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读:论坛广告管理办法·2012青岛啤酒节专题报道·牢记:青岛旅游局投诉电话
·青岛圈论坛广告投放说明·2012最新青岛旅游攻略·2013年1月青岛潮汐表
·青岛旅游景点介绍|图片·青岛旅行社排名及报价查询·青岛旅游就入住中山旅馆
返回列表 发帖
南宅科村位于沙子口街道办事处西北2.7公里处。“东望崂山,西靠莲花山,南为平顶山,北依鲁度山,村前有个莲花湾。”这首流传在南宅科村里的顺口溜是对南宅科村地理方位的描述。南宅科村居于沧沙线、李沧线的交汇处,交通四通八达,地理位置相当优越。
     南宅科村现有居民306户,910人,现有土地110亩,山岚300亩。村民有宋、王、韩、刘等姓,其中宋姓占99%,其他姓氏仅有几家。据说,最早来这里立村的是薛姓,这种说法无史可考,但村里老辈们讲,村前有座薛家庙暂可认证,后来,因人丁不旺而消匿。许多年后,一户姜姓人家迁来居住,其后人有中科的,姜姓为了庆幸自己所得福地而将此地命名为宅科村。姜姓日趋兴盛,人口渐渐增多,人均占地逐渐减少,为了家族的生存,姜姓一支迁到今日的北宅科村。姜姓祖先为了让后人记住两地的血缘关系,将两地以地理方位加以标记,分为南宅科村、北宅科村。后来不知什么原因,姜姓从南宅科村消失。
     当姜姓迁走后,于哥庄宋姓的一支在明朝中叶迁来建村,仍沿用南宅科的村名,从宋姓到南宅科居住至今距今已有500余年的历史。建国后的南宅科村曾一度成为崂西区Gov所在地。1956年改为南宅科乡。农业合作化时期与松山后村联合成立“松宅高级农业合作社”,到1958年并入沙子口人民公社。
     南宅科村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中有“一木一湾一庵三石”之说:“一木”就是在村东有一株两人才能合抱的黄连茶树,俗名嘣咚果。此树长的雄壮茂盛,伟岸挺拔,每到秋季,树上结出一串串珍珠般大小的红色果实,可食,果实带有甜甜的味道。这种树种在崂山地区绝无仅有,是珍贵的稀有树种,只可惜在1948年被国民党32军砍伐过一次,所幸后来从树跟处新发出一株,而今径逾三尺,冠盖亩余;“一湾”就是在村前曾有一处自然形成的泥湾,最奇的是这个水湾不管遇到多么严重的干旱天气,从不干涸,宋氏先人在此湾种上了荷花,从此得名“荷花湾”。此湾因修建公路和建村幼儿园已被填平;“一庵”就是在今日的南宅小学院内从有一处道庵,名曰:“松杨庵”,供奉关公。旧时每逢正月十一,从四面八方赶庙会的成群结队,熙熙攘攘,络绎不绝,香火十分旺盛,可惜在文化大革命中被砸毁。“三石”即村北鲁度山山顶的“骑马石”和西南脚下的“木石头”,莲花山上的“雕翅石”是因其形态而分别命名的。远远望去,三石形象逼真,不能不令人佩服造化之奇。
     南宅科村人历来以诗书继世,从解放以前到现在,南宅科村出过不少私塾先生和人民教师,他们为教育下一代学文化、学知识撒下了辛勤的汗水。南宅科村人正气凛然,从先人到晚辈从没有好勇斗狠之辈,更无聚众赌博之人,即使人们闲暇取乐,无论是搓麻将还是大扑克,都是以贴纸条逗乐,决不以钱财斗输赢。南宅科村民风淳朴,他们从不以贫富看人,更没有溜须拍马之气。他们做人崇尚“滴水之恩涌泉相报”的信念,因此,南宅科村人宾朋满四海,且大都是有浩然正气,心地善良厚道之人。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南宅科村充分利用村里人才、地理优势大力发展石料开采加工、预制构件、机配、汽车运输、压铸、注塑、木器加工、商业批发零售等行业,使村集体收入和家庭收入得到了迅速提高。
     在强抓机遇,发展经济的同时,村两委切实加强了以提高群众文明素质和建设优美环境为主要内容的精神文明建设活动。每年都投入一定资金发展教育事业;对孤寡老人和六十岁以上老人给予妥善安置和一定的生活补助;对村里的主要道路全部进行了硬化;建起了新的居民楼。为了发展经济,搞好商品流通,在村南建起了一处二层楼式农贸市场,现已投入使用。另外,已建起了一处初具规模的集旅游、观光、休闲于一体的生态农业园,村民及游人可在园内水中泛舟或悬丝垂钓……这种悠然自得的情趣,如临世外桃源的景致,使人有飘飘欲仙之感。
     面对未来,南宅科村占尽了天时地理人和的优势,南宅也人充满了希望和自信,他们决心用自己勤劳的双手和智慧,把这方水土耕耘的更加美丽富饶。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