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读:论坛广告管理办法·2012青岛啤酒节专题报道·牢记:青岛旅游局投诉电话
·青岛圈论坛广告投放说明·2012最新青岛旅游攻略·2013年1月青岛潮汐表
·青岛旅游景点介绍|图片·青岛旅行社排名及报价查询·青岛旅游就入住中山旅馆
返回列表 发帖

青岛市志13:社团志 第二篇 青岛市总工会

第二篇 青岛市总工会  
第一章 组织机构

第一节 市总工会机关


  1949年青岛解放前夕,中共胶东区委抽调干部,组成山东省职工联合总会驻青办事处。于6月2日随军入城,作为市级工会的领导机关开展工作。6月8日,以山东省职工联合总会驻青办事处的名义,召开了青岛市第一次职工代表座谈会,讨论通过了成立青岛市职工联合总会筹备委员会的事项,并推选出筹备委员会委员75人(入城干部35人、工人37人、职员3人),常委19人。6月16日,筹委会举行首次会议,选举产生常委会,由中共青岛市委书记薛尚实任主任,滕景禄任副主任,徐伯玉任秘书长。设1处6部:秘书处、组织部、文教部、劳保部、生产工资部、女工部、青工部。除青工部外,其他处、部均设科。机关编制为81人。办公地址在广西路24号。8月上旬全市公营企业普遍开展了建立工会组织和发展会员的工作。10月,青岛市职工联合总会筹备委员会改称为青岛市总工会筹备委员会。到1950年1月,在全市12万职工中已发展会员?86 000多人?,占职工总数的70%强。1950年2月27日至3月2日,青岛市召开首届工会会员代表大会,正式成立青岛市总工会。市总工会设主席、副主席、秘书长。机构设置有办公室、组织部、文教部、生产工资部、劳保部、女工部、青工部和秘书处。除青工部外,各部、处、室均设科。1951年5月市第二届会员代表大会后,市总工会机关部门设置作了部分调整,保留办公室、组织、文教、生产工资、劳保、女工等1室5部,撤销秘书处和青工部,设立财务处。
  自1953年10月,青岛市总工会改称为青岛市工会联合会。保留原办公室、财务处、组织、劳保、生产、女工等1室1处4部,改文教部为宣传部,增设私营企业部。1954年财务处改为财务部。同年秋,设立中华全国总工会青岛劳动保险事业管理处(归全总领导,1960年人员配备列入市总工会编制)。机关编制定员为126人。1955年6月,经市委批准,劳保部划分为劳动保护和劳动保险两个部。私营企业部在对资本主义工商业初级阶段改造完成后,即行撤销。
  1958年5月,市工会第五届代表大会后,机关撤销秘书长编制。部门设置为办公室、组织部、宣传部、教育部、生产部、劳保部、女工部、文教部、财务部、财贸部等1室9部。1959年,市工会机关部门进行了较大的调整,由原1室9部调整为1室4部,即办公室、生产部、组织部,撤销女工、文教、财贸3部,宣传和教育两部合并为宣教部,改劳保部为生活女工部,财务部并于办公室改为财务科。1960年4月青岛市工会联合会复称为青岛市总工会,其内部机构设置未变。
  “文化大革命”开始后,1967年1月26日,由22个群众“造反”组织联合在汇泉广场召开大会,成立“青岛市革命职工造反工会委员会”,宣布夺取总工会权力。至此,青岛市总工会停止活动。同年4月19日,经“青岛市革命委员会”同意,在“青岛市革命职工造反工会委员会”的基础上成立了“青岛市革命职工总司令部”。1969年11月13日,市革委宣布撤销“工总司”,建立了由26人组成的青岛市工代会筹备委员会。1970年5月召开青岛市首届革命工人代表大会,成立青岛市革命工人代表大会委员会(工代会)。工代会设办公室、组织组、宣传组、教育组、生产组和生活女工组。1973年工会组织得到恢复和整顿。同年4月青岛市革命工人代表大会委员会改为青岛市总工会。改称后的青岛市总工会内部机构设置由原1室5组改设为1室5部,撤销教育组,设立劳保部。即办公室、组织部、宣传部、生产部、劳保部和生活女工部。1979年1月增设教育部,6月,设青岛市职工技术协作委员会办公室,列为事业编制,11月,恢复疗养事业管理处,1982年11月增设工运史办公室。
  1985年2月,市工会第八次代表大会后,机关设办公室、政工处、宣传部、教育部、文体部、生产保护部、组织民主管理部、生活女工部、财务部、技协办公室、工运史办公室和疗养事业管理处。1986年底增设信访处。1987年3月增设纪检组、老干部处和行政处。同年8月,技协办公室改为单列处级事业单位,行使行政管理职能。1989年6月,宣传部与教育部合并为宣教部,同时设立调研室。编制定员为80人。
  解放以来,市总工会还先后投资兴建了青岛市职工业余大学(1989年1月列市直单位),青岛市工人文化宫,青岛湛山疗养院,青岛国际海员俱乐部。另外还有市总工会干部学校,市总工会第二工人文化宫,市总工会第一、二、三职工学校,市南、台东、四方、沧口4个地区俱乐部。


