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积分
- 48769
- 名望
- 1893 点
- 铜币
- 24979 枚
- 优惠券
- 243 张


|
第四篇 无机非金属新材料
第二章 玻璃钢制品
1973年下半年,青岛第三砖瓦厂开始研制生产玻璃钢制品,主要采用酚醛塑料经模压,制作玻璃钢油塞、小油标尺。翌年,生产玻璃钢制品0.03吨,产值0.75万元。1975年,新增加浆布机、反应罐、卷管机、固化炉、脱管机等设备,开始生产酚醛模压玻璃钢阀门、落水管、落水斗、环氧树脂管件和管材,年产量达3.96吨,实现产值31.22万元。
1975年5月,莱西县水集公社轻烧镁车间与莱西县联营,土法上马,转产玻璃钢制品,当年生产玻璃钢制品5.5吨,盈利4万元。同年9月,又派人赴大连保温材料厂学习聚脂树脂生产技术,10月开始新建不饱和聚脂树脂生产线,年生产能力为120吨。翌年1月试生产出第一釜不饱和聚脂树脂。1976年10月,正式成立莱西县玻璃钢厂,当年生产不饱和聚脂树脂10.7吨,玻璃钢制品8.7吨,实现工业产值28.21万元。
1977年,青岛第三砖瓦厂研制投产了玻璃钢防腐槽和防腐衬里新产品,并掌握了酚醛树脂的合成技术。1978年,又研制生产出PVC?ERP复合玻璃钢运输罐,主要有2、4、5、6、8立方米几种规格。同年,莱西县玻璃钢厂研制成功14立方米的玻璃钢散装水泥储存塔,该产品获烟台地区科技成果三等奖。青岛第三砖瓦厂与青岛第二橡胶厂联合试制成功玻璃钢橡胶卷布辊。1979年2月6日青岛第三砖瓦厂更名为青岛玻璃钢厂后,该厂采用手糊制品工艺,玻璃钢产量持续增长,至1980年年产量增至131吨,实现产值246万元,上缴利润12.7万元。
1980年,青岛玻璃钢厂与北京有色冶金设计研究总院共同研制成功防腐热压玻璃钢窗,年设计生产能力2000平方米,当年生产300平方米;还研制投产玻璃钢波形瓦新产品。1981年,研制成功玻璃钢纺织卷布辊,该产品使用寿命相当于木制的4~5倍,产品畅销全国各地。1982年,研制生产出玻璃钢压力管,填补了国内空白。1983年,研制开发出玻璃钢绝缘板和玻璃钢空调风道等新产品;同年,为解决原材料紧张局面,与北京玻璃钢研究设计院合作研制不饱和聚脂树脂。1984年全国布机改造会议将应用玻璃钢纺织卷布辊列入布机改造项目。
1983年,莱西县玻璃钢厂着手研制自熄性树脂新材料,1984年12月研制成功,并通过市级技术鉴定。其生产的不饱和聚脂树脂除自用外,主要销往省内其他地市,且产品供不应求。1985年,该厂根据市场需求,不断加大新产品的开发力度,研制出由中国科学研究院渔船室和上海玻璃钢研究所共同设计的国家科委“六五”规划科研项目——玻璃钢养殖船,同年12月通过部级鉴定;试制成功由中国船舶总公司系统工程一室设计的水上娱乐工具——玻璃钢电动游艇;自行研制成功玻璃钢专用颜料糊,降低生产成本,填补了省内空白。1986年,青岛玻璃钢厂研制生产出玻璃钢高位水箱和与棉织机自动换梭的玻璃钢刺毛辊、落梭箱等;1987年,研制生产出玻璃钢高位水箱整经轴。其生产的玻璃钢纺织卷布辊、刺毛辊、落梭箱、橡胶卷布辊通过了技术质量鉴定,系国内首创,技术质量性能均达到企业相关标准要求。为开辟玻璃钢制品生产新途径,提高产品技术含量,特聘请加拿大专家切尔明斯基来厂指导,开发、生产玻璃钢卫生洁具系列产品,主要有浴盆、面盆、蹲便器、坐便器。
1987年,青岛玻璃钢厂和莱西县玻璃钢厂共生产玻璃钢制品295.82吨,初步形成了玻璃钢产品的系列化、规模化的生产格局。
青岛玻璃钢厂和莱西县玻璃钢厂生产玻璃钢制品所需的原材料主要有玻璃纤维布、不饱和聚脂树脂、环氧树脂等,大多由自己生产,不足部分从省内及常州、无锡、北京等地购买。生产不饱和聚脂树脂的主要原料有苯酚、苯乙稀、甲醛、丙酮等,其大部分不属国家计划类产品,基本由厂家自购,产地主要为济南、张店、周村、北京、上海、南京、天津、兰州、大连等地。玻璃钢作为新兴的工业,其产品被广泛用于化工、纺织、橡胶、机电、航空、交通、建筑等行业,产品畅销广东、湖北、江西、甘肃、四川、黑龙江、北京、上海及省内各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