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积分
- 74166
- 名望
- 3110 点
- 铜币
- 40586 枚
- 优惠券
- 124 张


|
为马路摊点颁发合法“身份证”,靠做小买卖糊口的商贩不用再和城管玩“躲猫猫”。10月20日,市北区在全省率先推行公共区域设摊管理试点工作,在取缔区内14个占道、扰民摊点的基础上,另为章丘路、吉林支路、长春路等公共路段的27个露天摊点正式“开绿灯”,允许流动摊贩持证进入并对其进行市场秩序管理。
>>>堵
严防死守收效甚微
记者10月20日从市北区召开的城市管理相关会议上获悉,截至目前,全区共有在人行道、社区广场等公共区域自发形成的“马路摊点”41处,除了8个由Gov指定给特困人群创业的民生市场之外,其余30多处均为没有法律法规支持的“地下市场”,其经营者因被指称为“无证摊贩”,长期经受城管驱赶、工商取缔的“颠沛流离苦”。
“有条件的都想开大店、做大买卖,可当下还有大批人没能力进入正规市场,只能靠走街串巷的方式养家糊口,怎么办?”市北区城市管理执法局监察科负责人刘守杰表示,对于这一部分小商贩,过去城管部门的做法是靠运动式、突击式、严防死守式等“人海战术”来堵,但收效甚微,其矛盾面却日益显现。
“就拿今年的国际金融危机来说吧,失业者、外贸企业员工、大学生走上街头淘生存,他们的经营摊位你究竟取缔不取缔?”刘守杰表示,为了这一部分人,市北区2007年开始尝试开辟民生市场,但摊位远远不能满足市场经营需求。
>>>疏
27个摊点转为合法
为此,从本月开始,市北区城管、交警、民生创业中心、工商等多个部门将尝试“变堵为疏”的方式,首次划出27个流动摊点为合法经营区域,在全市率先迈出承认马路市场合法化的第一步。
这27个摊点由西至东遍布全市北区,分别分布于胶州路、章丘路、吉林支路、大港纬二路、长春路、台东三路等地段的人行道,绝大多数都是依托商贸圈、居民聚集区自发形成的,其周边缺乏快捷便利的购物市场,居民需求强烈,经营态势呈现供需两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