第二篇 青岛市总工会  
第一章 组织机构
第二节 所属工会组织

产业工会


  建国后,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会章程所规定的按产业建立工会的原则,在建立市总工会的同时,建立了一些市级产业工会,至1952年全市产业工会已发展到16个。1958年以后,产业工会陆续撤销或合并,在市总工会内设产业工作委员会,负责领导几个产业工会工作。1962年,全市产业工会组织调整为重工、轻工、纺织、市政建设、海员、财贸、教育、卫生、文化等9个市级产业工会和交通、手工业两个工会工作委员会,编制定员为53人,比1957年减少70%。这种机构设置一直延续到1967年1月。1975年,一些产业工会陆续恢复。

TOP

第二篇 青岛市总工会  
第一章 组织机构
第二节 所属工会组织

青岛市纺织业工会


  1949年10月成立。1950年10月,根据纺织工会全国委员会关于统一各级委员会名称的要求,改称为中国纺织工会青岛市委员会,其间共召开过6届会员代表大会。


青岛海员工会


  前身为“山东省职工联合总会驻青办事处”领导的海员工作组。青岛解放时随军入城,1949年10月正式成立。该组织为市级产业工会。1950年8月,改称为中国海员工会山东区委员会(属省级产业工会,由市总工会代管)。1959年6月撤销中国海员工会山东区委员会,成立海员工作委员会,列入市工会编制序列,对外名义为中国海员工会青岛市委员会。1967年1月被迫停止活动。1980年8月,恢复为省级产业工会,名称为中国海员工会山东省委员会,直属省总工会领导。该会共召开过4届会员代表大会。


青岛市市政工会


  1949年12月成立。1957年9月撤销后并于建筑工会。召开过两届会员代表大会。


青岛市建筑工会


  1952年成立。该会原为青岛市市政工会青岛建筑公司委员会。1955年8月,改称为中国建筑工会青岛市委员会。1959年后停止活动。召开过3届会员代表大会。


青岛市财政金融工会委员会


  1953年4月成立,1956年12月撤销,成立青岛市金融工会工作委员会。共召开过两届会员代表大会。1957年撤销金融工会工作委员会,建立金融工会。


青岛市五金工会


  1949年12月成立。1951年10月改为中国机器制造业工会青岛市委员会。1953年划分为中国第一机械工会青岛市委员会和中国第二机械工会青岛市工作委员会。



青岛市文化教育工作者工会


  1949年11月成立。1950年11月后,文教工会所属大学、中学、小学、社教、医务、文艺等6个分会划分为3个产业工会。(一)中国教育工会青岛市委员会,至1957年该会共召开过4届会员代表大会。(二)青岛市医务工作者工会委员会,1954年改称为中国医务工会青岛市委员会。1957年全国医务工会撤销后,随之改称为青岛市医务工会委员会。该会共召开过4届会员代表大会。(三)青岛市文化艺术工作者工会委员会。1958年后,成立文教医务工作委员会,在市总工会内合署办公,对外仍保留3个产业工会名称。



青岛市店员工会联合会


  1950年3月成立。1951年3月改称为中国店员工会青岛市委员会。1956年4月又改为中国商业工会青岛市委员会。后以该会为主与其他相关产业工会合并演变为青岛市财贸工会。至1958年共召开过6届工会会员代表大会。


