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读:论坛广告管理办法·2012青岛啤酒节专题报道·牢记:青岛旅游局投诉电话
·青岛圈论坛广告投放说明·2012最新青岛旅游攻略·2013年1月青岛潮汐表
·青岛旅游景点介绍|图片·青岛旅行社排名及报价查询·青岛旅游就入住中山旅馆
返回列表 发帖

青岛旅游志 | 旅游资源 | 市郊资源 | 平度市

第一篇 旅游资源  
第三章 市郊资源

第四节 平度市


  大泽山 位于平度市东北35公里,绵亘于青岛、烟台两市接壤处,面积324平方公里。
  大泽山峰峦叠嶂,怪石嶙峋,奇泉遍布,名胜古迹繁多。秦汉以来,高人名士多隐于此。山半智藏寺始建于唐,又称下寺,香火一度盛极,1943年毁于日军之手。现尚存遗址,规模颇巨,周围崖壁历代佛家偈语石刻甚丰。址东侧为塔林,雕砌精美,造型别致。近有“邀月台”。寺西侧聚景台上建有“聚景亭”,为石亭,亭西山涧林木葱郁,奇石遍布,相传范蠡曾偕西施来此隐居,故名“范蠡涧”。
  由寺沿阶北上,一路溪水潺潺,少顷即达日照庵,俗称“上寺”,以日出即照而得名,曾毁于战乱,今仿古重建。庵内供奉碧霞元君、无生老母、观音菩萨、送子娘娘等女神。旧时,农历三月十八日至三月二十六日为大泽山日照庵庙会,届时人山人海。碑载:“远近接踵而至,人烟辐辏,时常送牌立匾,以彰其盛德,修庙送衣,以安其尊座”,“每值朔望,虔诚致祭,岁月无间”。今之日照庵庙会,已成为容宗教朝圣、修学观光、休闲旅游于一体的节日盛会。
  庵东侧有一天然石洞,大如广厦,名“老母洞”,又名“莲花洞”,相传为隋末红莲圣母女徒杨斯玉练艺修道之处。洞外一箱形巨石,名“箱子石”,上刻“书藏万卷”四字,传为杨的藏书处。莲花洞外,有古松两株,相对而生,一株匍匐而起,似卧龙翘首,名卧龙松;一株松盖翩翩,如凤凰展翅,曰凤凰松,被誉为“龙凤呈祥”,为山中奇景。日照庵西侧,遍布碑碣,长达里许,多逾百计,此即著名的大泽山碑林,被誉为“天然古代书法艺术展览馆”。
  大泽山多泉,主要分布在上寺、下寺周围,有乳泉、甘露泉、珍珠泉、涌泉、凤池、天池……,各具神韵。引人入胜者,当推位于双眼石东侧的八角琉璃井,由花岗岩条石砌成八角形而得名,相传曾有神龙潜于此,故又名“龙潭”。水深数米,终年不涸。史载,明万历三十年春大旱,时任莱州知府龙文明亲率僚属进山谒龙潭祈雨有应,欣喜之余,于龙潭之旁建龙神祠以资纪念,祠已久废。龙潭融诸泉之水汇入虎溪南流至水门,泻入深谷,喷珠溅玉,形成虎溪飞瀑奇观。
  出日照庵,越梳洗楼,即至瑞云峰,险绝阳壁镌刻着明万历三十六年王之都所书“瑞云峰”三巨字,字径3米,笔力雄强,宛若一幅金碧巨幛凌空高挂。
  西上行,攀“八步紧”,跨“张飞骗马”,越“鹞子翻身”,穿“通天洞”,即可登上海拔736米的北峰极顶。峰顶镌有“身依北斗□尺五天”字句。据载,北峰顶曾半岩垒石为城,亦名皇城顶,又名赤眉寨。新莽末年,赤眉义军曾占据此山。抗战时期,此处是胶东军区西海军分区司令部所在地。北峰三面峰峦环抱,西为飞来峰,东为日观峰,南为金刚崮。
  北峰西侧,一高逾数丈的巨石矗立,陡峭奇险,上镌“孤峰独秀”4字,名“鹰不落峰”。
  北峰至西峰,需穿越九连洞。九连洞因由九个天然石洞相互通连而得名,各洞均有名人题字,如“摩苍”、“洞口仙峰”、“上天云送客,出洞鹤迎人”等。洞内道曲路盘,光线幽暗,爽风飕飕,穿行其中,如入仙境,故又名飞仙洞。
  出洞南行,攀“上天梯”,穿“一线天”,渡“仙人桥”,即达西峰顶。峰顶有“青天外”、“别有天”、“清风白云”、“海阔天空”等刻字及望海楼遗址。
  西峰东侧山腰险绝处有一石屋,名“红庙”,传为明代书法家、曾被明天启皇帝誉为“神笔”的刘耳枝青年时代读书处。
  红庙下行,一路奇石嶙峋,千姿百态,如眠羊,如脱兔,如起鹊;似天狗望月、鲤鱼钻山、老翁晒背、少妇理鬓;还有天耳石、无眼石、蟾蜍石、狮子石、盘龙石、金龟石、蜗牛石、楼子石等,惟妙惟肖。
  “大泽叠翠”、“大泽晴云”分别为今古“平度八景”之一。大泽山林场是山东省省级森林公园。

