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读:论坛广告管理办法·2012青岛啤酒节专题报道·牢记:青岛旅游局投诉电话
·青岛圈论坛广告投放说明·2012最新青岛旅游攻略·2013年1月青岛潮汐表
·青岛旅游景点介绍|图片·青岛旅行社排名及报价查询·青岛旅游就入住中山旅馆
返回列表 发帖

青岛市志31:电力工业志 第五篇 电力调度

第五篇 电力调度  
第一章 调度机构与运行方式

第一节 调度机构


  建国前,青岛电业没有电力调度机构。1950年8月青岛电业局成立时,将原输电股改为调度股,属局供电科领导。它是电力系统的指挥中枢,担负着系统运行、检修、事故处理等重要工作的指挥职能,对青岛电力系统的周波、电压、电力潮流分布等负责。
  1953年9月,青岛电业局成立调度所,配备2名技术员任正副主任,4名助理技术员担任调度员。1954年又补充4名助理技术员任副职。1954年1月1日,调度所开始对青岛电力系统内的发电、供电、用电实行统一调度管理。1955年改调度所为调度科,对青岛各纺织厂的自备发电所实行统一调度。
  1957年,青岛地区公用电厂只有青岛发电厂。该厂主要发电设备除厂用电部分外,皆属调度管辖;其设备开停、负荷增减、周波及电压调整、设备检修等也须执行调度计划。
  1958年1月1日,调度所与继电保护科合并,组成系统运行科。6月青岛发电厂与青岛供电管理所合并组成青岛火力发电厂后,系统运行科又改为调度所。1958年8月,自备发电所划归青岛火力发电厂领导后,业务工作进一步加强。
  1975年4月以前,青岛市电业局调度所一直是一级调度,即系统内各电厂、各变电站及其所属设备由调度统一管辖,发电、供电、用电自成系统,调度负责青岛电网电能质量的监视调整。
  1975年4月13日,青岛电网由坊青线在潍坊与山东省电网联结,坊青线属山东省局中心调度所管。之后,青岛市电业局调度所变为地区调度所,在正常并网方式下,不再直接负责周波调整,一些业务工作在山东省电力工业局中心调度所指导下进行。
  1980年9月4日黄岛发电厂正式并网发电后,青岛电业局调度所只负责管辖其母线及各路出线,机、炉设备属山东省局中心调度所管辖。
  1983年以后,220千伏岛黄线归山东省局中心调度所管辖。
  1983年4月,青岛电业局调度所受山东省局中心调度所委托,代管青岛发电厂机、炉和黄岛发电厂110千伏母线。青岛电业局调度所主要管辖:青岛地区10千伏及以上各输配电线路负荷安全经济运行与调整;青岛地区19座变电站高压设备、调相机以及继电保护的调度;市内少数重要用户使用双电源供电高压侧进线开关、刀闸的调度;市内35千伏及以上电力用户的继电保护调度。在调度管辖范围内的各发电厂、变电站、用户都必须遵守“调度管理制度”。对调度管辖范围内的一切设备的启动、停用、转入备用、检修、改变结线方式、改变继电器及自动装置定值等均需得到值班调度员的命令或同意方可进行。各发电厂、变电站、用户在执行调度命令时,必须按要求复诵调度命令,待核实无误后方可执行,执行完毕要及时汇报执行情况。调度员对下达的各种指令的正确性负责,操作及重要工作联系做到录音备查。接受调度命令的各厂、站、用户值班员,如对调度命令持不同意见,可向调度员提出,但如调度员仍坚持他的命令,受令者必须马上执行(除执行该命令会威胁人身、设备安全等情况外)。不执行和延期执行正确调度命令而造成的一切后果,由拒绝执行和允许不执行命令者负责。各厂、站、用户除正确执行调度命令外,还应该积极主动配合工作,及时正确地向调度员汇报管辖范围内设备的正常、异常情况。
  1985~1990年,青岛电业局调度所设有调度组、方式组、通讯组、自动化组(原远动组)、微波组、办公室,调度所对县级调度实行调度指挥。1990年底,青岛电业局调度所管辖范围为:线路65条,其中35千伏输电线46条、110千伏输电线9条、220千伏输电线10条;变电站24座,其中220千伏6座、110千伏6座、35千伏12座。


