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积分
- 48769
- 名望
- 1893 点
- 铜币
- 24979 枚
- 优惠券
- 243 张


|
第二篇 广播电视
第三章 电视广播
第二节 电视宣传
新闻节目
电视新闻节目是电视宣传的主体。主要任务是全面正确地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中共山东省委、青岛市委的指示,围绕每个时期的中心工作和青岛市改革开放的发展形势,通过典型报道和专题报道进行广泛深入的宣传。同时,适当报道群众最关心的社会新闻。在新闻报道中既注意加强电视新闻的思想性、针对性和指导性,也注意探索其艺术性和社会效益。
青岛电视台的新闻节目,除设有《青岛新闻》固定栏目外,还先后举办过《专题新闻》、《专题报道》等。《专题新闻》是一个服务于重要会议、重大事件的宣传,而临时安排的新闻性节目。这个栏目通常与《青岛新闻》相匹配,以深化新闻宣传。《专题报道》是一个不定期的栏目,主要报道青岛市各条战线取得的成就,以及新人、新事、新经验、新道德风尚。该栏目形式比较灵活,有时一事一报,有时连续报道。1976年秋开始,电视新闻以电视讲话和图片新闻的形式进行宣传。最早的图片新闻是用一架旧照像机拍摄的,题目是《灌溉保墒争高产》。1977年5月21日,电视台记者用国产红旗摄影机拍摄了第一部新闻片《青岛市出席全国工业学大庆会议的代表归来》,播放后在全市人民中引起较大反响。当时青岛电视台对电视新闻只能拍摄,冲洗拷贝电视胶片需到山东电视台或大连电视台进行后期加工制作。1977年7月购置了印片机,才开始冲洗拷贝片和后期加工制作。当年8月23日经过一昼夜奋战制成第一部电视新闻片《我市军民热烈庆祝十一大和十一届一中全会胜利召开》。这部新闻片的诞生,标志着青岛电视新闻从此走上自己制作的道路。1978年电视台开始自制新闻性专题片。1月13日,青岛电视台第一次播出了由记者摄制的3部电视片:《走艰苦创业的道路——青岛肥皂厂》、《坚定不移地大干初级阶段——青岛国棉五厂》、《在斗争中建设大庆式企业——青岛港务局第 一装卸区》;9月30日,青岛电视台和中央电视台合拍的电视片《滨海之城青岛》在中央电视台新开办的《祖国各地》中播出。1979年1月摄制播出第一部彩色新闻片《青岛港提前完成全年吞吐量计划》,并于1月7日在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中播出。1980年青岛电视台摄制的新闻片《青岛港创首季开门红》,第一次在全国优秀电视节目评比中获新闻三等奖。
1982年前电视新闻由于受设备和记者少的限制,每周只播2次(包括口播新闻)。为了发挥电视宣传“快”的特点,从1983年开始每周播3次,重要新闻当日录制当日播出,当天不自办就插播,提高了新闻的时效性。如1985年召开的青岛市第五次党代表大会,从开幕到闭幕,电视台天天播放大会的录像新闻,还举办了五次党代表大会专题节目,较好地宣传了党代表大会的精神。在注意新闻“快”的同时,也注意新闻的“短”。过去10分钟新闻播放4~5部,现在10分钟播10部左右,增加了新闻的信息量。
青岛电视台新闻宣传的内容,主要是围绕青岛市对内搞活、对外开放和改革发展的新形势,运用典型大力宣传,有较强的针对性、指导性。如围绕“外引内联”工作的开展,对青岛市经济技术开发区、旅游事业、交通事业以及外国经济代表团的来访、国外经济技术产品在青展览与经济活动、青岛市市长在北京举行的青岛市经济技术合作和贸易洽谈会等都及时进行宣传。同时还大力宣传引进消化经济效益明显的青岛电冰箱总厂和青岛第二食品厂等先进典型。还录制了专题片《建设中的青岛经济技术开发区》之一、之二、之三。围绕大力发展外向型经济,及时摄制了电视新闻片《第二印染厂深加工出口创汇》、《二轻系统以外贸出口为龙头组织生产》、《经济技术开发区形成投资环境》等。对经济改革中的典型也及时广泛地宣传。青岛即墨路小商品市场从建立到繁荣,电视新闻节目都连续进行宣传,专题片《青岛小商品市场》被中央电视台作为重点节目播放。录制介绍改革的先进典型新闻专题片有《我们的厂长——汪海》、《沧口冷食厂厂长孙成仁》、《农民企业家新兴旅社经理陈仕禄》等。还集中宣传了青岛汇泉宾馆(今汇泉王朝大酒店)、黄海饭店和第五人民医院改革成果。为庆祝建国35周年,电视新闻节目开辟了《前进中的青岛》专题,从不同侧面反映青岛市取得的成就。
