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积分
- 48769
- 名望
- 1893 点
- 铜币
- 24979 枚
- 优惠券
- 243 张


|
第一篇 建国前的工青妇运动
第一章 工人运动
第二节 工人斗争
1925年日商纱厂工人三次同盟大罢工
1914年,日本帝国主义取代德国侵占青岛后,1916~1923年,先后在青岛四方、沧口开设6家大型纺织工厂,拥有纱锭24万枚,占全市纱锭总数90%以上,工人近20 000名,占全市产业工人总数70%。日本厂主压低工人工资,延长工时,提高劳动强度,实行人身侮辱,严禁成立工会,广大工人处境十分困苦。1925年春,在四方机厂工人2月罢工与上海日商纱厂工人4月大罢工相继胜利的鼓舞下,青岛各日商纱厂工人,在中共青岛地方组织领导下,积极组织工会。四方日商大康纱厂(现国棉一厂)在司铭章等努力下,会务进展迅速。4月15日,厂主察知后派人持枪闯入工人宿舍搜去会员名册,并抓走3名工人拷打。秘密工会发动工人向厂主要求放人,散发《泣告书》,质问日本人有什么权利搜查中国人的住地?扣押中国的国民?第三日,被关押的工人放回,但被解雇。工会认为必须继续斗争,于是提出21条要求,限日本厂主24小时内答复。“21条”主要内容有承认工会、不得借故开除工人代表、不得任意打骂工人、每日增加工资1角、童工工作时间不得超过8小时、扣罚的工资充作工人教育费等。成立了大康纱厂罢工委员会,下设组织、宣传、秘书、交际、会计、庶务、交通等股及纠察队、宣传队、下层军警接待委员会等。罢工委员会总指挥为司铭章,副总指挥苏美一、李敬铨等,纠察大队长由李敬铨兼任。19日晚9时,日本厂主无答复,罢工委员会遂下令,全厂4 000余工人开始罢工,发出第二个《泣告书》,呼吁各厂工友与社会给予同情、支援。21日,大康工人在四方游行,同时加强对外宣传、联络工作。厂主召来青岛保安队封锁工人宿舍,减少工人口粮供给。23日,日商内外棉纱厂(现国棉二厂)3 000余工人罢工。24日,日商隆兴纱厂(本名日清纱厂,现国棉三厂)2 000余工人罢工,声援大康工人,并向本厂厂主提出要求,内容基本与大康工会相同。至此,四方3家日商纱厂实现同盟罢工,人数近10 000人。25日,台东区日商铃木纱厂(现青岛丝织厂)800名工人酝酿罢工,厂主急忙宣布暂时休业,将工人给资遣散。26日,沧口日商钟渊纱厂(现国棉六厂)5 000名工人与富士纱厂(现国棉七厂)1 000名工人怠工,两厂厂主均效铃木做法,宣布暂时休业,遣散工人。日本驻青总领事崛内遂惊呼:“上海Our Party人潜来青岛煽动工潮”,要求地方当局侦缉法办。5月4日,中共青岛支部书记邓恩铭被捕,随即被驱逐出境。经胶澳商会斡旋,5月9日,日本厂主同意了工会要求中的主要条款,双方达成协议。11日,3纱厂工会联合举行庆祝罢工胜利大会,与会工人及各界代表万余人,高呼“工会万岁!”、“打倒日本帝国主义!”、“打倒资本主义!”等口号。会后大游行,以3纱厂工会牌子为前导,鞭炮鼓乐齐鸣,最后在各纱厂工会门口举行悬牌典礼,3纱厂工人一齐复工,第一次同盟罢工结束。
邓恩铭被驱逐出境后,中共山东地方委员会派李慰农来青岛(化名王伦),任四方支部书记,与山东地委负责人尹宽、刘子久、王尽美等共同领导罢工斗争。5月中旬,全国总工会副委员长刘少奇来青岛巡视,向罢工擎天柱提出:工会要紧密团结工人群众,并警惕敌人的反扑,必要时再行罢工。果然日本厂主均无意履行协议,尤其视工会为心腹大患。以“自动退职”被解雇的3纱厂工会代表达51人,他们虽离厂但仍担任会务。日方遂以工会纵容工人怠工为由,指使胶澳当局对3纱厂工会的登记申请不予批准,必须解散。15日,胶澳警察厅长陈韬率数百人去大康、内外棉、隆兴3纱厂,命令摘下工会牌子。3纱厂工会坚决不许摘牌,陈被工人围住,不得脱身,至深夜,无奈将牌子重新挂上,方得狼狈而回。于是工人占据了工厂,第二次同盟罢工开始。
