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读:论坛广告管理办法·2012青岛啤酒节专题报道·牢记:青岛旅游局投诉电话
·青岛圈论坛广告投放说明·2012最新青岛旅游攻略·2013年1月青岛潮汐表
·青岛旅游景点介绍|图片·青岛旅行社排名及报价查询·青岛旅游就入住中山旅馆
返回列表 发帖
第四篇 供气  
第一章 液化石油气

第一节 气源


  青岛液化石油气按气源地划分,分为本地气源和外地气源;按气源供应计划划分,分为计划内气源和计划外气源。1982年青岛石油化工厂催化裂化装置上马前,青岛市不生产液化石油气,所需液化气全靠国家计划内供应和计划外外地厂家支援。1982年,青岛石油化工厂开始生产液化气,青岛的液化石油气形成了外地购入和青岛市自供相结合的局面。


第四篇 供气  
第二章 煤制气
第五节 用气

用气服务


  查表与收费 1987年6月,建立了市南站(黄县路3号)、浮山站(巢湖路3号)、四方站(人民路38号)、洛阳路站(商水路41号)、沧口站(松柏路18号)等5个营业站,分别负责各管辖地区居民户、营业户、福利户和工业户的查表收费工作。其主要工作指标是减少供销差率及做好为用户的服务。
  煤气管道碰头 每年在新的地区出现新的用户,也就出现了新铺设的管道和带气运行管道之间的衔接工作,即管道碰头。
  为了不影响用户用气,一般管道的碰头要求在夜间进行。由于运行的管道释放出大量的煤气,给碰头工作带来很多的困难。因此,在管道碰头之前,无论从安全消防、人员配合、抢救等方面都万无一失后方才进行。
  调试煤气计量表 国家计量法规定,对新的煤气表在使用前须根据不同地区的气候情况进行强制性的鉴定。青岛市计量局于1990年5月授权青岛市煤制气厂对青岛地区使用的煤气计量表,进行安装使用前的密封性和示值误差鉴定。1987~1990年,煤气表站共鉴定各种型号的煤气计量表达8万余台。

TOP

第四篇 供气  
第二章 煤制气
第五节 用气

用户


  青岛市煤制气用户共分为民用户、福利户、营业户、工业户四类。1987年有用户32 028户,1990年发展到51 767户。
  民用户是青岛市煤制气最大的用户。1987年民用户有32 028户,年用气量达490.52万立方米。民用户主要分布在市南区、市北区、四方区、沧口区。至1990年底,青岛市民用户已发展到51 481户,年用气量达2 069.81万立方米。用气价格自1987~1990年一直保持在每立方米0.14元。
  青岛市1988年投入运行的福利用户是76户,年用气量达54.79万立方米。至1990年底,青岛市福利用户已发展到231户,年用气量达126.79万立方米。青岛市的福利用户主要包括大学、中学、小学、幼儿园、企事业单位食堂,主要分布在市南区、市北区、四方区和沧口区。福利用户的用气价格1987~1990年一直保持在每立方米0.20元。
  青岛市1988年投入运行的营业用户为27家,年用气量达78.03万立方米。至1990年底,青岛市的营业用户已发展到41家,年用气量达140.36万立方米。青岛市营业用户主要包括具有盈利性质的宾馆、饭店及疗养院,主要分布在市南区一带。营业用户的用气价格由1988年的每立方米0.30元调至1990年的每立方米1元。
  青岛市1988年投入运行的工业用户只有青岛油漆厂、红星化工厂两家,年用气量达64.61万立方米。至1990年底,共有14家工业用户,年用气量达368.93万立方米。工业用户主要分布在四方区和沧口区一带。用气价格由1988年的每立方米0.30元调至1990年的每立方米0.50元。

