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积分
- 48769
- 名望
- 1893 点
- 铜币
- 24979 枚
- 优惠券
- 243 张


|
第二篇 建 筑
第一章 公共建筑
第二节 商业金融建筑
亨利王子饭店 位于市南区太平路29~33号,始建于1899年,是青岛最早竣工的大型高级饭店建筑(解放后为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青岛市委员会办公大楼)。饭店建筑为砖石木结构,二层,正面双层外廊,正门分两层三拱券,立面纵向三段式处理,两段为“山”字型屋脊。东山墙上刻有一个中文“寿”字作为山花。整个建筑处理为当时欧洲流行的饭店建筑形式。该部分为亨利王子饭店东馆。1905年在饭店后侧新建亨利王子饭店音乐厅(解放后为市政协礼堂)。德国建筑师库尔特·罗克格设计,德国汉堡阿尔托纳区F·H·施密特公司施工。立面以“拜占庭”格调的连续檐口为特色,同时带有中国传统的装饰线脚,除勒脚外,墙面嵌少量石装饰。整座建筑居于饭店的中轴线上,具有德国青年派风格。一层,砖混结构。大厅可容纳400~500余人。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改称青岛大饭店东馆,1938年成为日本桐部队司令部,抗战胜利后为国民党青岛市执行委员会办公楼。1911年,又在饭店西侧增建一旅馆部,称为亨利王子饭店中馆。石基粉墙外廊式三层楼房,除地下室外,一至三层各有8套单间。中轴对称,建筑为红瓦顶,窗台、勒角嵌花岗条石,底部以粗石花岗作拱形窗基底,中央突起曲线山花,山面有花草纹雕饰。由德国建筑师里希特设计。现为栈桥宾馆。1911年,在中馆以西新建西馆,形成当时青岛最大的西餐馆,建筑面积2 053平方米。设地下室,内设餐厅、浴场、茶室等,建筑三层,石、砖、木结构。顶部为红瓦蒙莎顶,立面三段式处理,具有德国建筑风貌。现为青岛日报社。
德华银行青岛分行 俗称黑楼。位于市南区太平路。约建于1899~1901年,德国人锡乐巴和魏尔勒设计,建筑造价约8.1万马克。连地下室为三层,平面为方形,建筑面积近700平方米。层高约4.5米,两面的入口呈不对称状,大坡度的蒙莎顶在青岛的德国建筑中独树一帜。屋顶边栏杆的短分格更加突出了自由布局,大楼的支柱、拱券、墙基、屋檐、装饰线及顶部的细方石皆用花岗石砌成,中央是一间大厅。建筑以浅褐色花岗石作隅石和勒角,灰色墙面,临街立面设双层拱券凹廊,屋顶为黑色铅板。整个建筑雄劲、粗犷,具有文艺复兴时期建筑特性。1922年起,日本领事馆设于此,现为住宅。
水师饭店 又名德军海军俱乐部。位于市南区湖北路172号。1898年设计并奠基,1902年建成。这座建筑具有德国中古时期新文艺复兴风格的典型形式。地下一层,地上三层(带阁楼)。一层为石基砖墙粉面,二层以上为木制外廓和“半木构”式样,红瓦顶,角部突起尖顶塔楼。中央入口突起山墙,以强调构图中心,后部附有一平面为14×20米砖木结构礼堂,巴西利卡平面,木廊楼座,木结构拱形屋顶,塔楼之下和外廊扶栏处的交错桁架用作装饰体。礼堂座位为700个。青岛解放前,日本侵占时期为日本俱乐部,南京国民Gov第二次统治时期为美国海军俱乐部,解放后曾为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青岛市委办公楼、青岛市人民防空办公室。
亨宝商业大楼 位于市南区中山路。建于1904年,欧洲三段式处理手法,地上三层,地下一层,建筑面积近4000平方米。亨宝商业大楼的山墙上分别伸出三座挑楼,砖木钢混合结构,其棱边用天然细方石砌成,具有德国文艺复兴式复古风格。建筑一、二、三楼的南墙建遮阳券式敞廊,大楼中部拐角上的挑楼位于主入口的侧上方,呈不对称状。是一幢非常典型的德国建筑,青岛解放后为青岛食品商店。
