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积分
- 48769
- 名望
- 1893 点
- 铜币
- 24979 枚
- 优惠券
- 243 张


|
第一篇 化学肥料与化学农药工业
第二章 化学农药工业
第四节 农药加工
粉剂
1958年,胶县农药厂开始土法加工生产1%六六六粉剂。主要生产装置有鸳鸯碾、反射炉、柴油机等,基本依靠人工操作,产量很低,1959年生产223吨。国民经济调整时期,胶县农药厂合并了几个小厂,生产规模扩大,并添置了雷蒙机、混合机等设备,机械化程度提高,年产能力增加到1万吨,1965年产量达到166万吨。1966年增加了25%和6%两种规格的六六六粉剂。1%六六六粉剂1974年停产,累计生产49万吨;25%六六六粉剂1968年停产,累计生产1968吨;6%六六六粉剂1983年停产,累计生产153万吨。
该厂于1966年开始生产5%滴滴涕粉剂和25%敌百虫粉剂。滴滴涕粉剂于1976年停产,累计生产274万吨;敌百虫粉剂至1983年停产,累计生产456万吨;1967年投产粘虫剂,1983年停产,累计生产488吨;1971年投产15%乐果粉剂,至1980年停产,累计生产303万吨;1980年开始生产水胺硫磷粉剂和甲基异柳磷粉剂,1985年停产。
可湿性粉剂
胶县农药厂于1960年投产6%可湿性六六六粉剂,1986年停产,累计生产1455万吨;1967年开始生产50%可湿性退菌特粉剂,至1990年累计产量4749吨;1971年投产40%可湿性福美胂粉剂,至1990年共生产3504吨;1985年投产50%可湿性福美双粉剂,于1986年停产,累计产量23吨。
乳剂
1962年,青岛农药厂投产25%滴滴涕乳液,年产能力1000吨,投产后很快成为当时的主要农药品种。1963年进行工艺革新,其主要成份对位二氯乙烷含量显著提高。其后,又进行了扩产改造,1964年产量达到3431吨,翌年猛增至5010吨。1967年调整产品结构,将生产设备转交青岛红旗农药厂继续生产。1970年产量达到8556吨,70年代中期至80年代初期,年产量在4500吨至6000多吨,1983年遵照国家禁令停止生产。
青岛农药厂于1968年投产50%磷胺乳剂,至1990年累计生产102万吨;1977年投产50%久效磷乳剂,至1990年共生产188万吨。
青岛第二农药厂于1979年投产40%水胺硫磷乳剂,1983年投产40%甲基异柳磷乳剂,至1990年累计产量分别为6117吨和3369吨。
农药乳剂生产所需要的乳化剂,主要由青岛石油化工厂于1971年开始生产,品种规格发展到23个(QNR—01到QNR—23),适合不同农药作乳油配制。1990年该厂乳化剂总产量为728吨。
颗粒剂、水剂与混合制剂
青岛农药厂于1983年投产助壮素水剂,至1990年共生产714吨。1988年,青岛第二农药厂开始生产水胺硫磷颗粒剂和甲基异柳磷颗粒剂,至1990年累计产量分别为5000吨、208吨。
混合制剂系用两种或两种以上原药按一定比例加工制成的一种剂型,青岛农药厂、青岛第二农药厂均有生产,主要品种有甲基对硫磷与马拉硫磷混合制剂、氧化乐果与杀灭菊脂混合制剂、敌敌畏与氧化乐果混合制剂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