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积分
- 48769
- 名望
- 1893 点
- 铜币
- 24979 枚
- 优惠券
- 243 张


|
第二篇 青岛市总工会
第三章 市工会工作纪略
第四节 思想政治及文化技术教育
思想政治教育
青岛解放初期,工会思想教育的重点是宣传以“约法八章”为主要内容的党的城市工作政策,对职工进行时局形势、经济政策、工会常识等教育。第一阶段,主要采用座谈会和上大课形式,共召开大小座谈会350多次,宣传党的政策,沟通党与群众的联系。在座谈的基础上,在工人集中的大厂上大课,每天学习两小时,市军管会委员、中共青岛市委、市Gov各机关主要负责干部都曾参与讲课。中纺和齐鲁实业公司等所属26个单位,上课186次,用时196天,参加人数23 392名。第二阶段,办短训班,半天上课,半天做工,一周一期。全市共举办49期,12 494人参训,培养工会积极分子1 209人。第三阶段,开办工会小组长、车间委员训练班和工人夜校,提高基层工会干部的业务能力。同时通过工人夜校,对职工进行政治文化教育。到1949年底,共开办各种训练班12处,夜校补习班84处,18 863人参加。
1950年6月美帝国主义发动朝鲜战争,全市职工响应党和Gov的号召投入抗美援朝运动。各级工会普遍召开控诉会,揭发、控诉美帝国主义在青岛的暴行。为配合宣传教育,12个产业工会都举办骨干培训班,约2 000人参加。全市107处业余学校暂停文化课一周,进行时事教育,约16 000名职工参加。7月1日开始,全市职工踊跃参加保卫世界和平签名运动,有104 086名职工签名。12月12日,全市6万职工举行示威游行。通过教育,提高了职工仇视、鄙视、蔑视美帝国主义的觉悟。全市800余名青工报名参加军干校。电信局职工自动发起每人每月捐献工资的1%~2%,用于购买飞机,直到把美帝国主义赶出朝鲜为止。全市职工积极参加国防建设,公路运输和建筑业职工在参加青岛军用飞机场修建中,涌现劳动模范33名。
1951年初,青岛市总工会发出“关于抗美援朝、保家卫国运动中工会工作的八项要求”,组织职工认真学习文件,并在全市组织爱国主义劳动竞赛。广大职工提出“机器是武器,工厂当战场”的口号,开展个人、小组、车间之间及厂际和向外地部分产业的挑战竞赛。纺织、机器制造、店员、印刷、海员等行业的竞赛活动最为活跃。3月12日,铁路职工志愿赴朝运输队(两台机车、18名乘务员和两名检修人员)出发。10月13日,113名汽车司机志愿赴朝。全市职工捐献人民币1.5亿余元(旧人民币),慰问袋1.1万个,慰问信4 000余封,慰劳物品1.4万余件。到1953年,全市职工响应抗美援朝总会号召,共捐献935 460万元(旧人民币),超额完成捐献5架“青岛工人号”战斗机的任务。 1955年市总工会根据市委关于向广大职工全面、系统、深入地宣传全国第一个五年计划的指示,在全市展开宣传活动。11月初召开各产业工会、各区俱乐部和500人以上基层单位的宣传干部会议,各级工会采用授课、办展览会以及黑板报、广播、幻灯等形式进行宣传教育。市总工会举办第一个五年计划图片展览,用340幅图片介绍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内容、规模、远景和工人阶级的历史责任,21 800多人参观。市文化宫会同科普协会举办6期第一个五年计划讲座,每期吸收基层党政工团干部500人左右。纺织、轻工、铁路等产业的职工受教育面达90%以上。
1958年,全市增加39万名新工人,其中大多数来自农村,各单位普遍加强对新工人的政治和生产技术教育。开展回忆对比,进行生产知识、劳动纪律、规章制度教育。充分发挥老工人的作用,以老带新。对新工人中较为突出的思想问题,还采用说服、教育的方法加以解决,这批工人后来绝大部分都成为生产上的骨干。
1964年,各级工会组织在党委领导下,围绕初级阶段教育运动,广泛开展回忆对比、访贫问苦活动。组织一些苦大仇深、觉悟高的老工人,向职工和家属进行“三史”(中国近代史、中共党史、社会发展史)教育。并通过戏剧、歌曲、革命故事等形式,广泛开展形象化的宣传活动。全市共创作各种文艺作品2 440件,有力地配合了运动的开展。由市文化宫筹办的青岛市阶级教育展览会,自1963年7月开展,历时3年,观众达50万人次。同年,全市职工积极投入学习毛主席著作活动。据65个企业的统计,经常参加学习的有40 918人,占职工总数的58.4%,共举办学习辅导讲座194次,参加职工达99 181人次。
1981年,市总工会响应全国总工会等9单位联合发出的“关于开展文明礼貌活动的倡议”,配合有关部门,对职工进行形势和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教育,开展“学雷锋、树新风”活动。工人文化宫举办“雷锋同志模范事迹展览”,各区和基层俱乐部也配合举办展览会14次,观众达12.9万人次。四方俱乐部为45个基层单位作了40场雷锋事迹报告,听众达3.6万人。该俱乐部还成立青岛工人故事队,编写革命故事90多个,至1987年,共演出520场。各基层工会引导职工结合本职工作,制定“文明守则”和“五讲四美”公约,修订立功计划,使职工的思想面貌发生了很大变化。
