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积分
- 48769
- 名望
- 1893 点
- 铜币
- 24979 枚
- 优惠券
- 243 张


|
第一篇 机 构
第二章 经营机构
第一节 市级经营机构
青岛市市级经营机构始建于60年代初。至1990年底,共有10个经营公司和1个生产企业,即金属材料公司、化工轻工公司、机电设备公司、建筑材料公司、木材公司、燃料公司、生产资料服务公司、物资贸易中心、基建物资配套承包供应公司、外商投资企业物资公司和人造板厂。
青岛市金属材料公司 1962年9月25日,中国金属材料公司山东省青岛市公司成立,10月1日正式开业。公司编制55人,下设人秘科、财会科、计划统计科、业务科和三类物资料,办公地点在青岛市中山路31号。主要负责中央和山东省计委安排给青岛市属工厂企业生产建设所需金属材料的供应和管理工作。行政上隶属于市物资局,业务受山东省金属公司领导。1970年11月6日,市物资局根据山东省物资体制改革精神,将中国金属材料公司山东省青岛市公司更名为青岛市物资局金属材料公司。1976年2月21日,根据市物资局革委会“启用新印章不再冠以物资局字样”的通知,青岛市物资局金属材料公司革命委员会改称为青岛市金属材料公司革命委员会。1978年1月2日改称青岛市金属材料公司,主要负责国家统配金属材料物资的平衡分配、订货管理、调剂串换,确保青岛市工农业生产所需金属材料的供应。
1979年,为保证中央24个非工业部驻青单位所需金属材料,中国金属材料公司成立青岛供应站,由青岛市金属材料公司代管业务,办公地点设在青岛市中山路31号。
1981年,青岛市Gov批准撤销青岛市储运公司,其金属材料储运业务移交给金属材料公司。金属材料公司成立储运科,开展储运业务。是年公司下设秘书科、财会科、综合科、钢材科、有色科、劳工保卫科、储运科、基建科、市场科、仓库、汽车队和金属回收加工厂。1982年,公司开始进行企业整顿,内部机构重新调整,成立经理办公室、钢材供应站、有色供应站,同时撤销综合科、钢材科、有色科和储运科。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金属材料开始进入市场。为搞好计划外金属材料的供应,1984年成立金属材料交易中心,于9月8日正式开业。1985年撤销金属材料交易中心,在此基础上组建青岛市物资贸易中心金属材料经营部,于1986年6月9日在青海路44号正式对外营业。同年成立教育科和审计科。
根据国务院钢材市场领导小组的要求,1987年5月8日,青岛市钢材市场成立,为国务院指定的全国182个钢材市场之一,地点设在中山路31号。
1987年,公司机构设有经理办公室、企业管理科、人事保卫科、财务科、行政管理科、钢材供应站、有色金属供应站、物资贸易中心金属材料经营部、仓库、汽车队和金属回收加工厂。1988年增设钢材资源开发部、有色资源开发部。1989年撤销钢材资源开发部和有色资源开发部,将有色资源开发部业务划归有色金属供应站;增设综合计划科、进口科。1990年将综合计划科改称经营计划科;进口科与钢材供应站合并,一个部门、两块牌子。至年底,公司机构设有经理办公室、人事劳工科、财务科、行政科、经营计划科、钢材供应站、有色金属供应站、物资贸易中心经营部、综合经营部、钢材市场经营部、仓库、汽车队、金属回收加工厂,共有职工419人。
青岛市化工轻工公司 1962年12月1日,中国化工轻工公司山东省青岛市公司成立,办公地点在青岛市广西路47号。1963年1月1日公司迁址至广西路33号,并正式办理化工产品供销业务。公司为全民所有制企业,实行独立核算,在业务、资金、编制上受山东省化工轻工公司“三垂直”领导,同时也是青岛市物资局的业务经营机构。公司编制57人,机构设有人事秘书科、计划科、业务科、三类物资科、供应科和财务科。