TOP

第四篇 供气  
第二章 煤制气
第四节 输配

输配设施


  低压湿式螺旋储气柜 煤制气一期工程共建造了2座低压湿式螺旋储气柜,2座储气柜坐落在气源厂东侧。每座气柜的容量5万立方米,高49.68米,共分四层起降。2座气柜的总占地面积3 323.81平方米。总耗钢量1 325.16吨,于1985年7月开始建造,1987年1月竣工验收,同年3月投入使用。
  煤气压缩机 根据输配工程的设计需要,煤制气一期工程共安装了4台(三开一备)由沈阳空气压缩厂生产的SL?90/Z型往复式煤气压缩机,于1987年3月投入使用。
  管道 输配工程中的管道共分中压管道、低压管道、庭院管道3种,1987年3月投入运行。
  中压管道和低压管道均采用直径300~400毫米和200~300毫米柔性机械接口铸铁管。过河流和穿越铁路处,采用螺旋焊接钢管,管道均采用特加强级防腐绝缘层。机械接口均采用10毫米厚的沥青膏防腐保护。庭院管道均采用直径50~150毫米普通无缝钢管。地下管道进行防腐处理。
  中压管道阀门 为便于管道运行管理、维修和接新管道时切断气源,中压管道在下列各处设置了由天津唐沽生产的直径300~400毫米蝶型阀门:中压管道出厂的起始处、中压支管的起点处、穿越河流和铁路的两端、调压站进气管10~100米处,以及直线管段每2公里端处。至1990年底,中压管道上共安置232个蝶型阀门。
  低压管道阀门 低压管道除在调压站出口10米左右处设置1个直径100~300毫米的蝶型阀门外,一般不再另设阀门。
  表前阀门与灶前阀门 每家民用户煤气计量表前设置1只20毫米变15毫米的阀门。每台炉灶前设置1台15毫米钢制单头旋塞阀门。营业户、工业户、福利户根据煤气计量表和管道型号设置阀门。
  凝水缸 凝水缸设置在管道标高的最低处,以用来储存管道中的水。凝水缸在中压管道每200~400米处设置1个。至1990年底,凝水缸共设置289个。
  煤气计量表 1987~1990年,青岛市先后使用了丹东热工仪表厂、天津机床厂、天津仪表十厂、重庆前卫表厂等7个生产厂家的24种型号的煤气计量表。
  调压站 调压站是连接中压管道和低压管道之间的重要枢纽。调压站建筑面积20.5平方米,室内净高3?2米,内设调压器。调压站的作用是将中压管道送来的0.02兆帕压力减压至1 500~1 800帕的低压煤气压力,通过低压管道送至用户。1987年投入运行的调压站25个,1990年底增至59个。
  调压器 煤制气一期工程共选用了4种调压器。1987年投入运行的是LN-150雷诺式和JMZ-312Q型切断式调压器。1989~1990年,又相继投入运行了HMT-3FK和TMF-314型调压器。其中,雷诺式调压器应用最多。

TOP

第四篇 供气  
第二章 煤制气
第四节 输配

输配区域


  中压管道输配区域 为确保供气的可靠性,从李村河入海口处气源厂送出的中压干管为双线。第一中压干管经唐河路向东至四流南路再向北,穿越李村河经永平路、升平路、四流北路到青岛油漆厂为终端。第二中压干管经唐河路向西,经开封支路、开封路、大沙支路、金华支路、金华路再向东,经瑞昌路、山东路、湛流干路至大麦岛村为东终端。再由湛流干路向西,经正阳关路、南海路、湖南路至广州路为西终端。
  至1990年底,青岛市中压管道的总长度为64.44公里。根据青岛市地下岩石多的地理条件,中压管道的埋深在0.8米以下。管道的最小坡度为0.003。一期工程中压干管压力运行计算值为:起点压力0.088兆帕,末点压力0.2千克/平方厘米(表压)。
  低压管道输配区域 1987年低压管道投入运行的长度为56.2公里。市南区:湖南路、河南路一带;鱼山路一带;黄海饭店、南海饭店、汇泉王朝大酒店、白浪花大酒店、八大关宾馆、青岛疗养院一带;海军疗养院宿舍、空军疗养院宿舍、太平角一带;湛山宾馆、潜艇学院宿舍、镇江路一带;江西路、徐州路一带;浮山东小区、云霄路一带;浮山所一小区、辛家庄一小区、汕头路一带。台东区:延吉路以南居民小区、错埠岭小区。四方区:青岛建工学院宿舍、北海分局宿舍、抚顺路一带;四方机厂宿舍、青岛44中学宿舍、市政公司宿舍、人民路和人民二路两侧部分居民区、青岛水箱厂。沧口区:青岛纺织机械厂第三宿舍、洛阳路居民小区、青岛国棉九厂宿舍、沧口飞机场宿舍、青岛橡胶二厂宿舍、青岛碱厂宿舍、青岛油漆厂宿舍。
  1988年低压管道投入运行的总长度是66.69公里,比1987年新增加10.49公里。新增加的输配区域有:市南区二疗宿舍、延安三路南端、牧工商宿舍。台东区广饶路西侧、延安一路一带居民。四方区会昌路一带居民。沧口区青岛磁钢厂、水清沟一小区、二航校院内。
  1989年低压管道投入运行的总长度是69.77公里,比1988年新增加3.08公里。新增加的输配区域有:市南区台西周围地区、八大峡居民区、国贸中心、浮山二小区。沧口区青岛第五印染厂、青岛建华玻璃厂、青岛纺织机械厂、青岛国棉九厂、青岛红星化工厂、青岛油漆厂。
  1990年低压管道投入运行的总长度为80.03公里,比1989年新增加10.26公里。新增加的输配区域有:市南区前海小区、青岛海洋大学及宿舍区、东方饭店一带;海天大酒店、武警支队驻地、宁夏路一带;总参疗养院及大麦岛一带;辛家庄三小区、青岛自来水公司办公大楼、医药大厦。沧口区青岛儿童食品厂、青岛电焊条厂、青岛第二印染厂、青岛国棉五厂、沧口公安宿舍。市北区青岛市工业品贸易中心。

