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篇 物理海洋
第三章 潮 汐
第二节 青岛近海潮波
中国近海的潮振动,主要为太平洋潮波所引起的谐振动。太平洋潮波首先通过日本与台湾间的水道由东南向西北传入中国东海,其主要部分通过东海北部进入黄海。
进入黄海的潮波受山东半岛西岸和辽东半岛南岸的反射,入射波和反射波干涉形成黄海潮波,使之具有驻波性质,
分潮和
分潮在南黄海都存在无潮点, 分潮无潮点位于34°35′N,121°12′E附近, 分潮无潮点位于34°31′N,122°10′E附近。在地转偏向力的作用下,驻波绕节点呈逆时针方向旋转,潮差由无潮点向四周增大。青岛近海的潮波属于南黄海的潮波系统,并处在驻波的腹部。
, 分潮等振幅线的同潮线分布图均明显地反映了这一性质,分潮的平均振幅一般大于100厘米,而 分潮波对青岛近海的潮汐变化的影响要大得多,青岛近海 , 分潮同潮时线由东向西传播,进入湾内后受地形的影响呈南北方向传播。从胶州湾外的大公岛到胶州湾顶端的东洋 分潮迟角相差13°, 分潮迟角相差6°。
, 分潮从大公岛传播到东洋嘴大约需要半个小时。 分潮的等振幅线在湾外呈南北向振幅向东向西增加,湾内由于水深变浅,等振幅线呈东西向,振幅由南向北增加,从大公岛到东洋嘴, 分潮的振幅增加了28厘米, 分潮的振幅约增加了2厘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