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读:论坛广告管理办法·2012青岛啤酒节专题报道·牢记:青岛旅游局投诉电话
·青岛圈论坛广告投放说明·2012最新青岛旅游攻略·2013年1月青岛潮汐表
·青岛旅游景点介绍|图片·青岛旅行社排名及报价查询·青岛旅游就入住中山旅馆
返回列表 发帖
第四篇 疗  养



  青岛依山临海,自然环境秀丽。德国侵占青岛以后,于1902年在崂山柳树台建立了墨克伦堡疗养院,辟为疗养避暑胜地。1914年,该院毁于德、日交战炮火之中。1905年,美国教会在汇泉湾附近建立了1所疗养院。1936年,东正教总会在崂山建立1所肺病疗养院。这些疗养院都是为殖民统治者服务的。至解放前夕,青岛仅有教会在崂山北九水办的神职疗养院1所。
  1949年6月青岛解放后,疗养事业发展迅速。50年代建立疗养院、所13处,1978年增为17处。新建疗养院主要分布在环境幽静,空气清新的高山、温泉和风景优美的海滨线上,形成了汇泉湾和八大关、湛山、燕儿岛、崂山北九水、即墨温泉5个疗养小区。至1986年,青岛市拥有中央各部疗养院10处,部属企业疗养院1处,省属疗养院及省属企业疗养院3处,工会系统疗养院4处,市卫生局所属疗养院3处,市属企业部门疗养院3处,即墨县疗养院1处,共计25处。每年有全国、省、市劳动模范、先进工作才者、工人、知识分子、干部从四面八方来这里休养治疗。80年代后,有的疗养院在临床上已向康复医学发展,山东省青岛疗养院已成为全省康复中心。


第四篇 疗  养  
第一章 疗养规模

第一节 疗养区分布


  汇泉湾和八大关疗养区 汇泉湾是青岛海岸线49处海湾中的一湾。由鲁迅公园向东至太平角,有第一、第二海水浴场,由汇泉峡拱卫左右,湛山、太平山屏障于北,是青岛著名的风景区,占地150多万平方米。有八条主道以并隘命名,俗称八大关。这一疗养区地势起伏,花木葱茏,空气清新,环境幽雅,有200多幢汇集欧、亚、美建筑风格造型迥异的别墅楼。山东省青岛疗养院、青岛市黄海疗养院、铁道部青岛疗养院、铁道部四方机车车辆工厂疗养院、新华社青岛休养所、中国科学院青岛疗养所以及中国人民解放军济南军区第一、第二疗养院的部分疗区均座落于此,是闻名中外的风景游览区和疗养区。
  湛山疗养区 位于八大关东边,北依湛山,南临大海,各疗养院以湛山寺为轴心,向东、西、南延伸。1950年开始,相继建成中华全国总工会青岛疗养院(现名青岛湛山疗养院),中国纺织工人疗养院,航空航天工业部疗养院,国家计委国家物资储备局青岛疗养院,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疗养院,海军疗养院,济南军区第一、第二疗养院等构成湛山疗养区。
  燕儿岛疗养区 太平角与燕儿岛相抱,中间为一清澈海湾,建有海水浴场。西为湛山,北为浮山,东为麦岛。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经后,这里开辟为浮山和辛家庄小区,与麦岛的大学文化区相连,丘陵起伏,背山面海,环境幽静。
  1955年青岛工人疗养院迁入辛家庄北山。1962年核工业部疗养院落成。1980年以后,水利电力部疗养院、外贸青岛疗养院、化工部青岛疗养院、邮电部青岛疗养院、齐鲁石化总公司青岛疗养院、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炮兵疗养院等相继落成,开辟为一个新的疗养区。
  九水疗养区 青岛北九水疗养院座落于此。北九水位于崂山主峰西北,源出巨峰天乙泉,流长约10公里,分内外两段,统称北九水。从北九水疗养院至潮音瀑约3公里一段称内九水。太乙泉水流过悬崖跌落而下形成瀑布,其音如潮,故名潮音瀑,又名靛缸湾,水清葬甘美,是著名的崂山矿泉水。在北九水疗养院附近,还有一处古老的道观—蔚竹庵,深藏在凤凰崮下的密林中。
  温泉疗养区 位于崂山余脉东北部即墨温泉镇附近。含溴高温食盐泉星罗棋布,矿泉水涌出口附近均有黑色泥煤覆盖,面积约6.5平方公里。矿泉水温一般在30℃~60℃,最高达93℃。泉水及泥煤内都含有食盐、氯、钠、溴、砷等多种元素,以及硫化氢和放射性元素镭等物质。用矿泉水久浴,泥疗辅之,可治皮肤病、风温性关节炎、腰椎间盘脱出症等多种疾病。自1958年以来,全国总工会、市、县等先后在该地建立了5处疗养院,其中以青岛温泉疗养院、青岛工人温泉疗养院规模最大,即墨温泉疗养院、青岛粮食职工温泉疗养所规模最小。这些疗养院组成远近闻名的温泉疗养区。
  5个疗养区分布在高山、温泉、海滨,环境幽静,空气清新,景色迷人的风景游览区,疗养康复具有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