1970年,中国化工轻工公司山东省青岛市公司业务隶属关系不再受山东省化工轻工公司领导,改由青岛市物资局领导,更名为青岛市物资局化工轻工公司,承担青岛市化工原料的统一平衡分配任务。1971年,由青岛市化工原料批发站移交给化轻公司经营管理的王埠危险品库(即103处)和化轻公司组建的202处,共同移交给市储运公司管理。1977年8月,化轻公司办公地点迁至中山路33号。1978年8月10日,市化工轻工公司撤销计划科和业务科,成立化工科和橡胶科。1979年9月30日,市化工轻工公司接收市储运公司的大沙路库、103处、202处。
1980年,国家物资总局化工建材公司委托青岛市化工轻工公司建立中国化工建材公司青岛化工供应站,其业务、财务由国家物资总局化工建材公司领导,党务行政关系由青岛市化工轻工公司代管。7月19日,中国化工建材公司青岛化工供应站正式开业。
1984年10月1日,为适应经济体制改革的需要,市化工轻工公司撤销化工科、橡胶科,成立独立核算的化工供应站和橡胶供应站,并由两个站共同组建了青岛市化工轻工物资交易商场,于同年10月15日开业。1985年7月1日物资交易商场撤销,化工供应站和橡胶供应站恢复化工科、橡胶科,同时组建了独立核算的青岛市物资贸易中心化工轻工经营部,经营计划外化工轻工物资,兼营其他生产资料。
至1985年,市化工轻工公司已发展成为青岛市重要的化工原料供销企业之一,内设经理办公室、企业管理科、劳工保卫科、行政科、教育科、财务科、化工科、橡胶科、中国化工建材公司青岛化工供应站、青岛市物资贸易中心化工轻工经营部、储运站、103处、202处、大沙路库和汽车队,共有职工275人。
1986年,青岛市化工轻工公司撤销劳工保卫科,改设劳工科和保卫科及老干部科。1987年,机构作了较大调整,撤销化工科、橡胶科和化工轻工经营部,成立了化工经营部、橡胶经营部、综合经营部;与中国化建公司联合组建了中青化工联合公司,自主经营、自负盈亏,为紧密型的具有法人地位的经济联合体;将教育科划归企业管理科;财务科改为财务物价科;劳工科、保卫科合并为人事劳工保卫科;撤销储运站改设基建设备科和计划统计科。1988年,撤销人事劳工保卫科改设人事劳工部,撤销计划统计科改设资源开发部,增设劳动服务公司。1989年,撤销人事劳工部,设人事劳工处。1990年,增设商情信息科、安全保卫科,撤销人事劳工处改设劳工科。
至1990年底,公司机构设有经理办公室、企业管理科、劳工科、安全保卫科、财务物价科、行政科、基建设备科、资源开发部、商情信息科、化工经营部、橡胶经营部、综合经营部、中青化工联合公司、大沙路库、202处、103处和汽车队,共有职工322人。
青岛市建筑材料公司 前身为中国建筑材料公司山东省青岛市公司,成立于1962年12月,公司编制30人,办公地点在青岛市广西路34号。1963年10月,接收了青岛市地方建筑材料公司的产品销售业务,机构设人秘科、财务科、计划科和业务科,办公地点迁至益都路28号甲。
1965年1月,根据青岛市人民委员会制定的青岛市地方建筑材料管理暂行规定,中国建筑材料公司山东省青岛市公司接收了青岛市煤建公司所属的公私合营东顺祥、振泰成两个灰沙店及所属门市部、仓库,并分别改称为中国建筑材料公司山东省青岛市公司第一供应站和中国建筑材料公司山东省青岛市公司第二供应站,主要经营砖、瓦、灰、沙、石等地方建筑材料。同年7月,公司在原办公地点另开章丘路侧门为正门,此后公司办公地点改为章丘路35号。1966年,公司机构设有政工办公室、秘书科、计划科、财务科、业务办公室和第一、二、三供应站。
