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积分
- 48769
- 名望
- 1893 点
- 铜币
- 24979 枚
- 优惠券
- 243 张


|
近日,据香港中新社消息,香港某交友社区突然有人发起集体自杀的邀请。有网友建立“我要练习自杀”群组,只邀请青少年加入这个所谓的自杀者报名行列,据报道已经有超过180多名自愿报名者,准备在圣诞节前集体自杀,甚至有一名香港中学女生,已经准备跳楼轻生,目前香港警方已经介入。到底是因为什么,集体自杀现象屡屡出现,成为社会的顽疾呢?
.
自杀作为一种复杂的社会现象,学者们对其分类有不同的看法。美国国立精神卫生研究所自杀预防研究中心分类为“完全性自杀(CS)、自杀企图(SA)、自杀观念(SI)“Bowsell(1963)把自杀分为“自杀姿态、矛盾的自杀企图、严重的自杀企图、完全性自杀“。其他分类有:习俗性自杀、慢性自杀、疏忽性自杀、不完全放意性自杀、精神病性自杀等。根据自杀的结果,一般分为自杀意念、自杀未遂和自杀成功三种形态。
19世纪末,法国社会学家涂尔干因其对自杀原因的解释和分类信受学者的重视。涂尔干认为,自杀并不是一种简单的个人行为,而是对正在解体的社会的反应。由于社会的动乱和衰退造成了社会一文化的不稳定状态,破坏了对个体来说是非常重要的社会支持和交往。因而就削弱了人们生存的能力、信心和意志,这时往往导致自杀率的明显增高。涂尔干还依社会对个人关系及控制力的强弱,把自杀分为四种类型。
据中新社香港消息,社交网站Facebook有人发起“我要练习自杀”群组,邀请青少年加入自杀行列,引起广泛市民的关注和香港警方介入调查。
据香港媒体报道,这个自杀群组已有一百八十多人登记。据说这些人约定于十二月圣诞节前集体自杀,其中一名香港中学女生甚至因为“等不及”,本月初在香港天水围一间中学企图跳楼轻生,辅导社工发现事态严重,于11月24日将事件通知警方。
. 据报道,香港警方表示,参与该自杀群组的成员,不一定局限于香港,也可能包括海外人士。据报道,香港警方在接受中新社查询时表示,警方商业罪案调查科的科技罪案组探员将接手调查这宗案件,暂时未有人被捕。警方强调,根据香港法例,凡教唆或唆使他人自杀者,一经定罪,最高可被判入狱十四年。
据悉,事件曝光后,该自杀群组已被实时删除,但事件在香港社会已引起广泛讨论。
香港特区保安局副局长黎栋国对事件表示,网络是虚拟世界,较难确定群组发起人的身份,难以估计开设群组的动机。他呼吁青少年要珍惜生命,面对困难应该寻找协助。
集体自杀为何在90后青少年中会“占有市场”
关于自杀的研究是很复杂的事,到目前也没有完全公认的确论,算是疾病还是心理问题还是一个思想问题,现在都没有公论,自杀研究很复杂。从网上消息来看,各媒体报道他们的自杀,不知道是因为公开化报道的数量多,还是确确实实在自杀事件上存在问题,作为国家的擎天柱发表讲话,说明还是很严重的问题。
自杀的事例中,相当大的一部分人是源于抑郁症、强迫症等心理疾病。这些疾病的病根大多在少儿时期形成,但入学身体检查中并无心理疾病检测这一手段。90后大学生作为青少年主力的一代,开始形成自己的价值观,社会应加强对他们的引导。现在主导社会有一个内容,就是利益问题,包括媒体,其实媒体还有很多东它也要生存,也要发展,要吸引眼球,就寻找更多新奇、刺激的东西,而不是思考怎么样更好理解一个东西,把青少年很规范地引导到某个方向。
这样下来,很难避免各种各样的因素引导青少年走错了路。一方面引发科学的探索和社会的进步,另一方面我们还要重视精神的价值,要引导人的内心。我们无论是在教育上,在社会文化上,在媒体的宣传上还是父母对待孩子的过程里面,这都是一个很重要的内容。理解新的一代的成长,理解他们成长过程里面一丝丝变化,对社会的责任,这样的一些东西我们可能要齐心合力地做,才有可能让他们真正健康地成长。出现自杀行为以后就很难纠正了,预防很重要,培养孩子慢慢形成比较明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不要让他每天在混乱里面消耗,我们要加强和孩子之间的交流和沟通。精神健康网呼吁年轻人珍惜生命,如有困难或自杀问题,应寻求本站心理医师专业辅导。
关注生命:都市三大人群容易自杀
据北京心理危机研究与干预中心调查显示,有精神障碍者、有夫妻矛盾者和经济困难者是最容易自杀的三大人群。
中国自杀者呈现四大特点
根据专家对中国自杀者进行心理解剖分析,发现中国自杀者有以下特点:
一、农村自杀率明显高于城市,女性多于男性;
二、58%的自杀者为服用农药或鼠药,75%的死者家中存放有上述毒药,62%的自杀者曾寻求医疗帮助;
.