TOP

第四篇 供气  
第二章 煤制气

第四节 输配


  青岛市煤制气一期工程的输配工程,由华北设计院设计,青岛市崂山沙子口施工队、李村施工队、河西施工队、平度施工队、费城施工队等单位施工建设,1987年3月投入运行。输配工程主要包括煤气储备柜、煤气加压站、中压煤气管道、低压煤气管道、区域调压站、穿越工程及庭院户内管道。
  1987年,青岛市地下煤气管道总长度106.2公里。其中,中压煤气管道的长度为50公里,低压煤气管道的长度为56.2公里。区域调压站25座。容量为5万立方米的储备气柜2座。日供气能力14万立方米。用户32 048户。随着青岛市煤制气用户的发展,至1990年底,中、低压管道共发展到144.47公里,区域调压站发展到59座。

TOP

第四篇 供气  
第二章 煤制气
第三节 制气设备 设施

门式链斗卸煤机


  3台湖南桃江煤气专用设备厂生产的LK-10-5M型门式链斗卸煤机。每台卸煤机自重55.11吨,总高度9.8米,每小时卸煤能力280吨。1987年投入使用。


门式抓斗起重机


  2台福建起重运输设备厂生产的LQ-22M型门式抓斗起重机。每台起重机自重92.88吨,总高度18米,起升高度10米,每小时起重能力120吨/台。1989年投入使用。



双辊齿牙式破碎机


  2台由上海重型机械厂生产的直径600×700毫米型双辊齿牙式破碎机。破碎机的进料粒度300毫米,出料粒度50~10毫米,每小时生产能力为80吨。1987年3月投入使用。


吊焦机


  2台青岛台东锅炉厂生产的Q?3T型吊焦机。每台吊焦机每天工作能力300余吨。1987年3月投入使用。


伍德式直立炭化炉


  2×20门伍德式直立炭化炉。炉体总长29.08米,总宽6.24米,总高7.81米。共选用了300余种耐火砖型,总重量1 800吨。日产煤气能力10.7万立方米,日产焦炭能力219吨,日产焦油能力8.7吨,日耗原煤300吨。伍德式直立炭化炉是气源厂主要制气设施,1987年3月投入使用。

机械发生炉


  3台吉林重型机械厂生产的21型混合煤气发生炉。每台发生炉自重53.9吨。3台发生炉实际运行2台,备用1台。2台运行的发生炉日产低热值煤气能力18~19万立方米,日耗焦炭60.46吨。所产煤气全部供给直立炭化炉加热用。1987年投入使用。


水煤气发生炉


  为加大气源厂的产气量,充分利用直立炉副产品焦炭再生产煤气,安装了2台(一开一备)吉林重型机械厂生产的直径3米水煤气发生炉。每台炉自重55.2吨,总高度11.7米。每小时耗用焦炭3.2吨,每小时耗用蒸汽11~12吨。水煤气发生炉是气源厂第二制气设施,1988年底试生产,1990年正式投入运行。


高压风机


  1988年底,同水煤气发生炉配套安装了2台(一备一开)由上海电机厂生产的D700型高压风机。每台高压风机每分钟出风量700立方米,压力2 900帕。


罗茨风机


  1987年气源厂共安装了2台由长沙鼓风机厂生产的D600型罗茨风机。每台风机每小时排送煤气132立方米。


水煤气缓冲储柜


  1987年7月至1988年9月,气源厂安装了1座容量5 000立方米的水煤气缓冲储柜。储柜的占地面积69.11平方米,总高度23.55米,总耗钢量135.10吨。1989年底投入使用。


