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积分
- 48769
- 名望
- 1893 点
- 铜币
- 24979 枚
- 优惠券
- 243 张


|
第六篇 动力机械与电器
第四章 电机 电器
第一节 电 机
1940年,青岛民营维新电器制造厂建立。1941年试制出2.2千瓦电动机,继而又试制出1~30千瓦的电动机、50千瓦发电机和40千瓦军用发电机等电机产品,成为山东省内最早生产电机的专业厂。1947年,又有民营福寿电器厂开业(后改为大鲁电器工厂),年产电机10~50台。两厂产品大都销于市内民营工厂及作坊。因当时硅钢片奇缺,厂家多以手工冲压黑铁皮做电机铁芯,故产品质量欠佳。青岛解放前夕,因战乱导致工业衰败,电机滞销,厂家一度改行转产或仅修理电机,产业一度败落。40年代,中纺公司青岛第一机械厂也曾组织研制过纺织专用电机,但没有成功。
青岛解放后,由于国民经济的迅速恢复与发展,电机制造业的生产规模和品种产量都有很大发展。青岛维新电器厂首先恢复生产小型电机,1956年公私合营及并厂改造之后,改名为青岛维新电机制造修配厂,生产规模日益扩大,1957年生产吹风机1 828台。同年,该厂试制成功C21型磁电机,1958年投入批量生产,当年就生产了8145台,并成为该厂的主导产品,为该厂逐步迈向磁电机专业生产企业奠定了基础。
1952年,青岛纺织机械厂由国家投资新建电机车间,专业生产为纺织机械配套的电动机。1953年开始生产采用五位数字编码的纺织专用电动机,共有21个品种,为纺织、印染、化纤机械配套。1959年又开发FO、JFO系列产品,使产品实现标准化。
1958年,青岛生建机械厂开始投产中小型直流电动机、发电机等电工产品。同年,该厂克服设备条件不足,因陋就简,制成了全国第一台组合转子6000千瓦汽轮发电机,填补了国内一项空白。至1960年,电机产品已形成JO、JR型两大系列20个品种规格(电动机0.125~360千瓦、发电机115~6000千瓦),年产量达1716台。
1958年,海军三○一厂(今中国人民解放军第4808工厂)为支援地方电力建设,生产了28千瓦电动机10台。至50年代末,青岛市电机制造企业已发展到3家,其中专业制造厂1家,兼业生产厂2家。1960年,全市交流电动机的年产量已达到20.5万千瓦,直流电动机年产量2906台。
1961年上级决定将青岛生建机械厂的电工产品的生产任务转交济南生建机械厂。1962年,该厂的电工产品全部停产。
1965年,公私合营青岛维新电机制造修配厂转为国营企业,改名为青岛电机厂。同年,试制成功该厂第二个磁电机品种DQC—1型内转子结构磁电机,为176F汽油机配套,当年试产1645台,1966年大批量投产,成为该厂1966~1980年期间的主要产品之一,并随主机进入国际市场,继而单机出口。1967年,该厂磁电机产量已突破2万台。1970年以后,该厂又相继开发出CL2型(CWD2型磁电机改型产品)、CD42型两种新型磁电机,1979年后CL2型成为该厂主导产品。CD42型磁电机系军工产品,产品结构复杂,当时又没有样机可供参考,这种集多项特殊要求于一身的磁电机,国内从未生产过。该产品由技术员谢本勋设计,经多方努力,终于试制成功并批量投产,为该厂产品列入军工计划开辟了道路。1967年,该厂研制成功以钡铁氧体代替镍、钴等贵重战略物资的新型磁钢,为专业生产磁电机降低成本创造了条件,继而在全国同行业中推广应用。1978年,国家投资扩建,新建磁钢车间、线圈防尘车间投产后,产品产量迅速提高,磁电机品种已增加到14种,1983年,年产量超过8万台。
1971年,四方电机厂开始投产交流电动机,与本厂生产的潜水电泵、电动葫芦、吹风机和排气扇等产品配套,从而成为小型电机专业生产厂。1973年,又开发同步发电机,有6千瓦、10千瓦、30千瓦、84千瓦四种,该产品可供农村、小型企业、修配厂及工地作动力及照明用电,最高年产350台。
1975年,青岛东风电机厂开始生产船用交、直流电动机,与船用风机配套,生产任务由第六机械工业部列入国家计划,产品有JO2、Z2c等两个系列24个规格品种,功率0.8~7.5千瓦。
70年代末,青岛市电机制造厂共有4家。1979年,全市共生产交流电动机46.4万千瓦,比1960年增长1.2倍,创历史最好水平。1980年以后,电机行业强调专业化生产,产品结构实行调整。期间又有一批区、县企业转产电机,并逐步发展成为电机专业制造厂。
1980年,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摩托车开始进入家庭,青岛电机厂及时抓住这一机遇,承接了CL2—2型有触点摩托车磁电机,当年研制成功并试产52台,1981年批量投产。1981年后,又相继研制成功投产CL3—2型有触点摩托车磁电机、CFW—4型无触点摩托车磁电机。CFW—4型无触点摩托车磁电机1990年4月通过市级鉴定,被确认为“填补国内空白,主要技术指标达到国际80年代同类产品先进水平”的产品,并获市科技进步三等奖和优秀新产品设计二等奖。为了扩大无触点磁电机的生产,自制点火块是生产的关键。1987年,该厂果断地决定建立点火块生产车间,1989年建成,9月生产出第一批点火块。至此,该厂无触点磁电机的主要部件全部自产。1987年,该厂设计出CFW—68型能与日本K90型摩托车直接互换的磁电机,某些技术指标超过日本产品水平,填补了一项国内空白。1986年,国内磁电机市场疲软,该厂又及时开发CO2系列单相电机,以适应市场需求。该厂除主导产品磁电机外,还先后开发F30发电机、LK—5客车发电机、Q151汽化器、分马力电机等机电产品,广泛应用于内燃机、拖拉机等农业机械的点火及照明系统。该厂从1957年生产磁电机至1990年,曾先后开发单体与飞轮结构,有触点与无触点两大系列28个规格的磁电机,至1990年末已累计生产157万台,产品在国内有较高声誉。该机单独或与主机配套出口24个国家和地区,出口量占总产量的8%。
80年代,青岛纺织专用电机生产迅速发展。青岛纺织机械厂投产高效节能的FX系列电动机。1982年FX180M1—4型电机被评为市优产品。1983年,该厂的电机生产能力已达到12万千瓦,30余年已累计生产电动机200万千瓦,成为青岛市电机生产大户。1982年,青岛纺织电机厂转产纺织专用电机,1983年开始生产FO系列产品,品种逐年增加,至1988年产品品种已扩大到FO、FX、FW等9个系列,生产规模居全国纺织电机生产厂家第三位,产品行销全国20多个省市和地区,与100多个厂家建立了供求关系。
1990年,全市电机生产企业共有11家,年产交流电动机34.28万千瓦。其中,机械工业系统有5家。企业总占地面积14万平方米,建筑面积5.9万平方米;职工2275人;拥有金属切削机床346台,锻压设备131台,固定资产原值1615万元;1990年生产磁电机149067台,分马力电机?18879?台,潜水泵电机6726台,交流电动机1.96万千瓦,交流发电机2.31万千瓦,油泵电机3002台,微电机700台,工业总产值2946万元,利润总额-20万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