1983年6月22日,市总工会党组向中共青岛市委写了“关于在全市职工中开展振兴中华读书活动的请示报告”,经市委同意由市总工会、团市委、文化局、出版办公室联合在全市职工中发起读书活动。6月29日,召开青岛市开展职工读书活动动员大会,并成立青岛市职工读书活动指导委员会,指导委员会办公室设在市总工会。会上,市总工会发出“关于开展振兴中华职工读书活动的几点意见”。同年,全市参加读书活动的职工达14万人,成立职工读书小组8 703个。
1984年3月30日,市总工会召开“青岛市振兴中华职工读书活动经验交流会”。国棉二厂、同泰橡胶厂一车间、公交公司868号车组、莱西县化肥厂原料车间等单位介绍经验。全市建立县、区、局(公司)级读书指导机构58个,厂级1 094个,初步形成三级职工读书指导体系。
1984年9月13日,市总工会召开“在改革中做好工会工作经验交流会”,青岛麻纺织厂、青岛水泥制品厂、平度县拖车厂、青岛自行车零件三厂工会代表发言。
1986年,全市开展读书活动的单位发展到1 889个,建立读书小组15 000余个,各级演讲团(队)274个,累计演讲1 650场,听众达40万人次。市总工会编辑出版《崛起者之歌》、《开拓者之歌》两本职工读书演讲集,在全国工会系统发行。1985~1987年,市总工会分别组织“讲理想,守纪律,做主人”、“讲形势,树信心,促改革”、“讲职业道德,做文明职工”和宣传四项基本原则4个演讲报告团,在全市巡回演讲90多场,听众8万余人。1986年,市总工会制定《青岛市职工自学成才奖励条例》,同年6月和1987年6月召开全市职工读书自学表彰大会,共表彰先进集体104个,优秀小组165个,优秀组织者123名,积极分子434名,自学成才者28名。
自1987年7月开始,在职工中开展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路线和“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学习讨论。全市有1 008个基层开展讨论,组织辅导2 972次,对话4 299次,征文386次,知识竞赛346次,展览75次,参加人数36万人。同年在职工中开展“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教育,举办各级学习班2 700多期,培训骨干4.4万人。市总工会组织由先进人物组成的“党在我们心中,初级阶段在我们心中”报告团,巡回报告22场,听众1.3万人。
1988年6~8月,市总工会在全市开展“怎样把工会建成职工群众自己的组织”大讨论。通过大讨论,宣传工会的性质、地位和作用,对广大干部和群众进行工会知识的再教育,动员全社会支持、关心工会组织建设。全市有2 357个基层单位开展“大讨论”,占基层数的91%,50万职工参加。撰写“大讨论”文章9 111篇,其中干部和各级党政领导占955篇。市委副书记孙炳岳、副市长胡延森、市政协主席牟周、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马延农、市委宣传部长王玉成等都写了论文,并在市总工会组织的大型讨论会上发言。有11名领导同志的文章编入省总工会出版的大讨论专集。全市有930个基层单位举办1 304场对话会,1 926个基层举办7 187场讨论会,716个基层举办928场演讲会。全市职工提出各类建议22 493条,被各级工会采纳并整改9 610条。各级工会协助党政为职工办实事4 513件。全市有9 743人在“大讨论”中加入工会组织。二轻局、平度县、海运公司、青岛钢铁总厂、四方机厂和化纤厂工会被省总工会评为“大讨论”先进集体。
1989年1~6月,市总工会在全市职工中开展“忆十年、话改革”四大讲(讲成绩、看变化;讲问题,查原因;讲改革,想办法;讲前景,看未来)形势教育。全市有2 338个单位开展这一活动,参与职工近68万。市总工会于4月22日召开经验交流会,青岛钢铁总厂、毛巾厂、港务局大港公司和胶南县工会介绍经验。全市举办各级培训班1 800多期,培训骨干3.6万多人,举办各级演讲会1 216场。市总工会举办的全市职工“忆十年、话改革”演讲比赛,有近百名选手参赛。各基层单位在这一活动中创造了很多好的做法。青岛阀门厂开展“忆十年、话改革”一日一题解答活动,针对职工普遍关心的问题,每日公布一题,全厂职工、家属参答,当日公布最佳答案,按成绩取前三名并给以奖励。青岛港务局大港公司举办“家在大好形势下,人在十年改革中”职工幸福生活彩照联展,一次展出2 700多幅,40多米长的展牌前每天参观的职工络绎不绝。青岛毛巾厂举办“车间改革变化联展”,组织职工说自己的事,算自己的帐,讲自己的变化,谈自己的体会。青岛海运公司举办形势教育“点将台”,上至党委书记,下至普通职工,人人竞相参与。市总工会被省总工会评为“忆十年、话改革”形势教育先进单位。
在1989年春夏之交的北京发生政治风波期间,全市职工在思想、行动上与党中央保持一致,坚守生产岗位,以实际行动维护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6月2日,市总工会召集由40名全国和省、市劳动模范参加的座谈会,学习杨尚昆、李鹏5月19日在首都党政军干部大会上的重要讲话,并向全市职工发出发挥工人阶级主力军作用,旗帜鲜明地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反对动乱的《倡议书》。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