第五篇 电力调度  
第一章 调度机构与运行方式

第二节 运行方式


  1954年1月,青岛电业局调度所对青岛电力系统内的发电、供电、用电实行统一调度管理后,开始编制运行方式。
  1958年以前,各供电区的负荷出力由当地负责。1958~1984年由山东省电业局中心调度所根据地区调度所报的预计负荷修正后做出预计负荷。1984年起,电网负荷改由山东省电业局用电处向省中心调度所提供。电网运行方式主要体现在调度计划编制上。调度计划根据地区系统的特点,从考虑系统的安全经济运行和保证电能质量来制订。对迅速消除故障、避免事故扩大、满足系统稳定、继电保护的正确配合,具有足够的灵敏度。
  运行方式分年、月运行方式和日运行方式两种。年、月运行方式的主要内容有:(一)根据有关部门提供的年度最大负荷预计,发电设备可调出力表、设备检修进度表以及新设备投运日期等,按月编制有功、无功电力平衡计划;(二)发电设备可调出力考虑季节性的变化和最大最小出力限额;(三)系统正常电气结线方式和潮流分布图;(四)设备检修进度表;(五)新建和改建设备投产进度表;(六)系统最高负荷时的电压水平,包括各中枢点装有调相机或带负荷调压变压器的变电站、有地区负荷的发电厂母线的电压曲线及其偏差值;(七)短路容量表;(八)低周减载装置整定方案;(九)重大事故预想及预防措施;(十)系统改进意见。日调度运行方式的主要内容有:(一)预计负荷和负荷限额;(二)批复设备停修调度计划;(三)新建和改建设备投运计划等。
  运行方式中,负荷预计工作除1960年短时间由调度所承担以外,一直是用电处负责,后来又改为三电办公室负责,先提出地区负荷估计数,然后由运行方式组参照该数字安排设备出力等工作。
  年、月运行方式,都体现在日运行方式中,值班调度员按日调度计划进行每日工作。在调度调整、监督有关单位发电、用电时,主要采用限电和根据计划安排的序位拉路的方法,保证电力生产系统平衡。系统内发电、供电、用电设备的开停、检修,按日调度计划编写“操作命令票”,对工作内容、停电范围、停电时间和操作步骤提出具体要求,下达给工作单位执行。
  1975年以后,随着青岛第一座220千伏黄埠变电站和青岛第一条220千伏坊青线的投入运行,运行方式工作日趋复杂,电网潮流、稳定问题日益突出。青岛电业局加强电网稳定计算分析,在调度规程上进一步明确了运行方式的有关规定,致使电网没有发生系统稳定破坏事件。截至1990年通过开展无功、电压优化计算、事故分析等工作,提高了电网的安全、稳定、优质、经济运行水平,大大提高了电网可靠性。