TOP

第四篇 疗  养  
第一章 疗养规模

第二节 疗养事业


  德国侵占青岛时期,1902年开始在崂山台波尔口(今柳树台,海拔500米)建立疗养院,1904年建成。建设资金由德国“东亚救济会”和“慈善彩票会”两个团体和私人捐赠,其中贵族墨克伦公爵赠金最多,故命名为墨克伦堡疗养院,由总督府内的养病官署领导,供侵青德国文武官员和军人疗养。该疗养院有5个大病室和5个小病室,大室可容纳7~8人,小病室可容纳5人,设有食堂、吸烟室、阅览室、化妆室、娱乐室、贵女室(女房间)、什人室、浴室等。疗养业务由一卫生兵上士负责,伙房由一名护士兼管,医疗器械全部由德国运来。李村地段医生负责医疗,每周进行2~3次治疗。1908年又建筑了一座供胶澳总督使用的疗养楼。1909年又建成一座专供德国士兵疗养的疗养院,可容纳100人疗养,称为士兵疗养院,兼收旅游者寄宿。从墨克伦堡疗养院建成到1909年,平均每年接待1000多人。1914年8月,日本占领了柳树台高地。德军在撤退前烧毁了墨克伦堡疗养院。德国占领青岛期间还在沙子口建立了一所规模较小的士兵疗养院,比墨克伦堡疗养院建设时间略早。
  1905年,美国教会在伊尔梯斯湾畔(今汇尕湾,南海路附近)建立了一所疗养院,称为伊尔梯海湾美国教会疗养院。解放后称青岛卫生疗养院(1951年7月由Gov接管,12月改为青岛市汇泉医院)。初建时是临时用帐篷搭起的棚房。1906年后正式动工建造了一所坚实的疗养用房,供传教士疗养。
  1938年,东正教总会在崂山柳树台路(今北九水)建立一所肺病疗养院。
  1929~1938年期间的医疗机构登记资料还记载有3个疗养院:(1)万国疗养院,设在金口路20号,分医疗和休养两部分;(2)华利道德疗养院,院址在九水庙;(3)慢性病院,为私人设立,院址在北九水村。
  建国后,青岛市的疗养事业迅速发展。至1986年,疗养机构总计25个,编制床位5236张,职工总人数3161人,其中医技人员1498人,建筑总面积为355031平方米(不包括部队疗养院)。
  市属疗养院、所 1950年秋,为解决干部职工肺结核病疗养问题,相继建立了青岛市贮水山疗养所、青岛市北九水疗养院。1962年建立青岛市温泉疗养院。至1986年共有3个疗养院,即青岛市黄海疗养院、青岛市北九水疗养院、青岛市温泉疗养院。编制床位共计500张,职工330人,其中医技人员174人,建筑总面积31267平方米。
  青岛蓄电池厂疗养所,建于1976年,编制床位20张,职工11人,其中医技人员4人,建筑总面积1300平方米。青岛粮食职工温泉疗养所,建于1981年,编制床位100张,职工39人,其中医技人员18人,建筑总面积为4993平方米。青岛市政工程处疗养院,建于1985年,编制床位99张,职工53人,其中医技人员19人,建筑总面积为2335平方米。
  1949年,企业业余疗养所仅有电业局职工疗养所一所,编制床位20张,工作人员1人。1955年各行业业余疗养所发展到25个,总计床位537张,人员67只。1960年发展到53个,总计床位1659张。1963年,由于贯彻“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减少到4个,床位减至93张,工作人员10人,以后停办。
  即墨县温泉疗养院创办于1969年,开始床位60张,到1986年发展到100张,工作人员25人。
  省属疗养院 山东省青岛疗养院始建于1950年,1986年有编制床位450张,职工388人,其中医技人员176人,建筑总面积为52631平方米。1952年秋,山东省Gov青岛干部休养所并入中共山东分局青岛疗养所。1953年7月14日经山东省卫生厅批准,汇泉医院并入中共山东分局疗养所。1958年中共山东省委青岛疗养院又并入该院。
  齐鲁石油化工总公司青岛疗养院,1986年12月院,编制床位350张,职工173人,其中医技人员65人建筑总面积15600平方米,收治对象多数是健康疗养。
  山东电业职工休养所建于1957年,编制床位60张,行政人员4人,建筑总面积400平方米。
  中央各部疗养院 青岛湛山疗养院、青岛人工疗养院、中国纺织工人疗养院的青岛工人温泉疗养院4个单位,隶属全国总工会。编制床位共计1300张,职工总数714人,其中医技人员377人,总建筑面积56391平方米。
  中国科学院青岛疗养院、核工业部青岛疗养院、航空航天工业部青岛疗养院、国家计委国家物资储备局青岛疗养院、水利电力部青岛疗养院、新华社青岛休养所、外贸青岛疗养院、化学工业部青岛疗养院、邮电部青岛疗养院和铁道部青岛疗养院10个单位,共有编制床位2278张,职工799人,其中医技人员592人,建筑面积总计185733.69平方米。
  铁道部四方机车车辆工厂疗养院,1953年建院。1986年,编制床位70张,职工39人,其中医技人员17人,建筑面积1700平方米。
  部队疗养院 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疗养院建于1951年,1986年共有床位500张,工作人员240人,其中医技人员206人,总建筑面积47826平方米。
  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青岛疗养院建于1953年,1986年共有床位490张,工作人员305人,其中医技人员278人,总建筑面积52674平方米。
  中国人民解放军济南军区第一疗养院建于1953年,1986年共有床位200张,工作人员219人,其中医技人员149人,总建筑面积62254平方米。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炮兵青岛疗养院建于1981年,1986年共有床位200张,工作人员115我,其中医技人员84人,总建筑面积28569平方米。后来,又建立了中国人民解放军济南军区第二疗养院,共有床位150张,工作人员142人,其中医技人员87人,总建筑面积12296平方米。