初冷器


  1987年,气源厂共安装了3台(二开一备)由青岛建安公司生产的F-642平方米初冷器。


洗涤塔


  1987年,气源厂共安装了7台由青岛建安公司生产的煤气洗涤塔。每台洗涤塔的总高度为31米,7台塔的总重量为148.05吨。洗涤塔是气源厂生产配套的大型煤气净化设备。



脱硫干箱


  1987年气源厂共安装了5台(四开一备)ZT8410A型脱硫干箱。脱硫干箱是气源厂生产配套的最后一道工序的煤气净化设备。


无润滑空气压缩机


  1987年气源厂安装了3台(二开一备)由沈阳气体压缩机厂生产的2Z-3/8-1型无润滑空气压缩机。每台压缩机每分钟可为自动化仪表提供3立方米净化空气。



蒸汽锅炉


  1986年气源厂安装了3台由无锡锅炉厂生产的SHL-10-16AⅡ型饱和链条炉。3台锅炉每小时总产气量30吨,供全厂生产、生活用气。1987年投入使用。

TOP

第四篇 供气  
第二章 煤制气
第二节 煤气生产

石油液化气掺混


  为了提高煤气的热值和产气量,气源厂自1989年起将液化石油气与煤制气掺混使用。1989年掺混液化石油气655.5吨,折气量295 000立方米。1990年掺混液化石油气835.7吨,折气量3 760 800立方米。

TOP

第四篇 供气  
第二章 煤制气
第二节 煤气生产

煤气净化


  由直立炉和水煤气炉生产出来的煤气内含多种化学物质。在煤气净化过程中,将产生大量的副产品。由于受提取副产品成本的限制,在一期工程生产中只对煤气中的焦油进行回收,脱水处理后作为副产品外销。对硫化氢和萘进行提取和脱除。在这三种副产品中,焦油产品提取量最高。1987年焦油的提取量是757.72吨,到1990年焦油的提取量达2 980.25吨,增加了2.93倍。

TOP

第四篇 供气  
第二章 煤制气
第二节 煤气生产

水煤气生产


  是气源厂的第二气源。1989年气源厂两台U.G.I型水煤气发生炉投入运行,利用直立炉生产的副产品——焦炭,进行水煤气生产。水煤气热值低,只有与直立炉生产的煤气掺混后才能使用,1989年末投产的水煤气经过两个月试生产,于1990年正式投入运行。当年,水煤气发生炉产煤气653.8万立方米。

TOP

第四篇 供气  
第二章 煤制气
第二节 煤气生产

直立炉生产


  1987年3月投产运行的炭化直立炉生产方式是气源厂主要的制气手段。1987年,炭化直立炉消耗原煤20 160.4吨,年产气量649.99万立方米。1990年,消耗原煤71 501.31吨,年产气量3 127.03万立方米。热值均达16 302千焦耳/立方米。焦炭产量由1987年产14 737.83吨提高到1990年的51 484.08吨,煤焦油产量由1987年的757.72吨提高到1990年的2 980.25吨;分别提高了2.49倍、2.93倍。通过废热锅炉,每小时可联产蒸汽6.6吨。炭化直立炉生产在80年代末,是技术上成熟可靠,经济上合理先进的生产方式。

