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读:论坛广告管理办法·2012青岛啤酒节专题报道·牢记:青岛旅游局投诉电话
·青岛圈论坛广告投放说明·2012最新青岛旅游攻略·2013年1月青岛潮汐表
·青岛旅游景点介绍|图片·青岛旅行社排名及报价查询·青岛旅游就入住中山旅馆
返回列表 发帖
36路公交车东端的终点站“福岭小区”,即是昔日的夹岭沟村。
     明代永乐年间(1403年—1424年),有山东琅琊(今胶南县、诸城县一带)王氏迁至即墨灵山。王氏六世祖王銮于明代成化二年(1466年)迁至张村(今崂山区中朝管区郑张村)。清代顺治(1644年—1661年)初期,王氏后人又迁居张村河南立村南张村。古时,夹岭沟村一带曾是一片荒山野岭,荆棘丛生,人烟皆无,乃虫蛇野兽的世界,直到明末清初时期,周边才逐渐出现几个小村落。清代顺治年间,南张村王氏后裔法明、法忠兄弟,在一个秋高气爽的日子,因狩猎偶然来到此地,两人环顾四周,虽然时值秋季,仍见树木十分繁茂,郁郁葱葱,远山青青,近谷幽幽,绿草如茵,野花遍地,溪水清清,风景绮丽清新;再细细看,南面的高山仿佛一把太师椅子的靠背,东西两侧两座较矮的山,又宛如这把太师椅子的扶手,而这三座山之间的开阔地带,正恰似太师椅子的座位。见此自然奇景,王氏兄弟禁不住喜出望外,回村料理了一下家产,就于清代顺治5年(1649年),举家迁到这里落户立村。哥哥法明在大南山脚下圈地立为祖茔,弟弟法忠在小南山跟立茔地,分别称为“大南茔”和“小南茔”。
     清代康熙17年(1679年),法明嗣子王智刚从南张村迁来认祖归宗,辟出西沟林地立为茔盘,称“小西茔”。此后,居夹岭沟村者皆王氏之子孙,分三大支族,世代相传。王氏兄弟立村后,先命名村南的两座大小山分别为大夹连山和小夹连山;西山因为多石,叫石山子山;村后邻近的一座山称后山。因为村庄坐落在夹连山与后山之间的低洼地带,所以名为夹连沟村,解放后改名为夹岭沟村。全村百分之九十八的村民姓王,其次是陈、杜、高,现在已有81个姓氏。
     夹岭沟村位居青岛市区以东。村南的大夹连山,海拔250米,山顶岩石奇异,山势险峻,历来是兵家必争的战备要地。作为青岛前沿阵地的夹岭沟村,曾饱受日、德帝国主义侵略之苦。1914年日、德在青岛地区交战期间,德军曾在大夹连山设立军事据点。德军强行拆毁夹岭沟村五十多户村民的房屋,用抢得的民宅木料、门板修筑作战工事,致使数百村民无处安身。现今在大夹连山顶的巨石上,依然可见当年与德军作战的日军的刻字:“独攻重炮三”、“岸中队观测所”和“大正三年趾”,这都是日、德侵华的见证。1938年日军再次侵占青岛,1942年驻扎在大小夹连山、石山子山和后山,强迫村民在这一带忍气吞声、流血流汗地筑起7个作战地堡,其中小夹连山西头的那个地堡至今保留完好,这是日军侵华的又一佐证。
     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国民党Gov又给夹岭沟村带来新的苦难。那时青岛郊区农村实行保甲制度,夹岭沟村隶属李村区32保,河西乡公所常以查户口为名,深夜突然闯入村民家中“抓兵”,先后从村中抓走十几名壮丁,有的至今杳无音信,他们的亲人几十年来望穿秋水。那时崂山“青保”总队也常进村敲诈勒索。1947年麦收时节,他们到夹岭沟村抓了两个壮丁,这两个村民因不堪忍受兵痞的折磨,夜间逃跑了,其中一个被抓回,毒打致残,回村不久便悲愤而亡。
