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积分
- 48769
- 名望
- 1893 点
- 铜币
- 24979 枚
- 优惠券
- 243 张


|
第三篇 青少年组织
第一章 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青岛市委员会
第三节 工作纪略
组织建设
建立新民主主义青年团 1949年7月中旬开始,中共青岛市委根据党中央建团决议,在工人和学生中发展团员,建立青岛新民主主义青年团。首先整顿原来地下的以及各机关进市的300多名团员,然后派工作组深入工厂,举办工人学习班,学习团的文件。还利用暑假举办学习团和夏令学园,组织学校积极分子和广大同学进行政治学习。这期间先后发展70名青年工人、90名职工学校学生和160余名普通中学学生入团。1949年9月10日,召开全市首次团员大会,正式成立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青岛市工作委员会。10月底,全市有正式团员2 103人,候补团员240人,总支7个,总分支1个,支部82个。11月份又先后成立了中纺、公安局两个团委。齐鲁、码头、水厂、电厂及部分私营工厂也开始建立团的组织。到12月底,团员人数5 412人,总支35个,支部236个。1950年3月,中等学校团委会成立。4月15日,山东大学团委会成立。6月,建立齐鲁公司系统团的工委会。7月建立小学团工委和台东区团工委。之后,建团工作全面推开。5月4日,正式成立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青岛市第一届委员会。
“四好团支部”、“五好青年”活动 团市委自1958~1964年,开展“四好团支部”和“五好青年”活动,这项活动基层由点到面逐步展开。1964年4月24日,团市委进行总结,市区有5个直属工厂企业的127个支部开展这一活动,评出“四好支部”22个;农村有9个公社的261个团支部开展“四好支部”活动,142个支部开展“五好青年”活动,并评出“四好支部”40个,“五好青年”531名。 整团建团工作 1970年11月,根据《中共中央关于整团建团工作的通知》和省整团建团会议精神,青岛市于11月20日召开整团建团会议。1971年4月,市有关部门又召开整团建团工作经验交流会,要求各级党组织进一步加强领导,帮助团组织认真实行开门整团。在搞好思想整顿的基础上,搞好组织建设。到1973年,全市有32 400多名青年加入共青团,200多名优秀团员加入中国Our Party,许多团员青年被选进各级领导班子。在基层整团建团的基础上,共青团青岛市委筹备小组于1973年6月21日建立。1977年团市委又开展整顿团组织活动,着重解决团内的思想不纯、组织不纯和作风不纯的问题。
团干部协管工作 为加强全市各级团组织建设,发挥共青团组织的助手和后备军作用,1986年4月,市委组织部、市委企业政治工作部、团市委联合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共青团干部配备、管理的意见》,对团干部的选拔、配备、管理、培训、待遇和作用等6个方面做了具体的规定。
“双推荐”活动 即:推荐优秀团员入党,向党政部门推荐优秀青年干部。这是针对全市党员干部队伍中青年党员少、青年入党难和党政部门干部老化的现象而开展的活动。1986年4月市委组织部和团市委联合下发了《关于开展推荐优秀团员入党、向党政部门推荐优秀青年干部工作的意见》。各级党团组织制定出相应的培养教育、考察、评议、选优、推荐制度。到1986年底,全市有9 058名团员加入党组织,向各级党政部门推荐青年人才3 447人。
创先进团支部 这一活动是1986年团的组织工作的主线,主要是着眼基层打基础,面向支部抓建设,全面活跃团支部的工作。各级团组织在开展“创先”活动中,狠抓增强基层活力,促进工作深入落实,使团自身建设不断加强。团市委在1986年底对全市团组织层层进行工作考核,具体做法是:实行目标管理,建立考核手册,即《市直团委(总支)工作考核评分手册》和《团支部工作考核评分手册》。根据全年工作安排,分解各项工作,建立6个部分、60分项的考核意见。然后各县(区)、市直单位团委根据团市委的考核手册,制定适合本系统实际的考核标准,使“达标夺旗”活动迅速在全市展开。通过这一活动,评出红旗市直团委5个,先进市直团委20个,红旗基层团委15个,红旗基层团支部30个,先进基层团委45个,先进基层团支部175个,并授予283名团干部以模范、优秀团干部荣誉称号。
