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读:论坛广告管理办法·2012青岛啤酒节专题报道·牢记:青岛旅游局投诉电话
·青岛圈论坛广告投放说明·2012最新青岛旅游攻略·2013年1月青岛潮汐表
·青岛旅游景点介绍|图片·青岛旅行社排名及报价查询·青岛旅游就入住中山旅馆
返回列表 发帖

青岛旅游志 | 旅游资源 | 崂山资源 | 棋盘石景区

第一篇 旅游资源  
第二章 崂山资源

第七节 棋盘石景区


  棋盘石 位于明道观南约500米,是一座峰上之峰。崖顶倾斜向上,崖下悬空,形如跳台。顶部微隆却又平坦,可以容五六十人。下面深壑百丈。相传此处是“仙人”下棋的地方,故俗称“棋盘石”。“棋盘仙奕”为崂山胜景之一。
  棋盘石台上刻有一个双线勾勒的“十”字和“孙昙采药遗迹石”大字。相传“十”字为仙人用过的棋盘;道家说那是道家拜星斗的方位图。

  砥柱石 是位于返岭后村的一块巨石。上刻有“山海奇观”4个大字,每字2米见方,居崂山古代刻石之冠。书法苍劲有力,浑厚凝重,系清代乾隆五十六年(1791年)任山东巡抚的蒙古族官员惠龄所题写。巨石南侧,曾有记录惠龄到崂山的题刻。

  华严寺 原名华严庵,亦称华严禅院,位于崂山东部海滨那罗延山西南麓,三面环山,东襟大海,是目前崂山规模最大的佛寺
  明崇祯年间,即墨黄宗昌卸官归乡后,在那罗延窟之东北兴建华严庵,但庵未建成即毁于兵火。其子黄坦继父遗志,邀即墨准提庵慈沾和尚重建华严庵于现址。故华严寺又为准提庵之下院。自清顺治以来,屡经增建修葺。1931年,青岛市市长沈鸿烈赠匾,始改称华严寺。抗日战争时期,国民党的青岛市Gov曾设在该寺。
  华严寺占地约4000平方米,建筑面积约250平方米。依山而筑,每进益高。正殿建于顺治九年(1652年),供奉释迦牟尼及那罗延佛。后殿称“大悲殿”,供奉观音,侧为祖师堂,供奉慈沾法师。藏经阁为明代建筑风格,建在寺的大山门之上,飞檐斗拱,阁外环饰雕栏游廊,可一览山海风光,是观景佳地。阁内原收藏有元人手抄《册府元龟》1部,计142册1000余卷,经郭沫若鉴定系国内珍品。另有明、清版经书法典及佛家书画等,现多存青岛市博物馆。
  山门外左侧,有一“放生池”,架有石桥,可通“塔院”。据传塔院殿堂原有清康熙十年(1671年)立的大师碑,“那罗延窟第一代弘教大师公慈沾之碑”。院中青砖塔为慈沾大师藏骨处。塔旁原有双松紧绕塔身相伴,名“松抱塔”,为寺内胜迹。60年代松树枯死。与砖塔相对的石塔,称“于七塔”。相传于七领导抗清农民起义失败后,隐于华严庵,削发为僧,后继慈沾主持华严庵,享年100多岁,后人建塔以纪。
  华严寺门前道路名“华严路”,系1930年寺僧鸠工所筑,直通海滨。沿路苍松夹道,翠竹成林,路旁有石刻“烟岚高旷”、“东瀛晓色”、“天风海涛”、“莲池海会”等,堪称曲径通幽。
  “文化大革命”时期,华严寺遭到破坏。“文化大革命”后,主要建筑修复。