1970年11月,中国建筑材料公司山东省青岛市公司改称青岛市物资局建筑材料公司,1976年改称青岛市建筑材料公司,机构作相应调整,撤销业务科,设立供应科、进货科,共有职工125人。
1977年8月,随着业务范围的扩大,公司成立玻璃石棉加工厂,地点设在杭州路1号。1980年成立玻璃制品加工厂;撤销政工办公室改设组织科、宣传科、劳工保卫科。1981年撤销计划科、经营管理科,成立经理办公室、业务一科、业务二科。1982年公司开始整顿,机构调整较大。1984年机构设有总支办公室、工会、团总支、行政科、劳工保卫科、财务科、经理办公室、综合供应站、储运站、市南供应站、市北供应站、台东四方供应站、沧口供应站、石棉供应站、造型保温材料供应站、玻璃制品加工厂(集体)、板桥坊仓库、唐河路仓库、阎家山仓库、汽车队、青岛市建筑材料贸易中心。
1985年,公司撤销综合供应站,成立业务一科、业务二科、业务三科,承担原综合供应站的业务;撤销台东四方供应站和云南路、乐陵路、永平路三个建材商店;撤销储运站,改设储运科;将石棉供应站、造型保温材料供应站合并,成立石棉保温材料供应站;将青岛市建筑材料交易中心改称青岛市物资贸易中心建筑材料经营部;新设企业管理科和玻璃加工厂门市部,门市部主要负责玻璃加工和建材物资零售业务。
1986年市北供应站迁至威海路254号,改称台东四方供应站,物资贸易中心建筑材料经营部迁址于青海路44号。1987年玻璃制品加工厂改为青岛市环境艺术设计装饰公司,开展建筑设计、施工的配套材料供应工作。1988年9月,公司与山东省承包配套公司联合筹建南北方现代建筑装饰集团公司山东分公司。1989年12月南北方现代建筑装饰集团公司山东分公司更名为山东省物资装饰公司。
1990年,公司机构设有经理办公室、行政科、劳工保卫科、财务科、教育科、储运科、企管科、业务一科、业务二科、业务三科、市南供应站、台东四方供应站、沧口供应站、石棉保温材料供应站、环境艺术设计装饰公司、山东省物资装饰公司、物资贸易中心建筑材料经营部、唐河路仓库、板桥坊仓库、洛阳路仓库、南京路仓库、汽车队,共有职工283人。
青岛市木材公司 1954年1月,山东省木材公司青岛支公司成立,隶属于青岛市商业局,办公地点在青岛市河北路8号。1955年改称中国木材公司山东省青岛市公司。1958年5月,青岛市煤建、木材、石油三个公司合并成立青岛市煤炭木材石油批发站,其业务二科专门负责木材的经营管理,办公地点在青岛市杭州支路4号。1961年业务二科改称木材科,经营范围不变。
1963年4月,青岛市物资局成立了中国木材公司山东省青岛市公司,办公地点在青岛市广西路47号。7月,根据山东省物资厅指示,将煤炭、木材、石油批发站的木材业务划归中国木材公司山东省青岛市公司管理,办公地点由广西路47号迁至杭州支路4号。公司内设煤炭科(工业煤炭归木材公司管理)、木材科、加工科、储运科,共有职工188人。1965年12月,中国木材公司山东省青岛市公司接收了青岛木材综合加工厂的制材和包装车间,成立制材厂。
1970年11月,中国木材公司山东省青岛市公司改称青岛市物资局木材公司。1974年,木材公司将工业煤炭供应管理移交给青岛市工业燃料公司。1976年,青岛市物资局木材公司改称青岛市木材公司。
1980年,公司增设基建科;并建立青岛木制品加工厂,隶属于木材公司制材厂,为集体所有制性质,实行独立核算,主要利用制材厂的木材加工剩余物等加工木制包装箱和各种小规格的木制产品。1982年公司实行进、检、运、存统一管理,将调运科合并到仓储科,并新成立计划统计科。1984年公司办公地点临时迁至抚顺路27号。1985年木材公司经过企业整顿后,机构设经理办公室、计划统计科、财务物价科、业务科、调运科、劳工科、保卫科、行政科、基建科、教育科、仓储科、检验科、汽车队、木制品加工厂,共有职工368人。同年木材公司制材厂停产搬迁。
