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积分
- 48769
- 名望
- 1893 点
- 铜币
- 24979 枚
- 优惠券
- 243 张


|

在松龄路开通之前,乘坐李村到北九水的公共汽车,过了沟崖村,向北再行1.5公里许的山坳中,一些白石红瓦的山村民居亲爱亲嵚欹错落于公路两侧和涧水左右,而生长在村隙院落中的梧桐、楸树和杂色花木,挺拔葳蕤,给这里凭添了勃勃的生机和无限的美色。这就是北宅街道的鸿园村。
鸿园村的周边是一些各具特色的山岭奇峰,除了巍子顶、莲花瓣以外,最使这里人自豪的是村南的凤凰台,村北的点将台。顾名思义,凤凰台的传说我们就不去妄测了。村北的点将台可颇具威风雄壮的“沙场秋点兵”的况味。在古代的冷兵器作战范畴中,谁又能想到在这群山环绕之中居然有貔貅十万!遥想当年,这里战旗猎猎,刀枪林立,盔甲鲜明、号笳相闻,统兵元戎稳坐将台,提调检点,那阵势,那气派,会使人联想到韩信的威武森然、诸葛亮的雍容大度、岳飞的慷慨激昂、戚继光的指挥若定……
相传,明永乐年间苏氏先祖从小云南迁此定居。由于他们祖辈受够了兵燹祸乱、颠沛流离之苦,所以就选择了这一涧水潺潺、山峰环绕、外人少得与闻的僻静区域安身,在河两岸处造房,形成一条扁担似村落,被称为“横担”村。后来人们嫌这名不雅,取其谐音。名曰“鸿园”。鸿园村现有500余户2000余人,村民都姓苏,是典型的宗法亲族村落。
这个村的经济收入主要来自石材和林果。在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前该村的果园曾被评为省一级果园,劳日值达一元左右,在当时的北宅公社名列前茅。改革开放以来,这里的林果业和工副业项目得到了更大的发展,耕地全部实行了退耕还果,果园面积达500余亩,主要有寒露蜜桃、崂山鸭梨、红富士苹果、山楂杏子等.村中有较大型石场4处,80%的青壮年劳力从事石材加工业,年经济收入500余万元.由于松龄路的开通,新辟可开发利用的土地500余亩,是北宅街道南部工业区的中心地带,是规划中的行政办公区域。
鸿园村现有鸿园中学和凤凰台小学二处学校,由南部6个村共同投资兴建,其硬件设施已达市标,尤其是凤凰台小学,1995年在区委、区Gov及社会各界的支持下,南部6个村捐资助学完成了一期工程,1998年又投资近百万元完成了二期工程,成为北宅街道各项设施完善的一处中心小学,现有学生600余人,教学质量明显提高,为培养和格人才奠定了基础。至于鸿园中学,从师资到软、硬件设施,在北宅街道均居一流,而今学校的领导和体育教师们,每当课间操尤其是运动会期间,大概都能体会到什么叫“号令三军”吧!
该村早于1982年就实行了卫生改水,实现了户户通自来水,1998年又投资30余万元完成了自来水的改造工称,方便了群众生活。村中的群众文化活动异常活跃,大集体时村中自编自演过《刘胡兰》、《小女婿》、《三世仇》等歌剧,有着丰厚的文化底蕴。现在老艺人经常于节日和夏季编排演出一些文艺节目,自娱自乐,丰富乡村的文化生活。体育运动的传统在该村由来已久,村篮球队、乒乓球队曾代表北宅公社参加过县级比赛。
为了发展本村经济,村两委从实际出发,研究制定了切实可行的发展思路,在加快村集体经济发展、壮大经济实力的同时,重点发展个体私有经济,村中现有个体私有经济业户180余户,全区较大的君生养殖有限公司就座落于该村;目前正着手建设六层居民大楼,全村经济收入可达1000余万元。随着松龄路开通和北宅街道南部工业区的开发建设,鸿园村正在以新的姿态迎接新世纪的到来,相信不久的将来,一个新的山中城镇会脱颖而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