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积分
- 48769
- 名望
- 1893 点
- 铜币
- 24979 枚
- 优惠券
- 243 张


|
青岛市志67:崂山志 第八章 人物 第一节 本籍人物

第八章 人物
第一节 本籍人物
【房凤】 字子元,西汉不其县(今青岛市城阳区)人,以射策乙科为太史掌故太常,举方正,为县令都尉,失官。后由大司马骠骑将军王根奏补为长史,又荐房凤明经通达,擢升为光禄大夫,迁五官中郎将。汉哀帝时(公元前6年~公元前1年),与古文经学家刘歆、王龚共校经传,遭到今文经学派的反对,后出任九江太守,终以青州牧致仕。王莽摄居皇位后,房凤归故里,讲学于不其山下,他对《谷梁春秋》颇有研究,史称“房氏之学”。房凤死后葬于不其城。1959年春,城子村村民取土时,在地下深约2米处发现房凤墓。
【张步】 字文公,西汉不其(今青岛市城阳区)人。更始年间(公元23~25年),同其弟在不其县聚众起兵,攻克琅琊郡。东汉建武元年(公元25年),被梁王刘永封为辅汉大将军。翌年八月,刘永兵败,汉光武帝招降张步,封为东莱郡太守。建武三年复降刘永,被封为齐王。建武五年(公元29年),兵败再次降光武帝,封安丘侯,徙居洛阳。建武七年(公元31年)八月,张步自洛阳抵琅琊,拟率众入海反汉。次年为琅琊太守陈俊所杀。据史书记载,张步曾将崂山沿海盛产之鲍鱼,作为珍品献于汉光武帝。
【蓝章】 字文绣,明即墨(今山东省即墨市)人。成化二十年(1484年)进士,任婺源县和潜山县县令,皆有治声。后擢升贵州道监察御史,又巡按山西,屡迁右佥都御史,因忤刘瑾下狱,谪抚州通判。刘瑾败,蓝章复起,巡抚陕西,后升任南京刑部右侍郎,明正德十二年(1517年),蓝章连上七疏告退归故里,在崂山华阳山南麓筑华阳书院,占地亩余,结庐隐居,自号“大劳山人”,教儿子蓝田、蓝?攻读诗书,其后世多就读于此。卒年74岁,著有《崂山遗稿》等。
【蓝田】 字玉甫,号北泉,蓝章长子,明即墨(今山东省即墨市)人。神颖天成,日诵数千言,为文宏肆奇拔,7岁即能诗,16岁中举人。嘉靖二年(1523年)中进士,授河南道监察御史,曾七次上疏,历数恶吏罪恶,因而声震一时。后巡按陕西,蓝田修其父政,民间谣曰:“一按一抚,一子一父,虏不犯边,民得安堵。”蓝田被贬职归家后,讲学于“可止轩”,游观于崂山,以诗酒自娱,著有《蓝侍御集》、《北泉集》、《东归倡和》、《白斋表话》等。嘉靖元年(1522年)蓝田登崂山巨峰后,撰写了《巨峰白云洞记》,是为现存的第一篇崂山游记。其七言律诗《登狮子峰》镌刻于崂山狮子峰前。
【黄作孚】 字汝从,号0斋,明即墨(今山东省即墨市)人。为诸生时曾以孝闻名乡里,明嘉靖三十二年(1553年)进士,当时正值严嵩执政,黄作孚虽与严嵩有旧谊,但不肯俯就。一日路过严嵩府时,在其门外朗读被严嵩杀害的杨继盛临刑口占诗,严嵩心衔恨之,贬为高平知县,二年后罢官归故里。黄作孚归家后,隐居崂山之浮山。浮山潮海庵即黄作孚所筑读书处,黄草庵亦为其隐居之处,据传该庵原名荒草庵,后因黄作孚居此,故名。黄作孚晚年居家,与乡人讲求古礼,并对墨邑文物有振起之力,著有《讠刃斋诗草》。