1986年11月16日,为扩大购销渠道,青岛市木材公司与中国木材公司联合成立中国木材公司青岛联合公司,1990年改名为青岛木材转运站。1989年4月,木材公司从抚顺路27号迁至延吉路112号。
1990年底,木材公司设经理办公室、企业管理科、人事劳工科、财务物价科、教育科、供应科、国内资源科、外运科、行政科、基建科、信息办、调查研究室、安全保卫科、经营部、检验科、仓储科、汽车队、货场办公室、老干部科、进口材料科、木材供应公司、木材转运站,共有职工442人。
青岛市机电设备公司 1962年10月1日,中国机电设备公司山东省青岛市公司成立,专门经营机电设备。公司受中国机电设备公司山东省公司和青岛市物资局双重领导,办公地点在青岛市中山路31号。公司编制62人,下设秘书科、财务科、计划统计科、业务科、三类物资科、第一供应站、第二供应站和第三供应站。
1966年,公司机构重新调整,设秘书科、财务科、业务科、工具轴承站、机械站、电工仪表站、维护保养办公室、第一供应站、第二供应站、第三供应站和服务队,办公地点迁至青岛市温州路44号。1970年11月,中国机电设备公司山东省青岛市革命委员会改称青岛市物资局机电设备公司革命委员会。1976年2月改称青岛市机电设备公司革命委员会。1978年11月改为青岛市机电设备公司。1979年4月,青岛市物资局将储运公司所属第二仓库中的5、6、7、9号仓库划归青岛市机电设备公司管理,人、财、物一并移交。
1979年12月,公司调整机构,将原加工接运科改为加工科,将计划科改为业务科,新设青海路供应站、大寨路供应站、沧口供应站、仓库、车队、基建科和经营管理科。1980年3月,成立劳工科;11月,撤销业务科,成立经理办公室。
1984年,公司下设经理办公室、行政管理科、劳工保卫科、财务科、教育科、机械统配站、工具轴承站、电工仪表站、青海路供应站、修配厂、仓库、汽车队,共有职工346人。1985年6月15日,成立青岛市机电设备公司贸易中心,主营计划外机电设备。10月改称青岛市物资贸易中心机电设备公司经营部,办公地点在青海路44号,同时撤销青海路供应站。1986年成立青岛市汽车贸易中心,为机电设备公司直属单位,独立核算,经营计划外汽车。同年为扩大经营业务,投资组建了青岛市机电设备公司沧口供应站和青岛市机电设备公司台东供应站,主要经营计划内外机电产品。1986年公司增设企业管理科。1988年撤销劳工保卫科,成立劳动人事科、安全保卫科。
至1990年,公司机构设有经理办公室、企业管理科、劳动人事科、行政科、财务科、老干部科、安全保卫科、工具轴承站、机械配件站、电工仪表站、经营部、统配站、汽车贸易中心、台东供应站、沧口供应站、汽车队、仓库、电焊机厂,共有职工347人。
青岛市燃料公司 1950年,中国煤业建筑器材公司华东区公司青岛办事处和山东省工矿部煤炭运销公司青岛办事处合并成立中国煤业建筑器材公司青岛分公司。1954年,木材业务划出。1958年5月,青岛市煤建、木材、石油三个公司合并成立青岛市煤炭木材石油批发站。同年9月,石油业务划出,改称青岛市煤炭木材批发站。1962年改称中国煤业建筑器材公司山东省青岛市公司。1974年改称山东省青岛市煤建公司。该公司在地方一直受青岛市商业局领导。
青岛市工业燃料公司成立于1974年,是在原青岛市木材公司煤炭供应站的基础上组建起来的。
1978年12月,青岛市Gov为建立全市统一的燃料管理供应机构,将市商业局所属的青岛市煤建公司及其批发、零售液化气的机构(包括合作煤店),成建制地移交市物资局,与市物资局所属的工业燃料公司合并成立青岛市燃料公司,为市物资局直属中型(一)企业,负责全市燃料的供应管理工作,办公地点在青岛市冠县路141号。1985年底,青岛市燃料公司机构设有组织科、调研室、武装部、保卫科、劳工科、教育科、节约科、企管科、财务科、计划科、型煤办、供应科、储运科、基建行政科,下辖沧口供应站、城阳供应站、燃料站、燃料经营部、市南区公司、市北区公司、台东区公司、四方区公司、沧口区公司9个所属单位,共有职工477人。
