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读:论坛广告管理办法·2012青岛啤酒节专题报道·牢记:青岛旅游局投诉电话
·青岛圈论坛广告投放说明·2012最新青岛旅游攻略·2013年1月青岛潮汐表
·青岛旅游景点介绍|图片·青岛旅行社排名及报价查询·青岛旅游就入住中山旅馆
返回列表 发帖

青岛市志36:机械冶金工业志 第五篇 纺织机械器材

第五篇 纺织机械器材



  青岛是全国的老纺织工业基地之一。随着纺织工业的兴起,青岛纺织机械工业也由修配到自行设计制造,逐步发展起来,并成为全国纺织机械制造和出口基地。1920年青岛商会会长隋世卿出资3 000元作东,创办民营华昌铁工厂(今青岛纺织机械厂前身)在天津路开业,承揽纺织机械修配业务。1929年改名为利生铁工厂,工人发展至300人。工厂占地3000平方米,拥有流动资金3万元,各种设备60余部,仍以修配为主,也生产零星小设备。
  1938年日本第二次侵占青岛后,将民营利生铁工厂强行收买,改名为丰田式铁工厂。1939年在大水清沟村建新厂,工厂占地面积74026.02平方米,从业人员有日人62人、华人775人,机械设备268台,专门维修纺织机械。太平洋战争爆发后转向军火生产。1940年日本商人又在内蒙古路丰田式铁工厂院内建起曾我木厂。1941年在大沙路开办了华北木梭厂,专事制造木管、木梭和纺织配件。
  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丰田式铁工厂、曾我木厂、华北木梭厂由中国纺织建设公司青岛分公司一并接收合并,改名为中国纺织建设公司青岛分公司第一机械厂,以修配为主,并开始研制纺织机械。工厂占地面积78241.88平方米,拥有各类机床265台,有员工796人。1947年1月,曾我木厂和华北木梭厂从青岛第一机械厂划出,正式成立青岛第一梭管厂。
  1949年6月青岛解放后,青岛第一机械厂、青岛第一梭管厂被青岛市人民Gov接管,成为国营企业。1951年1月青岛第一机械厂改名为国营青岛纺织机械厂。国家纺织工业部向该厂下达了制造梳棉机、专用电机和配套电器产品及各种金属针布的生产任务,从此该厂成为制造纺织机械成套设备的专业生产厂。1952年青岛第一梭管厂改名为国营青岛梭管厂。1954年又更名为国营青岛纺织器材厂,并成为纺织器材制造的专业生产厂。
  经过三年的经济恢复时期和国家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实施,青岛市纺织机械制造业有了很大的发展。至1959年末,工业总产值达2272万元,是1949年的38倍;产品产量达到9254吨,是1950年的22倍;职工人数增到5592人,是1949年的6.13倍;固定资产原值为2298万元,是1949年的10倍。三年经济困难时期生产急剧下降,1962年产量降至1798吨,工业总产值降为1013万元,利润51万元。
  三年经济调整时期,青岛纺织机械生产得到迅速回升。随着纺织工业的发展,为了加强纺织行业的技术后方力量,1964年1月山东省纺织工业管理局决定,以国营青岛第一棉纺织厂和第六棉纺织厂的机修车间为基础,分别成立国营青岛第一和第二纺织配件厂。1965年,全市4家纺机器材厂的职工人数为5849人,工业总产值3391万元,实现利税1170万元。
  1966年6月,山东省纺织工业管理局决定在国营青岛第三棉纺织厂翻砂车间旧址筹建设备维修站,1970年1月该站更名为国营青岛第三纺织配件厂。1971年7月在国营青岛第二针织厂配件车间的基础上,建立国营青岛第四纺织配件厂。1975年,全市6家纺机器材厂的职工人数为?7384?人,工业总产值3000万元,实现利税253万元。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在“改革、开放、搞活”的方针指引下,国营、集体、乡镇企业不断发展壮大。为了进一步解决棉纺、毛纺、麻纺、印染、针织等设备、配件、器材不足的矛盾,从1978年开始先后选择部分区、县属企业归口转产纺织机械器材。1982年青岛纺织电机厂归口转产纺织专用电机,青岛纺织橡胶器材厂归口转产纺织橡胶器材。1984年,青岛4个国营纺织配件厂都已具备生产整机的能力,更名为国营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纺织机械厂。
  青岛纺织机械器材工业从1984年起先后经过推行岗位责任制、厂长负责制、经济承包责任制等一系列改革措施,从对老产品改造起步,对引进设备消化吸收,自行设计制造出多种新产品,产品除满足国内需要外,部分产品还打入国际市场,并以优良品质和性能赢得国内外用户的信赖和赞誉。
  青岛纺织机械器材工业,到1990年末共有企业15家,职工13138人,技术人员占职工总数的8%,生产的主要产品有棉、麻、毛纺织机械,针织、染整机械,有纺织电机、电器及各种纺织器材和纺织配件等共156种、173个系列。拥有金属切削机床2019台、锻压设备454台、主要专用设备533台。固定资产原值22543万元,净值14696万元。1990年完成工业总产值27431万元,其中出口产值?3816?万元,实现利税4540万元。