TOP

第四篇 疗  养  
第二章 主要疗养院、所

第一节 省、市属疗养院


  山东省青岛疗养院 院部设在青岛市正阳关路16号,占地114295平方米,建筑总面积52631平方米。为综合性干部疗养院。直属山东省卫生厅领导,编制床位450张(实际开放床位350张,夏季最高开放数为496张),职工388人,其中卫生技术人员176人,医生与护士之比为1:1;床位与职工之比为1:0.85。
  该院行政管理胶医疗科室各9个,设有老年医学研究室,3个疗区经及呼吸康复和心脑康复2个专业疗区。医疗设备完善,主要医疗设备有进口遥测心电图机、超声心动图机、动态心电图扫描仪、除颤起搏器、水冷式紫外线灯、体外反搏装置、牙科综合治疗装置,以及微型计算机系统、心电向量图机、心脏监护仪、血液流变监测仪、肌电图机、脑电图机等。
  该院始建于1950年8月,原为中共青岛市委统战部的招待委员会。1953年改为青岛休养区管理委员会,隶属中央卫生部。翌年3月易名青岛疗养院,隶属中央人民Gov卫生部。1958年4月划归青岛市管理。1979年10月归属山东省卫生厅,更名为山东省青岛疗养院。
  该院座落在青岛市著名,风景区“八大关”,倚山滨海,苍翠葱郁,花丛遍地,东西长1.5分里,南北宽1分里,有85幢造型优美的别墅式楼房,其中理疗大楼建筑面积3000平方米,内有海水游泳室、大型体疗室、各种物理治疗室和大型水疗室,是50年代中国最大的理疗建筑,曾被周恩来总理誉为亚洲第一流的理疗部。自开院以来,多次接待过党和国家擎天柱和部长级以上的领导。夏季以招待高级干部为主,其他季节也接待县、处级干部疗养。
  该院以老年慢性病的治疗为主,并逐渐由疗养转向康复医疗。1986年设立呼吸系统疾病和心血管疾病康复疗区,对老年慢性呼吸系统疾病采用气管炎菌苗、呼吸操、免疫制剂等治疗措施,临床观察疗效显著。通过综合功能锻炼及物理疗法治疗脑血管病引起的偏瘫,恢复病人肢体功能,效果良好。
  青岛市黄海疗养院 院址在青岛市栖霞路16号,占地9324平方米,建筑总面积 7951平方米。为综合性干部疗养院,隶属青岛市卫生局领导。编制床位150张(实际开放亲位180张),职工105人,其中卫生技术人员57人,医生与护士之比为1:1;床位与职工之比为1:0.7。设有4个行政科室、5个医疗科室和3个疗区。主要医疗设备有400毫安X光机,心电图机,心电示波器,自动生化分析仪,B型超声诊断仪,超短波、音频、音乐、远红外、干扰电疗机磁疗机以及电按摩、场效应治疗机等。
  该院始建于1950年秋。初为肝青岛市贮水山疗养所,1959年迁现址,改为青岛市疗养所。1982年易名青岛市京山疗养院。1983年1月9日定名青岛市黄海疗养院。
