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积分
- 48769
- 名望
- 1893 点
- 铜币
- 24979 枚
- 优惠券
- 243 张


|

虽然,今天的黄台路曾命名为小鲍岛路,可是老青岛们都把益都路一带叫小鲍岛。据说,清代时的小鲍岛村实际上在益都路、辽宁路、乐陵路一带。大港建港以前,今天的普集路一带还是海滩,位于这附近的小鲍岛村是一个半渔、半农的村庄,它的东边是杨家村,北边是扫帚滩,南边是大鲍岛。
益都路建于日占时期,叫川畸町,早期是日商一条街。1933年中国Gov早已收回青岛多年了,据统计全市的日商仍达939家之多,集中地点包括聊城路、辽宁路、益都路及市场一、二、三路。益都路日商行业齐全,总的来说规模小于聊城路、辽宁路。
从史料上可以查到,益都路上有若鹤旅馆(过去贮水山叫若鹤山)、布袋旅馆、金屋旅馆等三家旅馆,有文化写真馆(照相馆)、铃木茶铺、中西吴服店、月冈鞋店、丸山物产馆、经营烟的华生洋行、山东书店、泰山书店、从事中介的川本商店。日本料理店集中在临清路周围,益都路上也还有日浦、竹生庵等家,还有小西理发店、是枝美容俱乐部,博文堂、明河等文具店,从事建筑业的梅崎组,另外还有石雁洋行、井上商社、饭田洋行、山阳商行、太阳商会、远藤商社、岩黑、上最、东光堂、浦松,扇屋,单纯从店名上已不知道他们经营的是什么。还有一家中村葬仪社。日本人在本土实行火葬,在青岛也实行火葬,在中庸路上有火化场。“葬仪社”负责具体安排,他们有殡仪汽车,上有棺罩,与中国棺罩相似,中国用8—12人来抬,他们用汽车运。另外,还有一家佐佐木齿科医院。可以看出,在这条马路上生活中所需要的都可以办到。
抗日战争胜利后,主要是一条居住街,但也有一些商业,如东华池澡堂,是老市北区惟一的一家澡堂。还有大同药房、新新茶社、美华药房、益兴祥食品店、崇实五金行、裕泰自行车行等。新时期以来的鲍岛酒家,是一家名店,曾以淮扬菜著称。
抗战胜利后,这一带空出许多日本人的住宅。著名女作家赵清阁来青岛,住在桓台路口的一处原日本人的小楼的二楼创作。
赵清阁写道:“早晨起来在凉台上深呼吸,喝上一杯香片茶,吸上一枝大前门香烟,便开始写作。12点半,放下笔出去午饭。常去的是益都路上一家叫第一春的北方饭馆,有时去一家叫‘饺子大王’的饭店。”
这一年赵清阁已是著名作家,但年仅30岁,长的漂亮,有一次在“饺子大王”吃饭,邻桌一个男子看上了她。出店门口一直跟着她,她到一家书店,男子也跟了进去。她又走到街上,男子对她说:“一块进神社(即日本神社,今贮水山公园)吧,那里清静。”赵清阁愤然说:“你别认错人了!”说着跳上一辆人力车,迅速离开了。
赵清阁在这里创作了小说《江上烟》,还写了许多散文。
时间到了2002年,益都路却要成为青岛又一条要消失的马路了。
根据《青岛高新科技产业开发区总体规划》,昔日的辽宁路西段,建成为“科技一条街”,以“科技城”为中心。这座科技城,东起辽宁路、西至乐陵路、北起泰山路、南抵章丘路,益都路成了科技城中部,原有房屋全部要被拆除,原有街道将不复存在。
科技城中为科技广场,原益都路中部是数码科技大楼,还有科贸办工建筑群,10座高层科技商住宅,还有室内步行街。
2002年9月,随着挖掘机阵阵轰鸣声,益都路上的90年老楼,一座座纷纷坍塌,益都路开始消失,科技城开始了兴建。
此文可作为益都路永久的纪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