TOP

第四篇 供气  
第二章 煤制气
第一节 煤制气工程建设

外部工程建设


  外部工程包括“两路”(铁路专用线、厂外公路)、“两电”(35千伏供电、邮电)、“两水”(自来水、海水)。
  铁路专用线工程 青岛煤制气每年要运入燃料煤15万吨左右,按初步设计,建设铁路专用线运输。铁路专用线接轨点在沙岭庄车站,由沙岭庄车站引专用线到煤制气厂。1985年1月开始施工,1986年底完工,1987年1月24日全面验收。1988年11月16日煤制气厂与沙岭庄车站签订开通运输协议。铁路专用线全线长1.658公里,近期运输量为每年15万吨,远期每年30万吨,货物品种主要为煤炭。专用线进厂内设三股道,卸车线有效长350米,专用线在站内接轨前端设安全线有效长50米,专用线末端有机回线。
  规划道路工程 根据青岛市规划要求,在煤制气工程气源厂南部和东部建1号和2号两条厂外规划公路。(一)1号、2号规划路。1号规划路东起唐河路下交口,西到铜铝厂门前胶济铁路下交口,路宽18米,路中心距胶济铁路复线18米;2号规划路南起铁路平交口,北至煤制气厂北海坝处,路宽20米。两条路全长1 500米。(二)胶济线、唐河路下交通口及唐河路拓宽。为缓解胶济线与2号规划路平交口的交通,根据运输和厂区防火需要,在唐河路与胶济线汇合处设下交洞口,建设两座钢筋混凝土涵洞,洞高3.7米,宽10米。1986年将原8米宽的唐河路拓宽为20米,该工程于1987年初完工。
  35千伏输电线路供电工程 青岛煤制气35千伏变电站为双电源双回路供电方式,由水清沟变电站供至青岛煤制气厂。
  架空线路部分包括:水沧乙线由水清沟变电站至郑州路大桥;水炼线由水清沟变电站至洛阳路。地下电缆部分包括:水沧乙线由水沧乙15-21-9至煤制气厂35千伏变电站,水炼线由水炼9-10至煤制气厂35千伏变电站。整个工程线路全长10 245米。其中,架空线6 034米、地下电缆4 211米。电缆线路中有电缆中间接头31个,户内外终端头4套12个。
  输电线路工程1985年8月20日开工,水炼线1986年10月7日竣工,同年11月26日送电;水沧乙线1986年11月26日竣工,同年12月15日送电。
  通讯工程 一期工程的通讯工程,包括厂外通讯工程和厂内通讯工程两部分。
  厂外通讯工程采用地下电缆向气源厂敷设。线路经过四流南路、开封路、开封支路、唐河路、外贸五金矿产院内。再经青岛化工厂过铁路涵洞到气源厂南大门入厂。厂外通讯工程1985年11月开始施工,1986年10月25日竣工,同年12月5日验收。
  厂内通讯工程电缆线路采用200门纵横自动交换机敷设,用户线路采用地下电缆,分线设备全部安装于墙壁上,配线架为四列(4×400),其中中继线占用一列。全部管道电缆长1.95公里。厂内通讯管道自1986年6月16日开工,12月31日完成;电缆线路自1986年12月9日开工,1987年7月28日完工。
  自来水工程 一期工程生产用自来水每小时100吨,最大用量约每小时140吨,水压0?3兆帕,水温6~23℃,主要用于软水站每小时60吨,发生炉每小时11吨,排送轨每小时10~30吨,生活用水每小时10吨,每天需自来水2 640吨。
  自来水从四流南路闸门井联接,经唐河路过唐河路下交洞口,从1号规划路进厂区水表井,全长1 248米。整个工程投资额为27.12万元。自来水工程于1986年5月开工,1986年10月9日验收合格并交付使用。
  海水工程 一期工程生产冷却基本上采用海水,每小时需要600~700吨,压力大于每平方厘米3.5千克,水温低于20℃。海水工程于1985年开始施工,1986年12月完工,1987年3月正式送水投产。
  根据煤制气厂所处李村河入海口南岸的位置,1984年4月在厂区北面打了3口直径1 000毫米试验井,井深17~19米,井间距离55~60米。根据试验井数据,确定打11口直径1 000毫米机井,建3个泵房,取过滤海水供生产用。其中1号泵房由3口井组成,2号、3号泵房分别由4口井组成。试车时,因2号、3号泵房质量欠佳,海水供应不能满足满负荷生产的要求。1987年9月新增两口海水井,满足了生产需要。

TOP

第四篇 供气  
第二章 煤制气
第一节 煤制气工程建设

输配工程建设


  一期输配工程根据青岛市城市总体规划、地形特点,以及一期工程规模兼顾二期工程发展需要,采用中、低压两级系统供气方式,管道由气源厂双管敷设,通过用气负荷集中地段,纵贯全市。中压管道以枝状布置为主,同时考虑二期工程成环需要,预留了位置。低压管道和调压站布置以气化新建居民小区为主。中压管道起点压力为0.088兆帕,实际供气选用0.08兆帕,末点压力0.02兆帕。低压管道起点压力为1 500帕,燃具前额定压力为800帕。
  居民用户、一般公共福利户和用气量不大的工业用户,由区域调压站通过低压管网供应。民用与工业用气比例为7∶3。一期工程气源厂两个储罐储气容积为10万立方米,储气容积系数为71.4%,储气方式为湿式螺旋储存。
  至1990年,全市共设营业站6个,分别为市南营业站、台东营业站、四方营业站、沧口营业站、浮山所营业站和洛阳路营业站。输配工程完成总工程量为:中低压管道106公里,庭院、户内管120公里,调压站21座。居民用户51 481户,公共福利用户231户,工业用户14户。