【胡从宾】 字应荐,明即墨(今山东省即墨市)人。明隆庆元年(1567年)举人,授伊阳(今河南省嵩县)知县,后任宛平知县。因慕崂山九水风光,遂在崂山乌衣巷村构筑别墅居之。乌衣巷村建于明永乐年间,原名“老鸹巷”,胡从宾居此后,便附会晋朝王、谢等族在南京居住的乌衣巷,更村名为“乌衣巷”。明万历年间即墨文人周如锦有《胡京兆乌衣巷诗》:“山中何得乌衣巷,曾有乌衣隐此间。不是逄萌挂冠人,定缘房凤作州还。二劳归属神仙窟,万壑森如虎豹关。风气最宜京兆老,可知须鬓未能斑。”诗中胡京兆即胡从宾,旧时京城知县称“京兆”。
【周如锦】 字叔文,号大东,明即墨县(今山东省即墨市)人。读书过目不忘,为文汪洋恣肆,下笔千言立就,才名与其兄周如砥相埒,明万历年间以选贡授通判。周如锦性恬澹,不乐仕进,于崂山王哥庄东北小蓬莱处建“紫霞阁”别墅隐居。著有《紫霞阁文集》八卷。
【周火景】 字子微,号方崖,明即墨县(今山东省即墨市)人。明祭酒周如砥之子,贡生,以其父荫刑部郎,曾恤刑淮扬,雪沉狱,昭积冤,卓有颂声,后升任南雄知府,晚岁家居,尢多义行。著有《玉晖堂随笔》八卷、《玉晖堂集》四卷、《夜奏存草》四卷、《守城记》两卷,其《玉晖堂随笔》中对崂山轶闻传说多有记述。周火景死后,葬于崂山华阴村西。
【蓝再茂】 字清初,号雨苍,明即墨(今山东省即墨市)人。事继母以孝闻,让产于弟,宗族赖其为生者甚众。为诸生时,倜傥尚气节,招远县诸生王赐佩、刘见龙蒙奇冤,蓝再茂集十学士,诉于学使项公而申雪之。崇祯二年(1629年)选贡生,任南皮知县,为官清廉,决断明晰,卓有政绩。回归故里后,购得周氏崂山小蓬莱之“紫霞阁”,隐栖终身。著有《谳牍初刻》两卷、《实政录》四卷。其《山居》一诗中有“高怀云淡泊,净目水空明”之佳句。
【黄宗晓】 字昱伯,明即墨县(今山东省即墨市)人。明代兵部尚书黄嘉善之侄。黄宗晓少孤,事母至孝,乡人称焉,乐静恶嚣,不乐仕进,每读《高士传》皆旷然自命,于崂山秦家土寨之北东上庄建“上庄别墅”居之,悠然于山水之间,尝曰:“吾得无负崂山沧海足矣。”
【黄宗庠】 字我周,号仪庭,兵部尚书黄嘉善第三子,明即墨(今山东省即墨市)人。崇祯十六年(1643年)进士,为人简重有威,性恬淡,不乐仕进,在崂山之华楼山西北白鹤峪筑镜岩楼隐居,读陶诗,学颜楷,自号“镜岩居士”,著有《镜岩楼诗集》。黄宗庠写了许多盛赞崂山的诗篇,其《白鹤峪悬泉咏》一诗中有“千金买山陬,所惬在一泉”之句,即指其别墅镜岩楼。
【蓝氵居】 明即墨(今山东省即墨市)人,即墨蓝氏十世孙,明崇祯十四年(1641年)武进士,历官南京神威营都司。明亡后,在崂山华楼山南天门西麓峪中,构筑茅庐3间隐居,娱于经书字画,取名“读书楼”。此读书楼所在地名“南茔”,原为蓝氏茔地。1934年青岛市市长沈鸿烈视察崂山,见谷内气候温和,山光灵秀,是一个天然乐园,又得知南茔是当年蓝氵居隐居的读书楼,遂正式定名该村名为“书院”。
【杨遇吉】 字晋生,明即墨(今山东省即墨市)人。明末崇祯年间诸生,负性慷慨,多谋略,登莱道丁公欲荐其为官,杨遇吉以母老弟幼固辞不就。明隆庆年间,曾任宛平知县的即墨举人胡从宾,在崂山乌衣巷筑有别墅。因胡氏与杨遇吉为亲谊,明亡后,胡氏族人遂将此别墅赠于杨遇吉,遇吉乃同其弟连吉携家隐居于崂山乌衣巷,其《移居劳山》五言古诗中有:“移居向南山,始惬此幽独”之句。