  鱼鼓石 位于华严寺涧底西上约0.5公里处。一巨石斜卧形如鱼,上有一小深洞,击拍洞口,琅琅作响,声如鼓乐,故名鱼鼓石。石上刻有“云穴”二字。

  那罗延窟 位于那罗延山南坡,是一处天然石洞。东晋前,域外的《华严经》记载:“东海有处,名那罗延窟”即指此处。该洞宽约8米,高30米,深36米。四面石壁光滑如削,底面平整如刮。石壁上方突出一方薄石,形状极似佛龛。洞顶部有一浑圆而光滑的透天洞孔。
  梵语“那罗延”是金刚坚牢的意思,该窟由花岗岩天成,与梵文相符,僧侣称此窟为“世界第二大窟”。明万历十一年(1538年),憨山大师曾慕名来访并居窟修禅两年。该窟因结构独特,载入宗教典籍而盛名,被誉为崂山十二景之一,名“那罗佛窟”。

  天波池 又称天池,位于那罗延窟西一大石坡上。池多蒲草,旱天不涸。因此处惟此广池临0顶,故名。

  华严洞 位于那罗延窟顺涧北上的绝壁处。洞口向东,洞前有平地,相传是明代黄宗昌初建华严寺的旧址。此处俯可胜览沧海,举可沐日浴月。距明道观西行约1公里。

  狮子岩 又名狮子石。位于华严寺后,巨石高耸如踞狮,故名。

  寂光洞 位于狮子岩山半。石洞轩敞明亮,能容坐数人,额镌“寂光洞”。

  望海楼 又名望海石。位于狮子岩巅,平石如台,东眺大海,明旷无碍,为观海上日出佳地。

  明道观 位于崂山东麓招风岭前,海拔640米,是崂山现存地势最高的一处道观。清康熙五十三年(1741年)道士宋天成创建,占地1380多平方米。观分为二院,东院为“玉皇殿”、西院为“三清殿”,分祀玉皇、三清彩色塑像。光绪年间(1875~1908年),道观鼎盛时期,有道士78名,土地160多亩。
  明道观地处群山环抱,环境幽静,奇峰怪石,神话故事颇多。因道路蜿蜒崎岖,游人较少涉足。

  采药山房 位于明道观南约40米处。一孤石刻有“敕孙昙采仙药山房”及孙昙像,相传此处为唐孙昙采药山房遗址。由此向西60余米处,巨石上刻有60余字短文,据清代记载,“大唐二年三月初六奉敕采仙药孙昙”曾依稀可辨。附近棋盘石上亦留有“孙昙采药遗迹石”石刻。

  挂月峰 位于明道观北。双峰峭立,夜幕时分,月悬峰顶,如挂其上,故名。峰上有望海门,两崖对峙,巨石封顶,透过石门,可观黄海波澜。

  观日峰 又称观日台。位于明道观东,其峰可观日出,故名。镌有“浴日奇观”四字。

  泉心河谷 泉心河又名漩心河,源于崂山巨峰之东、天茶顶之北的涧谷之首,全长约10公里。涧水在距入海口1公里处的山谷里被横排巨石所阻,形成天然水潭。潭水在急流冲击下,回旋不止,潭心漩起“斗”形漩窝,涧由此得名“漩心涧”,河得名“漩心河”,潭得名“漩心潭”。

  斐然亭 位于返岭后村临海岩石上,建于1932年,系上海人士为颂时任青岛市市长沈鸿烈开发崂山功绩集资而建。亭名有二意,一意沈氏“政绩斐然”;二意沈氏字成章,取《论语》“斐然成章”之句颂其道。亭全部由石块建成,四方形,高5米,宽4米,深6米。亭外围有石雕栏杆,游人可凭栏观景。1933年亭旁曾立“斐然亭碑”,碑文系为沈氏颂德之词,建国后碑毁。

  日起石 位于黄山村西北,长岭以西,泉心河南岸。该石如巨岩突起,难攀,其顶可观日出,故得名。其南山根洞窟颇众。其西一巨石穹窟可纳人数百,名清风洞,又称高石屋,曾有尼姑独居此苦修。洞前为弥罗庵故墟。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