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积分
- 125
- 名望
- 4 点
- 铜币
- 85 枚
- 优惠券
- 0 张
|
第十四章 《弗朗索瓦远东之行》
次日一早,张孟潭在自己的办公桌上发现了一份打印的报告,是刘东华写的,用的五号字,密密麻麻的打印了三页。他把公文包放在旁边,立刻读了起来。
乃蛮民族的覆灭
铁木真生于1162年,在他出生的年代,蒙古草原正处于巨大的动荡与变革浪潮中。草原上各部并立,部族复仇和争霸称雄的战争连年不断。蒙古的开国功臣阔阔搠思在描述这个时代的社会背景时说过这样的话:“那个时代,有星的天旋转摇动,众百姓都反了,相互劫夺不得安息;有草的地翻转过来,百姓没有不造反的,互相征战不得安宁。”
当时并立的诸部,主要有克烈、篾儿乞、塔塔尔、乃蛮和蒙古这五大部族联盟,这些部落或强盛或衰微,都在十三世纪初期被铁木真率领的蒙古部落吞并。
乃蛮部落的势力范围主要在杭海岭(现在的杭爱山)和阿勒坦山(又名金山,现在的阿尔泰山脉)之间,拥有非常广阔的领土。
乃蛮属突厥语部,原居住地在谦河(现在的叶尼塞河)流域,九世纪初期迁到蒙古高原西部。当时,无论是经济、文化,他们都比东部的蒙古人先进得多,他们能借用畏兀儿文字书写自己的语言。
十三世纪初,乃蛮部落的首领号称塔阳汗,名叫脱兀鲁黑。
在铁木真纵横草原的初期,他联合克烈部的脱斡里勒汗(又称王罕)和扎达阑部的扎木合共同打败了篾儿乞部落,1189年,铁木真被部分蒙古尼伦部的奴隶主拥戴为汗,为了加强自己的权力,防止邻部的袭击,他重新整顿队伍,成立了专门护卫自己的侍卫队,建立了保护、训练战马以及管理战车等专门机构,这些举措大大提高了蒙古部落的战斗力。
其后十几年,铁木真率领部属纵横在草原上,先后击溃、吞并了草原上的众多部落。1201年,铁木真联合王罕打败了以扎木合为首的十一部联军,从此,西起斡难河上流,东至大兴安岭以西的蒙古高原全部为铁木真所控制。
铁木真在草原争霸战中的领袖地位已成定局,少数不服从他的人如札木合等已经无从立足,只好率领残部离开驻牧地,前去归附克烈部的王罕,于是,蒙古草原上形成了蒙古部铁木真、克烈部王罕和乃蛮部塔阳汗三足鼎立的局面。
克烈部首领王罕原来是铁木真的同盟,但是在札木合的挑拨下,他与铁木真之间的矛盾日益加深。
1203年,王罕率大军与铁木真战于合兰真(现在的哈拉哈河),铁木真寡不敌众落荒而走,然而不久以后,他重整军马,乘敌不备突袭包围了王罕的窝鲁朵城(今蒙古鄂尔浑河上游,哈尔和林之北)营地。经过三天三夜的激战,歼灭了强大的克烈部。王罕只身败逃,被乃蛮人捕杀,克烈部彻底被铁木真吞并。
不久,铁木真消灭了四部塔塔儿,占领了呼伦贝尔高原。
消灭克烈部以后,铁木真剩下的敌人就只有乃蛮人、篾儿乞人、南方的汪古人以及其他一些小的部落了,其他部落不足为患,但是乃蛮人则是唯一可能和铁木真抗衡的部落。
从王罕的营帐败走的扎木合无处可去,只好投奔到乃蛮人。
乃蛮人和西域地区的居民早有往来,文化发展远远高出当时的蒙古游牧民,他们已经建立了自己的政权。他们十分自大,在他们的眼里,蒙古人是又穷又脏的劣等民族。
然而,克烈部被消灭,铁木真统一了大半个蒙古的消息给了塔阳汗很大的震撼,扎木合又不失时机的在一边煽风点火,于是他决定要与铁木真决一死战。他制定了南联汪古,上下夹击的战略方针,于是向汪古部派出了使者。
汪古部也称白鞑靼,居住在漠南阴山一带,一直与金国交好。塔阳汗的前辈曾娶汪古部的女儿为妻,所以他想利用这种关系与汪古协同作战。
可是汪古部不愿意与铁木真结怨,拒绝了塔阳汗,并派出使者把塔阳汗的计划告诉了铁木真。