第五篇 纺织机械器材  
第一章 纺织机械

第一节 棉纺机械


  青岛市棉纺机械的生产制造始于50年代,最初由国营青岛纺织机械厂独家生产,到80年代已发展到8家,产品品种由梳棉机一种,逐步发展到自动接经机、织布机、捻线机、分条整经机、自动络筒机、粗细纱机、并条机等十几种。生产能力也由年产59台/236吨,逐步发展到6811台/69117吨。
  梳棉机 1950年6月,中纺公司第一机械厂利用丰田式铁工厂仅存的梳棉机图纸,首先试制出CM型梳棉机2台,经国营青岛第四棉纺织厂试用,性能良好,当年就生产出国产第一代梳棉机59台,从而填补了国内生产梳理设备的空白。1954年被国家纺织工业部正式定型为1181型和A181型梳棉机,产品还出口国外。1956年纺织工业部决定,以纺织科学研究院牵头组织中央、山东省和青岛市纺织科研生产单位,组成梳棉机研制小组,以青岛纺织机械厂为制造点,研制生产高产梳棉机。60年代初,该厂研制成功了15公斤/时和25公斤/时赶超世界先进水平的高产梳棉机。该厂先后开发了A186和A186C型高产梳棉机。另外,还完成几十种新产品的试制任务。1964年纺织工业部在上海召开大型成套设备定型会上,审查了青岛纺织机械厂先后设计投产的1181E、1181F、A184、A185、A186等多种型号的梳棉机,台时产量由5.5公斤分别提高到7公斤、12公斤、25公斤、30公斤、40公斤。每万锭配套量由54~48台,降低到A186型的18~16台。青岛纺织机械厂本着“生产一代、试制一代、预研一代”的精神,逐步推出了A186C、A186D、A186E、A186F等新型梳棉机,使万锭配套量降至15台。1987年又试制出FA201型梳棉机,台时产量达到75公斤,万锭配套量减至13台。产品质量达到国际80年代先进水平。A186F型梳棉机1988年12月被山东省经委评为省优产品。FA201型梳棉机1988年被纺织工业部评为部优产品。从1950~1990年共生产22个型号的梳棉机63068台。
  1980年,胶南纺织机械厂开始转产A186C型梳棉机。1984年在A186C型的基础上,开发出A186D型梳棉机。1988年又生产出A186F型梳棉机。同时,还与纺织工业部无锡纺织机械研究所合作开发出FA202型梳棉机,经几年的试验,专家一致认定整机结构合理,产量高,质量好,通过国家鉴定,并列为纺织工业部“八五”发展规划。该机已达到国际80年代先进水平。
  胶南纺织机械厂从1984年开始对BC272B梳毛机进行技术改造,先后改造为BC272G、BC272F两个机型,并分别形成年产74台、70台的生产能力。1985年又试制成功了BC272H四联梳毛机,分别获山东省和青岛市二等、一等科技进步奖。1986年又设计FN271人造毛梳理机,1987年还根据国外同类机型设计了传动机构,经专家鉴定属国内首创,填补了国内空白,并获青岛市科技进步二等奖。1988年生产的A186D、A186F型梳棉机,当年出口创汇500万元,并形成年产600台的生产能力。
  胶南第二纺织机械厂1982年开始研制NO44单刀剪毛机,1983年生产NO41三刀剪毛机。1986年生产XA201梳棉机、XA202梳棉机,1988年生产A190A双联梳棉机。1989年生产CFN246羊绒分梳机。该厂7年来累计生产各种梳理机械2923台。胶南第三、第四纺织机械厂和即墨纺织机械厂也是纺织工业部、山东省纺织机械公司生产梳棉机的主要厂家之一。
  自动接经机 1965年青岛第二纺织机械厂组织技术力量,开始试制自动接经机,当年10月试制成功,遂即投产10台。1980年又研制出GA471型和GA471A型自动接经机系列产品,规格有140、190、280、360等四种型号。该机系国内首创,主要适用于各种天然或人造化纤细、中、粗纱织物的接经,并可在穿经间或织布间任意移动使用,对分绞或不分绞经轴皆可胜任。该机还可配备“光电双纱检测”装置,碰到双纱、并纱可进行检测,根据输入数据控制机器自停,并给以信号,以便探查。1990年该机荣获国家经济委员会优秀新产品奖、山东省科技成果二等奖、山东省纺织机械公司一等品证书和山东省信誉产品证书。产品畅销全国各省、市、自治区100多个厂家。
  织布机 1967年青岛第二纺织机械厂开始生产1511M—44型织布机,当年生产600台。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该厂根据市场需要,特别是山东省内北四区(菏泽、惠民、聊城、北镇)相继扩建纺织厂的需要,大力组织整机生产投放市场。1980年初,又相继开发1515型织布机。1987年秋又在1511M型、1515型织布机的基础上,消化吸收国外换梭机的先进技术,研制成功GA611型、GA615型织布机,综合性能优于1511M型、1515型织布机。产品有56″、63″、75″三种规格。1990年,年产各种织布机1732台。该机不仅在山东省内享有良好声誉,在国内亦属上乘。
  捻线机 1973年,青岛第一纺织机械厂试制成功A631型捻线机2台。后因销路不好下马。
  分条整经机 1979年,胶南纺织机械厂试制生产G121B—160型分条整经机。后又陆续试制投产G121B—180型、250型、280型等分条整经机。1990年还试制成功GA161—300新型整经机。
  自动络筒机 1982年青岛纺织机械厂试制成功GA001半自动络筒机,为国内纺织工业纺纱设备填补了一项空白。1988年该厂又研制具有自动捻结器的GA003型自动络筒机,并向国家投标。
  并条机 1986年青岛即墨第一纺织机械厂试制生产A272F并条机,是目前国内先进的并条设备,曾荣获山东省星火计划成果展交会银奖。1990年继A272F型并条机后,又研究改进开发出新产品SDFA—304型、306型高速并条机。SDFA—306型高速并条机是换代产品,可替代日本樱花牌DYH—500C型并条机,最高出条速度可达500米/分。
  细纱机 1987年1月,青岛第一纺织机械厂开始试制细纱机。经选型、测绘、改进及工艺准备等,于同年8月试制样机成功,定型为FA504型环锭细纱机。该机具有造型合理、自动化程度较高、牵伸加压机构性能稳定、成纱质量好等特点,达到国内先进水平。1988年获青岛市科技进步二等奖,并被评为山东省一等品。至1990年,该机共生产8台。
  粗纱机 1987年青岛大华机器厂试制A454粗纱机,并批量生产。1988年胶南轻工机械厂试制QDF—401粗纱机,并批量生产。1990年,两厂年产粗纱机117台/773吨。