  该院从1950年成立后至1966年收治各种慢性病人疗养。1970~1977年收治急性传染黄疸型肝水病员。1978年又恢复各种慢性病疗养,并坚持疗养与康复治疗相结合。采用中、西医结合疗法,运用理疗、针灸、按摩、气功、体疗、心理康复等综合治疗方法,对多种疾病取得较好的疗效。1982年以来,着重老年病研究及慢性病的防治,开展血液流变学调查,对高粘度血症的抗凝疗效观察,心得安对非特异性ST—T改变在冠心病与非冠心病心电图改变鉴别,体疗治疗冠心病,大剂量654—2治疗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的疗效观察等研究.该院拥有造型美观、雅致的楼房13座,依山错落矗立,院内景观小巧秀丽,为青岛市文明单位和卫生标兵单位。
  青岛市北九水疗养院 院址在青岛市崂山区北九水。占地133320平方米,总建筑面积10317平方米。为综合性慢性病疗养院,隶属青岛卫生局。编制床位150张(实际开放床位166张),职工95人,其中卫生技术人员56人。医生与护士之比为1:1.28;床位与职工之比为1:0.63。设行政科室4个,医疗科室5个和3个疗区。主要医疗设备有200毫安X光机、心电图机、超声波诊断仪、脑血流图、除颤起搏器,以及超短波、感应电、数字干扰、音频等治疗机。
  该院前身是青岛天主教会神职人员疗养院。1951年12月为青岛市人民Gov卫生局接管,经多年改造、扩建发展而成。初为结核病疗养院,建筑面积仅1563平方米,床位30张。1976年8月,为保护崂山水库水源,停收结核病人,改为综合性慢性病疗养院。在收治结核病人疗养期间,总结了一套疗效好、疗程短、费用低和科学治疗方法,为青岛市和防痨工作做出了贡献。转为综合性疗养院后,开展对心血管、消化、泌尿系统等疾病蝗治疗。对重症难症的疗、养结合和处理也具一定的水平。
  该院座落在崂山北九水风景区。30多年来,经全院职工自力更生,辛勤劳动,绿化面积达200亩。疗养院深处山谷,满山茂林修竹,郁郁葱葱,潺潺流水,鱼翔浅溪,晨风松月,鸟语花香。1971年澳大利亚Our Party主席希尔到崂山旅游时,曾在该院小憩。
  青岛市温泉疗养院 院址在青岛市即墨温泉镇西温泉村。占地9.99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2999平方米。为综合性疗养院,隶属青岛市卫生局。编制床位200张,职工130人。其中卫生技术人员61人,医生与护士之比为1:1.71;职工与床位之比为1:1.5。设行政科室3个。医疗科室8个,其中有水疗室和泥疗室。3个疗区主要医疗设备有X光机、肌电图机等。
  该院1959年筹建,1962年竣工开院。1966年前为全国唯一的干部肝炎疗养院。1969年4月至1977年4月至年曾一度交给部队使用。1979年经整修、整顿后,成为治疗多种慢性病的综合性疗养院,收治全国各地病员。
  该院温泉水温常年在80℃以上,含有丰富的化学成分。温泉水的物理、化学作用对多种慢性疾病有显著疗效。对牛皮癣的治疗有效率达100%,对风湿性、类风湿性关节炎治疗有效率达95%左右。运用拉压复位法治疗腰椎盘脱出症有效率达95%以上。