创先争优 自1987年,团市委在全市开展“创建先进团支部,争当优秀团支部书记、优秀团员”竞赛活动(简称“创先争优”),主要成果有:1987年团省委表彰的4批、980名省级优秀团支部书记中,青岛市有77名,占总数的7.9%,居全省第一。建立了团干部市、县、基层团委三级培训网。加强了对市直单位团干部的选拔、配备、管理、使用,配备市直单位团干部由1986年的160人增加到205人。继续开展“双推荐”活动,全市共推荐2 152名优秀团员入党,4 060名青年优秀人才被录用。重点抓了农村团组织建设,农村团支部瘫痪率由年前的22.7%,下降到年终的4.49%。
1987年团市委评出10个红旗团支部,125个先进团支部,148名优秀团干部。团市委获团省委颁发的“评选优秀团支部书记活动指导奖”。1988年树立了10个红旗团支部、10个红旗基层团委,表彰了110个先进团支部,20个基层团委。1989年表彰了53个红旗市直团委、先进市直团委,35个红旗基层团委、先进基层团委,109个红旗基层团支部、先进基层团支部,165名模范团干部、优秀团干部,200名优秀共青团员。1990年表彰了61个红旗市直团委、先进市直团委,110个红旗基层团支部、先进基层团支部,205名模范团干部、优秀团干部。
颁发团员证 从1989年8月1日开始在全市全面实行团员证制度。全市40多万名共青团员领到共青团中央统一印发、团市委统一编号的《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团员证》。
莱西村级团建工作 1986年开始,莱西县各级团组织紧紧围绕中共莱西县委关于村级建设的总体要求,贯彻团建工作的指导方针,运用系统工程原理,把团的建设纳入农村村级建设轨道,完善和加强了农村团组织的系统功能,增强了基层团组织的内在活力,使全县农村基层团的工作初步呈现出全面活跃的局面。1990年8月6~7日,团中央在莱西县召开全国村级建设工作会议。
团干部培训 1949年12月至1990年底,培训工作大致经历以下几个阶段。
1949年12月至1952年,围绕青岛经济建设的恢复和建团工作,加强对团干部的培训,主要培训对象是各公私营工厂、企事业及铁路、公安部队和中小学教职工以及党政机关、群众团体中的团干部。共办班10期,每期200~300人,培训团干部2 000多人。
1953年7月至1963年4月,进行形势、任务、政策、团的基础知识教育。培训的对象有团的专、兼职干部,准备提拔为支部书记以上的团的基层干部,团的辅导员等。共办班38期,每期150人左右。培训团干部近5 000人。
1963年4月至1966年6月,一是进行形势、任务、政策教育,包括阶级和阶级斗争教育,学雷锋,学习毛泽东著作、党的基本知识等。二是团的基础知识教育。共办班10期,每期150人左右,共计2 400多人。
1978年8月,青岛市团校恢复团干部培训。校址暂设市委党校内。这期间的培训对象以团的专职干部为主,辅以少量的兼职团干部、少先队辅导员。共办班40期,每期70人左右,共计3 000多人。 1987年6月,团市委在徐州路征地11亩开始筹建新团校。1987年在简易活动板房举办短训班7期,培训学员285人。1988年举办短训班5期,培训学员218名。同年秋季举办青年干部管理专业中专班,共35名学员,学制两年半。1988年12月28日,团校新教学楼竣工使用。1989年开始,团校培训工作分为在职团干部的短期培训和学历教育两部分。1989年共举办短训班10期,培训学员371人。秋季开办少年思想教育专业中师班,招收学员40名,学制二年,为全市各县(市)区定向培养少先队大队辅导员。1990年共办短训班7期,培训学员241人。
1949年12月至1990年12月,青岛市团校共举办团干部培训班127期,培训学员12 359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