电视新闻对重大事件集中力量广泛地进行宣传。1981年前后,青岛连续几年干旱缺水,严重影响国民经济的发展和居民日常用水。市长李秉政在电视上做关于抗旱节水的动员讲话,电视台配合播出了农村干旱、河流断流、水库干枯的资料片和电视评论,在全市军民中起到了有说服力的宣传动员作用。工厂企业千方百计开源节流,充分利用井水和循环水,居民则一水多用,使在严重缺水的情况下,青岛市经济建设非但未受影响,而且继续增长。再如,针对当时青岛市违章建筑之风屡禁不止的情况,青岛电视台新闻部配合市Gov有关部门录制了专题新闻片《加强城市建设管理,刹住违章建筑之风》。播放后,在全市引起强烈反响,对刹住乱盖乱建歪风起到良好作用。1986年第25届亚洲青年足球赛分组赛在青岛举行。电视台首次成功地进行现场直播,并向中央电视台和山东电视台传送了比赛实况。同年,青岛市开始建设“引黄济青”重点工程,电视台对施工进程作了连续报道。
为宣传青岛、介绍青岛和提高青岛的知名度,电视台于1984年专门成立了对外宣传部,与电视台新闻部共同担负宣传青岛的任务,积极向中央电视台和山东电视台发送电视新闻片。1985年和1986年,中央电视台分别采用新闻片21部和51部,专题片5部和2部;山东电视台分别采用新闻片65部和330部,专题片5部和11部。其中,质量较高的新闻专题片《黄海明珠——青岛》被中央电视台作为重点节目播出,电视台外宣部和中央台合拍的专题片《腾飞的青岛》,中央电视台3周内连续播放4次;反映青岛针织三厂女工生活的专题片《针织女工》和反映即墨路小商品市场的专题片《青岛小商品市场》,不仅被中央电视台作为重点节目播出,而且还发往美国纽约宏声电视台、洛杉矶斯扬电视台、旧金山华声电视台、加拿大中文电视台、温哥华国泰电视台等海外华人办的中文电视机构播放;《今日青岛》电视专题片,译成英、德、日3种文版,介绍到日本、美国、墨西哥等国;《针织女工》专题片被译成英、法、西班牙3种文版,发往中国驻外使馆和国外电视台播放,并被推荐参加了巴黎电视中心节目观摩。反映友好城市往来的新闻记录片《青岛下关友好缔结五周年》,于1985年7月23日,由青岛市党政领导赠送给日本下关市泉田芳次市长。
电视新闻节目把对群众进行共产主义和爱国主义教育作为经常性的宣传任务。1984年8月19日,九号台风袭击青岛市,电视台新闻部编辑记者冒着狂风暴雨及时摄制播放了全市各级领导和军民并肩抗击台风抢险救灾的英雄事迹。8天中,电视台播放电视新闻片47部,还录制30分钟的九号台风袭击青岛的资料片,受到市党政领导的好评。1985年,电视新闻节目连续摄制播放了崂山龙潭瀑抢险救人和军民舍己救人的典型事迹,连续播放了曲啸的讲话和跟踪录制播放老山前线英模报告团来青的报告等,向全市军民广泛地进行理想、纪律和爱国主义教育,在全市特别是青少年中引起强烈反响。另外,新闻部对群众最关心的问题和群众的呼声,及时进行报道。1985年1月5日,电视记者根据群众反映大连路23号、25号大院几幢宿舍水电长期不通的情况,进行了批评性报道,引起市Gov领导的重视,市有关部门立即采取措施,只7天就解决了水电不通的问题。 青岛电视台新闻性节目的宣传质量和效果不断提高,信息量和发稿量逐年增加。以播送电视新闻片为例,1982年600部,比1981年增加50%;1983年685部,比1982年增加14%;1984年815部,比1983年增加19%;1985年1 134部,比1984年增加39%;1986年2 242部,比1985年增加97.7%。另外,1986年口播新闻813件,比1985年增加36%;还有专题片8部,电视讲话、专访、座谈会等专题片25部,市人代会、山东省运动会等专辑节目21部。电视台新闻部和外宣部被授予青岛市1985年度新闻宣传优秀集体称号。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