TOP

第四篇 疗  养  
第二章 主要疗养院、所

第二节 中央各部属疗养院


  青岛湛山疗养院 院址在青岛市芝泉路17号,占地57881平方米,建筑总面积14859平方米,为综合性疗养院,隶属中华全国总工会,日常行政工作由青岛市总工会代管编制床位360张(1988年开放床位500张)。职工216人,其中卫生技术人员129人。医生与护士之比为1:1.56;床位与职工之比为1:0.6。行政科室有8个,医疗科室3个,共设4个疗区。主要医疗设备有500毫安X光机、体外反搏器、血液流变学监测仪、除颤器、心电监护仪及体疗设备等。
  该院于1950年7月1日成立,定名中华全国总工会青岛休养所,拥有太平角地区小楼16幢,为中华工会最早的一所综合性疗养所。1956年改为中华全国总工会青岛疗养院。1958年2月与第二机械工业工会青岛休养院合并迁入现址。“文化大革命”初期,业务工作停止。1972年行政划归青岛市卫生局领导,改名青岛湛山疗养院。1979年10月重归工会领导。1956年前只有休养接待任务,改为疗养院后,逐步发展疗养业务。1986年与青岛医学院附属医院和青岛市立医院横向联合,收治医院抢救后和手术后住院治疗的康复期病人。30多年来,在神经、心血管、消化系统和关节疾病的诊断与护理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接待全国各地工人、干部、知识分子5万余人疗养,治愈率20%,康复率达95%以上。
  该院50年代至60年代初,接待大批苏联与东欧国家专家短期休养,以及日本、印尼、斯里兰卡、泰国和蒙古党、工会和友好休养团的短期休养。1975年春定为对外开放单位。到1985年底,共接待63个国家和地区总计9482人的参观访问,其中包括国家元首和世界著名科学家。
  该院地址处青岛疗养区中心,座落于青岛十大览胜之一的湛山寺下绿树丛中,背山面海,环境幽美,为青岛市花园式单位。
  青岛工人疗养院 院址在青岛市泉州路。占地6.6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4682平方米。为综合性慢性疾病疗养院,隶属中华全国总工会,日常行政工作由青岛市总工会代管。编制床位210张(实际开放床位300张)。职工131人,其中卫生技术人员69人。医生与护士之比为1.5:1;床位与职工之比为1:0.61。设行政和科室6个,医疗室5佧和3个疗区。主要医疗设备有400毫安X光机、200毫安X光机、体外反搏器、脑电图、B型超声诊断仪、心电监护仪、血液粘度计、脊柱牵引机等。
  该院建于1953年,原址在芝泉路17号,1955年迁现址。1956~1985年为肺结核病疗养院。30年来共收治肺结核病人9582人,治愈6525人,好转2667人,总有效率达95.93%。由于开展鼻导管给药治疗肺结核空洞取得了很大成绩,1958~1959年被评为全国先进单位。1960年上海电影制片厂拍摄科教片专辑,介绍了该院治疗肺结核病的经验。
  从1986年起,经中华全国总工会批准转为综合性慢性疾病疗养院。开设心血管病床50张,脑血管病床50张,职业病床50张,其他慢性病和健康疗养床位150张,收治对象面向全国。
  青岛工人温泉疗养院 院址在青岛市即墨县温泉镇东温泉。占地8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1万平方米为综合性慢性疾病疗养院,隶属中华全国总工会,日常行政工作由青岛市总工会代管。编制床位270张(实际开放床位420张)。职工135人,其中卫生技术人员73人。医生与护士之比为1:1.25;床位与职工之比为1:0.5。设行政科室6个,医疗科室2个及2个疗区。主要医疗设备有超声波、直流电、阶梯波、感应电、电兴奋、光中频、高频等治疗机32台。
  该院1956年筹建,1958年7月1日开院,是以天然温泉为主要治疗条件,以治疗为主的疗养院。院内温泉系高温含溴食盐泉,涌出地表温度90℃,涌出口附近有大量泥煤。泉水和泥煤都含有丰富的化学成分,对多种慢性疾病有较好疗效,水泥疗法是其主要治疗手段。
  建院初期主要收治类风湿关节炎、皮肤病、肠胃病、妇科病及肝病病员,以后逐步发展为以医治骨科、皮肤科为主。1965年秋,成立椎间盘研究小组,研制中西医结合治疗椎间盘脱出症的拉压复位法,对2279例病人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达98.33%。研制的JQ—1型脊柱治疗机,于1981年3月应用于临床,1984年10月在北京展出,获中华全国总工会、国家经委授予的优秀成果奖。