TOP

第五篇 电力调度  
第二章 通讯与调度自动化

第一节 通  讯


  1958年,青岛电业局开始建立调度专用通讯。至1990年青岛电网按照电力工业技术管理法规的规定,已设置了五类通讯体系:调度通讯——中心调度和地区调度之间,以及地调与所辖电厂、变电站之间的专用载波电话和音频直通电话;信息传递通道——继电保护、自动控制等信息和计算机数据传输通道(微波);行政通讯——利用邮电局市话通讯;企业内部通讯——发电厂、变电站及其他生产部门现场之间的内部行政通讯;线路维修通讯——电力线路维护检修时所需要的通讯。
  有线通讯 建国前,青岛电厂在四方发电所和广州路3号厂本部使用共电式人工交换机,作为本单位内部各部门之间的联系工具。
  1956年青岛电业局开始使用市邮电局专线24对,建立了调度专用通讯。1972~1974年安装使用40门共电式调度总机。1974~1980年安装使用苏州产无接点晶体管40门调度总机,同时在局内安装使用市邮电局试产的50门笛篓式行政自动总机。1980年开始使用地调至黄埠岭变电站长话通讯电缆。至1985年12月,青岛电业局使用HJ—905型200门行政总机,内有分机145台;调度总机为XDT—65/X40门;共有通讯电缆2×2162公里,并有水清沟变电站、局调度所、黄埠变电站、沧口变电站四处电缆充气站。
  1986年7月,随着电网的不断扩建,为适应信息量和设备功能的要求,将调度总机40门更换为100门。1989年11月将局使用的HJ—905型交换机,更换为贝尔公司生产的具有现代化多功能的SSU—12型程控交换机,并扩容至265门。
  1988~1990年底,南京路和虎山两个220千伏变电站先后建成,形成了通信自动化枢纽的框架,采用当代先进技术手段——光纤通信,先后完成二期青岛电业局对南京路、水清沟、虎山3个220千伏变电站总长2公里的光纤电缆架设和数字光端机GD8—04型的安装调试,为调度通信自动化提供了可靠的信息通道。
  无线通讯 1958年底青岛电业局建立第一台无线电台(15瓦),主要作为检修线路时与调度通讯使用。该机试机后未用,当年报废。
  1985年5月,王台、胶县、王戈庄变电站与青岛电业局调度建立无线通讯,到1986年已建立较为完整的无线通讯网,为线路检修和较边远变电站的通讯联络提供了方便条件。
  1985年10月,青岛电业局至山东省电力工业局正式开通微波话路,微波通讯开始投入使用。其中大泽山—黄埠—青岛为300路;黄埠—黄岛为120路。青岛地调负责管理大泽山、黄埠、青岛三个微波站。这套微波设备投入使用后,青岛电业局电话可直通省电力工业局中调所、潍坊、烟台、龙口、黄岛电厂、黄埠变电站等处,作为调度通讯、行政通讯用。
  载波通讯 1958年,青岛电业局研制出58型简易载波机,在青岛地调和胶县变电站间使用。
  1960年,青岛开始使用自制的60型电力载波机,使用区间是白沙河变电站至胶县、城阳变电站。后来自制61型、62型、65型载波机,在高密、王台、胶南、惜福镇、枯桃等变电站使用。
  1973年开始更换使用ZS—1、ZS—3型载波机,并逐步淘汰自制的65型载波机。1975年开始使用ZDD—2型载波机(黄埠—辛店),作为青岛地调和山东省电力工业局中调所通讯用。1979年,使用ZDD—5型载波机,在110千伏以上线路逐步淘汰ZS—1、ZS—3型载波机。1984年开始使用ZDD—20型载波机,在35千伏线路上逐步淘汰ZS—3型载波机。1985年青岛电业局共有载波机28台,主要用于调度通讯。从1987~1990年,先后在220千伏线路上运行的ZDD—5型机全部更换为大功率42DB型600波特以上的ZJ—5型载波机,共计16台。

TOP

第五篇 电力调度  
第二章 通讯与调度自动化

第二节 调度自动化


  1960年,青岛电业局第一次在青岛发电厂至青岛电业局调度所间自行组装铁磁式综合遥测装置。1975年全省第一套无触点WYZ—IIА远动装置在黄埠变电站和青岛电业局调度所间运行。
  1980年以后,先后完成了青岛发电厂、黄岛发电厂、水清沟变电站、黄埠变电站等发电厂和枢纽变电站的遥测、遥信数据的采集和接收、显示等远动装置。这些装置的投入运行,基本实现了青岛地调自动化。
  1983年开始对已有远动装置进行改造,选用烟台无线电六厂产DCX—4电力远动微机终端装置1台,作为青岛地调远动数据的处理终端,并在此基础上完成功率总加、彩色多层次屏幕显示功能,实时数据随时打印。
  1985年将DCX—4型电力远动终端改造成相当于DCX—5型的电力远动主站,实现了同LBM—PC/Xi后台计算机的接口,并据实际需要扩充了一些新的功能。年底,青岛电业局有北京低压开关厂产WYZ型远动机4套,南京电力仪表厂产SZY远动机1套,烟台无线电六厂产DCX—4型电力远动微机终端装置1台,淄博无线电三厂产RS—1微机远动装置1台,山东省电力局中心调度所至青岛地调数传机1台。
  1987~1990年,为满足调度自动化大容量的信息采集,先后更换新型DCF—5型远动主机5套,主要安装在平度、王台、马哥庄、城阳、白沙河、辛安、水清沟变电站;RS—2型2套,胶州、虎山变电站各1套。新型微机远动装置的更新,为实现调度小型计算机自动化奠定了基础。

TOP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