医药商店 又名橡树饭店。位于市南区广西路33号。建于1905年,德国人库尔特·罗克格设计,砖石钢木混合结构。共4层,檐高18米,红瓦蒙莎顶。该建筑立面为红色墙体,间以清水粉墙和彩色方形墙砖,上部两个楼层及两座烟囱所采用的拱形与曲线具有青年风格派的典型特征。建筑上以花岗岩装饰檐口、滴水嘴和底部粗短的承重柱,几块暗红色曲墙砖上压入橡树叶的图案,巨大的老虎窗上方的纹章上凿有一根蛇体缠绕的圆杖(医生的标志),靠巨大的老虎窗和屋顶的一排竖窗采光的高起蒙莎顶,为这幢楼房另外开辟了第四层空间和造型,整个建筑属欧洲青年派风格。曾为一轻局办公楼,现为红房子餐厅。
瑞蚨祥布店 位于市北区胶州路。建于1905年10月,是全国联号的专门出售绸缎、皮货的民族资本布店。占地2000平方米,东至济宁路、西到芝罘路、南起胶州路、北达即墨路,共600余间。这是一片具有中国民族特色的多层建筑群体,砖木结构,清水墙,大部分为两层。其最有特点的是全部房屋为青红双色砖砌成,其山墙为大圆弧形,借用江南明代民居山墙的线型。青岛解放后仍为商店、住宅。
亨利王子大酒店 又名海滨旅馆、新大陆旅馆。位于南海路23号汇泉湾畔,建于1907年,建筑面积5694.29平方米。地上三层地下一层,砖木钢结构,红瓦坡顶,三层带外廊,平面呈条形,布局严谨,中轴线左右对称,大门居中,整个建筑以红砖清水墙白灰勾缝,两端局部山墙为混水墙,比例适当,简洁明快,具有德国中世纪民居建筑的装饰手法。青岛解放后为部队用房,后为汇泉酒家。
谦祥益绸布店 曾名青岛东风绸布店。位于市南区北京路。始建于1911年,为山东省章丘县军镇孟兴泰创办的全国联号。由王海澜设计,建筑分三层,建筑具有中国古典建筑和19世纪欧洲建筑风格。二楼有巨型浮雕藻井极具特色,饰有蝙蝠、荷花图案。中堂高悬“云霞万色”匾额,两侧悬“万华云锦文章富,百福瑶图组织新”楹联。
吉利百货公司大楼 位于市南区广西路26号。建于1911~1912年4月,德国人李希特设计。该建筑采取欧洲大城市百货商店的外部建筑形式,建筑为三层,售货区分占几个楼层,是19世纪末期的建筑类型。青岛解放后为住宅、商店。
劝业场 位于市北区市场三路41号。建于1918年11月,占地面积2600平方米,地上二层,地下一层,楼高约15米,建筑面积1700余平方米。平面周边式布局,围合成天井院,四周正中都设有过街楼出入口并与市场底层相通。钢筋混凝土结构,建筑勒脚粗石砌筑,墙体采用大块花岗岩的蘑菇石垒成,棱角分明,坚实壮观。正中南向设一钟楼,距地面35米,钢筋水泥顶,上铺铜板,内置大钟。整体建筑为文艺复兴式商业建筑。青岛解放后曾为人民市场。
正金银行青岛支店 位于市北区馆陶路。约建于1919年,建筑占地7.17亩,建筑面积1787.35平方米,文艺复兴古典式建筑,砖石木结构,二层并有阁楼和地下室。屋顶系红牛舌瓦面,正面屋前有8根方形花岗岩壁柱。山花为凸檐金字塔造型,上部大厅高5.5米,宽敞壮观,厅内有方型藻井。青岛解放后曾为市房产局办公楼。
青岛取引所大楼 位于市北区馆陶路中部。建于1925年,日本建筑师三井幸次郎设计,钢筋混凝土结构,建筑面积约1500平方米。由门厅、中央大厅和经纪人办公室转成田字形平面,形成4个交易大厅,天花为4个天井,上覆以采光天窗屋顶。立面结构中轴对称,主体部为三层高的科林新廊柱,山花上部分列2个小塔楼,塔楼中间偏后为一小弯顶。两翼的一、二层为矩形壁柱,第三层为双柱式壁柱,室内采用西方古典手法装饰,建筑具有文艺复兴建筑风格。青岛解放后为海军俱乐部。
交通银行青岛分行 位于市南区中山路93号。建于1930年,由中国第一位留美归国的建筑师庄俊设计。是一座典型的“柱式”罗马建筑,建筑占地1371平方米,为砖石钢筋混凝土结构四层楼。总建筑面积3814.76平方米,门前有4根高约11米的钢筋混凝土科林新廓柱。主入口位于柱廊的中轴线上,墙身均用花岗石贴面,底层营业大厅近150平方米,其地面、护壁楼梯、方柱等均用琢磨精巧的大理石镶铺,是一座具有古罗马建筑风格的建筑。曾为联合准备银行青岛分行、中央银行青岛分行,青岛解放后为中国建设银行青岛分行。
