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读:论坛广告管理办法·2012青岛啤酒节专题报道·牢记:青岛旅游局投诉电话
·青岛圈论坛广告投放说明·2012最新青岛旅游攻略·2013年1月青岛潮汐表
·青岛旅游景点介绍|图片·青岛旅行社排名及报价查询·青岛旅游就入住中山旅馆
返回列表 发帖
沉痛哀悼 医学泰斗的辞世!
裘法祖老院士于2008.6.14早8:26辞世,深切哀悼。

                  人民医学家--裘法祖

从医65年,裘法祖用手中的手术刀切开了我国外科手术领域非凡的历史:上世纪50年代在
我国开展分流术和断流术,并创建了“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60年代,在手术中确诊全
世界第一例临床脑血吸虫病;80年代,在无数次临床实践的基础上,筹建起我国第一所器
官移植研究所……他改进了20多种普通外科手术。在中国率先开展器官移植的实验研究。

  他是我国腹部外科和普通外科主要开拓者之一,我国器官移植外科主要创始人。

  颠沛的学医生涯

  裘法祖,1914年12月6日生于浙江省杭州市。18岁考入上海同济大学医学预科。1936年
,在两个姐姐的资助下,他只身远赴德国。3年后,他获得了慕尼黑大学医学博士学位。

  1940年,裘法祖正式进入他的外科生涯,在施瓦本医院担任外科医师。一年以后,他
的导师才允许他做第一个阑尾切除手术。在做第三个阑尾切除手术时,发生了一件影响裘
法祖一生的事。病人是一位中年妇女,术后第五天,这位病人突然死去。尽管尸体解剖没
有发现手术方面有什么问题,但导师的一句话却让裘法祖记了一辈子。他说,“裘,这是
一位有4个小孩子的母亲。”

  1939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裘法祖在德国得到了“外科专科医师”的头衔,并担
任土尔兹市立医院外科主任。同年他以优异成绩获得德国慕尼黑大学医学博士学位。随即
在慕尼黑大学医学院所属许华平(Schwabing)医院任外科住院医师、主治医师、副主任医
师。

  1945年,他与慕尼黑大学医学生裘罗懿(LoniKonig)结婚。同年被聘担任土尔兹(To
lz)市立医院外科主任。1946年10月,裘法祖携妻儿回中国。在香港转法国海轮回上海,
途中一位旅客被一精神病人用匕首刺破肝脏,血流不止,病情十分危急。裘法祖挺身而出
,同船另一位中国医生为其当助手,迅即为伤者缝补肝脏,缝合伤口,手术顺利,病人转
危为安。法国船长对中国医生具有如此高超的技术极为震惊,中国旅客深感扬眉。船抵上
海次日,沪地《申报》等几家报纸都报道此事。

  1947年初,裘法祖在上海同济大学医学院附属中美医院(现同济医院前身)先后担任
外科副主任、主任、教授。

  美满的异国情缘

  裘法祖与夫人罗懿邂逅于浪漫的慕尼黑大学校园。1945年两人结为夫妇。

  罗懿出生在德国伊莎河畔一个工程师家庭,他在德国认识她的时候,她才18岁。为了
丈夫的事业抛弃了舒适的生活,离开自己的故乡和亲人,随着丈夫来到中国这个完全陌生
的国度。

  数十年来,无论在什么样的情况下,罗懿都给予了丈夫最大的支持和安慰。1951年,
裘法祖以外科医生的身份参加了抗美援朝,1954年至1958年还同时担任上海和武汉的外科
教授,每个星期都要往返两地给学生上课。裘夫人在那段日子经常是一个人,她很少能见
到自己的丈夫,在家照看3个小孩。她不仅给孩子们一个幸福的家庭,同时还陪伴丈夫走过
事业的每一步。1958年,经周恩来的批准,罗懿成为了第一个加入中国籍的德国人。

  1979年,他们到德国去访问的时候,慕尼黑市长、市议长在接待宴会上说:“裘夫人
,这些年来您为中德友好工作做了很多贡献。我们现在愿意恢复您德国国籍,您可以有双
重国籍而便于工作。”但是,裘夫人却说:“我非常感谢议长的关心。我在中国生活得很
好,很愉快,谢谢大家!”婉言的谢绝,使她直到现在,还是只有中国国籍。