TOP

第四篇 供气  
第二章 煤制气
第一节 煤制气工程建设

气源厂工程建设


  气源厂位于市区的中部。厂东面与胶济铁路干线仅一路之隔,距沙岭庄车站2公里。占地面积25.83公顷,一期工程气源厂占地17.38公顷,总建筑面积305.43平方米,标准设备4 534台件,非标准设备1 183台件。
  气源厂设人、货流出入口各1个。厂前区位于厂区东南角,主要设施有:综合办公楼、中心化验室、食堂、浴室、车库等。主要车间有煤焦、制气、化产、动力、机修、储运、维修等。厂区污水经过二级曝气生化处理,达标后排放。厂区北面沿海地带打了13口海水井,建了3座海水泵房,供煤气冷却用。
  1985年5月21日,直立炉与煤气发生炉安装工程破土动工,1985年9月完成主要构筑物的混凝土浇注任务。1986年4月直立炉开始预砌,6月正式开始筑炉,10月底2号直立炉砌筑完成。
  3台10吨蒸汽锅炉安装工程1985年8月破土动工,1986年5月完成混凝土浇注,11月完成1台炉的安装并开始点火烘炉,12月3台炉竣工并交付使用。
  2个5.4万立方米的储气柜于1985年5月开工,1987年1月竣工。
  除核心工程“三炉”、“两柜”外,1985年全面开工的还有71个项目,1986年上半年开工7个,下半年开工5个,1987年开工1个,共计86个项目。1986年底完成73个,1987年上半年完成8个,下半年完成5个。
  一期工程完成总工程量为:总建筑面积37 379平方米,总土石方量58?5万立方米,总钢筋混凝土量3 798立方米,打桩663根,强夯41 881平方米;安装各类设备2 496台(件)、各类管道4.7万米,各类电气仪表2 955台(件)、各类电缆76.2公里、各种架空线(厂外)5.5公里,建道路3.5公里、铁路专用线2.24公里、海坝工程0.82公里。

TOP

第四篇 供气  
第二章 煤制气

第一节 煤制气工程建设


  青岛市煤制气工程是青岛市市政建设重点工程项目之一。1980年9月开始筹备工作,1982年7月完成计划书的编报。1983年3月1日,山东省计划委员会以(83)鲁计燃字第53号文下达《青岛市第一期煤制气工程计划任务书的批复》同意建设。1984年7月2~5日,山东省城乡建设委员会在青岛主持召开了青岛市第一期煤制气工程初步设计审查会议。1984年8月10日,山东省城乡建委以鲁建公发(1984)24号文批准了由中国市政华北设计院作的初步设计。
  1984年10月,青岛市煤制气第一期工程面向全国招标。青岛市建安总公司中标承包,1984年12月底完成工程施工承包协议书的最后签订工作。
  工程包括气源厂工程和输配工程两部分。气源厂工程共分煤焦、制气、化产、动力、水源水处理、厂前区、土方工程和罐站等九大部分,87个工程项目。输配工程包括中低压管105公里,调压站21座。外部工程包括“两路”(铁路专用线、厂外用路)、“两水”(自来水、海水)、“两电”(厂外供电、邮电)。
  工程规模为日产28万立方米,第一期工程设计规模为日产煤气14万立方米。制气手段为2×20门直立炭化炉。日产气10.6万立方米,并辅以水煤气掺混,确保每天供气14万立方米。水煤气日产11.45万立方米,除掺混外,每天可外供7.68万立方米。外供煤气质量达到国家标准:热值3 600~3 800千卡;灶前压力80毫米水柱。每年副产品生产能力为:气焦2.4万吨,浓氨水(18~20%)611吨,粗苯848.6万吨,筑路油2 732吨,中油470吨。
  一期工程于1985年3月25日正式破土动工,1986年12月20日2号直立炉点火烘炉,1987年3月23日主生产线开工投入试生产。
  至1990年,全市已供居民用户51 481户,公共福利用户231户、工业用户14户。投产以来,总产气量7 827.82万立方米,总销气量6 441.01万立方米。

TOP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