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积分
- 48769
- 名望
- 1893 点
- 铜币
- 24979 枚
- 优惠券
- 243 张


|

第一篇 土地资源
第一章 基础资源
第一节 自然条件
青岛市位于35°35′~37°09′N,119°30′~?121°00′E。?地处北温带季风气候区,地貌类型以低山丘陵为主。1990年,青岛市辖市南、市北、台东、四方、沧口、崂山、黄岛七区,即墨、胶州、胶南、莱西、平度五县(市)。土地总面积约1110320.26公顷。其中,耕地面积568992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51.25%。全市平均人口密度671人/平方公里,人均占有土地面积0.167公顷,人均耕地0.086公顷。
地形地貌 青岛市属华北地区一部分,断块构造支配着全市地貌发育,形成具有山地、丘陵、平原和滨海低地完整的地貌形态。全市呈东高西低,南北两侧隆起,中间低陷的地貌特征。各种地貌类型成因和形态不同,具有不同的气候、土壤、植被特征,土地质量及利用方向各有特点。
中山 位于青岛市崂山区东南部,即崂山山区,面积1666.67公顷,占全市土地总面积的0.15%,主峰海拔1132.7米,植被覆盖度良好,但切割和密度较大,裸露岩石较多,土层浅薄,主要作为风景旅游区及林业用地。
低山 包括胶南县大、小珠山山区,铁橛山山区,灵山(岛)山区以及平度市大泽山山区、青山山区。面积102066.67公顷,占全市土地总面积的9.19%。该区植被覆盖差,水土流失较重,土层浅薄,除部分可以发展干鲜果树外,其余适宜林、牧业。
丘陵 分布于中低山区外围,是山区向平原过渡地带,面积455666.67公顷,占全市土地总面积的41.04%,丘陵上部多为疏林地,其余垦为梯田或栽培果树,土层厚度一般0.3米左右,土壤肥力差,坡度较大,水土易流失,且水源不足,宜采用先进技术进行综合治理,进一步发展林果及旱作农业。
平原 主要由山前平原、沿河平地和浅平洼地三部分组成,面积514400公顷,占全市土地总面积的46.33%。山前平原主要分布在平度、莱西城区周围,即墨、崂山的即墨城阳平原,胶州、胶南之间的王台平原;黄岛区辛安平原;胶南市王戈庄、张家楼、泊里和大、小场等小平原。沿河平地主要分布在大沽河、五沽河和胶莱河下游沿岸地带。浅平洼地主要分布在即墨西北部、胶州北部、平度西南部和莱西南部的广阔地区,包括胶莱河谷盆地,姜山大洼和即墨盆地,是青岛市最主要的地貌类型。其土层深厚,土质肥沃;水浇条件较好,适宜粮食和经济作物生长,但浅平洼地土壤质地偏粘,耕性差,易渍涝。
滨海低地及滩地 分布在丁字湾、胶州湾和胶南沿海等。面积36533.33公顷,占全市土地总面积的3.29%。
土壤 青岛市土壤总面积825533.33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74.35%,按全国第二次土壤普查土地分类系统,青岛市土壤主要有5个土类。
棕壤 面积493733.33公顷,占土壤总面积的59.81%,是全市分布最广、面积最大的土壤类型,主要分布在山地丘陵及山前平原,土壤发育程度受地形部位影响,由高到低依次分为棕壤性土、棕壤、潮棕壤三个主要土属,棕壤性土因地形部位高,坡度大,土层薄,侵蚀重,肥力低,多为林、牧业用。棕壤和潮棕壤是青岛市主要粮食经济作物种植土壤。
砂姜黑土 面积176866.67公顷,占土壤总面积的21.42%。主要分布在莱西南部、平度西南部、即墨西北部、胶州北部浅平洼地上。该类土壤土层深厚,土质偏粘,表土轻壤至重壤,物理性状较差,水气热状况不够协调,速效养分低。
潮土 面积144866.67公顷,占土壤总面积的17.55%。主要分布在大沽河、五沽河、胶莱河下游的沿河平地。因距河道远近不同,土壤质地、土体构型差异很大。近海地带常受海盐影响形成盐化潮土,土壤肥力和利用方向差异较大。
褐土 面积6333.33公顷,占土壤总面积的0.77%。零星分布在平度、莱西、胶南的石灰岩残丘中上部。
盐土 面积3666.67公顷,占土壤总面积的0.44%,分布在各滨海低地和滨海滩地。
气候 青岛市属温带季风气候,农业气候资源比较丰富,光热水同季,配比较协调,农业气候资源有效性大,可利用程度较高,基本满足一年两熟作物需要,适合粮食、蔬菜、林果、牧草等作物的种植和生产。境内大气候差异较大,导致土地利用和土地质量上的差异。另外,旱涝、大风、干热风、冰雹等气象灾害常导致土地生产力降低。
水文 全市水资源基本受大气控制,年平均水资源量31.42亿立方米。其中,地表水21.35亿立方米,地下水13.65亿立方米,重复水3.58亿立方米。人均占有水资源478立方米。
全市共有大小河流124条。其中,流域面积100平方公里以上的有32条,500平方公里以上的有大沽河、北胶莱河、南胶莱河、小沽河、泽河等5条。地下水,按成因类型和储存条件,可分为第四系孔隙水、岩基风化裂隙水、构造裂隙水等类型。地下水总流向与地表水一致,主要接受降水补充。
植被 青岛市天然植被较少,植被多为人工栽培或通过封山育林天然次生形成的乔、灌、草植被资源。主要农作物有小麦、玉米、花生、地瓜、棉花等;主要果树有苹果、梨、桃、葡萄等;主要建群乔林有松、槐、杨、柳等;灌林树种有棉槐、胡枝子等。此外还有众多禾本科、菊科、豆科、莎草科草本植物。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