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读:论坛广告管理办法·2012青岛啤酒节专题报道·牢记:青岛旅游局投诉电话
·青岛圈论坛广告投放说明·2012最新青岛旅游攻略·2013年1月青岛潮汐表
·青岛旅游景点介绍|图片·青岛旅行社排名及报价查询·青岛旅游就入住中山旅馆
返回列表 发帖
1.jpg
青岛饭店中餐厅里充满了中国式的喜庆

     “青岛饭店”四个字可以与任何年代的味蕾艳遇。在这四个字面前,我们没有代沟。
     
     1930年代,青岛饭店以“青岛咖啡饭店”的身份出现在岛城的黄金地段中山路,并很快蜚声国内外。当时的主打招牌是鲜嫩可口的煎牛排和自家烤制的小面包,而其他口味的西餐也均以纯正叫座。我的一个老邻居是没落贵族,他在世的时候常常向后辈炫耀自己当年在青岛饭店与美食艳遇的种种。据他讲,当时岛城有一个不成文的美食习惯,那就是吃西餐到青岛饭店。军政要人、富商巨贾,请客会餐都是以去它家为高贵。餐厅环境洋气十足,除了前台和大门两侧有迎宾之外,另有一位王副理专门负责迎送贵客。而青岛饭店附设的汇泉ABC,是当年最大的舞厅,有专业舞女伴舞,笙歌夜夜。
     
     1950年以后,青岛饭店改为中餐经营,走大众化道路。在那个温饱尚待解决的年代,到饭店就餐实为奢侈,谁若能到青岛饭店撮上一顿更是幸福经历———而那样的一顿因为无法尽情饱足而留有缺憾,而在日后让人愈加回味无穷。
     
     1960年代,恋爱男女能到青岛饭店吃上一顿包子就叫浪漫,男方若肯买单一斤,定能深得美人心。一斤十个包子,一块钱,外加一斤粮票。大家很有秩序地在窗口前排起长队,热气蒸腾中,面香肉香葱香较着劲,在恋人们的味蕾记忆和氛围记忆里争宠。
     
     1970年代,喝大碗啤酒的年轻人比他们的父辈进步了许多———至少有了消费意识,工余闲暇同事之间常去青岛饭店凑份子。“两个人六块钱就可以解决。大碗啤酒两毛一碗,煮八带蛸两元一盘”,说这些话的人,现在已经年近半百了。
     
     1980年代,中国剧院每个星期天早晨都有半价的学生早场,看完电影,走出暗黑的电影院,我便和同学跑着去青岛饭店买包子,包子流油,带着酱色,真好吃啊,可每次的钱只够吃一个,于是,我狠狠地发誓:长大后使劲挣钱,一定要吃上它一笼屉。
     
     1966年,青岛饭店原来的“青岛咖啡”房屋被拆除,扩建成六层西楼。
     
     2004年3月,作为中山路教堂区拆迁的最后一笔,建筑面积近5000平方米的青岛饭店九层东楼的爆炸共用了240公斤炸药,1万枚雷管。
     
     2004年9月,青岛饭店在东部香港中路66号华丽登场,营业面积11000平方米,同时可容纳500余人就餐。新青岛饭店比旧青岛饭店更大气了,更洋气了,以鲁菜为主打的菜式足够丰富也足够味美,来自四面八方的人们带着对“青岛饭店”的陈年挚爱,带着他们的味蕾记忆汇集在中式风格设计的餐厅里,布菜或劝菜,人声鼎沸,在富有凝聚力的餐桌上传递着相同的欢颜。大家忽然发现,即便在气象万千的东部,还是在买“老字号”的账。


首先推荐"干烧海参"~~~~

TOP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