     夹岭沟村作为青岛的前沿阵地,在解放青岛的战争中留下了光辉的记忆。1949年5月31日,中国人民解放军势如破竹,接二连三地解放了城阳、女姑口和楼山后等地,歼灭国民党军队一万多人,迫使敌军节节败退,其中部分残兵退守夹岭沟村。6月1日夜晚,解放军趁朦胧夜色悄悄屯兵于离夹岭沟村不远的后山以北,待命出击。6月2日拂晓前敌军从村中撤到村南的夹连山,摆开战场,妄图阻击解放军攻克青岛市区。清晨战斗打响了,夹岭沟村上空炮弹穿梭,硝烟弥漫。在解放军猛烈炮火的打击下,敌军只坚持了两个小时就丢盔卸甲地退到山东头乘船南逃了。1949年6月2日青岛解放,同年7月夹岭沟人民Gov成立。夹岭沟村开始了灿烂的进程。
     夹岭沟村南夹连山的后面,是洪山坡村;村东有海军疗养院的农场,养过猪和鸡,上个世纪80年代以前这里是一片苹果园;村东还邻近河马石村;村北紧靠部队营房,再往北是后山和保儿村东山;村西挨着308国道,道西是双山村。308国道东侧的青岛塑料五厂(现今是中通公司),征用的就是夹岭沟村的土地,这里早年是大片的农田和苹果园。塑料五厂与部队营房之间有一条五六米宽东高西低的小路,是过去车辆进出夹岭沟村的必经之路,这是夹岭沟村的中街,长约400米,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部队营房、塑料五厂和夹岭沟村三方出资,把这条路修筑成沥青路面,这是村中最早的沥青路;后街西起村西叉路口,东到东山口,宽3米,长约250米;下街西起西沟桥,东到十字街,宽3米,长约200米。1995年改造村庄面貌时,将后街与南山通路修建成沥青路面。“中街”与308国道拐弯处,曾有一所夹岭沟村的小学,是上个世纪30年代沈鸿烈任青岛市长期间捐资兴办的。这虽是所平房小学,但在那个时代规模不算小,不仅是一至六年级的完全小学,而且一至四年级都有两个班,一共10个班。上个世纪80年代,附近的双山村盖起了校舍更好的小学,并设有初中班,夹岭沟村的孩子便去了那儿上学。夹岭沟小学停办后,原来的校舍作过小工本、修理部,如今这里破烂不堪,已无人迹,只有当年学校门外的两棵高耸的杨树,依旧枝繁叶茂挺立在308国道的人行道上。那些被废弃的校舍,是夹岭沟村现在尚存的最老的房子。2002年夹岭沟村拆迁建设福岭小区的同时,在村北建造了四层楼的宽敞、明亮、美观的福岭小区小学。
     夹岭沟村的地势东高西低,东西落差约40米,虽说地处山间的低洼地带,但是从青岛的地形来看,仍属于地势较高的山村,因此比较缺水。解放前曾流传这样的歌谣:“夹连沟,是山村,石头坷圪垫脚心;旱天吃水用飘舀,挑担水来累断筋。”那时全村只有一口井,遇到旱天水井枯竭,就得到大夹连山半坡的水窝子去“舀水”。解放后上级领导对夹岭沟村的缺水问题很重视, 曾派专家来村寻找水源。在有关单位的支持配合下,自1954年至1973年间,先后打了三眼井,村民吃水不再困难。为浇灌农田,上个世纪60年代村东处还修筑了一个水库,于是水库周围出现了一片菜园。因为水土好,这里产的蔬菜分外可口,尤其黄瓜又脆又甜,还没有籽,是名誉岛城的特产。尽管拆迁建小区后村民不再种菜了,但是提起当年种黄瓜,村民还是挺自豪的。
