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积分
- 48769
- 名望
- 1893 点
- 铜币
- 24979 枚
- 优惠券
- 243 张


|
第二篇 供水
第三章 输配水
第二节 输配水设施
贮、配水池
青岛供水管网长,用户建筑物高低差悬殊大,同一压力下无法满足用户用水。青岛供水部门因地制宜,选择适当的高地,建造贮、配水池,将输水管道的水加压送入位于高位地的(基本在山头上)贮、配水池,然后通过配水管利用水池高地的自然压力将水送至各处用户,有效地确保用户用水。建造高位贮、配水池,是由青岛的地形所使然,亦是青岛城市供水的特点。
青岛供水的第一个贮水池,是德国侵占初期1901年建造的观象山水池。水池占地1.88亩,位于观象山顶,水池为长方形,容量为400立方米。而后随着用水量不断增加,1913年在贮水山顶建了东贮水池,容量为2 000立方米。日本第一次侵占青岛时期,1922年开辟新水源,相应地建了贮水山西池,容量为4 000立方米。日本第二次侵占青岛后,为适应白沙河水源地送水的需要,1941年建成了四方山水池,容量为3万立方米,主要为四方区及台东部分地区用户供水。到1949年,青岛有观象山水池,贮水山东池、西池,鱼山路水池以及四方山水池共5座,总容量为4.14万立方米。
建国后,60年代兴建了楼山水池,容量为2万立方米;在青岛山兴建了容量为2.4万立方米的2座水池。80年代兴建了佛涛山水池,容量为1万立方米;在芝泉山兴建了容量为1?5万立方米水池2座。1990年又为引黄济青工程配套,在孤山建水池1座,容量为1万立方米。 |
|