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读:论坛广告管理办法·2012青岛啤酒节专题报道·牢记:青岛旅游局投诉电话
·青岛圈论坛广告投放说明·2012最新青岛旅游攻略·2013年1月青岛潮汐表
·青岛旅游景点介绍|图片·青岛旅行社排名及报价查询·青岛旅游就入住中山旅馆
返回列表 发帖
18 (780x546).jpg
如今在岛城大街小巷,几乎一抬眼就能看到美容院的身影。记者 孟达 摄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随着生活质量的提高和美容观念的转变,越来越多的普通市民加入到“美容大军”队伍中来,青岛已经进入一个下至学生、上至老年人的全民美容时代。割双眼皮、隆鼻、文眉 、抽脂……各种美容项目一浪接一浪地向消费者袭来,形形色色的美容机构也出现在大街小巷。然而,近日一起女教师“抽脂死”事件,一下子将医学美容推向了风口浪尖,记者调查发现,繁荣的青岛美容市场当前已是乱象丛生,上千家明里暗里从事整容整形等医疗美容的美容院,仅有27家是经卫生部门审批过的“合法”店家。准备步入美容机构门槛的市民,一定要提防美容行业中的“美丽陷阱”。

    ■现状

    岛城已进入“全民美容时代”

    在不少人观念里,美容还只是年轻女士们的专利,然而记者调查发现,这一观念显然已落伍 ,岛城的男士、孩子 、老人等人群都已加入美容队伍中来,青岛已经进入了一个“全民美容时代”。

    79岁老太也割双眼皮

    记者从青医附院、市立医院获悉,随着暑期的到来,高中毕业生、在校大学生、归国留学生都纷纷来到医院里进行割双眼皮、隆鼻、穿耳洞、瘦脸等整形手术。“我们每天都能做 10个左右整形手术,以学生为主,男女都有,现在学生们对于通过整容获得美貌已经习以为常,没人觉得是什么丢脸的事。”市立医院医学美容中心的张颖主任表示。

    年轻的学生爱美,老人们也同样。今年79岁的张老太觉得自己眼睛小,看着那些年轻女孩的双眼皮很好看,老太太一激动,于6月底来到青医附院医学美容中心要求割双眼皮。在给老太太反复进行术前身体检查后,该院医学美容中心主任陈振雨很认真地为老人进行了手术。

    “60岁以上老人大约占到我们美容中心门诊量的一成左右,每个月大概有30多人。”陈振雨告诉记者,老年人做美容整形手术的越来越多,只要老人没有糖尿病、心血管疾病、心脏病等疾病,做做小范围的整容也未尝不可。

    美容店遍布大街小巷

    为调查青岛美容市场现状,记者采取了“扫街”方式走访市南、市北,发现所经过的每个小区、每条街几乎都有美容院,少则一两家,多则三四家,美容院密度之高令人咋舌,各种医疗美容广告也充斥在街头巷尾。

    在延安三路和江西路交界口附近,有两家美容整形机构仅一条路相隔;沿着延安三路没走几步,又看见一家医学美容诊所位于一栋楼的三楼,当记者乘坐该楼电梯时 ,电梯里的电视正在播出丰胸广告;在台东一路公交车站附近,记者看到了附近一座楼三楼有一家美容院,据楼下营业人员介绍,之前楼上有好几家美容院,一些年轻小伙子常常在楼下拉客;在宁夏路大润发附近的两栋紧挨着的居民楼下竟然聚集了七家美容瘦身机构,几乎每走几步就能碰上一家美容院。

    ■调查

    小小美甲店竟敢割双眼皮

    遍布街头巷尾的各种美容整容店,市民敢进去吗?记者从市卫生局获悉,美容整容店一般分为两种,一种是并不“动刀”或使用药物,而是侧重外部保养护理的生活类美容店;另一种是要运用手术、药物、医疗器械以及其他具有创伤性或侵入性手段的医疗美容店,即俗称的整容整形店。目前,岛城大大小小、明里暗里在做医疗美容的店家至少有上千家,但经过各区市卫生部门审批的合法整容店家很少,仅有27家。

    美甲店也敢非法行医

    在台东步行街附近,一家店面不足十平方米的小店门外摆放着一个广告牌,上面写着韩式双眼皮、基因除皱、基因瘦脸等服务项目,而店面的门头则赫然写着“某某美甲”,玻璃门上也写着“美甲”两个大字。

    这只是个美甲店,能做除皱、割双眼皮、瘦脸等整容项目吗?记者特意走进去询问:“我想做个基因瘦脸和双眼皮,你们给做吗?”一位工作人员稍微迟疑了一下答道:“可以做,但不在这里。我们有位专门的老师,如果你要做会带你到她那里做。”当记者提出想要产品或服务介绍单时 ,工作人员指着墙上的图片告诉记者:“在墙上就有,这个是双眼皮的,这个是基因瘦脸的。”

    记者将该情况反映给了市卫生局医政处副处长吕军,他表示,双眼皮手术、打耳洞、打鼻洞、瘦脸、除皱等属于医学美容,而该机构并不在本市卫生部门审批通过的医学美容机构里面。“我们将进行调查,如果确定该机构从事了医学美容服务,那就是非法行医,必须查处。”

