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积分
- 33553
- 名望
- 1466 点
- 铜币
- 18493 枚
- 优惠券
- 20 张
  

|

“前两年哪怕兜里就揣着一块钱,到菜市场转一圈儿也能捎回两个土豆、一把小白菜啥的,但今年有可能一头大蒜都买不全!”谈及最近菜价涨势,家庭主妇张女士很有意见,但从2010年12月份开始,政府部门一系列调控措施陆续“出击”,菜价终于开始止涨回跌了,百姓最爱的“过冬菜”大白菜又重回到一元菜行列,“蒜你狠”“姜你军”也已威风不再。
大家急切盼望着,2011年市场上的“一元菜”将越来越多。
一切都会好起来的
即墨通济街道大同村仇爱珍家一家四口,夫妻俩都是残疾人,每个月低保金400多元,这是全家最大的一笔收入。两个孩子都在上学,大女儿读大学,小儿子读高三,全家日常开销除了吃以外,几乎不敢买别的。
2010年12月29日,记者驱车来到仇爱珍家。49岁的她回忆,她和丈夫是在1999年因一场车祸致残的。车祸发生后,为了利于腿伤恢复,她曾托人买了4斤大腿骨,“一斤5毛钱,放上几块土豆反复炖,我们一家人能喝上三天,直到没一点儿滋味了……”接着,仇爱珍还讲了当下她和丈夫一天的伙食:早晨,煮了两碗挂面,一人一块豆腐乳;中午,两人一共三个馒头(自己蒸的),腌制的咸菜疙瘩;晚上,玉米面稀饭,两个馒头,再到市场里买把芹菜。两人的生活费支出不足3元,把钱省下来等孩子放假回家改善生活。
据大同村村委会孙会计介绍,根据本市政策,自2009年10月起,五市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由原来的每人每年1500元提高到1800元。除此之外,政府还会提供其他扶贫项目,并在年底时送去花生油、米、面等生活必需品,以示慰问。
年轻人也识柴米贵
说到菜价,家住君峰路的61岁马老太深有感触。她回忆说,蒜价没跌时,有次她到菜市场买一斤大蒜,由于还差一点点不够秤,便对摊贩说:“给一头蒜行了,好算账。”摊贩却很为难,说:“大姨,一头蒜一块多钱呢!不行啊。”
民以食为天 ,虽不像老一辈那样天天买菜做饭,但年轻人对食物价格的上涨同样深有感触。“有的方便面虽然没涨价,但份量偷偷减了……”在南京路一写字楼工作的梅小姐告诉记者,她身边的年轻同事之间都在网络上疯传一些省钱、理财攻略,例如《年轻工薪族怎样告别“月月光”》等 ,这些妙招包括:尽量自己做饭少下馆子、肚子饿的时候别逛超市、各大超市下班前食品打折信息等 。
白菜回到“白菜价”
2010年12月30日,国家统计局青岛调查队采价员朱女士先后前往榉林山农贸市场和镇江北路农贸市场进行价格调查。她发现,市场上又重新响起“大白菜1块5两斤”的叫卖声,让她油然生出“久违”的感慨。
“大白菜价格最近降得很厉害,我每次来都很关心,上次还是1块1斤,今天又变成1块5两斤了,希望年前价格还能再降降。”朱女士不仅是名采价员,还是一个家庭主妇,她也希望能够见到更多的一元菜的身影。
国家统计局青岛调查队消费价格处处长于青表示,12月连续出现低温天气 ,菜价也没有出现明显波动,这都离不开政府部门的有力调控。
据统计,在物价上涨的商品当中,74%是粮油、蔬菜、水果等商品。为了不让百姓生活因此受到巨大影响 ,2010年12月初,《青岛市人民政府关于稳定消费价格总水平保障群众基本生活的通知》正式下发,其中共有20条举措旨在稳定物价。
■展望 春节菜篮子无忧
市政府出台的抑菜价举措包括:冬春季蔬菜生产大棚面积扩大2万亩,增加蔬菜供应10万吨;所有收费公路对整车合法装载鲜活农产品的车辆免收通行费;组织完成2500吨猪肉和7500吨蔬菜的储备任务……
为保证2011年元旦、春节期间本市“菜篮子”供应充足、价格稳定,市商务局从2010年12月25日起按计划、分批次 ,在市内32家商场超市、农贸市场和各生猪肉销售点均衡投放生猪肉、蔬菜等政府储备商品。随后,市商务局又联合全市20多家农庄和超市举行“百万订单”农超对接行动,降低中间环节抬高的菜价,让种养殖户低价直销到社区。此外,青岛市商务局、农业局、物价局、畜牧局、气象局将实施信息共享,力争粮、油、肉、蛋、菜等生活必需品价格合理,让市民吃得舒心放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