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积分
- 48769
- 名望
- 1893 点
- 铜币
- 24979 枚
- 优惠券
- 243 张


|
第四篇 园林绿化管理
第三章 绿地养护
第二节 植物保护
青岛地区能造成较大面积植物生长受损的主要是病害、虫害、台风、火灾等。
病虫害及防治 青岛地区气候温暖湿润,给多种有害病菌和昆虫类提供了孳生的条件。1980~1982年青岛市进行森林病虫害普查和1985~1988年青岛市进行园林植物病虫害种类和天敌资源普查后,查明青岛地区共有主要植物病害77种;虫害10目71科468种;害虫天敌资源66种。 病害 青岛地区主要的植物病害是黑松腐烂病、赤松煤污病、法桐根部线虫病。其中,尤以黑松腐烂病突出,曾分别于50年代末至60年代初、70年代中期以及80年代末出现过高潮,使大批黑松枝腐叶枯,以致死亡。城区的法桐树患法桐根线虫病的较多,1978~1979年间研究以二溴氯丙烷熏蒸土壤杀死线虫的方法取得成功。80年代后期,青岛市在研究和防治黑松枝腐病方面取得成效。
虫害 青岛地区危害植物最严重的虫害是:食叶害虫有刺蛾、蓑蛾、舟蛾、松毛虫等;吸液害虫有蚜虫、红蜘蛛、卫矛矢尖蚧、桑盾蚧、角腊蚧、紫薇绒蚧等;蛀干害虫有星天牛、光肩星天牛、红颈天牛、桑天牛、云斑天牛等;地下害虫有蛴螬、地老虎等。
30年代初期在崂山各林区都曾出现过大面积的虫害,以松毛虫危害最重。农林事务所崂山分所、李村分所以现金收购害虫的方法,鼓励当地农民进山捉虫,有效地遏制了松毛虫的较大危害。
建国后的50~60年代,松毛虫、舟形毛虫、松干蚧、红蜘蛛等为害严重,园林部门在松树干上涂滴滴涕毒环,松毛虫过毒环就被毒死。松毛虫喜集中产卵,届时大量捕杀或在幼虫未分散前喷药防治,亦取得明显效果。
1958年,上海在青岛举办鸟类展览,带来大批大蓑蛾作鸟食,次年大蓑蛾在青岛蔓延成灾,成为主要食叶害虫,市人委批准园林处以1元1斤收购大蓑蛾,当季收购近1万斤,除卖4 000斤给上海外,其余全部焚烧。此后历年虽有余害,规模不大。
70~80年代,大叶黄杨的卫矛矢尖蚧,樱花、碧桃的桑盾蚧为害严重,对园林植物形成一定程度的危害。
青岛地区是国内最早引种刺槐的城市,每到春季,槐花盛开,香味扑鼻,各地养蜂人都来采槐花蜜。为了保护蜜蜂,不能喷洒杀虫药。为保护环境,在消灭虫害时尽量避免使用广谱杀虫剂,以利于鸟类和害虫天敌的生存。例如在树干上用菊脂毒笔划环,既有效地杀死害虫,又不伤害蜜蜂和鸟类;冬季前,在松树的树干上用草绳缠一段,松毛虫等害虫作为越冬的场所钻到草绳中,到了一定时间,把草绳集中焚烧,既消除了农药造成的空气污染,又收到很好的灭虫效果。
1987~1988年,青岛市采取收购大蓑蛾、天牛、刺蛾、木蠹蛾的方法,鼓励市民人工灭虫,取得良好效果。
青岛市对植物病虫害的防治从保护天敌、保护生态、增强植物自身抗病虫害能力方面做起,变过去的单一防治为综合防治,使用药物的副作用越来越小而杀虫力不断加强。50~60年代使用的药物是六六六、滴滴涕;70~80年代使用的药物是敌敌畏、马拉硫磷、乐果、1059、1605等。
建国初期,药械是人背喷雾器,70年代用高压喷雾器,80年代后期使用喷药车。减轻了植保人员的劳动强度,在短期内大面积地消灭病虫害。
灾害及抢险 青岛地区山林及园林绿地最大的灾害是风灾和火灾。夏秋两季受台风侵袭;冬春两季干旱、大风而少雨雪;春节、清明节前后因上山烧纸祭奠而引发山火时有发生。
建国后,青岛地区遭受最大的一次台风灾害是1985年8月19日的第9号台风。台风中心直接通过市区,对园林植物造成了伤害。高大乔木损害更为严重。全市公共绿地和专用绿地倒树94 829株。其中,市区公园及游园绿地中树木为9 985株;行道树14 670株;庭院树37 174株;山头树木33 000株。青岛市人民Gov立即组织抢险救灾,市财政拨款紧急调运数批支撑杆木,园林系统调集全部机具、车辆,干部职工奋力抢险扶架,历时3个月,完成扶架?47 506?株,扶架抢救成功率为76?83%;专用绿地中刮倒或断伏的树木因受技术力量和各种因素所限,扶架速度较慢,损失严重。苗圃中共倒树苗354 351株,全部在规定时间内进行扶架,成活率接近100%。10处山头共倒伏树木33 000株,扶架成功30 000株,损失3 000株。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