1988年,公司调整机构设置,将组织科、劳工科合并为人事劳工科,基建行政科分离成基建科和行政科,撤销调研室、节约科,增设设备科、技术科、市场科、燃料节约科、技术服务部、燃料设备维修服务部。
至1990年底,公司机构设有经理办公室、组织科、老干部科、党办、财务科、人事劳工科、计划科、型煤办、市场科、供应科、调运仓储科、行政科、基建科、安全保卫科、设备技术科、职工教育科、节约科、机械配件服务部、计划生育办公室;同时下辖11个经营单位:市南区公司、市北区公司、台东区公司、四方区公司、沧口区公司、沧口供应站、城阳供应站、燃料站、燃料经营部、服务公司和楼山供应站,共有职工1415人。
青岛市生产资料服务公司 1962年12月1日,山东省青岛市生产资料服务公司成立,办公地点在青岛市保定路9号。1963年8月改称山东省生产资料服务公司青岛市公司,编制30人,内部机构设有人事秘书科、财务统计科、信托服务科、调剂协作科和门市部代销点。1965年6月增设加工科。
1970年,山东省青岛市生产资料服务公司改称青岛市物资局生产资料服务公司,职工人数增至70人。1976年改称青岛市生产资料服务公司,主要开展以“四代一调”为主的信托服务,即代购、代销、代加工、代托运、调剂串换计划外物资,不办理自营业务。具体任务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进行计划外市场管理。包括(一)外出加工合同鉴证、代办;(二)对青岛市外出采购人员代市计委开具外出采购介绍信和派驻上海代办采购代表;(三)管理、审核并鉴发物资出境证。二是办理代购、代销、代加工、代托运和多余积压物资的调剂。即接受城乡建设单位和工厂企业以及其他用户的委托,通过开展信托业务和提供多种服务,组织社会资源,疏通购销渠道,扩大物资交流,弥补计划供应物资的不足。
1977年4月,生产资料服务公司增设计划财务科、协作管理科、调剂代销科,撤销财务科、协作调剂科。1979年5月,公司将原机构调整为四科、一室、一部,即秘书科、财务科、加工科、业务科、政治办公室和展销部。
1985年,随着信托业务的不断扩大,机构设有办公室、财务科、国际信托业务部、储运业务部、第一业务部、第二业务部、第三业务部,共有职工87人。1987年2月,增设外资企业业务部、租赁业务部、调研室,撤销第三业务部、储运业务部、国际信托业务部。10月,撤销第一业务部、第二业务部,成立综合业务部、汽车业务部、资源协作业务部。1988年,撤销租赁业务部、调研室,成立租赁业务经营处、代办业务部、人事劳保科、经理办公室。1989年,撤销人事劳保科,成立审计科。1990年,成立市场业务部。至1990年底,公司机构设有经理办公室、财务科、审计科、综合业务部、资源协作业务部、汽车业务部、外资企业业务部、市场业务部和租赁业务经营处,共有职工119人。
青岛市生产资料服务公司通过代购、代销、代加工、代托运等信托手段,组织物资流通,促进物资交流,经营范围、经营品种、服务项目和服务水平不断变化、发展和提高,开辟了稳定的购销渠道,做到了购有资源、销有对象;建立了较为固定的服务关系,既赢得了信誉,也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青岛市物资贸易中心 成立于1985年10月5日,隶属于市物资局,为全民所有制物资供销联营企业,编制20人,办公地点在青海路44号。1986年6月24日物资贸易中心正式开业,下设办公室、服务部、综合经营部,同时物资系统金属、化轻、机电、木材、燃料、建材、人造板厂七个专业公司(厂)成立了七个专业经营部进驻物资贸易中心,与物资贸易中心实行松散型联营,各专业经营部接受“中心”和各专业公司(厂)的双重领导。1989年1月,物资贸易中心充实调整机构,下设经理办公室、党支部办公室、财务物价科、人事科、劳工保卫科、基建科、设备科、服务部、综合业务部、资源开发部共10个科室和部门。1990年10月,物资贸易中心迁至新落成的位于山东路39号的物资大厦。
