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读:论坛广告管理办法·2012青岛啤酒节专题报道·牢记:青岛旅游局投诉电话
·青岛圈论坛广告投放说明·2012最新青岛旅游攻略·2013年1月青岛潮汐表
·青岛旅游景点介绍|图片·青岛旅行社排名及报价查询·青岛旅游就入住中山旅馆
返回列表 发帖

青岛市民齐呼吁:邻里走出家门问声"过年好"

目前除了传统的拜年方式,电话、短信、邮件拜年也已很普遍,而一些新奇的拜年方法如:视频拜年、网络拜年、春联拜年等,也在市民身边流传开来。但生活在城市的人们关系已经越来越淡漠,甚至有的邻居都互不相识,对此部分市民呼吁,大年初一走出家门跟邻居和路人说声“新年好”。

   >>>传统拜年

    串门聚会成回忆


    “那时候大家都住得很近,我们一大早就起床挨家挨户拜年了!”家住四方区的彭先生回忆说,5年前他还住在即墨老家,原来在农村住的时候,大年初一那天刚到6点大人小孩就都起床了,放完鞭炮吃完水饺,一家人穿上新衣服和鞋子,然后出门拜年,先给自家的父母拜年,然后再给同辈的兄弟姐妹拜,小孩还会收到红包,然后再到邻居家串门送上新年的祝福。“那个时候年味儿很重。”

    “我们最喜欢的拜年方式就是大家聚在一起到老师家拜年。”今年28岁的小林对记者说,以前上高中时自己和同学们一起在大年初一给家人拜完年之后就聚在一起,互相拜年,然后再到老师家里去拜年。但是现在大家都工作了,事情很多聚的时间很少。

    >>>短信拜年

    便利同时也有烦恼

    那现在何种拜年方式最被市民认可呢?“我每个月发的短信数量不计其数,和朋友之间联系都是用短信,很方便。”市民王先生对记者说,自己是“拇指一族”,所以在过年的时候就用短信群发的方式向亲朋好友送上拜年的祝福。有数据显示,2009年春节假期,全国手机短信发送量达180亿条,平均每个手机用户发送短信约30条,有超过四成的受访者选择发短信拜年。

    “每年都收到很多祝福短信,文字都挺好,但大家互相发的都差不多,到后来都不愿意仔细看了。”市民小孙对记者说,一开始自己每次收到信息都会认真回复并坚持原创,但是后来发现需要回复的朋友太多就只好改成群发。收到朋友祝福的短信,不回复是怠慢;认认真真地一条一条回,太烦太累;所以短信,也给人带来不少烦恼。

    >>>网络拜年

    成为追捧的热点

    “今年我自己制作了几个简短有趣的小视频放到网上,可以让朋友看看自己的创意!”在校大学生小李对记者说,自己为了在过年的时候给家人和朋友一点惊喜,就自己制作了拜年的视频发到网上,让大家一起分享自己的祝福和快乐。除此,3G手机视频拜年、播客拜年、微博拜年等新兴手段都冒了出来,包含美好祝福的新生拜年方式,也受到了一些年轻人的追捧。

    “现在大家都上网,红包也在网上送出,真是便捷又开心!”王先生今年30多岁,每年春节,他都要为送红包的事烦心。送礼最怕送贵了还不起,送轻了难处理。可今年他省心了,王先生准备直接到网上送虚拟“红包”。礼物虽然是虚拟的,但照样体现了送礼者的心意。除此之外 ,也有许多市民喜欢其他方式拜年。有的将日志里祝福的话发表到网上与大家分享,有的将自己给大家拜年的照片进行上传。在人人网上大家还可以以评论的方式对祝福进行回馈,彼此都节省了时间和精力,祝福也在分享中不断升级。

    >>>市民呼吁

    走出家门互相问候

    什么才是最温暖的拜年方式?2月11日,留守岛城过春节的“爱心敲门过暖冬”志愿者致电本报,表达了他们一个共同的呼吁:爱心敲门和热情问候一个都不能少,新年的第一天,走出家门去向邻居和路人道声“过年好”。

    “原来过年的时候我们都会到邻居家互相串门拜年。”已经60岁的李大妈对记者说,自己原来住的房子是单位分的,所以楼上楼下的邻居都很熟悉,过年的时候就在一起互相串门拜年,很是热闹。可是现在住进新房子了,邻里之间都不认识,感觉很陌生 ,平时也就是通过门镜看看对方是男是女。“要是能有机会让邻居到自家来坐坐,互相连络一下,年味儿就更浓了。”今年李大妈就打算在大年初一走出家门,去跟邻居和路人说声“新年好”。“我想每个人都不会拒绝这样真诚的拜年祝福的!”李大妈说。

    本报记者 孙倩  陈界交 李雯  陈浩杰  马正拓 实习生 任璐璐

(来源:半岛网-半岛都市报) [编辑: 宋涛]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