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积分
- 48769
- 名望
- 1893 点
- 铜币
- 24979 枚
- 优惠券
- 243 张


|

北龙口村位于沙子口街道办事处西北部,北与沟崖村相连,西接于家下河村,南与牟家村相望。该村东南山有二块状似龙头的巨石,且呈巨龙张嘴形态,一块朝北,一块向南,因村居于龙头石的北面而得名。发源于北宅街道峪夼村的周家河穿村而过,将村分为东、西两片。清澈见底的汩汩泉水长年流淌不断,为村增添了不少自然秀色。
北龙口村现有居民570户,1800多人,耕地700亩,山岚300亩,山地500亩。村中有胡、王、姜、尹等十余姓组成,以胡姓居多,约占全村总人数90%以上。
据胡氏族谱所载,胡氏先祖于永乐二年迁到现今城阳区流亭镇洼里村,到第八世时其中一支的兄弟二人迁来北龙口。胡氏向以诗书传世,第三氏祖胡峄阳是赫赫有名的易理学家,其一生中饱读诗书,尤以易经的研究为最,传世之作有《易象授蒙》、《易经证实》、《解指蒙图说》、《柳溪碎语》、《寒夜集》、等。他决意仕途,以传经受徒为本色,以忠信仁义为根本,德行高尚、风骨凛凛,为世人所敬。清同治年间修订的《即墨县志》中辟有专栏记载其行止,称赞其所著《周易说》“醇粹以精,讵千年不死鬼蜮?”并记其“十六岁时应童子试,搜捡人逼令开禁,先生拂袖出曰:‘执事为国家求贤,奈何盗贼相视?’遂终身布衣,其风骨如此。” 胡氏族谱中载有他撰写的对联:“儒也为儒,仙也为仙,精神与墨水同长;歉而不歉,乱而不乱,唯居之崂山最隐。”崂山地区流传的“千难万难不离崂山。”实本于此。由于胡氏立身正,家教严,历代都有若干俊彦,为国为民多做贡献,及于今日,胡氏一脉的子孙们都在各个工作和领导岗位上,勤勤恳恳地奉献着。
解放后,北龙口村人与其他农村一样,走过了初级社、高级社、农业合作社和人民公社含辛茹苦重建家园的艰难历程;经历了大跃进、文化大革命动荡的社会波折。1982年开始,北龙口村按照中央和上级的指示精神,实行了联产承包责任制,依据本村人才、环境、地理优势,在村两委的领导下,提出了集体经济、个体私营经济全面发展的思路。全村办起了预制构件加工厂、木器加工厂、石材等十几家村办、个体私营企业。值得一提是裕隆家具公司,经过几年的发展,现拥有固定资产2300万元,职工200多人,成为具有一定规模的私营企业。经济的快速发展,居民的生活水平得到了极大的提高。他们还充分挖掘旅游资源,鼓励人们从事商业、饮食业、林果业,使经济得到了全面发展。1999年,全村的总收入达8268万元,人均收入4214元。
在经济发展的同时,北龙口人注意培养子孙后代文化、文明素质的提高。村里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喜欢琴棋书画者大有人在,尊老、敬贤、爱幼者更使数不胜数。民风淳朴,社会安定,多年没发生大的刑事案件和 民事案件。计划生育各项指标均达到上级要求。为了改善居民的生活环境,投资对村里的街道和道路进行了拓宽硬化;投资60万元更换了250千伏变压器保证了村民用电;村民安装了电话和有线电视;1999年投入37万元打了一眼各项指标均达上等的水井;村里投入30%的资金为每名村民参加养老保险。自1994年以来,北龙口村连年被区委、Gov授予"文明村庄"称号。
面对未来,村两委决心在上级党政组织领导下,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断更新观念,抢抓机遇,开拓进取,以敢为人先的姿态,把北龙口建设的更加美好。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