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读:论坛广告管理办法·2012青岛啤酒节专题报道·牢记:青岛旅游局投诉电话
·青岛圈论坛广告投放说明·2012最新青岛旅游攻略·2013年1月青岛潮汐表
·青岛旅游景点介绍|图片·青岛旅行社排名及报价查询·青岛旅游就入住中山旅馆
返回列表 发帖

青岛市志67:崂山志 第三章 文物古迹 第四节 书院

第三章 文物古迹

第四节 书  院


  【康成书院】 康成书院在不其山(铁骑山)东麓的书院村,其名称源于东汉经学家郑玄曾在此设帐授徒。当时“从学者盈万”,著称海内。
  郑玄,字康成,北海高密人,汉灵帝中平五年(公元188年)冬十月,青州、徐州黄巾军复起,攻破北海郡,“玄与门人到不其山避难”,在此筑庐讲学授徒。晋代古方志《三齐记》首次载明“郑玄教授不其山”,《太平广记》和《太平御览》皆引晋代伏琛《三齐略记》语曰:“郑司农尝居不其城南山中教授。”明、清之际思想家、文学家顾炎武写有《不其山》诗:“深山书院有人耕,不记山名与县名。为问黄巾满天下,可能容得郑康成。”
  明正德七年(1512年)即墨知县高允中在原郑玄筑庐授徒处,建院宇,聘教授,辟学田,重建“康成书院”。书院坐北朝南,东西略呈长方形,占地亩余,围有院墙,门南向,屋3间,高约5米,宽约12米,南北深约4米,重梁起架,檐下四根木柱撑顶,柱基座为青石鼓形。木质门窗平开,雕以云图。该建筑具有十分完整的墙、柱、梁、栋、枋、斗拱和起脊屋顶各组成部分,在当时可谓宏伟壮观。清初,由于康成书院无人经管,渐圮。
  【华阳书院】 华阳书院在华楼山前华阳山的南麓,故名,又称东崖书院。黄宗昌《崂山志》载:“华阳书院据山之半,少司寇蓝公建置于此。”
  蓝章,明成化二十年(1484年)进士,官至都察院右佥都御史,又任南京刑部右侍郎。明正德十二年(1517年)告退归里,来此筑华阳书院隐居,自号大劳山人,教子蓝田攻读诗书。该书院位于华阳山前,背崖俯溪,颇擅胜致,占地亩余,东西排建两幢木砖结构平房,各3间,取名紫云阁、文昌阁,书院南溪边石上,刻有“谈经地”、“枕石漱流”、“曲水流觞”等字,东下石上刻有“松关”、“八仙台”、“仙境”、“重游旧地”等字,均为蓝章所书。蓝氏后世多就读于华阳书院,至清道光年间该书院废弃。
  【青峪书院】 青峪书院在夏庄东北6公里的青峪村。即墨举人江恭先于道光年间在此筑舍,延请同邑举人黄念昀教其二子读书。该书院环境幽雅,山环水绕,林木青翠,景色秀丽。
  【石屋书院】 石屋书院在北科宅东南5.2公里的观崂村。该村后山顶上有一石洞,似屋,人立洞中能看到崂顶,故村之原名为观崂石屋,后演化为官老石屋,解放后更名为观崂村。该书院建于清乾隆年间,为即墨官绅课士之所,有茅屋10余间,环境十分幽静。
  【劳山书院】 位于鹤山之北、即墨市东部之皋虞一带。因其建于崂山之余脉,故称劳山书院。清乾隆五十二年(1787年)由即墨知县叶栖凤创建,书院气势恢宏,设备齐全。据同治版《即墨县志》记载:“大门居中,东西夹以房,其北讲堂三间,堂右耳房,左为夹道,堂后楼,楼后台,房均五间,堂、楼、房俱有两厢。”书院设山长1人,总理其事,即墨举人黄念昀在同治年间曾任过山长。该书院还定期召集儒生讲学、课考。道光二十五年即墨知县王九兰倡捐,置地680亩为学田,邑人黄凤翔、黄凤文又捐荒田250余亩。同治十一年(1872年)即墨知县林溥重修,并撰写《修劳山书院记》。
  【下书院】 下书院在石门山西麓山谷中。明嘉靖年间即墨望族黄氏在此筑院宇,设家塾,习称“书院”。明隆庆年间(1567~1572年),为避农耕山樵之扰,在原址东1.5公里石门山主峰下建房3间,白天读书,夜晚回原处就宿,故有上、下书院之名。下书院有正、厢房各3间,筑院墙,占地约1亩。清初始废,乾隆年间,徐姓居下书院经管黄氏山庄,村名沿用至今。当年,黄嘉善之胞妹亦攻读于此,万历初年染病暴卒,遂葬于下书院前,人称处女坟,墓地不存,地名沿用至今。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