中国银行青岛分行 位于市南区中山路62号。1932年10月开工,1934年1月竣工,中国建筑师罗邦杰设计。建筑为砖石结构,外贴砌花岗岩,平面接近方形,中部为顶面采光的天井,建筑为地上三层,地下一层,主入口位于中轴线上,入口经小过厅即进入二层大营业厅,顶部采光。大厅四周为办公室,用围廊与大厅分隔。营业厅内为三面白大理石柜台,中央设休息坐凳。一层地面砌铺汉白玉,立面花岗岩贴面大块分割,干净简洁,比例得当。现为中国工商银行青岛分行。
中国国货股份有限公司 位于市南区中山路149号。约建于1933年,由青岛联益建业华行设计师许守忠设计,是青岛当时规模最大的商业建筑。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地上三层,地下一层,主入口设在中山路与胶州路口的拐角处。北及西向沿街各设一入口。转角处高起为四层形成塔楼,建筑以塔楼形成构图中心,是30年代较新的建筑处理手法。一层室内东西向随坡设计二个标高,一、二、三层作营业厅。该楼一直为青岛较大的百货商场之一。
中国实业银行青岛分行 位于市南区河南路13号。设计于1932年2月,1933年5月12日奠基,1934年1月15日竣工。设计单位为青岛联益建业华行,设计师为许守忠,申泰营造厂施工。砖石结构平顶,地上三层,地下一层,1987年上部又接一层作办公用房,建筑面积3843.51平方米。一层中部为12×18平方米的营业厅,周边为储蓄所及办公辅助用房,二、三层为宿舍、办公用房。其正门为罗马式券顶,铜质雕花图案。主立面全部为花岗岩贴面,作竖向两段分割,一层系半圆形券窗,其他各层为矩形窗,拱门与拱窗两边各附花岗岩大小柱,整个建筑为古罗马建筑风格。青岛解放后为中国人民银行青岛支行。
朝鲜银行青岛支店 位于市北区馆陶路12号。建成于1932年。日本建筑师三井幸次郎设计。总建筑面积2000平方米,矩形平面,地上两层,地下一层,东南两面临街,室内大厅650余平方米,高约8米,天花板顶部均用图案花饰,过厅地面彩色石面,以侧窗及顶部采光,宽敞明亮。外墙勒脚为花岗岩,立面为深赭色面砖墙面,檐部欧洲古典线型,檐下花牙条石,淡色浮雕,通体朴素大方,与入口附近的巨大的花岗石圆券窗及优美的铁窗花格形成对比,两主入口的雨棚及门柱上繁密的纹饰更突出入口。构图手法上受美国路易·沙利文的影响,整个建筑体现日本建筑风格。青岛解放后为工商银行青岛分行市北支行。
大陆银行青岛分行 位于市南区中山路70号。1933年设计,1934年9月13日建成。罗邦杰设计,新慎记营造厂施工建造,建筑面积1528.72平方米。地上四层,地下一层,砖石结构。该建筑为30年代流行的西式新型建筑,山花突起,并饰以装饰性图案,花岗石贴面。主入口在角部,凹廊为黑色磨光花岗石贴面,构图中心的女儿墙加高以微凸浮的几何线条处理。楼内为木地板地,房间敞亮。其地下室内的金库(当时称“银柜”),设施为德国西门子公司制造,设有大型反射镜、半自动机械门等。现为山东省食品进出口青岛分公司办公楼。
菜市楼 位于市南区莘县路15号。建于1934年,是后海沿一带唯一的大型近代商场,由青岛商会及商民集资而建。建筑面积8900平方米,地下一层,地上三层,一、二楼为室内商场,三楼办公,出售干鲜海货、百货,顶层系露天市场。菜市楼楼内布局呈双回字框架结构,每层由270根水泥柱间隔成135间自然店,宽敞明亮,风格独特。建筑外型为对称式设计,立面采取竖向分割,花岗岩砌基,整体造形大方稳重。50年代初即成为民宅。
金城银行青岛分行 位于肥城路与河南路交叉处,建成于1935年9月17日,陆谦受设计。主入口在转角处,整个建筑占地1.2亩,建筑面积2190.9平方米。建筑华贵凝重,地上三层,底层作基座处理,花岗石贴面,主入口上部的二、三层五根爱奥尼克柱式承托三角形山花,其上是一仿十九世纪设计钟楼,两翼作竖向划分,欧洲古典式檐口,以欧洲古典“三段式”处理手法。青岛解放后为市南区第一医院门诊楼。