青岛市食品工会


  1950年9月成立。1951年4月改为中国食品工会青岛市委员会。1952年9月并入轻工业工会,其间共召开过2届会员代表大会。


青岛市轻工业工会委员会


  1949年12月成立。1957年7月改称为中国轻工工会青岛市委员会。其间共召开过4届会员代表大会。1958年后撤销,在市总工会内设轻化工工作委员会。


青岛市搬运工会联合会


  1950年1月成立。1951年1月改称为中国搬运工会青岛市委员会。1953年并入山东省公路运输工会青岛市委员会。共召开过3届会员代表大会。


山东省公路运输工会青岛市委员会


  1950年2月成立。1956年12月改称为中国公路运输工会青岛市委员会,其间共召开过3届会员代表大会。1962年后,市总工会增设交通工作委员会,负责领导交通、港务、海运、铁路、邮电等局的工会工作。


中国铁路工会济南铁路区工会青岛铁路分区委员会


  1950年5月成立。1973年恢复工会组织时称为青岛铁路分局工会委员会。1979年改称济南铁路局工会青岛铁路分局委员会。1983年又改为中国铁路工会青岛铁路分区委员会。1987年更名为中国铁路工会青岛铁路分局委员会。共召开过7次会员代表大会。接受济南铁路局工会和市总工会双重领导,以济南铁路局工会领导为主。

其它产业工会


  除以上产业工会外,在50~60年代,全市先后还曾建立过电信工会、邮政工会、出版印刷业工会、机关工作者工会,手工业工会联合会、供销合作社工会、冶金工会、盐业工会、重工业工会、财贸工会等市级产业工会。

TOP

第二篇 青岛市总工会  
第一章 组织机构
第二节 所属工会组织

县(市)总工会


  平度县总工会(1989年7月改为平度市总工会) 平北县、平东县、平南县、平西县,1950年5月以前同是平度县前身。1950年5月,平北县改称平度县,1952年6月,平南县改称蓼兰县。1953年9月,平西县并入蓼兰县,平东县并入平度县。1956年3月,蓼兰县并入平度县。1983年10月,该县由昌潍地区划归青岛市。1950~1989年,该县工会共召开过7届会员代表大会。时间分别为1950年12月、1957年12月、1963年10月、1973年4月、1979年11月、1984年11月、1989年11月。1990年所辖基层工会397个。职工59 202人,会员46 706人,专职工会干部184人。
  胶县总工会(1987年4月改为胶州市总工会) 1949年12月成立,至1986年,共召开过8届会员代表大会。时间分别为:1949年12月、1952年6月、1955年1月、1956年8月、1973年1月、1980年3月、1986年7月(其中第五届为误计,未开)。1979年该县由昌潍地区划归青岛市。1990年该会所辖基层工会233个,职工46 544人,会员?32 889人?,工会专职干部168人。
  即墨县总工会(1989年10月改为即墨市总工会) 即东县工会建于1949年10月,即墨县工会建于1950年8月。1956年即墨、即东两县合并为即墨县。1979年1月,该县由烟台地区划归青岛市。至1988年共召开过8届会员代表大会。时间分别为:1951年6月、1957年6月、1963年10月、1968年10月、1972年12月、1980年4月、1984年12月、1988年1月。1990年该会辖基层工会348个,职工72 050人,会员56 949人,工会专职干部214人。
  胶南县总工会(1991年2月改为胶南市总工会) 藏马县工会1949年10月成立,胶南县工会1949年12月成立。1956年藏马县工会联合会并入胶南县工会联合会。1979年1月该县由昌潍地区划归青岛市。至1987年共召开过6届会员代表大会。时间分别为:1956年9月、1963年8月、1968年8月、1972年12月、1980年3月、1985年3月。1990年该会辖基层工会292个,职工54 421人,会员46 443人,工会专职干部240人。
  莱西县总工会(1991年2月改为莱西市总工会) 1951年4月成立。1983年10月,由烟台地区划归青岛市。至1989年共召开过9届会员代表大会。时间分别为:1951年4月、1952年12月、1957年3月、1963年10月、1969年9月、1973年4月、1980年5月、1986年9月、1989年12月。1990年该会辖基层工会227个,职工46 500人,会员35 633人,工会专职干部60人。
  崂山区总工会 1950年2月中共崂山区工委设工会书记,主管职工工作。1952年5月,成立青岛市总工会崂山区办事处,1961年改为崂山县总工会。1989年1月撤县,改为崂山区总工会,共开过4次代表大会。时间分别为1964年4月、1970年6月、1980年4月、1990年10月。1990年该会辖基层工会196个,职工57 213人,会员?48 606?人,工会专职干部139人。

