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积分
- 48769
- 名望
- 1893 点
- 铜币
- 24979 枚
- 优惠券
- 243 张


|
第七篇 工艺美术品
第五章 发制工艺品 玻璃工艺品
第一节 发制工艺品
青岛市的发制工艺品分为发网、色发、假发三大类,是青岛市传统的出口工艺品之一。
发网 青岛产发网始为人发网,后又有尼龙发网,分平式、圆式、小圆式三个品种。1909年,欧美客商携带发网式样来青岛,他们通过洋行和四乡庄家,将发网原料分发给农家妇女,组织编结,然后由洋行收集,运往美国、德国、法国、英国和日本销售。1924年后,欧美妇女改长发为短发,发网生产日渐衰落。1941年,青岛的发网生产中断。
青岛解放后,部分发网个体户恢复发网生产,但产量很少。1956年,青岛成立发制品生产合作社,后转为发制品生产厂,主要生产色发,兼营发网,但产量有限。进入70年代,青岛市已无发网生产。
色发 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烟台生产色发的厂家迁来青岛,青岛才有色发生产。1956年,青岛已有8家生产色发的个体手工业户。同年,青岛发制品生产组成立,后经过调整转为生产合作社。1963年发制品生产合作社改称青岛市第一发制品厂,专门生产漂染色发,年产色发400吨,创利润120万元。1964年,在镇江路新建厂房,扩大发制品生产规模。1965年,色发生产由土法、全手工操作进入半机械化生产,生产工艺得到改进,产品由最初的十几个色号,增加到1969年的86个色号,1975年,修定为50个色号。青岛生产的色发制品主要销往欧美各国、日本和港澳地区。1976~1980年,因国际市场变化,原料不足以及受日本、韩国尼龙人造色发的影响,产量大幅下降。1980年,重接外商订货,生产开始好转。1983年,国家对外经济贸易部为青岛市第一发制品厂颁发了出口产品荣誉证书。1986年,青岛市发制品产量达143吨。
假发 1963年,青岛市市北区成立发制品生产组,开始试生产假发,产品由山东省外贸部门代理出口。1964年,生产组改称青岛市第二发制品生产厂,形成批量生产,年出口产品值达50余万元,成为全国第一个生产假发制品出口的企业。1969年,假发生产已具相当规模,年产值达94万元。1974年,假发产品已有200多个品种,产品远销世界20多个国家和地区,产值达151.5万元。1975~1978年,青岛市第二发制品生产厂与香港龙公司合作生产高档假发制品,产品全部由龙公司包销,1978年合作中断。1980年3月,与日本阿德兰斯公司达成协议,由日方供应原料,提供生产设备,加工生产高档男女假发,产品返销日本。产品质量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国家对外经贸部授予优质产品证书。青岛市除生产男女假发外,还生产教习假发,产品出口日本、联邦德国等国和港澳地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