出席会议的代表259人,代表青岛市8 000多名团员。团山东省委书记杨涤生、中共青岛市委书记向明、副书记薛尚实等党政领导出席会议。
  会上,薛尚实代表市委作《关于目前形势与青年团今年任务的报告》,鲁钊代表团市工委作《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工作委员会关于十个月的总结及今后的工作任务的报告》。会议提出该届团市委的任务是:厉行节约,加紧进行生产救灾,执行国家财政统一政策,协助党和Gov克服当前的财政困难。大会选举产生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青岛市第一届委员会。鲁钊任书记,王少林任副书记,常委7人,委员23人,候补委员7人。
  会上,代表们一致通过了给党中央、毛泽东主席、朱德总司令、中央军委的致敬电及团中央转苏联团中央的通电。

TOP

第三篇 青少年组织  
第一章 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青岛市委员会
第二节 历次代表大会

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青岛市第二次代表大会


  1953年3月30日至4月3日在青岛市政协礼堂召开。出席会议的代表680人,列席代表60人,代表青岛市22 339名团员。
  会上,中共青岛市委第二书记、市长王少庸作《关于当前中心工作的报告》,李范作题为《关于青岛市团的工作总结及今年任务的报告》。会议提出该届团市委的主要任务是:在党的领导下,继续加强抗美援朝工作,支援国防建设,积极参加本市的生产建设和社会改革。团员青年必须把为保卫祖国建设而努力学习作为当前最迫切、最突出的政治任务来完成。
  大会选举产生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青岛市第二届委员会。李范任书记,鲁光为副书记,常委11人,委员29人,候补委员16人。

TOP

第三篇 青少年组织  
第一章 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青岛市委员会
第二节 历次代表大会

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青岛市第三次代表大会


  1954年7月21日在市政协礼堂召开。出席会议的代表450人,列席代表51人。代表全市35 654名团员。中共青岛市委副书记孙汉卿作《关于团的工作报告》,副市长张公制代表青岛市Gov讲话。
  鲁光作《积极锻炼身体,奋发地学习,忘我地劳动,为建设初级阶段而奋斗》的工作报告。提出该届工作任务是:在党的领导下,进一步动员全体团员和青年,继续深入学习和贯彻党的过渡时期的总路线,认真执行毛主席对全国青年提出的“身体好、学习好、工作好”的指示,积极参加初级阶段建设和初级阶段改造的斗争,按照青年特点适当地开展团的独立活动。团结广大青年树立“一切为初级阶段”的思想,为完成党所交给的任务而斗争。大会选举产生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青岛市第三届委员会,鲁光任书记,何庆丰、丛林任副书记,常委11人,委员37人,候补委员12人。

TOP

第三篇 青少年组织  
第一章 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青岛市委员会
第二节 历次代表大会

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青岛市第四次代表大会


  1956年9月15~19日在市公安局礼堂召开,出席会议的代表984人,代表全市52 649名团员。中共青岛市委书记处书记矫枫代表市委作报告,刘泽民代表第三届团市委作工作报告。会议提出该届团市委的工作任务是:全市团员青年要在党的领导下,团结一致,勤勤恳恳,奋发学习,锻炼身体,充分发挥积极因素,在初级阶段建设事业中做出更大成绩。
  大会选举产生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青岛市第四届委员会,书记刘泽民,副书记丛林、徐源洲、王文基、王文山。常委13人,委员39人,候补委员10人。

TOP

第三篇 青少年组织  
第一章 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青岛市委员会
第二节 历次代表大会

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青岛市第五次代表大会


  1958年5月6~10日在市政协礼堂召开,出席会议的代表453人,列席代表98人,代表全市54 697名团员。会上,中共青岛市委常委曲文代表市委作报告,刘泽民作《多、快、好、省,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做初级阶段促进派》的工作报告和《关于我市团费收支情况的报告》。会议提出该届团市委的主要工作任务是:继续加强思想工作,兴无灭资,不断提高广大青年的初级阶段觉悟,来一个思想上的大跃进。积极贯彻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初级阶段总路线。使广大青年勤奋劳动,学习掌握革新技术,来一个生产上、工作上的大跃进。认真整顿团的组织,彻底转变领导作风,使团的工作来一个大跃进。
  大会选举产生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青岛市第五届委员会。刘泽民任书记,丛林、徐源洲任副书记,常委9人,委员43人,候补委员16人。