27日,日本公使向段祺瑞执Gov提出警告,要其镇压工潮,否则日方将不得不采取自卫手段。28日,日舰樱号、桦号自旅顺驶抵青岛。同日,山东军务督办张宗昌命张培勋旅自济南东开,并电胶澳商埠督办温树德“有必要即可开枪”。当夜,温与胶澳戒严司令王翰章密商后,调海军陆战队、保安大队、陆军、消防队共2 000人,全市戒严,封锁四方,包围3纱厂与工人宿舍,监视水道局、发电厂、四方机厂。29日凌晨3时半,军警和日本人向罢工纠察队猛烈开枪,内外棉纱厂当场死6人,加其他厂共8人,重伤17人,轻伤无数。这一事件史称“五·二九惨案”或青岛惨案。占据工厂的工人全部被逐出,逮捕69人,通缉200余人。3纱厂工会以及胶济铁路总工会、四方机厂工会等全被封闭。罢工负责人司铭章、苏美一、李敬铨、阎思栋、李怀材、范希祖等6人被捕后即解往济南。工人先后被遣返原籍者500余人,被开除解雇3 300余人。
“五·二九惨案”翌日,上海发生“五卅”惨案。中共中央号召全国开展反帝爱国运动。青岛工人在中共地方组织领导下,由恢复活动的胶济铁路总工会带头,成立沪青惨案后援会,与学界、新闻界、商界、妇女界数十个团体组成青岛市各界后援联合会,后又成立青岛工界援助各地惨案联合会、青岛各界联合外交促进会。广大工人积极参加募捐救济、抗议集会、游行示威和抵制日货活动。
大康、内外棉、隆兴3纱厂日本厂主在“五·二九惨案”后,从内地招募灾民(多为儿童)及市郊妇女入厂,6月10日3厂同时通告“整顿”完毕开业,规定工人必须保证不得参加工会,并取消了罢工争得的经济利益。日本监工对工人的虐待变本加厉。7月23日,大康纱厂发生日本人毒打童工重伤事件,群情激愤,秘密工会遂提出10条要求,限厂主4小时内答复。“10条”主要内容基本同于前“21条”,新增抚恤死伤工人及补发工资等。厂主不理,大康工人首先罢工,内外棉、隆兴工人继起响应,第三次同盟罢工开始。第三个《泣告书》宣告:“除此实别无求生之路,只有拚命作一最后的斗争”。《青岛公民报》发表评论,遣责日本厂主虐待工人的罪行,号召社会各界“本良心之主持,援助可怜之工人”。并特辟“工潮专载”栏目,及时报道罢工动态和各界声援情况,鼓舞工人的斗志。
7月25日,张宗昌匆忙自济南赶来青岛。26日凌晨,张命执法副司令尹德山率军警包围3纱厂,再次封闭胶济铁路总工会、各厂工会以及青岛工界援助各地惨案联合会、各界联合外交促进会、青岛学生联合会、青岛公民报社等爱国社团,大肆搜捕中共党员、工人领袖与爱国人士。中共四方支部书记李慰农、山东地委执委刘子久、工人领袖丁子明(丁菊畦)、孙义昌、赵石恪、《青岛公民报》主笔胡信之等25人被捕。邓恩铭、郭恒祥、赵鲁玉、傅书堂、纪子瑞、伦克忠等60余人被通缉。李慰农、胡信之被捕后受尽酷刑,坚贞不屈。29日,两人英勇就义于团岛。伦克忠与韩文玉受胶济铁路总工会委派赴北京呼吁求援。8月6日,与青岛学联代表在中山公园举行招待会,伦克忠愤怒控拆日本帝国主义及军阀张宗昌残害青岛与山东人民的滔天罪行,激起与会群众极大的义愤。张宗昌派人追踪,8月27日,伦、韩二人在北京被捕,即解济南。9月6日,伦克忠在济南被害。历时4个月的青岛日商纱厂工人同盟大罢工被残酷镇压下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