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积分
- 48769
- 名望
- 1893 点
- 铜币
- 24979 枚
- 优惠券
- 243 张


|

概述
概述
青岛建置初期,有青岛村、小鲍岛村、大鲍岛村、孟家沟村、会前村、杨家村、小泥洼、扫帚滩等20余个村庄,总人口1万余人,主要从事农业、渔业、家庭手工业以及商贸业。
德国侵占时期,所谓租借地内的村庄被强行拆迁归并,土地被当局以建置初期的价格强行收买,以统一规划,统一建设。城市建筑、交通运输业兴起和发展,外来人口加入建筑业和工商业,青岛人口迅速增加。1901年为14000余人,其中外侨600人,德国军队1500人。1913年市区人口发展到53312人。其间,主要由于男性劳动力的涌人,男、女性别比差异很大,1902年竟为1295.37:100,最小1913年467.92:100。
日本第一次侵占时期,殖民当局采取没收、强卖、合办等方式控制青岛工商、交通运输各业,同时资本输入,创建纺织工业、化学工业等,使工商业和外贸进出口相应发展。在此期间,日本人大批移民青岛,市区人口增加,1918年即达78804人,较1913年增加47.63%。从该时期起,随着工商各业的发展,妇女就学、就业人口增加,才使性别比逐步缩小。
北洋Gov统治和南京国民Gov第一次统治时期,青岛工商各业较前发展,人口逐年增加,人口自然增长率和机械增长率迅速上升。1936年,市区人口达57万余人。1937年“七七事变”后,由于战争,人口大批外迁,当年统计全市人口381364人,竟比1936年减少19万人。
日本第二次侵占时期,人口变化曲线起伏。既有1937年撤离的日本人复涌入,又有大批劳工被强行掠往东北和日本本土,特别是太平洋战争爆发后,对青岛实行物资统制,英、美等国侨民撤离,工厂企业大批倒闭或停产,工人大批失业,百姓流离失所。1943年市区人口降至441473人,较最高年1941年626234人,减少16万余人。
南京国民Gov第二次统治时期,随着日本侨民等的撤离,抗战期间流离的百姓纷纷返回,同时被人民解放的城市、农村的国民党军政人员、地主、还乡团等携家带口亦涌入青岛,使青岛人口剧增,仅1946年即达753369人,1948年则突破100万大关,男女性别比降低至118.93:100。
青岛解放后,青岛市进入初级阶段革命和建设的新的发展时期。青岛市人口发展到一个新阶段,人口事业非解放前所能同日而语,呈现了新的特点。
人民生活逐步提高,医疗卫生长足进步,出生人口增加,人口存活率提高,男女性别比差异缩小,人均寿命延长。特别是随着经济的发展,人口流动迁移有更多的自由,青岛市区人口随着城市各业发展不断增长,妇女就业增加,男女性别比进一步缩小,人口素质亦不断提高。
人口的机械变动,分为三个时期,其一为1949~1957年的户口自由迁移时期,这个时期允许城乡之间、城镇之间居民自由迁移,由农村和其他城镇迁入青岛的人口明显增加。其二为1958~1978年的控制户口迁移时期,对迁入人口作了严格规定和控制,这个时期人口总量上虽然增加,但迁出人口多于迁入人口。其三为1979年后的户口半开放时期,落实政策返城,知识青年返城,解决夫妻分居,以及解决科技人员、海防边防军官家属等的“农转非”以及外商投资户口和蓝印户口等,从根本上改变了城乡之间、地域之间户口封闭和半封闭状况。1979~1990年,共迁入330551人。
人口的自然变动,则分为五个阶段。其一为1949~1957年,对人口出生未加控制,一度甚至鼓励生育。是青岛市人口出生的第一次高峰。1954年出生率最高达51.62‰,自然增长率高达44.80‰。其二为1958~1962年,由于“大跃进”和国民经济发生困难,出生率低,死亡率高,年均仅自然增长2万余人。其三为1963~1970年,为青岛市人口自然增长的第二个高峰。由于1966年后计划生育工作的开展,人口的生育和自然增长率得到一定程度的控制。其四为1971~1985年,尽管出现第三个生育高峰,但由于提倡计划生育、晚生晚育、优生优育,人口生育率和自然增长率都明显降低。其五为1986~1990年,进入人口正常发展时期,无论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均步人平稳状态,计划生育、人口控制工作亦趋向成熟。
随着人民精神生活和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和医疗卫生条件的逐步改善,人口素质明显提高。一表现为人口预期寿命提高。青岛解放后,人口平均预期寿命低于山东省平均水平。全市人口50年代人均寿命约为60岁,1990年提高到70.79岁,比全国人均寿命68.5岁高,接近国际长寿国72岁以上水平。市区人口人均寿命提高更为显著,达到74.96岁,远高于全国人均水平,达到国际长寿国家人均寿命水平。二表现为人口文化素质也明显提高。1990年,全市每千人口中拥有大学生18.6人,拥有大专生12人,拥有中专和高中生102.5人,拥有初中生292.8人,拥有小学生354.4人;文盲人数仅占全市人口的13.1%。、综观青岛人口事业的变化发展,可以看到,青岛人口的文化素质有待于进一步提高,妇女就业特别是就业于高新技术产业、国家机关事业单位的比例亦应进一步提高,预期寿命延长——城市老龄化问题将会带来的一系列负面影响尤其应该引起重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