TOP

第三篇 青少年组织  
第一章 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青岛市委员会
第二节 历次代表大会

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青岛市第五次代表大会


  1958年5月6~10日在市政协礼堂召开,出席会议的代表453人,列席代表98人,代表全市54 697名团员。会上,中共青岛市委常委曲文代表市委作报告,刘泽民作《多、快、好、省,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做初级阶段促进派》的工作报告和《关于我市团费收支情况的报告》。会议提出该届团市委的主要工作任务是:继续加强思想工作,兴无灭资,不断提高广大青年的初级阶段觉悟,来一个思想上的大跃进。积极贯彻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初级阶段总路线。使广大青年勤奋劳动,学习掌握革新技术,来一个生产上、工作上的大跃进。认真整顿团的组织,彻底转变领导作风,使团的工作来一个大跃进。
  大会选举产生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青岛市第五届委员会。刘泽民任书记,丛林、徐源洲任副书记,常委9人,委员43人,候补委员16人。

TOP

第三篇 青少年组织  
第一章 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青岛市委员会
第二节 历次代表大会

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青岛市第六次代表大会


  1960年7月5~8日在市公安局礼堂召开。出席会议的代表500人,列席代表80人,代表全市13.5万余名团员。
  会上,中共青岛市委书记处书记宋星路代表市委作工作报告,刘泽民作《更高地举起毛泽东思想的光辉旗帜,在更大、更好、更全面的持续跃进中充当英勇的突击队》的工作报告。会议提出该届团市委的主要任务是:在党的领导下,教育组织团员青年深入、广泛、持久地开展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主席著作运动,认真加强团员青年的思想政治教育;大力发动团员青年开展生产活动;积极组织团员青年大搞技术革命和文化革命;切实做好团的组织建设工作,把团的工作全面活跃起来,在持续跃进中发挥英勇的突击作用。
  大会选举产生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青岛市第六届委员会。刘泽民任书记、丛林、徐源洲任副书记,常委9人,委员49人,候补委员16人。

TOP

第三篇 青少年组织  
第一章 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青岛市委员会
第二节 历次代表大会

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青岛市第七次代表大会


  1963年4月25日至5月5日在市政协礼堂召开。出席会议的代表450人,列席代表47人,代表全市45 555名团员。
  会上,中共青岛市委书记处书记周化南代表市委作工作报告。卢志忠作《关于共青团青岛市第六届委员会工作报告》和《团市委关于团费收支情况》的报告。会议提出该届团市委的工作任务是:在党领导下,团结教育广大团员青年,高举毛泽东思想旗帜,提高觉悟、学好本领,在初级阶段建设中发挥更大作用,把自己锻炼成为坚强的共产主义接班人。贯彻执行党中央毛主席提出的以农业为基础,以工业为主导的发展国民经济总方针,积极参加增产节约和农业大生产运动,为争取国民经济的新高涨而奋斗。
  大会选举产生共青团青岛市第七届委员会。卢志忠任书记,丛林、徐源洲任副书记,常委9人,委员69人,候补委员10人。

TOP

第三篇 青少年组织  
第一章 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青岛市委员会
第二节 历次代表大会