  天柱山摩崖石刻 天柱山位于平度市区北25公里,属大泽山脉,孤峰拔地。山中遍布东汉、北魏、东魏、北齐以及金、元等历代摩崖刻石,其中尤以魏碑名世,又被人称为天柱山魏碑。
  天柱山最著名的刻石是郑文公碑,刻于“鸾峰直上、鹤岭横悬”的一块天然巨石上,高3.2米,宽1.5米,文19行,共881字。系北魏光州刺史郑道昭于永平四年(511年)为其父郑羲所立。因其在掖县云峰山留有内容和书体相同的另一刻石,故天柱山碑称“上碑”,云峰山碑称“下碑”。碑文内容系为郑羲及其家族歌功颂德。其书法艺术极为精湛,清代中期以来,著名书法家原元、包世臣、叶昌炽、康有为等,都极力推崇。有“魏书之冠”之誉。
  天柱山峰顶东北侧有一天然石室,室内壁有郑道昭书镌的《天柱山东堪石室铭》。山之险要处,有大字题刻数处。山之西麓劈石门旁旧有郑道昭之子北齐光州刺史郑述祖于天统元年(565年)书镌的《天柱山铭》。皆为魏书精品。
  天柱山西麓劈石门旁有一石窟,俗称“石屋”。窟内凿有数十尊佛像,并刻有东魏武定六年(548年)《姚保显造石塔记》,是重要的北朝文化遗迹。
  天柱山摩崖石刻蜚声国内外书法界,每年接待海外游客约千余人次,以日本、韩国书法家居多;接待国内游客3万余人次。1984年青岛市人民Gov将天柱山摩崖石刻列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1988年国务院将其列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青岛市第一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东岳石遗址 位于大泽山镇东岳石村附近。1959年发现,东西长约200米,南北宽约70米,部分文化遗存暴露于地表层外。按国际惯例,以地名命名为东岳石遗址。1960年,山东考古队对遗址进行发掘,出土大量石器、陶器、骨器和蚌器。
  1984年,东岳石文化遗址被列为青岛市文物保护单位。

  宁戚冢 位于平度市区西25公里处的马戈庄镇,为春秋时期齐国名大夫宁戚之墓。冢蔚如山丘,至今尚高10余米,直径约70米,为青岛地区少见之大冢。
  冢顶早年曾有两株古松,虬枝蟠舞,覆地参天,“宁冢双松”为古平度八景之一。

  云山 位于平度市区东北20公里处。古为道教名山,全真教发祥地之一。丘处机、马钰、刘处玄等道士留有遗迹。山中青松遍地,翠竹成林,山谷幽深,怪石累累。山内有长约1000米的蔷薇涧,遍生野生蔷薇,花开时节,处处闻香。山中古迹甚多,有历代摩崖石刻20余处,其“云峰庵”题字颇具郑道昭书法风韵。坐落在埠前高台上的云山观初建于唐宋之间,现经修复更为壮观,内奉一尊1.3米高的石雕道君像。附近有一巨型碾药石槽和大小石臼,为古代道家制药遗物。
  云山有仙人洞、仙人岩、青云顶、玉液溪、天池泉、圣水泉、杜鹃岭、白云峰等景观,还有仙人冢、炼丹台、旗杆窝、大王桥、点将台、罗成洞、龙池等传说中的古代遗迹。“云山烟波”、“云山翠竹”分别为今古平度八景之一。
  云山向北,为海拔约600米的青山,山中有九龙池、白虎涧、瀑布泉、神云寺遗址及太子读书堂遗址等风景名胜。云山东南为5000亩淡水养殖水塘,西南则是著名的尹府水库。青山远村,碧水微澜,构成云山景区。