TOP

第二篇 青岛市总工会  
第一章 组织机构
第二节 所属工会组织

区工会办事处


  青岛解放后,在筹备建立各产业工会的同时,市总筹委会委派一部分干部在市内各区的私营企业中开展工会工作,并建立了李村、台东、浮山、四沧、台西、市南、市北区办事处。1949年8月,市总筹委会建立私营企业委员会,负责私营企业工会工作,各区办事处撤销。1952年6月又先后在台东、台西、市南、市北、四方、沧口6区和崂山郊区设立了区办事处,全称为青岛市总工会××区办事处,作为市总工会的派出机构,列入市总工会编制序列,其人、财、物等归市总工会直接管理。各区办事处的干部配备8~10人不等。1956年7月根据上级关于加强产业工会的指示精神,市总工会所属各区工会办事处撤销。1957年8月恢复区工会办事处建制。1961年3月撤销崂山郊区,设立崂山县,原崂山郊区办事处相应撤销。1963年3月撤销台西区,该区办事处也随之撤销,基层工会隶属关系移交市南和市北两区办事处。1970年春,各区陆续成立了区革命工人代表大会委员会。1973年在恢复市总工会名称的同时,各区工代会均改称为区工会委员会,并召开了各区的工人代表大会,选举产生区工会委员会。1979年6月,根据全国总工会“九大”章程规定,市总工会决定将各区工会委员会仍改为青岛市总工会××区办事处。重设的市总工会各区办事处,仍属市总工会的派出机构。编制列在各区序列内,由区委负责干部配备和管理,其经费开支由市总工会划拨。1990年,设市南、市北、台东、四方、沧口、黄岛六个区办事处,辖基层工会372个,职工58 180人,会员52 631人。

TOP

第二篇 青岛市总工会  
第一章 组织机构
第二节 所属工会组织

局(公司)、市直基层工会


  局(公司)工会大部分是从产业工会沿革而来的。1958年以后,根据中央关于工会工作以地方党委领导为主的指示精神,产业工会陆续撤销或合并,一些原由产业工会领导的局级工会组织,改为由所属党委和市总工会双重领导。1970年市工代会成立后,各局党组织也指派专人负责工会工作。1973年各局重建工会组织,列入所属局党委编制序列,在同级党委和市总工会的领导下开展工作。一些驻青的中央和省属企业及大专院校、科研机构等单位,则列为市总工会直属基层。

7.jpg

TOP

第二篇 青岛市总工会  
第一章 组织机构
第二节 所属工会组织

青岛市首届工会会员代表大会 


  1950年2月27日至3月2日在武定路礼堂召开。出席大会的代表共446人,代表全市16个产业的12万职工和86 000多名工会会员。大会听取和通过了市总工会筹委会副主任孙刚作的《青岛市八个月来的工运总结及今后任务》的报告,通过了青岛市总工会章程。选举产生青岛市总工会首届执行委员会委员54人,候补执委11人,并选出由19人组成的常务委员会,中共青岛市委副书记薛尚实任主席,孙刚、孟宪荣为副主席,王海亭任秘书长。大会还选举了由10名监委、3名候补监委组成的监察委员会。

TOP

第二篇 青岛市总工会  
第一章 组织机构
第二节 所属工会组织

青岛市第二届工会会员代表大会


  1951年5月26~30日在市政协礼堂召开,出席大会的正式代表121人,列席代表141人。代表全市13万职工和93 000多名会员。通过市总工会副主席孙刚作的《一年来工会工作总结和关于今后工作任务》的报告。审查和通过市总工会秘书长辛广义作的《一年来财务工作的报告》和刘鸿善作的经费审查报告。张公庭就大会收到的167件提案作了提案整理和审查报告。大会选举产生由41名执委和13名候补执委组成的市总工会第二届委员会。中共青岛市委副书记薛尚实任主席,副主席孙刚、柳运光,秘书长辛广义。

TOP

第二篇 青岛市总工会  
第一章 组织机构
第二节 所属工会组织

青岛市第三届工会会员代表大会


  1953年3月10~14日在市政协礼堂召开。出席大会的正式代表300人,列席代表50人,代表全市160 167名职工,131 375名会员。中共青岛市委第三副书记孙汉卿到会作《关于目前形势与任务》的报告。市总工会副主席辛广义作《青岛市21个月来工会工作总结与今后的任务》的工作报告。大会选举产生的委员会由49名执委和9名候补执委组成。主席孙刚,副主席祝林、辛广义(兼秘书长),经费审查委员会由7名委员、3名候补委员组成。