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青岛市第八次代表大会


  1975年12月13~16日在市少年宫礼堂召开。开幕式于15日同市总工会第七次代表大会、市妇联第五次代表大会同时在市人民会堂举行。出席会议的代表630人,代表全市8.7万余名团员。市革命委员会党的核心小组组长刘众前、团山东省委副书记战平到会讲话。共青团青岛市第八次代表大会筹备组负责人刘福英作《关于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青岛市第八次代表大会的筹备工作报告》。
  会议提出本届团市委的主要任务是:动员和带领共青团员、红卫兵和广大青年,坚持以阶级斗争为纲,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坚决贯彻毛主席关于反修防修、安定团结和把国民经济搞上去等一系列重要指示,深入开展“工业学大庆”、“农业学大寨”群众运动,巩固和加强无产阶级专政。
  会议通过《全市团员青年团结起来,反修防修,为巩固无产阶级专政而奋斗》和《全市团员青年紧张地动员起来,为普及大寨县贡献力量》两项决议和工作报告,选举产生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青岛市第八届委员会。刘福英任书记,袁法治、孟庆祝任副书记,常委12人,委员55人,候补委员10人。

TOP

第三篇 青少年组织  
第一章 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青岛市委员会
第二节 历次代表大会

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青岛市第九次代表大会


  1979年11月5~9日在市人民会堂召开。出席会议的代表946名,代表全市26万余名团员。
  中共青岛市委书记刘众前、团山东省委副书记张守福到会讲话。刘福英作题为《团结起来,为加速四个现代化建设贡献青春》的工作报告。会议提出该届团市委的主要任务是:贯彻党的十一届三中、四中全会和五届人大二次会议精神,贯彻共青团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精神和省六次团代会精神,学习叶剑英同志在庆祝国庆3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动员全市青年在党的领导下,进一步团结起来,为加速初级阶段现代化建设贡献青春。
  大会选举产生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青岛市第九届委员会,刘福英任书记,张先平、刘光享任副书记,常委12人,委员74人,候补委员10人。

TOP

第三篇 青少年组织  
第一章 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青岛市委员会
第二节 历次代表大会

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青岛市第十次代表大会


  1982年1月5~8日在市人民会堂召开。出席会议的代表650名,代表全市27万余名团员。中共青岛市委副书记刘维理代表市委作报告。刘光享作《高举共产主义旗帜,团结全市青年为全面开创初级阶段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而奋斗》的工作报告。会议总结提出该届团市委的主要任务是,以党的十二大精神为指针,紧紧围绕党的中心,更加生动活泼地开展团的各项工作。坚持用共产主义思想教育广大青年,引导他们积极投入促进经济建设的伟大斗争,切实抓好团的自身建设,为搞好两个文明建设,把广大团员青年培养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守纪律的一代新人做出积极贡献。
  大会选举产生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青岛市第十届委员会。刘光享任书记,高喜良、王永章任副书记,常委11人,委员69人,候补委员9人。

TOP

第三篇 青少年组织  
第一章 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青岛市委员会
第二节 历次代表大会

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青岛市第十一次代表大会


  1985年10月20~21日在青岛黄海饭店召开。出席会议的代表721名,代表全市35.8万余名团员。中共青岛市委副书记孙炳岳代表市委作报告,夏国洪作《培养一代“四有新人”,为完成“七五”计划和建设现代化的初级阶段强国建功立业》的工作报告。会议提出该届团市委的主要任务是:以四化建设为中心,全面活跃团的工作,动员全市团员青年为完成“七五”计划和建设现代化的初级阶段强国奋发进取,建功立业。
  大会选举产生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青岛市第十一届委员会。夏国洪任书记,亢清泉、张泽忠、余洁任副书记。常委10人,委员48人,候补委员7人。

TOP

第三篇 青少年组织  
第一章 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青岛市委员会
第二节 历次代表大会

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青岛市第十二次代表大会


  1990年10月29~31日在崂山宾馆召开。出席会议的代表600名,代表全市40多万名共青团员。中共青岛市委副书记杨在茂代表市委讲话。
  亢清泉代表共青团青岛市第十一届委员会作《团结带领全市青年为青岛的稳定和现代化建设而英勇奋斗》的工作报告,报告总结了十一次团代会以来团的工作的基本经验,要求各级团组织和团员青年要围绕党的中心任务,为稳定政治、稳定经济、稳定社会、推动青岛的两个文明建设,积极奉献,努力奋斗,以诚实的劳动,创造第一流的成绩,不辜负党和人民的期望,做合格的接班人。
  大会选举产生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青岛市第十二届委员会。亢清泉任书记,徐学武、余洁、卞建平任副书记。常委13人,委员47人,候补委员13人。