  即墨故城遗址 位于平度市东南部大朱毛村一带,因地濒临墨水而得名。春秋时期,齐大夫朱毛曾居于此,故有俗称“朱毛城”;后因西汉康王刘寄封于此,又称康王城。
  古即墨城始建于春秋后期,战国时代发展成为齐国东部(今胶东半岛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齐国名将田单曾在古即墨城下以火牛阵大破燕军,是为史记中的著名历史事件——田单破燕。秦灭六国,以即墨城为郡治设胶东郡。项羽分齐地为三,以古即墨城为都,设胶东国。西汉前期三封胶东王,康王刘寄及其子孙,传国直至西汉之末。后历东汉、魏晋、十六国,直到北齐天保七年(556年)即墨废县。隋开皇十六年(596年)重设即墨县,移县城于旧不其县境,即今之即墨市区。
  现存即墨故城遗址系西汉胶东王城,地面有城墙遗存,分内城、外城,外城南北长5公里,东西宽2.5公里。东城墙残存1000余米,城基宽约40米、高约5米。城内“金銮殿”、“梳妆楼”、“点将台”、“养鱼池”等至今尚存遗迹。
  即墨故城地下不断有珍贵文物出土。民国年间曾出土一窟古钱币,拉了20大车。1986年冬,一次出土“燕明字刀币”达28公斤,另出土有弩机、铜舫、剑、戈、刀、币等。
  1984年,即墨故城遗址被青岛市Gov列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1992年,山东省人民Gov公布其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六曲山古墓群 位于平度市古岘镇六曲山(又称六虎山)一带,蜿蜒15公里,大小30余个山头,有保存完好的墓葬380余座,西汉胶东国的诸王侯及其庞大家族,死后都葬于此,是少见的西汉贵族古墓群。
  1977年12月,山东省Gov公布其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千佛阁 位于旧平度城东关街东端,始建于明代天启年间(1621~1627年),崇祯五年焚毁,清顺治四年(1647年)重修。现阁基是明代天启年间所建,阁楼上的石柱及木结构梁柱等多是清顺治年间的旧物。
  千佛阁通高约20米。阁基全用白色花岗岩巨石叠垒而成,南北长18米,东西阔13米,高7米,中间贯通一条东西向的拱门,为往昔进出关厢所必经。阁楼为重檐歇山式,两重飞檐都四角翘伸,凌空欲飞。飞阁重檐之下,悬挂精制铜铃,“高风永夜,宝铎和鸣”,远闻10里之外。
  阁上佛殿西门楣上旧悬一匾,额书“西来东定”4个大金字。门里旧有一尊高耸阁顶的如来佛木雕像,为清初所雕,据传每一莲瓣之上都有一尊小佛,阁名千佛,由此而得。
  千佛阁的元宵灯节,风格独特。献给佛祖的千盏明灯是由千家万户用面团精心制作而成,每盏都径不过寸,做成牛、马、羊、鸡、犬、猪等“六畜”或各式各样的花卉及荷叶之形。农历正月十四开始送灯,如来佛莲座的每一莲瓣上都放上一盏面灯。佛殿西门门楣及楹柱上,都摆成“灯串”。元宵正节,碧月初上,开始掌灯,佛祖座下无数明亮的灯火,排成长串,连成一片。四近游人,纷至沓来。看灯最佳地点在西边远处的旧文村巷北口。青空皓月之下,千佛阁凌空欲飞,轮廓朦胧。如来佛莲座上千盏荧荧灯火飘忽不定,宛若浮在碧海云空之中。
  1992年,千佛阁经重修后,楼阁焕然一新,佛像重放金光。

  高家民兵联防旧址 位于大泽山西麓、北峰顶西南角下,东起东大峪,西至韭园村西岭,南至所里头,北到杏山,方圆约5公里。此处地势险要,是胶东抗日根据地西部的屏障,也是通往渤海抗日根据地的走廊。抗日战争时期,高家、韭园、南台、北台、所里头等村庄的民兵组成民兵联防,开展游击战、麻雀战、地雷战等,配合主力部队作战600余次,取得了辉煌胜利。著名战例有:杏山阻击战、高家地雷阵、北杏打洋马、棉花顶摆疑阵、七天三捷等。现存的遗址有:报警处、勾石岭民兵抗日战斗掩体、大泽山西麓的藏军连环洞、梧洞涧兵工厂旧址、北石山战斗旧址、围子顶掩体、所里头了望哨、杏山阻击战旧址、高家村阻击战旧址、高家地雷阵旧址。
  1969年,在高家村东南山坡上建造一座高家民兵联防抗日斗争展室及一座观爆亭,展出革命文物92件、组画及照片100余幅。展室建成后,先后接待过巴勒斯坦、巴基斯坦、马来西亚、朝鲜等国际友人和贵宾,以及国内游人。1977年,山东省Gov将高家民兵联防旧址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90年代初,已规划在此修建抗日战争纪念馆和抗日战争纪念碑,作为青岛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桃花涧 位于大泽山大姑顶下。每逢孟春,谷中桃树葱茏,桃花如云,野花如绣。清代进士李学诗曾在此隐居。涧中有一眼清泉,名“清水瓮”,其水清澈甘冽,涝天不溢,旱天不涸。“清水瓮”北面的山筑有城墙,人称“城子山”。相传,宋太祖赵匡胤与辽军作战,曾被困于此,筑城坚守,现仍见古城墙遗址。