三、27%的自杀死亡者曾有自杀未遂史,其亲朋好友中47%曾出现过自杀行为;
四、63%的自杀死亡者曾患有各种精神疾病,但接受过精神科医生诊治的不到10%。
中国每年至少25万人自杀 自杀成青少年头号死因
据统计,中国每年至少有25万人自杀,200万人自杀未遂。中国青年报昨天援引北京心理危机研究与干预中心的调查分析称,自杀已成为15至34岁人群的首位死因。
据报道,在中国,青少年人群和女性人群是自杀的主要群体。著名青少年心理研究专家、北京高校心理素质研究会副秘书长聂振伟副教授说,青少年自杀的原因主要在于他们所面对的社会压力比较大,而他们在学校和家庭都缺乏必要的挫折教育和心理素质教育,这就造成了他们的心理素质不高,面对压力缺乏相应的应对能力。聂教授说,预防青少年自杀决不是青少年的个人行为,除了要提高青少年自身的心理素质和自控能力外,学校和家庭在预防青少年自杀方面做到“共同参与”至关重要。
现代妇女身兼多职,给她们带来了不同的压力,而可能导致抑郁症
关于我国妇女自杀比较多的问题,著名妇女问题专家、红枫女性心理咨询中心的林亚男女士认为,主要原因是我国妇女整体面临的压力比较大,又容易受情绪影响。妇女除了要在工作中接受和男士一样的社会竞争压力之外,还要做好家庭主妇,她们过得特别累,有许多妇女还常常受到家庭暴力的侵害。此外,妇女还受到来自子女方面的压力,一旦子女学习、生活遇到问题,做母亲的就很容易自责,把责任揽在自己身上。
在林亚男女士看来,减少女性自杀事件的发生应当从以下两个方面着手:第一,妇女应当善于利用社会资源,及时寻求社会的支持,比如在感到比较压抑的时候,她们应当多寻求亲友、家人的支持与帮助。第二,应当扩大自己的兴趣爱好,多参加一些社会介入多的活动,不能太孤僻,把自己束缚在丈夫和孩子身上。
北京心理危机研究与干预中心主任、北京回龙观医院院长曹连元坦言,到目前为止,我们还尚未找到一个行之有效的降低自杀率的方法,但可以肯定的是,许多积极的因素可以预防人们产生自杀的想法和行为。这些因素包括:良好的自信心、足够的社会支持(特别是与家人和朋友的联系)、稳定而幸福的婚姻。
目前,预防自杀的有效手段之一就是精神疾病的早期诊断与及时治疗。另外,成立专门机构提供电话咨询,或进行专业干预,也是防范措施之一。北京心理危机研究与干预中心成立9个月以来,已迫切感受到人们对于危机干预服务的巨大需求。该中心有时一天接到800多个电话,每周都有学校、医院、妇联等机构要求提供帮助。但根据目前现状,该中心还缺乏足够的人员来提供高质量的服务,建立健全一个预防自杀服务机构还需要投入大量的资源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