TOP

第五篇 纺织机械器材  
第一章 纺织机械

第二节 合成纤维机械


  腈纶梳理机 1989年12月,青岛胶南纺织机械厂试制成功FB201(HS)型腈纶梳理机、SFB213(HS)型腈纶梳理机,能适应3—17D系列腈纶、涤纶等化学纤维的梳理成条。1990年生产5台。
  无纺布梳理机 1990年12月,青岛胶南纺织机械厂试制成功SFB213(BG)型无纺布梳理机,它能适应3—17D系列腈纶、涤纶、丙纶等化学纤维的梳理成网。该机当年生产10台。
  苎麻梳理机 1990年12月,青岛胶南纺织机械厂试制成功SFB213(Z)型苎麻梳理机,它能适应经脱胶、开松、成卷后的苎麻纤维梳理成条。该机当年生产2台。

TOP

第五篇 纺织机械器材  
第一章 纺织机械

第三节 染整机械


  1974年,青岛第三纺织机械厂试制生产MZ302、MZ302A往复染纱机。该机供棉绞纱染色之用。MZ302为4毫米A3钢板焊接槽,MZ302A为2毫米不锈钢板焊接槽。1975年青岛第三纺织机械厂试制生产M004绳状洗布机;1978年试制生产M006绳状洗布机。该机适用于中薄棉纱双头绳状炼漂工艺浸轧溶液或洗涤。M006适用于冷水洗涤,M006A适用于热水洗碱,M006B适用热水洗浆或冷水洗酸,M006C适用于浸轧漂液,M006D适用于浸轧碱液,M006E适用于浸轧硫酸。
  1978年,青岛第一纺织机械厂试制成功MZ102型卧式精炼罐,为印染行业提供了新型的染整设备。1981年该厂强化检测手段,使用X光无损探伤检验,建立了压力容器制造质量保证体系,并取得制造许可证。1983年,该厂又试制成功MF103型卧式精炼罐。1988年MF103型卧式精炼罐出口埃塞俄比亚共和国。
  1980年,青岛第一纺织机械厂试制GR201—50型、100型高温高压染色机,当年生产样机各1台,以后再未生产。
  1981年,青岛第三纺织机械厂试制生产MH571小轧车、MH571A小轧车、MH576中小轧车、MH576A中小轧车,按外型尺寸及工作幅度又分别为160型、180型,至1990年共生产120台。1982年该厂又试制生产MH563型三辊轧车,至1990年共生产50台。1982年,青岛第三纺织机械厂试制生产M025汽蒸箱。该机用于绳状织物汽蒸炼漂,除去棉布上的棉籽壳及退浆过程中除掉浆料,并改善本制品的毛细渗透效应。同年,该厂试制生产M122B卷染机。该机适用于交替卷染法染平幅丝绸及人造棉布,适用于酸碱性较大染料,也可兼作清洗、浸渍等功能。同年,该厂试制生产MH501、502、504平洗槽,按外型尺寸及工作幅度又分别为160型、180型。该机主要供纯棉、化纤及混纺织物的平幅洗涤或浸渍化学介质用。1983年,该厂试制生产MO42往复堆布机。该机用于将炼漂后的绳状洗物堆积于堆布池中。
  1984年,青岛第三纺织机械厂消化吸收联邦德国克雷尼埃费斯公司烘筒烘燥机的设计原理,重新设计生产的新型烘筒烘燥机,1985年8月通过市级技术鉴定,认为该机达到国内同类产品的先进水平。1986年获青岛市科委科技进步三等奖。该机按规格型式可分为QDK601~606六类,按工作幅度不同,每类又分为1100毫米、1600毫米、1800毫米三种型号。该机主要用于纯棉、化纤及混纺织物平幅烘燥。
  1985年,青岛第三纺织机械厂试制生产M022绳状容布箱。1986年,该厂试制生产M012六角箱。1987年该厂研制生产QDMF30—35升降往复染纱机,是新一代纱线染整机械。该机主要特点为:功能多(既可往复,又可升降),体积小,操作方便,可多台联用,减轻劳动强度;结构简单,零部件互换性好,便于维修;染色均匀,对于直接染色的“纳夫妥”、“士林兰”效果尤佳。