  该院建院之初就重视院内绿化,经过多年义务劳动,绿化覆盖率90%以上。1984年2月,青岛市Gov授予“文明单位”和“绿化先进单位”称号。
  中国纺织工人疗养院 院址在青岛市湛流干路5号,占地49995平方米,建筑面积15800平方米。为综合性疗养院,隶属中国纺织工会全国委员会,日常行政工作由青岛纺织工业总公司代管。编制床位460张(实际开放床位500张)。职工232人,其中卫生技术人员106人。医生与护士之比为1:2;床位与职工之比为1:0.5。设行政科室6个,医疗科室4个及4个疗区。主要医疗设备有TWR350毫安X光机、WFB—B型反搏器等,理疗设备比较齐全,在防治心血管系统,消化系统,神经和运动系统疾病方面,有一定经验。
  该院建于1952年3月,原为中国纺织工人休养院。1958年1971年9月期间曾归山东省总工会领导。1971年10月改为青岛市职业病院,隶属青岛市卫生局。1981年6月重归山东省总工会,复称中国纺织工人疗养院。1986年3,又归中国纺织工会全国委员会和纺织工业部领导,由青岛市纺织工业总公司代管,为青岛市对外开放单位之一。1982年被评为青岛市绿化先进单位。
  核工业部青岛疗养院 院址在青岛市珠海路,占地13万平方米,建筑总面积5.4万平方米。为综合性疗养院,隶属中国核工业部安全防护卫生局领导。编制床位600张(实际开放床位692张)。职工431人,其中卫生技术人员223人,医生与护士之比为1:1.56;床位与职工之比为1:0.72。设行政科室8个,医疗科室8个,共设3个疗区。主要医疗设备有进口500毫安X光机、纤维胃镜、牙科综合治疗机及超声心动图仪、八道脑电图机、B型超声诊断仪、多导生理记录仪、生理反应记录仪 和遥测心电记录仪等。
  该院1959年11月开始筹建,1962年4月命名为青岛燕儿岛疗养院。1963年第一疗区建成,同年8月5日开院。1969年5月改为山东四一八医院。1975年恢复疗养任务,1976年10月易名为第二机械工业部青岛疗养院,1982年8月又易名为核工业部青岛疗养院。1985年12月,经核工业部批准,兼用核工业部青岛康复医院各称。
  开院初期接待部属干部和科技人员的非传染性疾病、放射性中毒及职业病疗养。1965~1972年曾一度接收部内传染性肝炎疗养。1985年起向社会开放,先后成立脑血管、心血管、肿瘤、骨与软组织损伤康复组,与青岛医学院附属医院、上海医科大学肿瘤医院联合开展康复医疗。在高血压、冠心病、脑卒中后遗症、肿瘤化疗、白细胞减少症等疾病的诊治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以该院总负责的协作组对核工业人群45198人白细胞减少症流行病学研究,获得核工业部1987年部级科技进步二等奖。
  该院物质文化生活服务丰富多采,环境景观优美,绿化覆盖率达95%,为青岛市花园式单位。
  航空工业部青岛疗养院 院址在青岛市岳阳路9号,占地40630平方米,建筑总面积20251平方米,为综合性疗养院,隶属航空工业部领导,编制床位240张,职工175人,其中卫生技术人员82人,医生与护士之比为1:1.14;床位与职工之比为1:1.45。设行政科室7个,医疗科室4个,共3个疗区。主要医疗设备有200毫安X光机、心电图机、脑电图机、A型超声诊断仪、M型超声诊断仪、心脏除颤仪、人工呼吸机、微循环测试仪、牙科治疗机及各种理疗仪器。
  该院1965年筹建,1966年开院,初为第三机械工业部青岛浮山所疗养所,1967年1月迁现址。1969年7月起曾一度撤建。1972年10月恢复建制,命名为第三机械工业部青岛疗养院。1982年8月易名航空工业部青岛疗养院。
  该院1983年前只有床位76张,主要为健康疗养,收治一般慢性病。1984年后疗区规模、医疗设备和技术力量都有很大发展,具有开展心血管疾病康复的条件,收治对象扩大为以非传染性各类慢性病为主,也接收职业病和健康疗养。采用综合治疗方法,发挥理疗器械的优势,对高血压、神经衰弱、斑秃等病都取得良好的医疗效果。在每期疗养中,都开展医疗保健操和气功教学,使疗养员掌握几种强身、健身的方法。
  该院地处青岛市海滨太平山现侧,环境幽静,院内景观优美,为青岛市花园式单位。

TOP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