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读:论坛广告管理办法·2012青岛啤酒节专题报道·牢记:青岛旅游局投诉电话
·青岛圈论坛广告投放说明·2012最新青岛旅游攻略·2013年1月青岛潮汐表
·青岛旅游景点介绍|图片·青岛旅行社排名及报价查询·青岛旅游就入住中山旅馆
返回列表 发帖
1930年代是青岛工业发展较为迅速的一个时期,日人在青大量投资工业,中国民族工业逐渐兴起,青岛的城市功能有了很大变化,经济结构由商贸为主转向工商兼之,沿铁路线出现工业集中区,已初步形成以纺织工业为主的门类齐全的工业格局。

    1936年青岛市较大规模的工厂有300余家,工业生产总值达1.5亿元。其中纺织业、烟草业所占比重较大,分别占56.9%和22.1%。榨油业占8.3%,面粉业占2.8%,火柴业占2%,蛋业占1.9%,盐业占1.8%,橡胶业占1.8%,颜料占1.3%,啤酒占1.1%。除此之外,还有机械、制糖、针钉、砖瓦、针织、肥皂、制革、纽扣、电气、铁器、自行车、人力车、五金器具、瓦斯、印刷、石料、建材、磨坊、点心、烟丝、服装等业,可谓门类齐全。工厂主要分布在四方、沧口、台东等区域,靠近码头和铁路,原料运输和产品销售都极为便利。

    纺织工业:日人继原有的内外棉、大康、隆兴、钟渊、宝来、富士6家纱厂外,又相继设立了丰田、上海、同兴3家纱厂,加上惟一的一家华资纱厂——华新纱厂,构成青岛工业的支柱产业。至1936年,青岛市10家纱厂共有纱锭56.84万枚,占全国的10%以上,织机9286台,占全国的15%以上,棉纱总产值4296万元,棉布4282.5万元,生产规模仅次于上海,居全国第二位。上海中外纱厂有38家,资本额100万元以上者21家。

    烟草工业:有英美颐中烟草公司、山东烟草公司、崂山烟草公司,1936年卷烟草、叶烟草总产值3335.6万元,卷烟主要在中国各埠销售。

    火柴工业:青岛有10家火柴厂,有日资的青岛磷寸、山东、华祥3家,资本额共有149.5万元,华资的有华北、振业、信昌、兴业、鲁东、华盛、东华7家,资本额共62.9万元,日资占70%,华资占30%。青岛火柴工业在华北所占地位很大,约占山东、河北、山西三省的35%,占山东全省的49%,是济南生产量的3倍。1936年共生产火柴179881箱,总值296.8万元。青岛火柴工业的发展,使得“日本火柴受本地工厂发达之抨击,几乎绝迹”。
面粉业:有日商的三吉面粉厂,华商的恒兴、双蚨面粉厂,联合各大小磨房合计年产25844吨,总值424.9万元,约占青岛消耗量的43%。

    染织工业:有泰生织染厂、盛泰染印工厂,中华实业社、同顺工厂,还有位于海泊河附近的阳本印染厂、青一工厂、东来成染织厂等,阳本印染厂是当时山东惟一使用印花机器印染花布的工厂。

    机械工业:除德占时期设立的四方机厂,日人先后设立了昭和、市和、广田、田中等铁工厂,专门修制纺织机械。华商也踊跃投资工业,设立工厂,先后设有织布厂十余家,铁工厂大小70余家,多以修理纺织机械为主,规模较大的有利生、裕丰、德顺炉、长顺、崇宝等20余家,可以制造各种机器,其中以利生铁工厂机器设备比较完善,有镟床40余部,能制车床、刨床、钻床等产品,1936年仅车床一项即出品80部。1931年冀鲁针厂建立是青岛市制针业的开始,产品畅销华北各地,自行车出品有同泰铁工厂,1935、1936年间,月产车架子1000只,车圈3000副,此外还有福丰等铁工厂十余家。

    电气工业:1930年发电量增至10000千瓦,1935年投产的四方发电所(今青岛发电厂)是民国时期山东最大的发电厂,至1937年发电量增至4300千瓦,占全省发电量的20%。

青岛工业中,以投资总额而论,外商投资远远超过华商,其中尤以日人为最。仅纱厂一项,日资9家纱厂,资金达1亿元以上,而华资则仅华新纱厂一家,资金不过270万元。其次如面粉、火柴、机器、生油各业,日资厂家仍占据多数。美商则设有汽油厂数家及汽车工厂、花生油厂等,英商则设有木厂、蛋厂、生油厂、汽油厂、卷烟厂等,德人则以从事化学工业及机器业者为多。

    中国民族工业在外资的垄断压制下,艰难图存,也有所发展,重要工厂约有150家,但规模大者甚少,所足称道者,有茂昌蛋厂、冀鲁针厂、义利油厂、中国石公司、华新纱厂、永裕精盐公司等。茂昌蛋厂的冻蛋,远销欧美。冀鲁针厂的针,行销中国南北各地。义利油厂利用山东出产的花生米榨制花生油,油质好,规模大。中国石公司则取山东省内地产石,藉机器、人工磨光,石质坚固,色泽美观,较外国大理石尤佳,不但可供建筑之用,且能用于文具雕制。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