【杨连吉】 字汇征,明即墨(今山东省即墨市)人。明崇祯年间诸生,癖耽烟霞,酷爱山水,工诗有文名。明亡后,与其兄遇吉于崂山乌衣巷隐居,览山赋诗,寄情山水,有《还山》七绝云:“九月下山三月还,门庭如故草芊芊。东风吹绽杏花色,始悔城中又半年。”著有《悠然庐集》一卷。
【杨进吉】 字大复,遇吉之弟,明即墨(今山东省即墨市)人。明崇祯年间增生,其兄遇吉、连吉曾隐居崂山乌衣巷,故亦游徜其间,曾品评并诗赞乌衣巷八景为:“四围青嶂”、“莺语梨花”、“避暑岩潭”、“墨矶垂钓”、“东山待月”、“长河秋涨”、“千林红叶”、“雪满群山”。著有《客雉草》一卷。
【王曦如】 字御赤,明即墨(今山东省即墨市)人。少孤,事母尽孝以闻,弱冠补第子员。后厌薄科举功名,购程朱遗书读之,务为躬行心得之学。尝游崂山,马食道旁禾,遂置钱田中而去。明亡后,曦如冠入文庙,长号再拜,以母在,不能立即殉国,次年母殁,安葬毕,关门闭户作书训子,大书壁间曰:“生为王氏之子,便为大明之臣,义当死时当死,若复偷生,所学何事?”遂自缢。学使徐炯刻其遗书存于家,乡人私谥曰“文贞先生”,有《文贞遗书》一卷。
【黄培】 字孟坚,明兵部尚书黄嘉善嫡孙,即墨(今山东省即墨市)人。崇祯年间任锦衣卫指挥佥事,历官都指挥使。明亡后,黄培归故里,忧郁悲愤,常以诗文抒发,室内竖一块由崂山八仙墩得来之黑石,命名“日面石”,常自语道:“此坚此贞,期无负此石耳。”
清康熙五年(1666年),因诗稿之祸,发生了“黄培文字狱”,黄培被囚禁于济南。此案还涉及学者顾炎武,因顾炎武遨游北方时,在即墨曾受过黄氏族人的接待,因此亦被囚禁了近7个月。在这场文字狱中,黄培未能幸免,于康熙八年旧历四月初一被处以绞刑,年66岁。临刑时,黄培昂然阔步,从容吟诗明志。
黄培之子黄贞明将其父的灵柩由济南运回即墨,葬于城南40公里之水清沟(今属青岛市四方区),黄贞明亦因这场文字狱与清廷结下了不共戴天的深仇,遂入崂山深居。贞明有一妹,此时年方及笄,痛父遭此巨戳,矢志不嫁,也入崂山出家为尼,法号喜岩,后来老死于巨峰前的白云庵。旧时登窑村南二里之石佛寺(即潮海院)还保留着她供奉的父母遗像。
【黄坦】 字朗生,号惺庵,黄宗昌长子,即墨(今山东省即墨市)人。明崇祯十二年(1639年)副榜,后为贡生,任浦江县知县,勤政清廉,洁己爱民,后以家事去任,宦囊如洗,幸赖士民助之而归。明亡后,继父志补成《崂山志》,并继承其父生前的意愿,捐资鸠工,会同即墨准提庵僧人慈沾,建华严庵。黄坦著有《秋水居诗集》两卷。
【杜蘅】 字寄庵,即墨(今山东省即墨市)人。明末游宦于江南,清顺治中,自南京归故里后,散尽家财,焚其生平著作,自曰:“皤然一老,身历沧桑,无复名利想矣。”遂入崂山深处隐居,自此不复一践闹市。
【胡峄阳】 民间讹传为立阳、玉阳、维阳,名良桐,更名翔瀛,字峄阳,号云屿处士,清即墨城阳人。约生于明崇祯十二年(1639年),少年时就读于洼里、慧炬院,清顺治十年(1653年)16岁应童子试时,守门人强令其解衣搜身,他怒不受辱,拂袖而去,发誓终生不应试,后以设馆授徒为生。