新新公寓 又名新新饭店、观光饭店。位于市南区广西路,建于1935年,为近代建筑,原为四层,并有地下室,后增为五层,平面呈回字形。钢筋混凝土结构,楼顶正中有玻璃穹顶,采光极佳。建筑面积4000平方米,有酒吧、舞厅等。外墙水平分隔,线型流畅,凹阳台处理。1966年6月更名为华侨饭店。
东海大饭店 又名东海饭店。位于市南区汇泉路5号。建于1936年,为金融家张3伯和美国亚德姆斯资美洋行合资建设,上海新瑞和洋行(英)打样间设计,上海锦生记营造厂施工,总建筑面积约12000平方米,六层,局部七层,钢筋混凝土结构,平面呈扇形。设有餐厅、舞厅、咖啡厅和88套客房及电梯设施。是当时青岛市最大的饭店,也是外国人在青岛设计最早的具有现代主义风格的大型公共建筑。建筑采用分层逐间后退的手法,再加淡蓝色外墙粉刷,显得体态轻盈活泼,与所处的山海环境融为一体,构成沿海一著名景点。
五起楼 又名洪泰商场,位于北京路与河北路交叉口,系30年代栖霞人李莲溪独资建造。建筑五层,钢筋混凝土结构,面积约7000平方米,当时底层为商店,2~5层为个体商业摊点,楼顶为露天游乐场,室内设电梯。整个建筑立面竖向分割,窗户排列整齐,外墙由花岗碎石贴面,简洁明快。解放前为市区主要商场之一,解放后改为民居。
汇泉宾馆 位于市南区南海路9号。始建于1976年,竣工于1978年。青岛市建筑设计室设计,市房产局直属队施工。总建筑面积1.7万平方米,总投资405万元。建筑主体为11层,局部为14层,设有380个床位。主楼一、二层为公用部分,包括门厅、休息厅、商业厅、接待厅、服务厅、汇泉宾馆大中小餐厅、游艺厅等,3~11层为客房,12层为台球室及上人屋顶。标准层每层设有标准间客房18套、双套间客房2套、小会议室1间,客房开间3.8米,进深4.7米,净面积15.93平方米。建筑形体为一字形板式建筑。主立面3~11层均设阳台,横向栏板与竖向分间隔板既是遮阳构件,又起到了装饰作用。立面通体为白色马赛克贴面,阳台内壁涂果绿色乳胶漆,外观简洁、明朗,无繁琐装饰。80年代为汇泉王朝大酒店。
黄海饭店 位于市南区延安一路75号,市建筑设计院设计,市第二建筑公司施工,1979年10月开工,1982年12月竣工。建筑面积25300平方米,主楼建筑面积15985.31平方米。主楼工程为21层旅馆建筑,长48.92米,宽20.80米,底层层高4米,标准层层高2.9米,建筑平面呈条形。一楼大厅为二层高度,北、西两面设回廊。一层通过一跑大楼梯直达二层。一、二层通过大厅联通西边两层餐厅。二层东侧联大会议厅,各层电梯间对过各设大型会议厅一个。楼东南设大型多功能厅一处。主楼结构型式为钢筋混凝土箱形基础,外墙除山墙、后墙部分是大模板现浇陶粒混凝土外,其余为加气混凝土、陶粒混凝土复合板,内墙为240~160毫米厚现浇混凝土承重墙,内隔墙为120毫米厚砖墙。屋面为上人屋面,设有混凝土伞控,楼中间设电梯四部;南端及中间设有楼梯。外墙面贴马赛克,山墙、窗间墙及线条贴面砖,门厅贴大理石,地面为加色水泥地面及水磨石地面。整个建筑主面处理以水平线条为主,间以局部立夹板,简洁大方。
中国工商银行青岛市分行 位于市南区山东路25号。该行于1987年动工兴建,1989年竣工。由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科工委设计院设计,由办公楼、营业厅、电脑楼、餐厅等组成,总占地30.18亩,总建筑面积为3.2万平方米。主建筑为22层。整个建筑处理采用水平线条,简洁明快,组合错落有序,门前图案类古币的石拱浑厚典雅,4根石柱雄伟壮观。