TOP

第五篇 纺织机械器材  
第一章 纺织机械

第四节 针织机械


  1977年青岛第四纺织机械厂试制了Z211棉毛机后,又试制了Z151小螺纹机、Z161袜腰螺纹机、Z503袜机等针织成台设备。1981年,该厂根据Z211棉毛机的不足之处,对Z211棉毛机进行全面改型,定型为Z211A棉毛机。该机在技术上做了许多改进,增设了漏针自停、断纱自停、坏针自停和缓冲起动装置,提高了机器性能,深受用户欢迎。产品畅销国内28个省、市。
  1983年青岛第四纺织机械厂研制成功ZM毛圈圆纬机。同年通过市级技术鉴定,并荣获山东省和青岛市科技成果三等奖。1986年被山东省纺织机械公司评为信誉产品。同年又研制成功ZD弹力胺纶机,织物适于制作男女紧身衣、体操服等。1983年2月该厂研制成功ZG单面汗布机,适于编织平纹单面汗布织物,变化色纱可编织海魂衫等各种横条花色汗布,并通过市级技术鉴定,列入市级标准。1984年该厂试制出ZH竖条圆纬机,1986年被山东省纺织机械公司评为信誉产品。1984年又试制ZS丝盖棉圆纬机。该机可用于编织底纱为棉纱、面纱为涤纶丝的涤盖棉织物。1985年通过市级技术鉴定,列入市级标准,被山东省纺织机械公司评为信誉产品。1985年研制出ZY衬经衬纬机。1986年研制出ZG—4HX四色调线机、ZX—4R单平针圆纬机。1987年研制出Z131帽子圆纬机、JY小型槽筒机。1988年初试制Z507A绣花袜机,并通过市级技术鉴定。
  1984年,青岛第一纺织机械厂试制成功YB—100型针织验布机。1987年经山东省纺织工业厅和青岛市科委、经委通过技术鉴定。该机填补了山东省内空白,达到国内先进水平。1984年该厂还试制成功LB12—1型立式自动领布剪裁机,并通过省、市级技术鉴定,确认该机各种技术性能指标相当于日本MFK—78J型产品水平。1985年获青岛市科委优秀科技成果三等奖。1988年该厂又试制成功EQF型气流翻布机。1989年通过市级技术鉴定,确认该机设计先进、操作简便、劳动强度低、效益高、不损坏坯布。该机填补了山东省内空白,达到国内先进水平。