TOP

第三篇 青少年组织  
第一章 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青岛市委员会
第三节 工作纪略

组织建设


  建立新民主主义青年团 1949年7月中旬开始,中共青岛市委根据党中央建团决议,在工人和学生中发展团员,建立青岛新民主主义青年团。首先整顿原来地下的以及各机关进市的300多名团员,然后派工作组深入工厂,举办工人学习班,学习团的文件。还利用暑假举办学习团和夏令学园,组织学校积极分子和广大同学进行政治学习。这期间先后发展70名青年工人、90名职工学校学生和160余名普通中学学生入团。1949年9月10日,召开全市首次团员大会,正式成立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青岛市工作委员会。10月底,全市有正式团员2 103人,候补团员240人,总支7个,总分支1个,支部82个。11月份又先后成立了中纺、公安局两个团委。齐鲁、码头、水厂、电厂及部分私营工厂也开始建立团的组织。到12月底,团员人数5 412人,总支35个,支部236个。1950年3月,中等学校团委会成立。4月15日,山东大学团委会成立。6月,建立齐鲁公司系统团的工委会。7月建立小学团工委和台东区团工委。之后,建团工作全面推开。5月4日,正式成立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青岛市第一届委员会。
  “四好团支部”、“五好青年”活动 团市委自1958~1964年,开展“四好团支部”和“五好青年”活动,这项活动基层由点到面逐步展开。1964年4月24日,团市委进行总结,市区有5个直属工厂企业的127个支部开展这一活动,评出“四好支部”22个;农村有9个公社的261个团支部开展“四好支部”活动,142个支部开展“五好青年”活动,并评出“四好支部”40个,“五好青年”531名。  整团建团工作 1970年11月,根据《中共中央关于整团建团工作的通知》和省整团建团会议精神,青岛市于11月20日召开整团建团会议。1971年4月,市有关部门又召开整团建团工作经验交流会,要求各级党组织进一步加强领导,帮助团组织认真实行开门整团。在搞好思想整顿的基础上,搞好组织建设。到1973年,全市有32 400多名青年加入共青团,200多名优秀团员加入中国Our Party,许多团员青年被选进各级领导班子。在基层整团建团的基础上,共青团青岛市委筹备小组于1973年6月21日建立。1977年团市委又开展整顿团组织活动,着重解决团内的思想不纯、组织不纯和作风不纯的问题。
  团干部协管工作 为加强全市各级团组织建设,发挥共青团组织的助手和后备军作用,1986年4月,市委组织部、市委企业政治工作部、团市委联合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共青团干部配备、管理的意见》,对团干部的选拔、配备、管理、培训、待遇和作用等6个方面做了具体的规定。
  “双推荐”活动 即:推荐优秀团员入党,向党政部门推荐优秀青年干部。这是针对全市党员干部队伍中青年党员少、青年入党难和党政部门干部老化的现象而开展的活动。1986年4月市委组织部和团市委联合下发了《关于开展推荐优秀团员入党、向党政部门推荐优秀青年干部工作的意见》。各级党团组织制定出相应的培养教育、考察、评议、选优、推荐制度。到1986年底,全市有9 058名团员加入党组织,向各级党政部门推荐青年人才3 447人。
  创先进团支部 这一活动是1986年团的组织工作的主线,主要是着眼基层打基础,面向支部抓建设,全面活跃团支部的工作。各级团组织在开展“创先”活动中,狠抓增强基层活力,促进工作深入落实,使团自身建设不断加强。团市委在1986年底对全市团组织层层进行工作考核,具体做法是:实行目标管理,建立考核手册,即《市直团委(总支)工作考核评分手册》和《团支部工作考核评分手册》。根据全年工作安排,分解各项工作,建立6个部分、60分项的考核意见。然后各县(区)、市直单位团委根据团市委的考核手册,制定适合本系统实际的考核标准,使“达标夺旗”活动迅速在全市展开。通过这一活动,评出红旗市直团委5个,先进市直团委20个,红旗基层团委15个,红旗基层团支部30个,先进基层团委45个,先进基层团支部175个,并授予283名团干部以模范、优秀团干部荣誉称号。