胡峄阳生有异禀,精研《周易》,于濂洛之学别有微契。家贫甚,一介不苟取,蓬室瓮牖,悠然自得。虽雅工制艺,但视进取之途泊如也,惟与崂山百福庵蒋清山道长相交甚密。著有《易象授蒙》、《易经征实》、《解指蒙图说》、《柳溪碎语》、《寒夜集》等。现仅有《易象授蒙》和《柳溪碎语》,《柳溪碎语》手抄本为70页,共1.6万余字。胡峄阳卒于清康熙五十七年(1718年),死后,胡氏族人尊为十世祖,并在流亭村建胡峄阳祠堂,堂内挂对联一付,上联为:“儒也为儒,仙也为仙,精神与墨水同长”;下联为:“歉而不歉,乱而不乱,唯居之崂山最稳”。
【黄土自】 字子厚,号澄庵,黄宗庠第四子,清即墨(今山东省即墨市)人。康熙二年(1663年)举人,幼有异慧,博通经史子集,恬淡不慕荣利,坐卧图史中以自娱,书法出入晋唐,诗、古文、词皆雄深雅健,为同邑诗人之冠,主即墨诗坛数十年。著有《夕霏亭诗集》、《白鹤峪集》、《书法辑略》等。其父黄宗庠曾在崂山华楼山西北白鹤峪筑镜岩楼,隐居不仕,后黄?亦居于此,在其门额上书写“崂山白鹤峪主人黄季之庐”,并写有《山居铭》和许多盛赞崂山的诗文。
【郭王秀】 字瑞甫,号华野,清即墨(今山东省即墨市)人。生于明崇祯十一年(1638年),清康熙九年(1670年)进士,初任吴江知县,后升任江南道监察御史、佥都御史、左都御史等职。郭銭曾先后上《参河臣疏》、《纠大臣疏》、《参近臣疏》,其刚直不阿闻名朝野。后遭大学士明珠之余党诬陷,罢官回故里。康熙三十八年(1699年),郭銭又被起用为湖广总督,任职数年,后被权臣排挤罢官。
郭王秀归家后,徜徉游观于崂山之山水间,衣著简朴,遇者皆不知其为封疆大吏。卒于康熙五十四年(1715年)。郭王秀幼年时,曾在崂山塘子观攻读诗书多年。
【黄体中】 字仁在,清即墨(今山东省即墨市)人。生而聪颖,工书法,九岁即能临十七帖,入庠为诸生,候选州同知,不仕。晚年,黄体中入居崂山九水,悠游终身。黄体中亦工诗,写有《徐福岛》、《劳山》、《鱼鳞口瀑布》、《山居》等诗篇。其《徐福岛》一诗脍灸人口,《山居》共30首,是其隐居崂山之写照。著有《来山阁诗》一卷和《山水音》八卷。
【张鹤】 又名铪,字阳扶,号啸苏,亦曰肖素,清即墨(今山东省即墨市)人。乾隆三十五年(1770年)举人,家贫,事母至孝,工诗及古文词,为人才高气卓,俯视一切。中年,任福建省某县知县,因不耐繁剧,力请告归。乾隆四十七年(1782年)返归故里后,在大劳村北筑“大崂草堂”定居,遨游于山水间,后出游河南,任汝宁书院山长以终。著有《大劳山房遗集》。
张鹤居崂山时,对崂山北九水的风光山色极为赞赏,他认为劳山自华楼以东,水益清,山色益奇。他曾根据外九水的自然风貌,为每一水选一名胜命名,如一水菊湾,二水锦屏岩,三水玉笙涧,四水天梯峡,五水环翠谷,六水骆驼头,七水小丹丘,八水松涛涧,九水太和观。他写的《九水纪游》五言古诗,长达360字,对崂山北九水的景色倍加赞美。张鹤还撰有《大劳草堂记》,记述其隐居崂山之始末。
【李毓昌】 字皋言,号荣轩,清即墨(今山东省即墨市)人。少有至性,事亲以孝闻乡里,勤于学,长而下帷诵读,人罕睹其面。厌城中喧嚣,遂入崂山华楼宫攻读诗书。清嘉庆十三年(1808年)进士,以即用知县分发江苏候补。该年冬,奉委赴山阳县查赈。山阳县令虚报户口,贪污赈灾银两,李毓昌查实后,拒绝山阳县令的贿赂,准备据实上报,被山阳县令王伸汉毒死。此案轰动一时,昭雪后,清嘉庆皇帝制《悯忠诗》30韵,刻石立于李毓昌墓前。