  多少年来,每当丈夫外出,裘夫人都会在窗口看着丈夫远去。裘先生曾说他们的婚姻
是全世界最美满的婚姻。几十年了,夫妻两人仍住在一个50平方米的房子里。而这间整洁
的小屋子总是洋溢着欢乐,和谐的气氛。裘夫人教会了3个孩子弹钢琴、拉小提琴,家里还
时常举办家庭音乐会。

  如今,孩子都长大了,老两口还常常在家听古典音乐,看电视节目,感受着爱情的地
久天长。

  奉献在祖国怀抱

  二战结束后,应该说相比在德国的生活职业都稳定了,也不一定要回中国。但是裘法
祖说:“我最终是要回来的。因为我们的鼻子是塌的,面孔是黄的,中国是我们真正的家
。虽然在德国地位很高,下面的医生对我很好,也很信任我,病人也对我特别好,可总觉
得还是应该回来。”

  1952年,裘法祖参加抗美援朝医疗队并任顾问,在长春军医大学救治志愿军伤员。

  建国前后,中国外科水平低,能施行胃大部切除、胆囊切除等手术的医院寥寥可数。
裘法祖于1948年接任外科主任后,立即开展了七八种当时属于风险较大、较复杂的手术,
如结肠后比尔罗特(Billroth)氏Ⅱ式胃大部切除术、总胆管十二指肠吻合术、直肠癌根
治术、乳癌根治术、局部麻醉下的甲状腺大部切除术等。1947年至1950年,裘法祖多次在
上海外科学术会议上介绍自己总结出来的操作方法,使这些手术方法推广到各地。以后又
陆续开展了保留肛管的直肠癌根治术、胰头癌根治术、肝叶切除术、门腔静脉和脾肾静脉
吻合术等。外科学前辈黄家驷在1949年推荐裘法祖接替自己担任上海外科学会第二任会长
(当时尚无全国外科学会)。

  1956年,裘法祖随校迁武汉后,长期担任武汉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后改名同济医科
大学附属同济医院)外科主任、教授。1978年后,先后担任武汉医学院(后改名同济医科
大学)副院长、院长。他担任院长时期,为提高科学研究水平与武忠弼教授一起筹建同济
医科大学实验医学研究中心。1985年他任同济医科大学名誉校长。

  1956年至1991年他曾任中华医学会常务理事和理事、中华医学会外科学会副主任委员
和顾问、中华医学会器官移植学会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湖北分会副会长、中华医学会武
汉分会会长、卫生部医学科学委员会委员、全国高等医学院校临床医学专业教材评审委员
会委员、第二军医大学外科顾问、教授。1956年为国际外科学会会员。1993年被选为中国
科学院院士。

  探索于医学世界

  60多年来,裘法祖创立的“裘氏刀法”点燃了一个个患者的生命之灯。

  在外科手术方面钻研,裘法祖改进的手术操作不亚于20多种。突出的有:局部麻醉下
甲状腺大部切除术。此种操作手术野显露非常清楚,层次分明,定位正确,出血少,避免
了喉返神经和甲状旁腺的损伤。

  胃大部切除术。胃肠吻合前先缝扎胃粘膜下层血管,使手术后吻合口出血大为减少;
改变国外切除胃体积75%以上的老规则,切除部分仅稍稍超过50%,术后病人不会发生小
胃症状,溃疡又不会复发,远期效果满意。

  从1954年末成功完成第一例肾脏移植手术到80年代末,国外器官移植已经挽救20多万
人的生命。

  而在中国,最早迈出器官移植第一步的就是裘法祖。上世纪80年代,他创建了我国第
一所器官移植研究所,创办了我国第一本器官移植杂志。

  直到现在,裘法祖主持的肝移植仍然保持着两项全国纪录:例数最多,存活时间最长


  2003年12月,同济医院成功为两名尿毒症患儿做了肾脏移植手术,为他们提供无偿捐
献的是一位脑死亡者。这是我国首例脑死亡捐献器官供临床手术的病例。

  对于这次手术,裘法祖给予了极大的关注和支持。同时积极为器官捐献和脑死亡的立
法奔走呼告着。

  他连任第四届至第七届全国人大代表。对于脑死亡问题,他在第七届人民代表大会就
提出了提案。他说,提出脑死亡其实是非常科学的。脑死亡的最大意义是改变现在的医疗
常规和促进我们国家急救医学的发展,而不是器官移植的发展。