TOP

第五篇 纺织机械器材  
第一章 纺织机械

第五节 纺织专用配件


  棉纺钢令 1968年青岛第一纺织机械厂试制成功PG型棉纺钢令,1969年正式形成生产流水线。初期使用锻坯加工,1971年采用管料加工工艺,1976年采用带钢冲坯新工艺,不仅提高了产品的产量、质量,还使原材料得到充分利用。1979年更新设备12台,精车、轧光实现半自动化,并采用先进的检测仪器和方法,建立起比较完整的质量保证体系。该产品1982年被评为山东省一等品,1986~1988年被评为山东省信誉产品,1987~1988年荣获山东省优质产品称号。1985年该厂又试制和生产Z型锥面钢令和电镀钢令,并于1987年和1988年向巴基斯坦出口电镀钢令5万只。1990年已形成系列产品,计有4个品种、27个规格。最高年产量168万只。
  棉纺锭子 1971年青岛第一纺织机械厂试制成功D1200型棉纺锭子,1972年形成生产流水线。1982~1988年,该产品被评为山东省一等品,1986~1988年被评为山东省信誉产品。1990年已形成系列产品,有2个品种、5个规格。最高年产量为229600套。
  棉纺罗拉 1975年青岛第一纺织机械厂开始试制捻线罗拉,1976年试制细纱罗拉。1982年由于市场原因停产。1987年该厂又对原设备工艺进行更新改造,初步形成细纱罗拉生产流水线,1988年共生产11495节。1989年为迅速提高产品质量,更新了具有高精度的先进设备,从而达到国内先进工艺水平,年生产能力为7万节。
  罗拉轴承 1979年青岛第一纺织机械厂选用较先进的精密切削设备,试制生产LZ型罗拉轴承。1983~1987年,该产品被评为山东省一等品,1988年被评为山东省信誉产品。1990年已形成系列产品,有1个品种、3个规格,最高年产量为36000套。1979年,该厂试制了SL型上罗拉轴承。1983~1988年该产品被评为山东省一等品,1988年被评为山东省信誉产品。1990年已形成系列产品,1个品种、5个规格,最高年产量为48741套。
  其他纺织配件 1964年,青岛第一纺织机械厂和第二纺织机械厂开始生产纺织配件和专用件。至1985年主要产品有:粗纱洋枪管、细纱钢令板、粗纱木管枪、细纱升降套管、细纱后上罗拉、细纱皮辊芯、细纱皮辊壳、皮卷架、清洁器、含油皮辊和各种皮带轮、油轮、齿轮、刹车器、定位板、引风机以及F9踏盘轴、F20摇轴、F38弯柱、K13前角轨等。
  梳棉机大中小漏底和罩板 1977年,青岛即墨第一纺织机械厂生产各种梳棉机大中小漏底和罩板及各种配件13个机型3000多个品种、规格。其中梳棉机漏底、罩板获山东省优质产品,产品销往全国28个省、市700多家纺织厂。
  印染烘筒 1965年,青岛第一纺织机械厂试制并批量投产印染烘筒。1967年通过工艺改进和设备更新,正式形成生产流水线,最高年产达2191只。1990年有14个品种、32个规格。
  印染配件 1971年青岛第三纺织机械厂试制生产印染配件,1990年有印染配件40余种。主要有:弹簧轴承、烘筒齿轮、安全阀、杠杆、吸边器、进气头、疏水器、橡胶轧辊、不锈钢轧辊、包覆不锈钢轧辊、导布辊、布夹轴、伞齿轮等。

TOP

第五篇 纺织机械器材  
第一章 纺织机械

第六节 纺织专用电动机


  青岛生产纺织专用电动机是解放后才逐步发展起来的。1952年青岛纺织机械厂扩建了机电车间,发展纺织专用电动机的生产。1953年开始研究采用五位数字编码的纺织专用电动机。该机共21个品种,为各纺织机械厂的产品配套。这些纺织专用电动机具有适应纺织机械启动转距大,防尘、防爆等特点。1959年又开发生产FO、JFO系列产品,机座大小有五种,实行标准化,提高了零部件的通用性。进入80年代,又投产高效节能的FX系列电动机。1988年12月,青岛纺织机械厂生产的FX180M1—4型纺织专用电动机,被青岛市经委评为优质产品。
  1983年青岛纺织电机厂开始生产FO系列产品。1985年该厂又开发投产FO2、JFO2、JFO3三个系列。1987年又开发投产FO3、FX、FJDO2、FXLZ132—4四个系列。1988年又投产FW系列。该厂生产的电机,质量合乎部颁标准,噪音小、温升低、装卸方便、安全可靠,在全国纺织行业中取得较好信誉,居全国纺织电机生产厂家第三位。产品行销全国20多个省、市,与100多个厂家建立了供求关系。
  1988年,青岛纺织电机厂研制成功DE2低噪声节能轴流风机,有四个机座、十几个规格。