基建物资配套承包供应公司 成立于1989年3月27日,为市物资局直属公司,属中型(一)企业,编制人数为20人,办公地点在青岛市宁武关路1号。
1990年底,公司实有人数22人,机构设置为办公室、财务科和业务科。
青岛市基建物资配套承包供应公司负责全市基建物资的供应管理工作,承担山东省和青岛市重点建设项目所需物资配套承包供应任务。物资资源主要由中国基建物资配套承包供应公司、山东省基建物资配套承包供应公司及市计委、市经委每年分配计划内资源指标,由市基建物资配套承包供应公司组织订货、供应、调度调剂。
在组织对重点基建项目物资供应中,市基建物资承包供应公司一方面采取签订合同、直达到货供应的办法,减少中间环节;另一方面对用料少、品种多、不具备直达条件项目采取中转供应。在供应中,除做好订货、催货外,还积极组织开发计划外资源,弥补计划内供应的不足。基建物资承包供应的物资品种包括金属材料及其制品、木材及其制品、建筑材料、装饰材料等,兼营建筑机械、建筑用工程车辆、钢模架等。
青岛市基建物资配套承包供应公司自成立至1990年底,承包供应物资的山东省、青岛市重点建设项目有青岛医学院、青岛大学、青岛教育学院等大中专院校的改造、建设和青岛热电站、海泊河污水处理工程、901地铁工程、立交桥等城市基础设施建设。
青岛市外商投资企业物资公司 1990年12月8日,经青岛市Gov批准成立青岛市外商投资企业物资公司。该公司为全民所有制企业,隶属于青岛市物资局,编制50人,实行独立核算、自主经营,具有法人资格。公司主要任务是承担青岛市外商投资企业所需物资的供应工作,组织进口外商投资企业需要的“少、小、难、急”物资,对全市外资企业物资工作提供信息、咨询。
公司于1990年底正式对外营业,办公地址在青岛市中山路33号,机构设有办公室、财务部和业务部。
青岛市人造板厂 创建于1949年,其前身是山东省军区胶东企业公司机械厂木工组。1951年5月改称国营青岛胶东企业公司电锯厂。1952年7月为青岛实业火柴厂一分厂。1953年7月为青岛建筑工程公司木厂第一分厂。1954年1月为国营青岛电锯厂一车间,归属于青岛市重工业局。1956年2月对私营工商业进行初级阶段改造时,将大业汽车棚制造厂、大车联合制造厂并入,改称青岛木器厂,划归市轻工局。1959年改称国营青岛木材综合加工厂。1960年3月,因胶合板车间发生火灾,为扩大胶合板生产,在楼山后选定新址建厂。1961年划归山东省物资厅。1963年下放给山东省木材公司。1965年5月改称中国木材公司山东省青岛胶合板厂。同年11月1日迁至小白干路570号,改名为青岛人造板厂。1968年,山东省将青岛人造板厂下放给青岛市轻工业局。1978年为便于归口管理,搞好木材的综合利用,人造板厂从市轻工业局划归市物资局,同年11月改称青岛市人造板厂。至1990年底,该厂实有职工?1280?人,机构设置有厂办、党工办、组织科、技术科、质检科、设备动力科、计量室、生产计划科、宣教科、劳工科、保卫科、武装部、行政科、政工科、服务公司、计生办、胶合板车间、空心门车间、纤维板车间、装饰板分厂和锯材车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