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积分
- 48769
- 名望
- 1893 点
- 铜币
- 24979 枚
- 优惠券
- 243 张


|
第二篇 青岛市总工会
第三章 市工会工作纪略
第四节 思想政治及文化技术教育
文化技术教育
1949年10月开始,在工厂中开展文化识字运动。1950年初,明确业余教育是工会当时的中心工作。下半年,在较大的工厂中成立由工会干部为主,党政团干部参加的职工业余教育委员会,负责主持职工教育。
1950年底,全市共有业余学校107处,配备专职教员170人,经常参加学习的16 000人,连同在车间参加文化学习的共约50 000人,并将学习纳入生产竞赛。参加学习的职工一般能识300字左右,多者能识1 000字。
1952年,推行祁建华速成识字法,市总工会在青岛卷烟厂、搬运工会举办4个实验班。8月选拔100名失业知识分子进行一个月的训练,同时,训练兼职教师2 000余人,全市开办典型班257个,参加学习的职工9 706人。
1955年全国第一次职工业余文化教育会议召开后,职工业余文化教育管理体制,由Gov教育部门分管区域性的学校,市工会联合会分管厂内学校。改为双方共同管理。
1956年1月,根据职工教育“Gov领导,行政办学,工会协助”的原则,由工会主办的职工业校开始办理移交工作。计有独立的业余中学7处,区校30处,联校6处,统交市教育局主管。工厂设立的职工学校52处,分别交由各厂行政负责主办,4月底移交完毕。同年,开始扫除文盲工作。据统计,全市职工113 423人,其中文盲、半文盲?51 525人?,有入学条件者49 138人,入学13 321人。扫盲工作在党委领导下,各基层普遍由党政工团共同组成招生委员会(小组)。有的工厂召开向文化进军大会,订立保证条件,发倡议,进行竞赛。全市职工文化学校发展到96处。至1958年,全市先后有20 381人脱盲,基本完成了全市职工扫盲任务。在扫盲的基础上,全市形成工厂大办职工教育的高潮,318个企业办学313处(其中红专学院、红专大学108处,职工业余学校171处),参加学习的职工9.7万余人。
1960年1月31日,举行全市扫盲和业余教育大会考。参加扫盲毕业会考的28 590人,及格率达90%。高小班学员参加会考的31 156人,及格率达85%。另外,还有8 000多人参加了高小班毕业和扫盲学年、学段考试,及格率均达79%以上。大会考后,市南、台东、台西、四方、沧口5区已彻底扫除职工中的文盲。全市38个市属单位中,有12个成为无文盲单位,15个成为基本无文盲单位。职工业余学校发展到283处,专职教师1 141人,兼职教师2 762人,入学职工19.7万人。1961年,经调整精减后,有176个企业办学,专职教师减为743人,兼职教师1 044人。“文化大革命”期间,职工教育工作停顿。
1973年,全市职工业余教育工作逐步恢复。各区恢复和建立区域性的职工业校,据市南、市北、台东、四方区统计,开设187个班,学员10 000余人。
1978年4月,建立市职工业余大学,设4个专业,招收学员816人。
1979年1月,市总工会成立教育部。3月,市总工会与市教育局、劳动局、经委、建委、财办联合发出《青岛市职工业余教育工作意见》,提出要加强职工的文化技术教育,建设一支高度革命化的、掌握现代科学技术的产业大军。市委成立工农教育委员会,在市总工会设职工教育办公室,主管全市职工教育。职工教育原则上由各单位自己包干。全市25.6万名35岁以下的青壮年职工,规划到1985年全部达到高中或中专文化水平。市区职工业余学校发展到379处,入学8.2万余人。
1980年,市总工会推广市百货站厂校挂钩、钢球厂脱产培训和小厂小店联校办学的经验,促进了职工教育的发展。1981年,市Gov成立职工教育办公室。工会主要参与管理和监督,维护职工受教育的权利。
1983年,针对职工队伍中“三低一少”(思想政治素质低、科学文化水平低、业务技术能力低,工程技术人员少)的情况,市总工会发动和组织19.3万名青壮年职工参加“双补”(补习初中文化、补习初级技术)。当年,有7万多名职工完成“双补”任务。市总工会自身办学也初具规模,有职工业余学校9所,配备专职教师和工作人员147人。
1984年,随着改革开放的发展,企业和职工对办学的要求由单纯文化型转为技术型、实用型。市总工会树立为职工学习需求服务,为企业生产发展需求服务,为工会建设要求服务的指导思想,以更新观念求动力,以调查研究求信息,以联合办学增强实力,以办学形式多样化扩大生源,实现职工教育转轨变型。到80年代末,有职工业大1所,高教自学辅导站1处,工会职工学校10所,专用校舍约10 000平方米,教学设备资金约200余万元。基本形成多学科、多层次、向社会开放、多渠道办学的工会职工教育新格局。仅1989、1990两年,工会职校开设各类文化、技术培训班748期,招收学员3.7万人,占全市同期职工入学总数的10%。自1989年以来,市工会系统有7所职校被授予市职工教育先进单位称号。1989年,市总工会受到全国高教自学考试委员会的表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