TOP

第五篇 纺织机械器材  
第一章 纺织机械

第七节 纺织专用电器


  梳棉机系列开关箱 1975年10月,青岛纺织电器厂试制成功梳棉机系列开关箱。该系列开关箱用于配套控制各种型号梳棉机启动、调速、停止,有厚卷、断条、堵管等自停装置。各类开关箱均达到部颁标准和出口梳棉机配套标准。1990年,品种有A186D、A186E、A186DTH、A186F、A190、DJ191等。并配套生产梳毛机、梳麻机、并条机、细纱机等电器开关箱、控制箱,型号有A272F、FA303、MZ302等。
  纤维检测、纺织测试仪器 1981年,青岛纺织电器厂试制成功Y140棉纤维光电长度仪。1982年通过国家鉴定,1983年正式投产。该仪器采用光电方式测量棉花纤维长度,适用于纤维检验、棉花收购、棉纺织厂配棉及科研、教学等。该产品1978年获全国科学大会奖,1986年正式列入国家标准,1987年列入中国纺织机械公司产品计划,并在全国推广使用。1984年,青岛纺织电器厂研究试制SQS—200型数字束纤维强力仪。产品已在国内20多个省、市96家单位推广应用。1985年荣获青岛市优秀科技成果二等奖、山东省科技进步三等奖。1986年青岛纺织电器厂研制生产QCQ1000型全自动粗纱强力仪。1987年12月通过市级技术鉴定,并由中国专利局授予专利权。1986年,该厂还试制生产JSS—133型浆纱伸长仪和T86—1光电采纬装置等产品。
  辨色标准光源 1980年,青岛纺织电器厂试制成功AD—2型配色检验光源,1981年通过山东纺织工学院技术鉴定。该产品获纺织工业部和山东省科技成果奖。
  1987年,青岛纺织电器厂开发研制新产品标准光源系列。主要有BS—D65高显色辨色灯具、DF—1605辨色光源箱、BS—D75高显色辨色灯具等,所用光源立足国内,产品质量完全可以代替进口的同类产品。
  1987年,青岛纺织电器厂试制由铁道部四方机车车辆厂研究设计的BX6—160型(高性能)便携式交流弧焊机。该产品为手工电弧焊电源,轻便耐用,具有引弧容易、电弧稳定、低噪音和焊缝成型美观等优点。1987年10月通过市级技术鉴定,已批量投产。

TOP

第五篇 纺织机械器材
第二章 纺织器材



  1940年11月,日本人曾我武平以500余元联银券(伪币)创办曾我木工场。1943年曾我木工场又建立木管工场。1941年日本人开办华北木梭厂。
  1946年2月,曾我、华北两厂由中国纺织建设公司青岛分公司接收。同年3月划归中纺公司第一机械厂的木管工场、木梭工场,同年5月开工。1947年1月,中纺公司将木管工场、木梭工场从第一机械厂分出,成立中纺公司青岛第一梭管厂。该厂共有员工183人,有各类设备142台。
  1952年3月,青岛第一梭管厂更名为国营青岛梭管厂。1954年更名为国营青岛纺织器材厂,隶属于青岛市纺织工业局。工厂占地2.3万平方米,建筑面积7803平方米,职工419人,有各类生产设备358台,年产木管268万支、木梭13万支。
  1959~1962年,先后有青岛益祥兴梭管厂、青岛增兴染厂、青岛华昌皮结厂、台东纺织配件厂和青岛市纺织局兴办的钢丝圈试验厂等五家小企业并入青岛纺织器材厂。该厂已具有生产木、塑、金属等多种器材产品的能力。1963年4月,青岛纺织器材厂转归山东省纺织厅领导。1965年青岛纺织器材厂占地面积8.6万平方米,建筑面积2.8万平方米。1966年5月,青纺器材厂在济宁市筹建分厂(1979年1月1日双方脱离关系)。1966~1978年,国家对青纺器材厂先后投资175.46万元,用于厂房的新建和改造,青纺器材厂已形成生产金属纺织器材产品的格局,拥有固定资产872万元,职工增至1245人。
  1979年1月,青岛纸管厂由市南区工业局划归青岛市纺织工业局供销设备公司领导。1964年自制卷管设备13台,开始生产民用纸芯,1966年改称青岛纸管厂。1973年产品更新换代,试制成功宝塔纸管和化纤纸管。该厂1988年有职工110人,主要生产设备35台,产品分三个系列。
  1981年,青岛纺织橡胶器材厂划归青岛市纺织工业局供销设备公司领导。同年9月20日,青岛市纺织工业局将青岛毛纺厂分厂划出,并入青岛纺织橡胶器材厂。该厂占地44461平方米,拥有各类生产设备87台,1990年有职工303人。主要产品有BC272型粗梳毛纺丁腈搓皮板、BC272型梳毛机分割合成胶带、棉纺胶圈、胶辊等4个品种、100多个规格。