     说起夹岭沟村村民的家风,村民交口称赞王清玉家和王熙高家,说这两家的风气最正、最好。王清玉今年92岁,退休前是国棉三厂的保全工人,妻子赵桂兰,90岁。这两位老人最大的特点是心善,爱济贫助困。如果傍晚家里来了个要饭的,王清玉能把要饭的接到炕上睡,自己宁肯在过道打地铺。在月工资只有27元的年月,他也要每月节省几块钱接济穷苦的乡亲。妻子的妹妹没有养老金,他就一年给3000元。那年王清玉的一个朋友患肝硬化,他听说一种名叫“老鼠布袋”的中草药能治,不顾飘飘的大雪就去张村山上采药,那可是要冒着掉进雪坑的危险的啊!对于公益事情更是热心肠,他看见马路上有砖头石块什么之类的,非拣起来送到路边不可。即使八十多岁的年纪,他见雨水冲坏了路面(那时村里土路多),总要动手修修;他上山散步,看见山路上的荒草就顺手拔掉,见小路不平也要顺便修修。王清玉和赵桂兰一贯严于律己、宽于待人,处处注意尊重别人,事事为别人着想,从来不背后说别人的坏话。再说王熙高家。王熙高今年84岁,退休前是青岛印染厂的工人,党员。其妻刘爱华,82岁。这两口子心眼实在,待人真挚、热忱。过年去他们家拜年,不管是乡亲、同事,还是朋友,都必须喝盅酒再走,全村无人不知晓他们家的这条“规矩”。他们有3个儿子,3个女儿,四世同堂,儿女对父母都很孝顺。“拆迁改造”前,三儿和父母一直住在一个小院里,几十年婆媳没红过脸。三媳妇对公婆那个尊敬孝道劲儿,也是村里的一段佳话。三媳妇下班回来,天天都是先到公婆屋里看看两位老人,买回来的时鲜水果之类的,必定先送给公婆尝尝。父母加上3个儿子媳妇一共4户,拆迁后这个大家庭分到几套新楼房,如何来分配这几套房,一般人都会认为是个棘手的大问题,因为见房眼红、六亲不认的大有人在。然而王熙高的3个儿子媳妇,没有一个争房子的,谁都让着两位老人先挑,哪套房好就让老人住哪,剩下的兄弟之间还相互谦让,事后一个说“风凉话”的都没有。他们都是一个观念,人格比房子更值钱。两位老人搬进福岭小区新大楼,到了冬天,儿子们个个都抢着替父母交取暖费。从上述两户王氏可赞可叹的家风中,不难想到“夹岭沟村”会有和睦团结、乐于助人的村风。
     下面讲一个“助学”的故事。村民王熙思是复员军人,他妻子楚万英是平度人。这家日子过得比较艰难,上个世纪90年代还住着解放前那样没有后窗的老房子。后来王熙思患脑萎缩病瘫痪在炕上,楚万英尽心尽力地侍候了两年,至到丈夫去世。2000年的一天下午,楚万英正在外资企业车间干活,突然因脑溢血晕倒,不省人事,住院6天就病故了。她的上高中的儿子王玉东便成了毫无生活来源的孤儿,在村群众和团组织的倡议下,全村立即捐款六千多元。后来王玉东考上重庆建筑工学院,他的学费、生活费等费用均全由村委供给。村里捐助王玉东的事迹,曾在重庆大学引起反响。王玉东对乡亲的关爱十分感激,他一直刻苦学习,以优异的成绩进行报答。他已于去年大学毕业,分配在青岛第二建筑公司工作。现如今,特别是改革开放后,夹岭沟村由于经济的快速发展,村民们的社会保障逐渐完善,生活越来越安稳。


没想到还有这么光荣的历史啊
http://jlq.rrl88.com/?t=w

TOP

本帖最后由 71554aaa 于 2012-12-9 10:18 编辑

回复 1# leon


   通过文章了解了一些知识,谢谢楼主的慷慨分享!帮顶!
济南银屑病医院www.sdyy0531.com
兰州白癜风医院www.lzbdfff.com

TOP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