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积分
- 48769
- 名望
- 1893 点
- 铜币
- 24979 枚
- 优惠券
- 243 张


|

第九篇 管 理
第一章 管理机构
第一节 机构设置
青岛建置初,没有专门的手工业管理机构。德国侵占青岛时期,中华商务工局管理手工业作坊和商业店铺。后又设工艺局,管理木器业、花边刺绣业、草辫网扣业等的生产和产品出口业务,以官办手工业作坊为主。日本第一次侵占时期,青岛市总商会管理全市的手工业工厂、作坊及官办商业店铺。北洋Gov统治和南京国民Gov第一次统治时期,手工业归口工商实业局管理。另外,还有一些在市政当局直接控制下的民间组织——同业公会或有关行业组成的“行会”参与管理。1929年,南京国民Gov公布《工商同业公会法》,所有工商同业组织都改成同业公会。这种行业组织一直延续到青岛解放。40年代末,青岛市建立了合作事业指导室,具体负责青岛市的手工业合作事宜。
青岛解放后,同业公会成为新组建的工商联合会领导下的专业性组织,经过民主改革,消除了封建残余,对推动私营工商业和手工业的初级阶段改造,起过积极的作用。
1952年,青岛市人民Gov设立合作事业管理局,统管全市的各类手工业合作社、组的事宜。1953年,为加强对手工业的管理,青岛市手工业合作社联合社成立。1955年3月,青岛市手工业管理局成立,接替了青岛市合作事业管理局的工作,与青岛市手工业合作社联合社合署办公,实行政社合一,共同管理青岛市的手工业合作组织及个体手工业户。1960年,根据中共中央和中共山东省委的指示精神,青岛市手工业管理局和青岛市轻工业局合并,称青岛市轻工业局。1961年4月,中共青岛市委决定,轻工业局与原手工业管理局分开,手工业管理局改称青岛市公社工业局,主管全市的手工业。1962年3月,青岛市公社工业局又改称青岛市手工业管理局。1966年9月,青岛市手工业管理局改称青岛市第二轻工业局,管辖公私合营、集体和部分国营工业企业。1969年2月,青岛市革命委员会决定撤销二轻工业局建置,所辖企业分别划归其他工业部门或归区级管理。1970年3月,青岛市革命委员会决定,并报请山东省革命委员会批准,恢复青岛市二轻工业局建置,原管理的二轻工业企业归建。1985年,青岛市手工业合作社联合社改称青岛市二轻集体工业联社,与青岛市二轻工业局合署办公。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