【钟成聪】 字万春,清即墨崂山下仲家洼(今青岛市崂山区中韩镇钟家沟村)人。兄弟4人,排行居首,约生于清道光二十五年(1845年)前后,卒于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葬钟家沟村南,有墓碑。
钟成聪家贫寒,常入太清宫之西的大小平岚一带砍柴拾草,当时太清宫因有官府保护恃势凌人,常于夜间偷移界石,侵占民山,更有一看山的白道人,自恃有武功,尤为凶悍,常持长矛,打骂入山场拾草的山民。钟成聪为人慷慨仗义,喜解人危难,深为一方所推崇,对太清宫的暴行,早已怒火中烧,又闻于哥庄村民宋京士为白道士刺伤,更加义愤填膺,在众山民请求下,他联络午山村民王明广、马鞍子村妇女李月英,集合数千民众,奔赴太清宫,宫中道士闻讯逃散,民众将宫中粮食、布匹瓜分,第二日又将被强占的树木砍伐一空,此事曾波及到即墨的大妙山一带。官府迫于众怒难犯,遂不了了之,并重立碑判定太清宫山场地的四至。
伐山之事,约发生在清同治九年(1870年)前后之秋季,曾轰动一时。当时,胶州有人将此事编为戏剧演出,名为《太宫霸》,钟成聪由此名闻遐迩。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钟成聪病故后,又获议叙五品官俸,即墨县衙赠议叙五品志禧匾额一块,上刻“名闻梓里”四字。
【宫中木因】 字伊真,崂山南石屋村(今夏庄镇南石屋村)人。生于清道光十一年(1831年),卒于光绪三十年(1904年)农历二月二十四日,终年73岁。宫中0少时家贫,好学苦读,入庠为即墨生员。1897年,德国租借胶澳后,其所居之村划入租界中,德国当局委任德人为李村区区长,颁布殖民法令。对此倒行逆施,宫中木因引为奇耻大辱,对乡人说:“我堂堂炎黄子孙,岂容德人宰割,我神州大地,怎忍沦为异域。”倡导当地民众向即墨县衙门纳粮,仍作中华赤子。事未果,弃家北上,奔走于北京、长春等地,欲寻求救国救民之道,仍未果,遂南归故里。
光绪三十年(1904年)农历二月二十四日夜,宫中0忧忿不已,在家中自缢身死。宫中0之死,震动了胶澳城乡各界人士,安葬之日,村中老幼挥泪送葬者不绝于途,社会名流赋诗称颂者有20余人,曾印成小册子分发各地。流亭镇南城阳村文人王锡极颂赞他为民族义士,并请胶澳知名人士、莱阳进士王>为其作墓志。胶州进士、史学家柯劭8作挽联赞曰:“汉家纵有中行说,齐国宁无鲁仲连。”
【王作梅】 即墨人,1910年创办了崂山森林股份有限公司,这是崂山的第一个经济实体,王作梅任该公司经理。该公司是由王作梅集股20余个,筹资5万元正式开办,场址在巨峰南的束住岭上。森林的区域北至滑溜口,西沿黑风口、团崮顶至鲍鱼岛,南至大海,东自八水河向北沿钟鼓楼、桑石屋、高石屋、大扁崮、山海崮到滑溜口涧,林场总面积约10万亩。1922年后,由于时局动荡,森林公司的营业日渐萧条。1945年日本投降时,林木已被破坏殆尽,该公司随之解体。
【张墨林】 字小园,崂东区(今青岛市崂山区王哥庄镇)人。才思敏捷,工诗善文,富有才学。民国初年,见军阀混战,时局动荡,民不聊生,遂移居崂山里,简居不出,簟食瓢饮,悠然自得。时诸城人王明佛(即王悟禅)避世居崂山,二人遂为契友,经常诗酒酬唱,安闲度日,娱于山水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