  他说,心脏疾病如冠心病、心肌病,伴有广泛心肌损害、严重的心力衰竭,估计难以
存活6个月以上的病人;肝脏疾病如终末期肝硬化、儿童先天性胆道闭锁、晚期肝癌等;胰
腺疾病如胰岛素依赖型(Ⅰ型)糖尿病伴有严重并发症者;肾脏疾病如慢性肾炎、多囊肾
等所致的终末期肾功能衰竭,这些病人只能通过器官移植才能获得第二次生命。据统计,
每年每百万人口因慢性肾功能衰竭而死亡的在100人左右,且多为青壮年,这就清楚地表明
器官移植的重要性。

  问题的关键是,我国临床习惯以心脏搏动停止或呼吸运动停止作为死亡标志,但近年
一些国家随着器官移植的进展,死亡的标准有了改变,即所谓“脑死亡”。不少病人获得
了脑死亡人的脏器,从而获得了第二次生命。

  目前在我国仍然以心脏停搏和呼吸停止作为临床人体死亡的标准,因此许多已经脑死
亡的病人仍然在进行长时间的无效抢救;国家每年为此支出数以百亿计的医疗费用。

  裘法祖呼吁,如果在我国能使国际上通用的“脑死亡就等于机体整体死亡”的概念获
得整个社会舆论和法律上的承认与支持,将脑死亡者作为器官来源,则我国将有千千万万
的病人能得到有效的器官移植治疗而获得新生。

  裘法祖话医德

  医术不论高低,医德最是重要。医生在技术上有高低之分,但在医德上必须是高尚的
。一个好的医生就应该做到急病人之所急,想病人之所想,把病人当作自己的亲人。

  做医生不难,做好医生很难,永远做好医生就更难。

  要经常想到,医生是做人的工作,只有良好的医德、医风,才能发挥医术的作用。

  三知:做人要知足,做事要知不足,做学问要不知足。三乐:知足常乐,助人为乐,
自得其乐。

  我一生为很多人看过病,但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农民病人。他们受着生活贫困和疾病的
双重折磨。我至今都清楚地记得他们找我时的痛苦表情,当时就感到无形中有一股力量和
责任要求我一定要挽救他们的生命。

[来自白云黄鹤BBS http://bbs.whnet.edu.cn/main.html]


默哀 裘老您一路走好:'(

TOP

虽然我不认识他~~~但是默哀三秒钟

TOP

裘法组院士简介

    裘法祖,1914年生,浙江杭州人。1936年上海同济大学医学院前期结业,1939年获
德国慕尼黑大学医学院医学博土学位,曾担任同济医学院名誉院长。担任第三届全国政协
委员,第四~七届全国人大代表,中国科学院院士。2000年获中国医学科学院中国医学
科学奖,2001年获中国医学基金会医德风范终身奖。

    裘法祖院士个人简历:

    1932年,之江大学附属高中毕业,同年考入上海同济大学医学预科。

    1936年,同济大学医学院前期结业,前往德国留学。

    1939年,毕业于德国慕尼黑大学医学院,获医学博士学位。

    1939年-1945年,任德国慕尼黑大学医学院附属许华平(Sch-waibing)医院外科住
院医师、副主任医师,获德国外科专科医师头衔。

    1945年-1946年6月,德国土尔兹市立医院外科主任。

    1947年-1954年,任上海同济大学医学院附属中美医院外科副主任、主任、教授。


    1955年-1984年,任武汉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现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外科主
任、教授。

    1978年-1984年,任武汉医学院副院长、院长。

    1985年-2000年,同济医科大学名誉校长。

    1993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

    2000年起,任同济医学院名誉院长。

TOP

裘老的生活照

裘老:

2295311_838956.jpg (18.96 KB)

2295311_838956.jpg

TOP

走好~~

TOP

中央电视台还专门转播了裘老的追悼会!~

TOP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