TOP

第五篇 纺织机械器材  
第二章 纺织器材

第一节 纺织器材产品


  木管 日本人曾我武平于1943年在青岛兴建木管工场,开始生产木管及纺织木质零件,每月可产木管10万支。1946年3月归并中纺公司青岛第一机械厂后,是年生产木管39万支。1947年1月木管工场独立,年产木管104万支。1949年生产不景气,仅年产木管15万支。
  青岛解放后,国营青岛纺织器材厂开始部分试制木管配件。50年代后,青岛纺织器材厂派人去南方收购原漆,使木管油漆达到完全自制自烘,木管质量亦逐年提高,品种逐步扩大。1954年年产木管317万只,是解放前夕的21倍。1956年开始供应缅甸纺织厂,以后又向柬埔寨、泰国、圭亚那、赞比亚、巴基斯坦和香港等14个国家和地区出口。1958年4月,青岛纺织器材厂生产的木管在全国质量评比中荣获第二名。1960年年产木管1309万只,创该厂历史最高水平。1972年该产品移交济宁分厂。
  木梭 1946年,中纺公司青岛第一机械厂成立木梭工场。1947年11月木梭工场和木管工场合并成立中纺公司青岛第一梭管厂,是年年产木梭10万支。1949年仅产1万支。
  1952年青岛纺织器材厂建起木梭配件车间,是年生产木梭4万只。1954年开始向外地配套供应木梭,产品很快占据全国大半个市场。1958年木梭年产达16.5万只,并在全国木梭质量评比中荣获第一名。1958年青岛纺织器材厂开始研究压缩木梭,1962年2月经青岛市纺织局组织试用鉴定,普遍反映压缩木梭耐磨、断裂起刺少、消耗量低。1964年在全国推广,并荣获国家科技成果三等奖。1965年,压缩木梭出口,在香港引起轰动。随后,巴基斯坦、印度、印度尼西亚等国相继前来定货。1969年青岛纺织器材厂年产木梭76万只,创历史最高水平。1971年1月产品移交济宁分厂生产。
  棉织钢筘 1959年7月,青岛纺织器材厂开始试制棉织钢筘,年产1.4万片。1962年成立试验小组,改进工艺,把原材料45钢改用60钢,使钢片增强了硬度和弹性,延长了使用寿命。采用扁模拔丝和氯丁胶粘接新工艺,使筘片弹性强、光洁度高。1982年荣获国家银质奖。1988年年产12.99万片。1987年从联邦德国、日本引进生产线,1988年生产新型钢筘1073片/2178.913米。
  钢丝综 1960年青岛纺织器材厂正式生产钢丝综,年产428万支。1964年将原材料45钢改为60钢,改进工艺、更新设备,将钢丝成型焊头两机合并为联合运转,增加热处理工序,洗综用纯碱代替氯化钾,产量、质量不断提高。1985年底,钢综生产设备已有两条合丝炉生产线、一套离水器洗综机和49台钢综成型焊头联合机。1988年年产钢丝综4亿支。
  钢丝圈 1958年9月,青岛纺织器材厂试制钢丝圈。这是中国第一批精纺钢丝圈,当年生产8366盒,填补了国内纺织器材产品的一项空白,改变了长期依赖进口钢丝圈的局面,为全国精纺钢丝圈生产做出了贡献。
  1975年以后,青岛纺织器材厂先后试制出开天窗6903钢丝圈、瓦楞截面FU、W321、772、781型高速钢丝圈,弯弓截面BR、RSS型钢丝圈等。其中772型钢丝圈运转平稳、重心低、散热性能好,在全国占领先地位,连续五年被评为山东省优质产品。新型钢丝圈畅销国内20个省、市,并从1979年开始出口。1988年年产97000盒。
  金属针布 1948年10月,中纺公司青岛第一机械厂购买日本人吉岛金井工厂的针布制造设备,建针布工场,生产弹性钢丝针布等产品。解放后,青岛纺织机械厂因所用底布、钢丝等均依靠进口,受帝国主义封锁,被迫停止生产。1954年转给上海远东针布厂生产。
  1957年,青岛纺织机械厂开始试制金属针布,解决了各道工序的技术问题,取得成功,为高产梳棉机的诞生奠定了基础,当年生产105套。
  1963年山东省纺织局决定,由青岛纺织器材厂试制金属针布,并拨给试制费1.5万元。从1967年开始试制,至1971年只生产7套针布。1978年4月开始改进工艺和设备,同时扩大刺条和罗拉锯条针布生产。产品包括JT—49、JT—38、JT—66、JT—67、JT—21等多种规格金属针布。
  1983年青岛纺织机械厂从瑞典ABK公司、瑞士GRAF公司引进金属针布制造设备、技术,使金属针布制造实现连续化、自动化。青岛纺织机械厂还组织力量对引进设备进行消化吸收,复制出多套流水线,并形成生产能力。其中JT6671A型金属针布,1987年12月被山东省经委评为省优产品。
  1987年,青岛纺织器材厂试制针布生产线,生产出JT—66A、JT—67A针布,1988年小批量生产155套/14.31吨。
  塑料纱管 1964年,青岛纺织器材厂开始试用玻璃钢制造纱管,两年后用手工做出样品。1967年,纺织工业部、山东省科委正式下达生产玻璃钢纱管任务。1968年2月制出样品,先后在青岛第一、第六棉纺织厂试用,颇有成效。
  1970年初青岛纺织器材厂试制复合塑料纱管,以玻璃钢为骨架,表面涂合成树脂与塑料合用,一次压铸成型的新产品,使原生产的20道工序减少为14道工序。其特点是在机上跳管少、好拔管、断头少、无静电、不烫手、不易变形等,适宜高速纺纱。
  1974年下半年,青岛纺织器材厂改复合塑料纱管为ABS塑料纱管,工艺进一步简化,采用异型绞刀加工,制做纱管一次成型模,解决了纱管加工中的老大难问题,获得成功,并在全国推广。1988年,该厂调整产品结构,将塑料纱管转给联营厂——即墨镇李家西城西村塑料分厂生产。