TOP

第二篇 青岛市总工会  
第一章 组织机构
第二节 所属工会组织

青岛市工会第四届会员代表大会


  1955年2月15~19日在青岛工人疗养院召开。正式代表126人,列席代表36人。代表全市171 555名职工和146 540名会员。中共青岛市委第一副书记孙汉卿和副市长李慕分别代表市委和市Gov讲话。市工会联合会主席孙刚作《青岛市一年零九个月的工作报告》和《青岛市四届工代大会关于今后工作任务的报告(草案)》,辛广义向大会作财务工作报告和第三届经费审查委员会主任戚贻先作经费审查报告。大会选举产生市工会联合会第四届执行委员会,执行委员45人,候补执委8人,并由15人组成常务委员会。主席孙刚,副主席辛广义(兼秘书长)、胡觉民、桑芳国、丁菊畦。选举由7人组成的经费审查委员会。

TOP

第二篇 青岛市总工会  
第一章 组织机构
第二节 所属工会组织

青岛市工会第五届代表大会


  1958年5月22~25日在兰山路礼堂召开。正式代表213人,列席代表66人,代表全市职工198 041人,工会会员168 067人。中共青岛市委书记处书记王卓青作《为坚决贯彻初级阶段建设总路线而奋斗》的报告。孙刚副市长代表市Gov讲话。市工会联合会代主席辛广义向大会作《动员全市职工,为贯彻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初级阶段的总路线而奋斗》的工作报告。大会还听取财务工作报告和经费审查报告。选举产生市工会联合会第五届执行委员会,执委45人,候补执委9人,常务委员11人。主席辛广义,副主席韩洪勋、盛晓岑。

TOP

第二篇 青岛市总工会  
第一章 组织机构
第二节 所属工会组织

青岛市首届革命工人代表大会


  1970年5月5~12日在市人民会堂召开,出席会议的代表1 538名。青岛警备区政委、中共青岛市革命委员会核心领导小组成员史世屏到会祝贺并讲话。中共青岛市革命委员会核心领导小组成员段毅作《高举毛泽东思想伟大红旗,建设一支非常无产阶级化、革命化、战斗化的工人阶级队伍》的报告。大会通过了《青岛市革命工人代表大会试行章程》。选举产生青岛市革命工人代表大会委员会。委员76人,常务委员26人。主任郝建秀,副主任孙发成、李万太、孙启书、张取善。

TOP

第二篇 青岛市总工会  
第一章 组织机构
第二节 所属工会组织

青岛市工会第七次代表大会


  1975年12月13~16日,同共青团青岛市第八届、青岛市妇女联合会第五届代表大会同时召开。出席会议的正式代表760名,列席和特邀代表41名。中共青岛市委书记刘众前到会讲话,市总工会主任潘学林作《团结全市工人阶级,为巩固无产阶级专政而斗争》的工作报告。大会选举产生青岛市总工会第七届委员会,委员85人,常务委员19人。主任潘学林,副主任王明非、刘显、孙发成、吴桂云。

TOP

第二篇 青岛市总工会  
第一章 组织机构
第二节 所属工会组织

青岛市工会第七次代表大会


  1975年12月13~16日,同共青团青岛市第八届、青岛市妇女联合会第五届代表大会同时召开。出席会议的正式代表760名,列席和特邀代表41名。中共青岛市委书记刘众前到会讲话,市总工会主任潘学林作《团结全市工人阶级,为巩固无产阶级专政而斗争》的工作报告。大会选举产生青岛市总工会第七届委员会,委员85人,常务委员19人。主任潘学林,副主任王明非、刘显、孙发成、吴桂云。

TOP

第二篇 青岛市总工会  
第一章 组织机构
第二节 所属工会组织

青岛市工会第八次代表大会


  1985年2月2~6日在市人民会堂召开。出席大会的正式代表849名,特邀代表57名,列席代表21名。代表全市85万职工和66万多名会员。中共青岛市委副书记孙炳岳代表市委到会讲话,副市长宋玉珉作《经济形势报告》。市总工会主席张作桐作《团结全市职工,站在改革前列,在两个文明建设中发扬主人翁精神》的工作报告。大会选举产生青岛市总工会第八届委员会,委员81人,常务委员10人。主席张作桐,副主席姜华山、潘学林、张钧显、刘福英。并选举产生由11人组成的经费审查委员会。

TOP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