铁木真一面通过中亚的商人摸清乃蛮的军队实力和部署,一面整顿自己的军队,加紧练兵,以便增强战斗力。
当时,蒙古草原由于战争频繁和人口的流动,传统的社会的血缘组织模式早已逐渐转向地缘组织模式了。铁木真为了增强指挥调度和作战能力,重新调整了军队的组织。他把自己的军队按照十人、百人、千人组织起来,任命自己的亲信当百夫长和千夫长,设置“扯儿必”(把总)协同大汗处理军政事务,挑选精兵组成“怯薛”(护卫军),又从精兵中挑选上千名勇士当前锋。经过调整以后的部队克服了部族联盟的松散性,大大增强了大汗军事指挥调度的统一性,铁木真的队伍变得更加机动灵活,更容易协同作战,也更加适应草原作战的需要了。
当时,铁木真的护卫亲兵为一千人,平日侍卫值班,征战时卫列于铁木真左右。除了这一千护卫亲兵外,负责铁木真安全的还有80名宿卫,70名散班,四百名弓箭手,总的算来约一千五百人。(刘东华注:关于乃蛮部塔阳汗的侍卫亲兵方面,我没有查到相关资料,但是按当时情况推理,乃蛮部当时相对比较安定,长久以来没有大的征战活动,塔阳汗的护卫亲兵应该不会超过铁木真的编制。此外,在当时的蒙古草原,除了已经覆灭的王罕外,恐怕只有塔阳汗和铁木真有能力带领三千名护驾卫士了。)
1204年夏天,铁木真率领大军出征乃蛮,铁木真驻军于哈勒哈河畔的建忒该山,塔阳汗扎营于杭爱山。
双方摆好阵容以后,铁木真军中有一匹瘦马受惊,逃入乃蛮营中,乃蛮人见了就越发有些轻敌了。
铁木真巧布疑阵,夜里命令每人点燃五处篝火作为疑兵之计,塔阳汗开始有些慌了。
次日,塔阳汗亲自跃马索战,随同的扎木合见铁木真的军容整肃,知道交战以后凶多吉少,就肆意夸大铁木真军队的战斗能力,虚言恫吓塔阳汗,然后带领自己的人逃离了战场。
铁木真把塔阳汗围困在纳忽崖,乃蛮人深陷绝地,无心恋战,纷纷攀越山崖寻找逃路,死伤不计其数。次日天明,铁木真彻底荡平了纳忽崖,塔阳汗受伤被擒,因伤势过重,不久便一命呜呼。
乃蛮部的少数部队在塔阳汗的儿子古出鲁克率领下逃到西辽境内。
这场大战以后,乃蛮的百姓全部成了铁木真的俘虏,追随塔阳汗的朵鲁班、塔塔尔等部也纷纷投降。
就这样,不可一世、人数众多并且文化先进的强大乃蛮部族在怯懦无能的领导者塔阳汗的统领下覆灭了,从此,乃蛮部灿烂的文化和众多的百姓成为铁木真的囊中之物。
征服乃蛮的胜利使铁木真统一蒙古的事业前进了一大步,余下的部落或被击破,或自动归附,1204年秋天,铁木真最后击溃了他的宿敌篾儿乞残部,不久,扎木合被自己的部下擒获送给铁木真,被铁木真处死。
到1206年,蒙古高原百余个大小部落先后败亡,塔塔儿、克烈、蔑儿乞、乃蛮和蒙古五大部均统一在铁木真的旗帜下,此刻,西起阿尔泰山脉,东到兴安岭的整个漠北草原全部统一在铁木真的旗下。
漠北草原的统一彻底打破了诸部之间自我封闭和割据的局面,促进了各部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统一的蒙古语言也逐渐形成,其他部落如篾儿乞、乃蛮以及塔塔尔部的民族语言在其后的几十年内逐渐销声匿迹了。
1206年春天,铁木真会诸部首领于斡难河(现在的鄂嫩河)畔,举行了忽里勒台(大聚会),在蒙古各部的拥戴下,告天即“汗”位,被尊为成吉思汗(此号有“海洋”或“强大”的皇帝之义),即位以后的铁木真将怯薛(护卫军)扩充至一万人,称大中军。以兵民合一的千户制编组民众,上马则备战斗,下马则屯聚牧养。
自此,“蒙古”便成为各部落的统一名称。
张孟潭一口气看完了这份报告,然后拿出一块面包,打开一盒方便豆浆,慢慢的吃了起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