TOP

第五篇 纺织机械器材  
第二章 纺织器材

第二节 纺织橡胶器材产品


  BC272粗梳毛纺丁腈搓皮板 1984年,青岛纺织橡胶器材厂试制BC272粗梳毛纺丁腈搓皮板。1986年做了技术改进,工艺上采取了骨架结构,改进了配方,从而提高了产品质量。1987年通过了青岛市科委技术鉴定,并颁发技术鉴定证书。1988年生产8205块,产品合格率达到98.5%。该产品是梳毛机配件,连续使用周期可超过半年,适应毛纺、绢纺、腈纶、人造毛等织物生产,纱支适应范围从2.5~36支。
  BC272型梳毛机分割合成胶带 该产品原系青岛毛纺厂分厂的生产项目,1982年该厂并入青岛纺织橡胶器材厂后,产品、设备同时调入。1985年,青岛纺织橡胶器材厂对产品进行更新,由合成橡胶与尼龙短纤维表面处理后复合而成。该产品扯断力强,耐油、耐老化、耐撕裂等各种物理性能均超过牛皮带。其永久变形已从牛皮带的10%降为4%,从而大大提高了毛条的均匀率。临车使用更换采用粘合剂5分钟内即可完成。该产品填补了国内粗梳毛纺工业器材的一项空白,于1982年、1983年荣获山东省科技成果三等奖和纺织工业部科技成果四等奖。1988年年产26万余根,产品合格率达到98.9%。
  棉纺胶圈 1984年青岛纺织橡胶器材厂试制成功棉纺胶圈,被山东省纺织厅列入省科技发展计划。该产品具有耐老化、耐磨、纺纱质量好等优点。在牵伸过程中可有效地控制纤维运动,缩小自由区,改善牵伸条件,使成纱羽毛少,条干均匀光滑。胶圈连续使用两年无老化、龟裂现象,大大延长了调换周期,减少停台时间。1984年获青岛市科委、山东省科委和全国总工会重大科技成果奖和优秀科技成果奖。1986年该厂对棉纺胶圈进行工艺改进,由原手工卷水布改用机械卷水布,提高了工作效率,节约了水布用量,对产品质量稳定也起到一定作用。1988年年产178.6万余只,产品合格率达到90%。
  胶辊 1985年7月,青岛纺织橡胶器材厂开始生产各种纺织、印染胶辊。纺织胶辊是纺纱工艺中的牵伸元件,富有弹性,能很好地控制纤维稳定牵伸,有利于提高成纱质量。印染胶辊是印染工业用的主要配件。该厂根据用户需求安排生产。1988年年产47万余只,产品合格率达100%。
  1990年3月,青岛纺织橡胶器材厂研制开发了进口梳毛机的软皮板,经试制成功上车使用,用户反映良好。

TOP

第五篇 纺织机械器材  
第二章 纺织器材

第三节 纸  管


  青岛市只有青岛纸管厂一家生产纸管。1966年青岛纸管厂开始生产平行纸管。内径在8~50毫米、长度在1100毫米以下的纸管,年产能力为20万米。1973年该厂试制宝塔纸管,规格有3°30′、5°57′、9°15′。纸管为该厂传统产品,年生产能力为500万只。1979年开始生产针织、丝织、毛纺用提花板系列产品,能根据用户需求生产各种规格的提花板。除供应青岛市需要外,还为山东省内部分厂家提供需要。年产能力为2400万只。
  1981年开始试制粗纱管、绝缘管等树脂纸管,但因涉及到环保、资金等原因,只生产一年多即停产。

TOP

第五篇 纺织机械器材  
第二章 纺织器材

第四节 五金配件


  1952年下半年,青岛纺织器材厂开始自制木梭配用的梭尖、弹簧、各种圆销、导纱卡子;以后又自制方销、对销螺丝和梭心柱。1955年后,又自制铜皮或铁皮木管套帽。 
  1962年青岛纺织器材厂正式成立五金配件车间,主要设备有转锤、空气锤、专用车床、冲床等43台。1969年已能年产五金配件40吨。
  1971年青岛纺织器材厂木梭、木管移交济宁分厂生产后,原五金配件车间只剩60余人和8台专用设备,除继续生产钢套帽、链条等小五金配件外,主要转向P3型无极变速器生产,1973年获得成功。后又派人去上海综夹厂学习综直条、停经片、综横头等生产工艺技术。1974年试产棉条筒。1982年已具备生产铜套帽、麻纺针、锯条板、无极变速器、链条、综直条、综丝卡、停经片、综横头、棉条筒等十余个品种五金配件产品的能力。

TOP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