  平度市博物馆 位于平度市区荷花湾畔,建于1958年,原名平度县博物馆,属地方综合性博物馆,馆藏文物11000余件。
  博物馆由一组古建筑组成,临街为仿古飞檐门楼,“平度县博物馆”匾额为刘海粟所题写,两旁立石狮。门内一株古老银杏树,相传为汉武帝东巡芝莱山时手植,双株连体,老幼相连,枝繁叶茂,人称“母子银杏树”。树北是老子庙,亦称崇德宫,又名后宫庙,系为纪念道家学派的创始人李耳所建。始建于汉,歇山式建筑,飞檐翘角,斗拱叠罗,丹楹画栋,金碧映月,有“神仙府”之称誉。几经修葺,现辟为“平度历史文物陈列室。”
  平度市博物馆每年接待国内外观众5万余人次。

  美国教会医院 位于平度市南关,旧有一组风格独特的西式建筑,原是美国的教会医院。其主体建筑物,俗称“八角楼”,尚存。
  “八角楼”系三层砖木结构,布局谨严,错落有致。东西长45米,南北宽18米,建筑面积800余平方米。建筑风格呈中西结合式,颇为美观。
  1885年,美国基督教浸信会牧师拉娣·慕来平度传教,在西关赁屋行医。后更多的浸信会牧师来平度传教,还设立学校和医院。美国教会医院建于1891年,至民国前期,始为平度最有名的西医医院。美国医学博士阿雅各死后葬于平度,为纪念此人,医院名称定为“怀阿医院”。
  1989年12月,青岛市人民Gov将其列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北台蟠松 位于平度市城区北7.5公里的北台村。据旧志记载,蟠松植于明代,200多年前,已“四面团结如帏,其中清荫可容数席”。北台蟠松已有400余年的树龄。
  北台蟠松双株,间距丈许,粗可合抱,负“三奇”之誉。一奇,枝干苍劲古雅,匍匐横卧,垂而不媚,奇而不傲。枝繁叶茂,浓荫蔽日,酷似一顶巨大的华盖。二奇,双树对生,虬枝扭曲回环,交错连理,宛若情侣偎依亲昵,又似二龙盘跃嬉戏。三奇,其籽屡种不萌,其芽屡嫁不活,其木则虫豸不蠹,旱而不萎,枯而不腐,四季苍碧,芳香四溢。游人无不叹为观止。蟠松下有汉白玉石碑,为清光绪十八年(1892年)所立,刻有“刘氏先茔”及蟠松来历的碑文。

  豹竹涧 位于平度市城区东北6.5公里处。涧中平圹处有巨大磐石,称“云台”。唐开元二年(714年)始建云台观,千载以来为平度最有名的道观。观内曾有茂密的翠竹,名“豹竹”,涧因豹竹而得名。“豹竹云台”为古平度八景之一。
  豹竹涧处两髻山之阳,水丰草茂,石异松奇,道观内外有古木参天,蜿蜒溪涧上下多飞瀑流泉。云台观的住持道人“羽化登仙”后,以石块砌成馒头状墓,点散在青山绿水之间,形成了道教墓地独有的风格。
  豹竹涧距旧平度州城仅咫尺之遥,是明清城中官绅文士理想的“一日游”胜地,留有大量歌咏诗文。

  三合山 位于平度城西35公里处的胶莱河东岸、潍石路南侧。古称三户山,因由三座山峰组成而得名,海拔100余米。
  三合山古迹较多。原有汉代祠院,据《汉书》载,为汉武帝所立,惜已毁多年。山上原有玉皇殿、老母庙、朝三亭、佛爷庙等建筑,工艺精细,较为壮观,现已无存。自然景观主要有石门、云磨眼、羊奶泉、玉石坑、牵马胡同、仙人脚印、道士井等,部分尚残存。
  三合山前沟壑特有一种小石,名“干勾石”,又叫铃铛石,形态各异,大者如拳,小者如指,形如鸟似兽。体内有隙,摇动会发出叮咚之声,深受人们喜受。
  解放战争时期,三合山曾是著名的胶东保卫战胶河战役(当地称三合山战役)的战场。1947年10月,中国人民解放军在此经过7个昼夜浴血奋战,歼敌1.2万余人,扭转了整个胶东战局。

  老龙湾景区 位于平度市区北10余公里处,依山傍水,风光秀丽,历史古迹颇众。景区内有状元石、石婆婆、大鳌山、神仙泉、老龙湾、元宝石、龙王庙、望蟒台、先生地、八文章、小石门、大石门、动物园等景点。

  文昌阁 位于平度市南村镇沙梁村,系该村名贾、原青岛同丰益号经理綦官晟等为纪念其家族人才辈出、家业兴旺于20世纪30年代筹资兴建。建筑既有中国古亭阁之风,又溶入了国外建筑工艺。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