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积分
- 48769
- 名望
- 1893 点
- 铜币
- 24979 枚
- 优惠券
- 243 张


|

第八篇 兵事纪略
“黄安”舰起义
1949年2月12日,停泊在小青岛东南锚缆地的国民党海军护航驱逐舰“黄安”号起义,投向中国人民解放军。这是抗日战争胜利后,国民党军队反内战倒戈的第一艘大型军舰。这次起义,是胶东地区广大军民在彻底粉碎了蒋介石大举进攻胶东解放区的形势下,开展瓦解敌军工作的结果。整个起义是在胶东军区直接指挥下,地方党组织和统战部门积极配合,由胶东军区联络部具体策划和组织,经过全体敌工人员的共同努力而取得成功的。
1946年1月10日,国共两党签定了停战协定。6月,蒋介石背信弃义,大举进攻解放区。胶东军民奋起自卫。地方党、政部门为配合军事斗争,对本籍的国民党官兵进行全面调查登记,通过各种途径进行反内战教育。胶东军区从中物色了一批工作对象。东海军分区通过中共荣成县委物色了原国民党海军士兵孙露山,经军分区联络科副所长宋醒夫单独训练,于1947年7月15日赴青岛,并于1948年春,趁国民党招募水兵之机,打入“黄安”舰。通过中共牟平县委了解到国民党青岛海军“海丰”号艇长刘增厚调盐务局缉私巡逻船“骏良”号任少校船长,此人对国民党打内战和腐败政治不满。东海军分区遂决定对刘进行策反工作,并以此打开起义倒戈的缺口。随即派刘增厚之兄刘培厚(系村干部)到青岛进一步探明情况。刘增厚对其兄明确表示要弃暗投明,寻机起义。军分区为此选派敌工干部张庆颐(化名程宏)负责组织“骏良”号起义任务,于1947年2月25日来青。张庆颐到青后,发现敌特对刘增厚的行为有所察觉。为了避敌视线,保存力量,经刘增厚与张庆颐商定,辞去“骏良”号船长职务。张庆颐将起义未果情况书面报告东海军分区。
胶东军区为加强策反工作,在胶县红石崖建立了联络站,任命敌工干部杨克勋为站长,具体负责组织和领导对国民党海军的策反工作。1948年3月8日,站长杨克勋与交通员宋维善一同到了红石崖。联络站以“东兴商行”作掩护,杨克勋的身份为商行副总经理。胶东军区联络部秘书徐耀球负责检查指导,并与联络站保持联系。张庆颐的活动情况由联络站中转传递。
3月9日,杨克勋派海上交通员邵长仁(中共党员)、殷兴忠驾木帆船赴青岛,在河南路74号“中元电料行”(张庆颐哥哥系经理)与张庆颐接上头。张庆颐把有关情况写成文字报告交邵长仁带回。翌日,杨克勋把张庆颐、刘增厚接到联络站,共同商议打入国民党海军问题。刘增厚谈到他有一位挚友宋锷,担任国民党中央第三署署长,可找他谋职。经过协商,确定刘增厚即赴南京。刘增厚到南京面见宋锷,搞到一张缺额保委少尉任命书。为了尽快打入敌海军,张庆颐通过地下关系宴请了“黄安”舰舰长刘广超,将刘增厚安排在舰上任枪炮官。刘增厚5月上舰后,张庆颐以“亲戚”身份随刘登舰察看,并与刘增厚的直接下级、枪炮班长孙露山拉上老乡关系(经向杨克勋报告方知孙露山是派遣人员,随即拉上关系)。又经刘增厚介绍发展了副枪炮官王子良(青岛市委地下关系)。张庆颐、刘增厚、王子良、孙露山多次在“中元电料行”谋划“黄安”舰起义事宜。
1948年深秋,“黄安”舰进坞大修。张庆颐再次登舰察看,把侦得的情况向胶东军区作了报告。军区指示:“黄安”舰大修完即行起义。驶往地点为烟台或威海、石岛、连云港。起义时,白天挂白旗,夜间开全灯。胶东军区司令部同时将“黄安”舰起义及联络信号通知了这些港口的驻军。
为了控制航海部门,1949年1月,张庆颐、刘增厚、王子良、孙露山通过与航海官鞠庆珍(胶东区党委统战部关系)的多次接触,交上朋友,并表明身份和使命。鞠庆珍应邀绘制了“黄安”舰全图,交给张庆颐。
1949年2月7日,“黄安”舰大修完毕。经试航后,装入长枪5万支,手枪6箱,弹药300吨,军用器材一部,待命开往舟山。2月10日上午,杨克勋约张庆颐到联络站议事。当分析起义力量时,认为轮机部门尚未控制,最好设法争取轮机官刘颜纯。张庆颐当日返回,下午在“中元电料行”秘密联络点召开了起义骨干紧急会议,研究起义实施计划。刘增厚、王子良、孙露山到会,鞠庆珍带着舵工张杰也参加了会议。会上,经过充分讨论,一致决定:起义时间定在2月12日(正月十五)。因为是元宵节,敌人思想麻痹,反动骨干一般要下舰回家过节,起义容易成功;起义后直驶连云港。因为连云港水深航程近,且符合敌人南逃去向,便于隐蔽企图。航行途中若遇敌舰盘查,答以“试航”搪塞。如被敌人包围,沉舰后乘救生艇驶往解放区;起义骨干每人发两支手枪,以便对付反动分子;到达连云港的联络信号,按预先约定执行。为便于在舰上互相识别,起义骨干左臂系白布带;舰上准备充足食品,以防不测。翌日,张庆颐又把起义安排向杨克勋作了汇报。为确保争取轮机官刘颜纯,确定以过节名义有王子良的妻子袁丽峰把刘的未婚妻潘素娟带上舰。起义骨干家属也作了妥善安排。鞠庆珍的妻子上舰带走,孙露山妻子在原籍,刘增厚的妻子转移到解放区。杨可勋随即将起义时间、驶向及安排报告了胶东军区。
1949年2月12日,舰长刘广超及7名反动骨干下舰回家过节,副舰长刘振东及妻子留在舰上。当晚,海上挂起六七级大风。起义骨干王子良、刘增厚、鞠庆珍、孙露山进行秘密碰头,认为起义时机已到,立即按事前分工分头行动。王子良把白床单撕开,让起义骨干系于左臂,孙露山把手枪发给起义骨干,鞠庆珍前去备航。接着,王子良、刘增厚、孙露山一行持枪闯入副舰长刘振东住舱。孙露山缴了刘振东的枪。随即将刘振东与报务官宁德惠、报务员吴得胜等锁在舱里,由袁丽峰看守。几名起义骨干又分头动员士兵参加起义。刘增厚负责动员舰面水兵,王子良负责动员轮机官刘颜纯,鞠庆珍负责动员值勤卫兵,孙露山负责巡逻防止意外。然后,鞠庆珍上指挥台准备起航,刘增厚、孙露山准备战斗。
当晚8时许,王子良令刘颜纯开机,“黄安”舰从锚缆地向外驶去。美舰发出信号查问,“黄安”舰答转港“避风”,随即开足马力全速前进。2月13日晨,“黄安”舰抵达连云港。中共新海连特委和驻军领导到码头欢迎。胶东军区首长委派联络秘书徐耀球前往连云港参加交接。至此,起义圆满成功。
为了表彰筹划和组织“黄安”舰起义有功人员,山东军区给杨可勋、张庆颐各记一等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