    全市仅27家整容店合法

    “整容行业确实有暴利可图,像做个隆鼻手术,成本最多三四百元,可一个手术做下来,商家就敢收费三四千元,利润成十倍甚至数十倍增长。”一家民营美容机构负责人透露,正是由于利润高,偷偷从事整容整形的美容机构越来越多,而且现在很多美容项目都是故弄玄虚,大肆炒作概念,比如什么“韩式美容”、“古方美容”,使用的是同样的技术,但付钱时却是两个不同的价格。

    据市卫生局一相关部门负责人介绍,目前青岛获得《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的合法医疗美容机构只有27家,其中伊美尔国宾整形外科医院是唯一一家市卫生局直接审批的,其余26家都是由各区市卫生部门审批的。但是目前全市或明或暗从事医学美容的机构,至少有上千家,绝大多数都不合法。

    ■警示

    美容市场有三大“美丽陷阱”

    不仅仅是医疗美容市场,由于缺少完善的监管机制和法律法规,以外部保养护理为主要服务项目的生活美容市场同样乱象丛生,从近几年市消保委、区市工商局投诉部门反馈的情况来看,美容市场上最常出现三大“美丽陷阱”,让无数爱美女性无端受害。

    打“免费”幌子强迫消费

    25岁的王女士在台东一家服装店工作,前几天中午,当代购物广场门口几名年轻男子向她发出邀请:“免费美容,体验一下吧。”王女士动了心,跟着进了附近一家美容院,美容师二话没说就给她洁面,然后就在她左半边脸上进行了几个步骤的美容。

    进行到一半时,美容师忽然说:“带钱了吗?我们这是收费的,你先交钱吧。”小王很疑惑:“不是免费吗?”美容师回答:“我们是免费给你做,但你用的这些东西不是免费的,这一瓶瓶的都很贵,你用的这些,起码得200元钱。”王女士后悔得不行,又在众人包围之下脱不了身,最后只好拿出身上仅有的80元钱了事。

    市卫生局卫生监督局有关负责人表示,这种打着“免费”幌子的营销手法,是当前一些美容机构最常用的强迫消费手法。

    带着预付款店家失踪

    家住市北区的李女士曾在家附近一美容院办了张3980元的年卡,美容院承诺这个年卡不限时间,一年内免费美容48次 。可惜去了几次后,美容师频频向她推荐新产品,如果她答应买,美容师服务态度就会很殷勤,如果拒绝购买,则立马遭遇冷脸。更糟的是过了不到半年,美容店老板居然消失了,储值卡里剩下的2000多元钱也打了水漂。

    类似事件的投诉青岛市消保委接到了不少,市消保委投诉科陈科长对此提醒,预付费消费本身就存在一定的风险性,面对小规模美容店推出的预付费消费,消费者更要仔细慎重。

    无效退款纯属忽悠

    小杨是青岛某商场的销售人员,她认为自己的业绩上不去是因为长相不够精致,便前往一家美容院进行隆鼻手术,并与美容院签了“无效退款”的协议。术后,小杨感到自己的变化不是特别大,要求美容院退款。但院方却咬定小杨没有证据证明从前自己鼻子的高度,因此隆鼻手术是有效果的,不能退款。

    哭笑不得的小杨到青岛市消保委投诉,但消保委却表示,消费者和美容院签署的协议内容不够清晰,对一些细节没有做详细约定,所以很难维权。

    ■监管

    “美丽陷阱”难治源于多头管理

    市卫生局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负责人道出当前美容行业监管现状:美容机构监管权归属工商部门,美容机构是否超范围经营则归卫生部门管理,所以如果生活美容机构越界从事医疗美容行为,卫生部门常常难以查处。

    “众多美容院都在打‘擦边球’,故意混淆医学美容和生活美容概念,越界进行经营,可监管又涉及工商和卫生两个部门,不好抓现形。还有就是尽管我们卫生执法人员经常对美容机构进行检查,可现在美容业发展非常迅猛,从业机构和从业人员呈几何倍数增加,卫生执法人员人数却是相对固定的,人手不足也是个重要原因。”这位负责人说。

    此外 ,物价部门也没有对美容行业进行统一的价格控制,相比较公立医院固定、透明的医学美容价格,民营美容机构在定价时有更大的自主权,可以按照市场调整价格,这也给民营美容机构追逐暴利提供了可能。

    ■相关链接

    无审批做整容属于非法行医

    根据国家卫生部公布的《医疗美容服务管理办法》,割双眼皮、丰胸、文眉、祛痣、去除眼袋等可能对人体造成创伤的项目,以及以治疗疾病为目的针灸、推拿 、按摩、刮痧、拔罐等项目,也属于医疗活动,必须在医疗机构内进行,非医疗机构一旦开展这些项目,都是非法行医。

    青岛市卫生局提醒消费者,医学美容多是要“动刀子”的,为了避免后患,消费者在美容整形时要提前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先查看该美容机构和手术医生的资格证书,如必要可留下复印件。

    第二,给自己拍照留作证据,用以术前术后做对比。

    第三,保存好美容院收据。

    第四,注意查看美容院使用产品的说明和相关卫生状况,如生产批号、日期、厂家等信息,避免使用不合格产品。

    第五,签订手术协议书,并尽可能详细地约定双方的责任,这是日后维权最重要的证据。

    第六,保持良好的心态,不要对美容整形手术期望太高,对手术并发症和后遗症要有心理准备。

    文/本报记者 单俊楠 本报见习记者 陈美洁 图/本报记者 孟达

(来源:半岛网-半岛都市报) [编辑: 宋涛]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