海天大酒店 位于市南区湛山大路39号。占地面积39360平方米,由东、西客房楼(一期)和联接体群房组成。一期工程为西客房楼,于1988年10月建成。楼15层(含地下2层),总高57米,该楼除结构部分由青岛市建筑设计研究院设计,其余部分由香港巴马丹拿建筑师设计事务所设计,中国建筑工程总公司第三工程局第四工程公司施工。西客房楼为矩形平面,东西宽19米,南北长75米,山墙端切角成梭形,朝向广场及城市干道,整个楼中的房间都可望见大海。建筑物为钢筋混凝土框架剪力墙结构,外填充墙采用陶粒混凝土,内墙采用普通粘土空心砖。主楼标准层高3.3米,底层层高4.5米。四季厅屋盖采用钢架结构,铝合金框、中空钢化玻璃顶罩。主楼以水平交替出现的深棕色、白色釉面砖饰面,形成富有韵律的带状条纹。建筑物外观简洁。联结主楼的群房竖向尺度较低,横向具有较为宽松的伸展空间,建筑物虽处于两条道路的挟持地段,但由于布局得当,避免了庞大的建筑体量对道路的压抑。内设多层餐厅、多功能厅、商店等。现为青岛最大的涉外宾馆之一。
龙山宾馆 位于市南区龙山路。属地下坑道建筑。坑道式人防工程改建,青岛市人防设计科研室设计,青岛市人防办公室组织施工。总建筑面积16000平方米,宾馆共有客房110套,总投资为262万元,1980年4月开始设计,同年动工,1983年10月全部竣工。该建筑根据工程心理学的特点,着力解决地下产生的压抑、孤寂心理状态及生理反应,通过处理好光照、声响、色彩、空气、温湿度及室内空间等环境要素,创造一种舒适、安全、宁静和轻快的感觉,同时造成一种地下洞天的情趣。平面由四个分区组成,利用Y形主轴线大通道将四个分区的房间群有机的联系成一体。宾客出入口设在龙山路,副食、煤炭、杂物等运输均通过龙江路口,互不干扰。总服务台设在靠近正门的第一分区之大门厅内。公共活动部分的大餐厅、会议厅设在中部,有单独大门从公用大通道进出。宾馆内设有甲、乙、丙三级客房。甲级客房34套,净高3.0米,其中有双套间4套。乙级客房5套,净高3.3米。丙级客房71套,净高3.3米。地面采用预制钢筋混凝土架空地板。Y形大通道是一条地下商店街,地下商店建筑面积1600平方米。
北海宾馆 位于湛流干路7号。1983年1月开工,1985年7月1日竣工,占地面积25276平方米,总建筑面积22065.64平方米。其中,一期工程(主楼)建筑面积16967.83平方米,工程总造价1313万元。主楼为Y字形塔形建筑,采用剪力墙、框支剪力墙、壁式框架相结合的现浇钢筋混凝土结构。80%以上的客房能见到阳光,客房15层,檐高49.20米,局部18层,檐高60.20米。东面与主楼相连通,设有八角形大餐厅、大会议室,厨房设在主楼北面,西餐厅为六角形,设在楼西面。锅炉房、变电所、洗衣房、50吨冷库设在主楼的西北,使主副食、燃料、垃圾杂物等由西大门后勤供应口出入。主楼出入口设在东南面,从湛山大道直入,有绿地和停车场。在西南面二期工程,建小楼三栋,一栋为俱乐部游艺场,两栋为别墅式客房。主楼十六层为休息廊,设酒吧间和茶座。屋顶上建三个亭子,作屋顶花园。全楼以淡绿色马赛克作饰面,阳台内刷果绿色涂料。
东方饭店 位于市南区大学路4号,大学路与龙口路道路转角处。始建于1984年,1989年竣工并投入使用。占地3200平方米,建筑物总面积15765.2平方米,层数16层。由青岛市建筑设计院设计,青岛市第二建筑工程公司施工,框架结构。该建筑一层计1200平方米,由大堂、酒吧、商场、美容美发组成,二层和三层各有两个1500平方米的大餐厅和部分单间餐厅对外营业,其余面积为厨房等。第4~17层每层约600平方米均为标准客房及部分办公、游乐用房,地下室为仓库。楼内设有一部主要楼梯及一部疏散楼梯,大厅内设有两部电梯,一部直至16层顶部作客用电梯,一部可达三层,作为餐厅用电梯。内部平面使用合理,不同功能交通流线明确,互不干扰。整个建筑平面由于坐落在道路交叉口,设计将大门入口设于建筑转角处,利用坡道将人流、车流直接引入大挑罩下,经门厅直入大厅。而餐厅、商场、大堂等主要对外公用建筑部分,沿两道路建设,作三层设计,与后边的16层客房主楼部分通过大厅互相接合、沟通,使建筑物既使用合理又高低错落富有变化。建筑造型及立面处理,无琐碎手法及装饰,简洁大方。低层利用水平横带作到统一,高层建筑部分利用建筑墙面的阶形错位形成垂直线条,加上建筑墙面基本上全为白瓷砖面,色调统一,形成完整的建筑处理格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