  创先争优 自1987年,团市委在全市开展“创建先进团支部,争当优秀团支部书记、优秀团员”竞赛活动(简称“创先争优”),主要成果有:1987年团省委表彰的4批、980名省级优秀团支部书记中,青岛市有77名,占总数的7.9%,居全省第一。建立了团干部市、县、基层团委三级培训网。加强了对市直单位团干部的选拔、配备、管理、使用,配备市直单位团干部由1986年的160人增加到205人。继续开展“双推荐”活动,全市共推荐2 152名优秀团员入党,4 060名青年优秀人才被录用。重点抓了农村团组织建设,农村团支部瘫痪率由年前的22.7%,下降到年终的4.49%。
  1987年团市委评出10个红旗团支部,125个先进团支部,148名优秀团干部。团市委获团省委颁发的“评选优秀团支部书记活动指导奖”。1988年树立了10个红旗团支部、10个红旗基层团委,表彰了110个先进团支部,20个基层团委。1989年表彰了53个红旗市直团委、先进市直团委,35个红旗基层团委、先进基层团委,109个红旗基层团支部、先进基层团支部,165名模范团干部、优秀团干部,200名优秀共青团员。1990年表彰了61个红旗市直团委、先进市直团委,110个红旗基层团支部、先进基层团支部,205名模范团干部、优秀团干部。
  颁发团员证 从1989年8月1日开始在全市全面实行团员证制度。全市40多万名共青团员领到共青团中央统一印发、团市委统一编号的《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团员证》。
  莱西村级团建工作 1986年开始,莱西县各级团组织紧紧围绕中共莱西县委关于村级建设的总体要求,贯彻团建工作的指导方针,运用系统工程原理,把团的建设纳入农村村级建设轨道,完善和加强了农村团组织的系统功能,增强了基层团组织的内在活力,使全县农村基层团的工作初步呈现出全面活跃的局面。1990年8月6~7日,团中央在莱西县召开全国村级建设工作会议。
  团干部培训 1949年12月至1990年底,培训工作大致经历以下几个阶段。
  1949年12月至1952年,围绕青岛经济建设的恢复和建团工作,加强对团干部的培训,主要培训对象是各公私营工厂、企事业及铁路、公安部队和中小学教职工以及党政机关、群众团体中的团干部。共办班10期,每期200~300人,培训团干部2 000多人。
  1953年7月至1963年4月,进行形势、任务、政策、团的基础知识教育。培训的对象有团的专、兼职干部,准备提拔为支部书记以上的团的基层干部,团的辅导员等。共办班38期,每期150人左右。培训团干部近5 000人。
  1963年4月至1966年6月,一是进行形势、任务、政策教育,包括阶级和阶级斗争教育,学雷锋,学习毛泽东著作、党的基本知识等。二是团的基础知识教育。共办班10期,每期150人左右,共计2 400多人。
  1978年8月,青岛市团校恢复团干部培训。校址暂设市委党校内。这期间的培训对象以团的专职干部为主,辅以少量的兼职团干部、少先队辅导员。共办班40期,每期70人左右,共计3 000多人。   1987年6月,团市委在徐州路征地11亩开始筹建新团校。1987年在简易活动板房举办短训班7期,培训学员285人。1988年举办短训班5期,培训学员218名。同年秋季举办青年干部管理专业中专班,共35名学员,学制两年半。1988年12月28日,团校新教学楼竣工使用。1989年开始,团校培训工作分为在职团干部的短期培训和学历教育两部分。1989年共举办短训班10期,培训学员371人。秋季开办少年思想教育专业中师班,招收学员40名,学制二年,为全市各县(市)区定向培养少先队大队辅导员。1990年共办短训班7期,培训学员241人。
  1949年12月至1990年12月,青岛市团校共举办团干部培训班127期,培训学员12 359人。

TOP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